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屏山时评 | 山海丰收,美好生活踏歌来

2025-09-23 09:08:30 作者:马丹凤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喜看稻菽千重浪。

秋分时节,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看八闽大地,稻浪翻金、佳果盈枝、渔获满舱。播种时的满怀期待,耕耘时的万般辛苦,都化作五谷丰登、穰穰满家的喜悦。

从农耕趣味赛到火热村BA,从美食盛宴到签约合作,从非遗展演到无人机大秀……福建各地以多彩活动共庆丰收,山与海处处笑语欢腾,城与乡同享美好生活。

丰收,是美好生活的底气。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于百姓而言,吃得饱、吃得好,是安居乐业的基础。于国家而言,14亿人的饭碗端得稳、端得牢,强国复兴才有主动权。近年来,我省始终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彰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福建担当:特色农产品量足质优,2024年全省蔬菜产量超过1700万吨,其中40%调供省外;8个优势食用菌品类成为行业的“单打冠军”;茶叶单产水平、茶树良种覆盖率领先全国;白羽肉鸡出栏量居全国前列。“森林粮库”更加丰足,2024年全省竹林面积、竹笋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海洋牧场”成果斐然,2024年全省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

从丰收到增收,是美好生活的进阶。颗粒归仓不是终点,农民增收正是关键。让“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鱼篓子”变成农民鼓起的钱袋子,是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应有之义。今年丰收节,泉州、三明、南平等地推出特色农文旅活动,福州、厦门、莆田等地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仪式……这正是我省不断探索丰收与增收转化路径的缩影。近年来,福建坚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越来越多地方“小特产”成为强县兴业富民的“大产业”;积极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越拓越宽,农民增收途径更多、成效更优。2024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06元,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丰收背后的农耕文化,是美好生活的根与魂。中华民族数千年劳动实践孕育形成的优秀农耕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是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文化软实力。节日是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丰收节期间,各类祭祀、庆典、农事体验、民俗展示活动精彩纷呈。节日之外,文化传承更在日常耕耘。近年来,福建持之以恒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利用等工作,用故事赋能产业,以传统启迪未来。安溪南岩村、尤溪桂峰村等一批传统村落由此焕发新光彩,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福地、市民诗和远方的载体。

如何让丰收的喜悦转化为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以科技促增产,将“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紧密结合,持续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以融合促增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三产融合,让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真正留在农村、惠及农民;以改革促振兴,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畅通要素流动渠道,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定走好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愿每一分耕耘都被厚待,每一次收获都化作更长久的暖与甜。节日过后,山海依旧,烟火如常。而我们,将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与创造中走向更丰美的未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