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抢险人员在梧村隧道内清除积水和淤泥。厦门市公路局 供图

【提醒】

广大车主请注意,海沧大桥翻修施工、禁行社会车辆后,出行前最好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好绕行线路。过往车辆应按现场道路交通指引标志通行,对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将按有关交通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海西晨报讯(记者 倪立婧) 梧村隧道一时半会通不了,这几天周边的道路堵成了一锅粥。更不幸的是,从26日零时开始,海沧大桥也要禁行了!许多市民都很担忧,厦门的两大交通动脉都在接受“手术”治疗,到底要怎么出门上班?

[预计拥堵路段]

杏林大桥、机场路口、仙岳路

从26日零时开始,海沧大桥将对社会车辆“say no”。可以预计的是,最邻近海沧大桥的杏林大桥车流量将会成倍增长。在海沧大桥单双号限行阶段,以前基本不堵车的杏林大桥,上班高峰期就常常出现交通拥堵。

成功大道作为与杏林大桥紧密相连的一条交通主干道,却又在“西马仑”热带风暴期间,遭受了意外伤害。虽然公路部门加紧施工,但梧村隧道的通行之日尚不能确定,这让许多车辆不得不绕行。

此外,随着海沧大桥的封闭,与杏林大桥密切相关的道路将迎来大车流。机场路口、仙岳路等路段都有可能迎来大车流。


[绕行线路]

集美大桥厦门大桥都能走

海沧大桥禁行 车辆如何绕行 黄劲超 制图

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其实,在很多老司机看来,进岛没有必要只盯着一座杏林大桥,或者只盯着一条成功大道。

从岛外到岛内,除了海沧大桥外,集美大桥、厦门大桥都能走。只是很多司机并不愿意绕行,但是在两大主动脉都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绕行可以很好地避开这些堵点。

比如,如果你要到岛内东部的观音山区域,可以绕道集美大桥通行。

如果你要到机场、马垅等地,可以选择厦门大桥通行。

如果要从杏林到火车站,如果走杏林大桥,可以通过长浩路、仙岳山隧道。如果不愿意走杏林大桥,那也可以走厦门大桥、嘉禾路。

[最新方法]

上班族流行拼的士

对于交警来说,他们更希望市民能尽量选择公交车,绿色出行。此前,在应对海沧大桥单双号限行时,许多上班族开始流行“拼车”上班,单号开你家的车,双号开我家的车。但接下来,社会车辆都禁止通行,那咋办?

这几天住在海沧的王小姐开始着急起来,“之前我们也绕远路走过杏林大桥,但那里也是堵的,我和老公这个月的全勤奖都废了。”

在朋友的建议下,王小姐想了一个办法,她在网上发了个帖,征集大家拼的士。因为对于的士这种公共交通工具来说,并不在限行之列。


海沧大桥禁行车辆如何绕行

●漳州—厦门岛车辆绕行路径

①324国道漳州、龙岩方向车辆:绕行324国道-集灌路-杏林大桥

②沈海高速漳州、龙岩方向车辆:绕行厦门出口-田集连接线-厦门大桥或集美大桥

③角美、厦漳大桥方向车辆:绕行马青路-新阳大桥-杏林大桥。

●海沧—厦门岛(或者翔安)车辆绕行路径:

①海沧生活区车辆:绕行马青路-新阳大桥-杏林大桥

②海沧港货车:绕行海新路-孚莲路-海翔大道-杏前路-杏林大桥

③翔安-海沧车辆:绕行仙岳路-成功大道-杏林大桥。

●进岛后的绕行方案

①走杏林大桥:可选择疏港高架—东渡路—湖滨西路—鹭江道路线绕行。

②走厦门大桥:可选择嘉禾路—石鼓山立交—兴湖路—疏港高架—东渡路—湖滨西路—鹭江道路线绕行。

③走集美大桥、翔安隧道:可选择环岛干道路线绕行。

最难考题如何破解?

