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桨 产学研用为帆 ——从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看深化产研融合
2025-10-18 08:26: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0月1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陈欢欢)5000米级潜航机器人、AI赋能“空天地海”监测网……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尽显我国海洋科技新活力。 航海装备产业是关乎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亦是技术、人才密集的创新高地。抢占科技制高点,关键在深化产研融合,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本届大会首设主宾高校与科研院所,让科研成果对接产业需求。 高校院所的“海洋担当” 智能无人航行器、智能船舶……作为本届大会主宾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区带来10多个项目成果,涵盖传感信息设备、特殊材料等海洋装备领域。 在该校船舶工程学院展台,一款形似海底扁形虫的智能设备在水池中灵活游动,它正是该校教师王崇磊团队研发的“波动耦合泵喷式仿生航行器”。该航行器采用流体仿生设计,兼具高机动性、强操控、低扰动及轻量化等优点,可搭载多源探测载荷,在狭小海底、管道等复杂环境中通过性好且不破坏生态。同时,该设备配备GPS、惯性导航、机械臂及多类传感器,能智能化感知检测水下环境,目前已用于海洋牧场鱼类监测、坝体缺陷检测,还可拓展至海底管道检测、矿产探测等领域,前景广阔。 “未来,我们计划与福建进行合作,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王崇磊说。 本届大会主宾院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展区集中展示近20项科研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所研究员侯保荣研发的“极端海洋腐蚀环境的缓蚀防锈技术”,吸引不少行业观众驻足。 “该技术能为海洋设施赋予反腐‘超能力’,应用在海上风电、深海网箱等领域可大幅降低工程维护成本。”侯保荣团队介绍,随着我国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和工程装备加速向更极端环境布局,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开发了复层矿脂包覆、氧化聚合包覆等防腐技术和钢筋混凝土涂料防护技术等,目前已成功应用于110余项重大工程。 “与福建合作大有可为” 产学研协同是解锁海洋“黑科技”的重要方式,也为各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在西安交通大学展区,全海域长期水下自主识别处置机器人成为全场焦点。该系统由自主识别处置机器人与深远海水下原位供电基站组成,作业时长、范围、深度远超水下有人作业,可替代蛙人执行高危任务,规避人员伤亡风险。 “科技成果不能躺在实验室,要靠机制创新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该校海洋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大禹说,他创办的陕西卫澜深海公司依托西交大技术优势,联合央企、政府培养在职博硕,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与人才储备的闭环。“福建海洋产业升级需求与公司技术可精准匹配,希望借展会推动成果落地,深化产学研合作。” “超能力”防腐、智能牧场、海藻育苗……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展区,多项“海洋黑科技”正从实验室走向福建蓝色经济一线,尽显产学研合作的丰硕成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福建合作历史深厚。展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出的20项成果源自10个重点课题,是双方在国家战略引领与地方支持下联合攻关的结晶,覆盖多个海洋关键技术领域。 “与福建合作大有可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在17日举办的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产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上,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项目对接签约,现场签订了16项合作协议。其中,该所与福建企业签约海带下脚料高值化利用、海洋智能化防腐等3个项目。 向“深蓝”进发 在本届大会现场,通信、AI等技术在海洋装备领域的应用引发关注。 中国信通院作为通信领域的国家智库,所属泰尔系统实验室今年展示了多项海洋产业支撑技术,其数智海洋综合测评产品可为行业客户提供软件测试、数据资产评估、算力度量等维度测评服务。 “实验室牵头研制的算力度量系列标准,能有效指导行业用户验证在用算力度量指标的准确性,助力企业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生产效率。”该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 在中船集团信息中心展台,“海鲲”大模型吸引了不少嘉宾的目光。该大模型支持片段级溯源循证的智能问答、多语种保留版式翻译等功能,目前已在多领域应用。 “海洋强国建设需科创力量投入,蓝色经济繁荣要从业者担当。”中船集团七一四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峰说,一直以来,七一四所深耕于海洋战略、装备技术与海事研究,探索“科技+产业”融合路径。 当前,全球海洋经济迎来科技创新转型浪潮,绿色、低碳、智能、高效成为主流方向。从深海装备研发到海洋数据运用,每项技术突破都为蓝色经济开辟新路径。 17日,第三届海洋经济科创论坛在福州举办。会上,福州海洋研究院作为理事长单位,与中船七一二所、七一四所等6家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共同启动海洋技术转化联盟。该联盟将推动更多海洋科技成果从“纸上”到“海上”,从“实验室”到“产业链”,为“海上福州”“海上福建”建设注入更强科技动能。 从大会的技术展示到论坛的合作签约,从单个成果的落地到产业生态的构建,中国海洋事业正以科技创新为桨、产学研用为帆,在向“深蓝”进发的航程中稳步前行,为全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