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福建 气象万千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的殷殷嘱托,为福建文化建设锚定航向。
提升影响力、展示新形象,需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福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孕育了朱子文化、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等多元并存的文化形态,走出了朱熹、郑成功、林则徐、严复、陈嘉庚等一批光耀史册的历史名人。
“打开”福建,气象万千。
擦亮文化品牌
左看如华表擎天、火炬烈烈,右观似祥云流转、寿星颔首;纵观整体,既如女子挥洒彩带般轻盈飘逸,又神似少年起脚射门或提灯迎福之姿……一个创意“福”字,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这个“福”字,是福建“福”文化标识中的核心要素,在全省各地和网络空间随处可见。与创意“福”字一道风靡八闽的,还有今年的“福”文化形象IP“福宝”和主题海报。
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需要打造标识鲜明的文化符号。作为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福建将“福”文化作为独特优势,以实施“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牵引,深化研究阐释、促进文旅融合,让“福”文化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
如今,“福往福来,福建来见”“来福建,福气多”等口号深入人心,“福”文化成为一张享誉全国的福建名片。
一年来,备受关注的“闽派”文化品牌,还有侯官文化。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翻开中国近代史,一批闽籍先贤璀璨夺目,他们的生平简介中,有一个相同的籍贯标注——“福建侯官”。
“人以地名,地以人传。”去年12月,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侯官论坛上,国内外学者聚焦“侯官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侯官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传承弘扬。今年1月,《侯官文化概论》正式出版,由跨学科团队系统梳理侯官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特质与现代价值,助力侯官文化研究迈向体系化、学术化新阶段。
“闽人智慧”主题传播计划,是福建系统梳理与推广地域文化的又一创举。该计划开设“你未必知道的福建”“非遗里的闽人智慧”“闽人新智”三个系列,以“日签海报”拉开序幕:每天清晨,融合美图与知识点的“闽人智慧”“闽人新智”主题海报在手机客户端、电子阅报栏、户外屏幕同步亮相,以轻量化、高频次的方式传递“福建新知”,成为一张张“流动的文化名片”。
讲好“何以福建”
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关键在于讲好“何以福建”的故事。
福建系统梳理自身文脉“矿带”,以精品化、项目化思路推进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呈现,通过系列出版、影像记录与学术整理,推动八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古籍文献整理方面,《八闽文库》全媒体出版工程作为福建首次大规模系统整理、出版历代文献的重大文化工程,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古籍工作规划。该工程广泛邀约海内外学者合作推进,截至今年10月,已出版“文献集成”“要籍选刊”“专题汇编”三大部分共527册,部分成果入选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并进入海外馆藏排行榜,成为国际学界重要参考文献。
今年9月出版的《天风海涛——历史名人在福建》一书,集中聚焦外省籍历史人物在闽行迹,通过生动严谨的笔触,展现他们主政兴学、守海安民、发展文化、推动交流的动人篇章。该书不仅呈现了历史名人对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贡献,也揭示了闽地“多元共融、根植中原、向海开放”的文化特质,被誉为一部兼具可读性、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文史力作。
在影像记录方面,纪录片《文化闽江》以闽江流域为主线,从生态、历史、人文、新时代发展等多维度解读闽江文化,有机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目前该片正进一步修改完善,即将组织点映。同期,《纵贯武夷》纪录片也已完成三集脚本初稿,即将启动拍摄。
此外,由省委宣传部策划指导的《打开福建》系列丛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即将陆续面世。该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示九市一区及各县区的历史文化,以别开生面的文学方式“打开”福建,展示福建的历史内蕴、文化内涵和新时代风貌,全面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
创新工作机制
聚焦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选派省内外高水平专家“组团式服务”,在南安、长汀、浦城、泰宁4个县(市)开展试点……10月9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开展的福建省文化科技特派团工作正式启动,吸引各界广泛关注。
这是福建文化建设领域的又一机制创新。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以机制创新为引擎,福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系统化、品牌化发展,构建起区域联动、资源整合的文化建设新格局,持续提升文化影响力与传播效能。
在组织机制方面,注重系统性整合,将文化工作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推进”。比如,“福”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出台系列政策,实现全省资源统筹;“闽人智慧”传播计划打破层级、单位、媒介壁垒,形成“线索—采编—宣发”一体化流程,展现出文化传播的体系化优势。
在区域协作方面,积极推动文化资源跨域联动。今年1月,安溪、尤溪、松溪、明溪四地联合举办“四溪争流迎新春”群众文化活动,集中呈现地方特色文化。此前,“三浦并臻”文化联盟与“三泰书香”全民阅读联盟相继成立,有效打破地域壁垒,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共创。
以工程化、项目化思路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以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文化工作的组织力、传播力与影响力,福建正深度打响“闽派”文化品牌,推动地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当代生活,为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