卢士阳

这是一道难度颇大的交通考题!成功大道梧村隧道内积水未退尚在封闭中,海沧大桥明晚起又将迎来封闭式维修施工,连结岛内外的两条交通大动脉被接连阻断,这对于本已脆弱的厦门岛内交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周五路面交通压力陡增,市民出行肯定不会轻松。无论是交管部门,还是市民司机,都得未雨绸缪提前安排,既要考虑到短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又要制订长远的规划。

对于交管部门来说,必须要有一套交通疏导临时措施,对一些可以预见会异常拥堵的路段,应适时发布交通预警,提示社会车辆如何绕行。当然,在厦门汽车拥有量即将突破百万辆,密度现已超过新加坡和香港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还应当制定更为长远的应急保障机制,避免交通运行因种种意外而出现瘫痪。

城市建设在发展,市民出行求方便。面对滚滚城市车流,在这次计划内和突发灾害叠加引发的交通难题面前,每一位城市交通的参与者,也应当考虑如何适时调整个人的出行习惯和节奏,不给超载的交通压力再添堵。不开车、少开车是一种选择,乘公交、拼出租车也是一种办法,只有大家齐努力,这道难题才能得以破解。

暴雨一来,湖滨南路总是毫无悬念的被淹没

东南网7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 骆余民/文 陈巧思/图)“5·16暴雨”、“苏力”、“西马仑”,两个多月三次暴雨,厦门连遭三次内涝。

一下暴雨就内涝,连连内涝,这一残酷的现实正摆在厦门面前。除了大雨这种客观“天灾”,是否也有城市自身的主观毛病?

为此,从今日起,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追问“厦门为何,涝了又涝”,解读、反思城市连连内涝的一些主观根源,也将试图问诊、探索厦门缓解城市内涝的新出路。

当“西马仑”来袭时,正如外界所料,湖滨南路一带又被淹了。

惨痛的是,“西马仑”中厦门1人因灾死亡,就发生在这一被暴雨淹没的地带。

筼筜湖滨南路一带紧挨着厦门岛内最大的排洪湖——湖。每次暴雨,筼筜湖要“吸走”岛内的三分之一雨水。在很多市民看来,这一带的雨水得“地利”,应该可以很快地流进筼筜湖,不至于有积水。但是,这一带,恰是岛内内涝的重灾区。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怪事

警戒水位未到 岛内却已内涝

在“西马仑”发布警报后,筼筜湖管理中心就开始对筼筜湖泄洪。水位提前泄到了-0.7米处,而对于筼筜湖,最高可泄洪到-1米处。湖的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而其承受的岛内受水片区约为38平方公里。对于这场降水量高达200毫米的暴雨,厦门市筼筜湖管理中心的主任张斌说,如果筼筜湖水位上升到1.2米或更高的地方,那就到达了警戒水位,他们就会担心筼筜湖的水会倒灌,淹了湖滨南一带;但这次,由于泄洪及时,最高水位也就0.6米,筼筜湖的水位离警戒线还约有0.6米。也就是说,筼筜湖还有吸水能力。但湖滨南还是被淹了!


三大顽疾

湖滨南路“承上”未能“启下”

翻开厦门的地形图,我们注意到,湖滨南属于低洼路段,厦禾路一带等均比其高。这一片区的地形,呈南高北低。厦禾路的很多雨水,再加上文屏、植物园等一带的雨水,通过地表斜坡等自然排洪系统汇集到湖滨南路这一带。“湖滨南路是‘承上’其它路段的雨水,但却未能‘启下’将其直接排入湖。”家住湖滨南路的杨女士注意到这一“怪象”:“西马仑”刚来没多久,湖滨南路就淹了,但筼筜湖的水位那时并不高,也远未达到警戒线。

