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个结合”中推动朱子学创新发展 ——访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
2025-10-19 08:33: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18日,在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上,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朱子学的创新发展发表了见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适性,其来到中国与本土文化相遇。吸收朱子的思想精华,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则推动朱子的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何中华说。 谈及二者的契合点,何中华以“即物穷理”和“改变世界”的观点为例进行阐释。朱熹强调的“即物穷理”是通过人的实践接触事物,揭示事物本质;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态度与世界打交道的特质。二者在重视实践,通过实践把握事物内在本质上存在共通之处。 何中华认为,深入挖掘朱子的思想内涵仍有空间。 “以‘理欲之辨’为例,朱熹并非主张禁欲主义,而是限欲主义,要将人的欲望限制在合理范围,避免极端。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代人与自然关系恶化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当前,人为制造的虚假需求超出地球承载限度,借鉴朱子的‘天理人欲’观,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何让当代人更好地领会朱子的思想的深刻内涵?何中华提出,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并进行创造性阐释,另一方面要立足现实,从当代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出发,将其精华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朱子强调学以致用、多读多体验,拒绝脱离现实的教条背诵,值得当代人深入学习。”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