也就是说,很多雨水直接积在了湖滨南路一带,难以或缓慢地往筼筜湖排。

房子太密集,直排水路被堵死

导报记者注意到,湖滨南路虽是低洼路段,但仍高于湖面(假设正常的湖面水位为0米)约1.2米,而此次暴雨湖最高水位也就0.6米。理论上说,这还有0.6米的顺差,水可以顺畅流入。

“但现实是,这一带的水,很难顺畅地直排到筼筜湖里。”张斌对这一“怪象”并不陌生。他解释,雨水可以通过排洪沟和自然排洪系统(也就是路面上的沟渠)双管齐下泄洪。大雨来临时,多方汇集的雨水就像很多人挤一扇门一样,排洪速度减慢。这时,对于湖滨南路来说,自然排洪系统甚为关键。

但这一带房子建得太密集了,把自然排洪系统都给堵死了。

张斌指着筼筜湖周边区域的地图说,湖滨南路从莲坂国贸到新村一带,在今年数次暴雨中,都能涉险过关;而角滨路至中山医院一带,却屡遭内涝,“后者建筑非常密集,且一些高楼大厦为了取得通风、取景、日晒等最佳效果,会采用错位的方式,将原本一些可以直排到湖的水路给堵死了”。

城市洪水与筼筜湖连接不畅

一方面筼筜湖仍可以接受排洪,另一方面,岛内却已内涝。

据悉,岛内这三分之一区域,连到湖的排洪口,共有36个。而这些排洪口,约设置在水面-1米处。

张斌坦言,这次,虽然大部分水还是排出去了,但涨潮影响排洪,加上排洪泵排洪速度较慢,也让筼筜湖水处于相当高位,多少影响了城市的排洪速度。

但更多的问题,则直接出现在36个排洪口上。也就是说,泄洪渠道受限。

据张斌介绍,这次降雨很大,而不少排洪沟却很小,洪水大,泄洪口小,“就像一个出口,很多人一起要出去,一下子就堵住了。这些密布在城市底下的排洪管道,也有这个烦恼”。

当然,还有城市自然的排洪系统受阻。除了类似湖滨南路一带这样的水路受阻之外,一些城市地底下的排洪沟被破坏,也影响了水流进筼筜湖的速度。


误区解读

筼筜湖可以打开吗?

既然筼筜湖泄洪影响岛内城市排洪,有市民为此提议:可否打开西堤,彻底解决筼筜湖排洪不畅问题?

这位市民反思,筼筜湖原是海湾,海水自然流动,曾是厦门十景之一。可惜当年为发展农业,人为修建西堤,改变了筼筜湖生态,造成了目前许多后遗症,其中排洪不畅就是一个大问题。“既然筼筜湖屡经治理也无法解决污染问题,何不打开西堤,重新引入海水,让湖水与海水自然交换,同时又可避免排洪不畅难题。筼筜湖排洪问题解决了,那么湖滨南路被水淹的问题同样可以得到缓解。”这位市民如此建议。

对此,张斌哭笑不得。其实,不只有市民如此建言,甚至有专家之前也向张斌这么建议。

“大海的潮位最高可达4.5米,而岛内湖滨南的离水位也就1.2米,打开后,一涨潮不就直接把湖滨南一带给淹了。”张斌说,若打开,涨潮后,约可淹到湖滨南一带一层高的位置。

 

 

海西晨报讯(记者 钱玲玲)目前,厦门已着手编制新的排水防涝规划,中心城区可抵挡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从5月以来,厦门迎来多次台风、暴雨,出现了多次内涝,市民纷纷呼吁提高城区的排水防涝标准。昨日,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一份提升厦门排水(雨水)防涝的规划正在编制中,今年年底有望基本编制完成。

按照这份规划,湖滨南路将增加排洪泵站、排洪明渠,提升排洪能力;岛外新城建设中将尽量保留低洼地和水面,并确保透水性地面不少于四成。

今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地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建设工作。7月12日,住建部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硬性要求内涝不得有人员伤亡,并于明年6月30日前报送。

厦门作为计划单列市,根据住建部的要求,中心城区应当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自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后,厦门有关部门就已着手编制规划大纲。

厦门晚报讯(记者 黄文水)作为省市重点工程,同安莲花水库正在稳步推进中。昨日,记者从水库工地现场走访获悉,目前,莲花水库主坝工程量完成近半,预计明年汛期前可全部浇筑完成。届时,通过与汀溪水库群联合调度,将使下游同安城区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昨日,项目副经理黄雪飞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开始浇筑的主坝,预计明年汛期前主坝可全部浇筑完成。同时,作为副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民镇溪林村乌山附近的灌溉隧洞,276米长的引水隧洞,已在今年5月完成了,预计今年9月底,副坝坝体的施工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随着项目的持续施工,莲花水库正在不断扩容。建成后,库区集雨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比集雨面积100.8平方公里的汀溪水库还大,成为我市集雨面积最大的水库。

据了解,莲花水库工程位于同安西溪支流莲花溪下游,水库修建的拦河大坝,截断了奔流的莲花溪,通过这条高30.45米、长300多米的主坝,将形成一个约2.5平方公里的巨大水面。工程总投资超过10个亿,建成后总库容为3286万立方米,每年可向同安、翔安两区供水8776万立方米,一旦条件成熟,还可与其他水库实现联网互通,形成可靠的供水网络,必要时向岛内提供优质水源。

厦门晚报讯(记者 王绍亮)湖滨南路增加排洪泵站、排洪明渠,岛外新城建设中尽量保留低洼地和水面,确保透水性地面不少于四成。根据我市正编制的厦门排水防涝规划,中心城区应可抵挡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从5月以来,接二连三的大暴雨,厦门出现明显内涝,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今天上午,记者从市规划部门获悉,一份提升厦门排水(雨水)防涝规划正在编制中,有望今年年底基本完成。

针对全国多地市因暴雨发生内涝,国务院办公厅3月底发文要求,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建设工作,住建部于7月12日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硬性要求内涝不得有人员伤亡,并于明年6月30日前报送。

根据住建部文件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级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市政所所长关天胜介绍,厦门是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区应当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其实,从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后,厦门就已着手编制规划大纲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编制中,预计年底就可基本完成。

关天胜说,厦门会按大纲标准来规划,同时也会考虑到厦门的特点,比如针对岛内老城区目前暴露出来的受灾点,进行排查,拿出整治方案,如湖滨南路一带,通过增设排洪泵站、排洪明渠等方式,提升排洪能力;而岛外新城采用低冲击规划建设模式,如翔安新城在建设中,就要尽量保留低洼地、水面,不能一味地填掉,甚至要一个一个论证,确保透水性地面不少于40%。

释疑

一暴雨就淹水

极端天气多、城市开发频

为何一暴雨就淹水?关天胜介绍,主要原因,一是极端气候一直出现,今年以来就发生多起几十年一遇大暴雨;二是城市发展,城市密度增加,硬化增加,低洼处、水面、绿地等减少,地下排洪系统满足不了暴雨天排洪需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排洪系统变得太脆弱了。”关天胜说,城市内涝是个新问题,比较复杂,传统意义上的修堤排洪有一定的局限性,已经无法完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昨天,梧村隧道内积水的排除速度明显加快,目前隧道内积水长度还剩余638米。

东南网7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通讯员 卢微/文 吴晓平/图)继21日零时起,从隧道竖井处安装潜水泵、增加高扬程排水抢险车两两接力进行积水强排后,梧村隧道的抢险进度明显加快,一天内抽水推进长度超过100米。截至昨天17点,累计水位下降2.8米,抽水推进长度为262米。不过,隧道内积水长度还剩余638米。

隧道内共设四个抽水点

据公路部门介绍,梧村隧道内共设了四个抽水点。这四个点的排水工作正常,一天抽水推进长度超过100米。

往机场方向文屏入口一侧,消防部门支援的1台高扬程排水车自20日凌晨0:20开始抽水。往演武大桥方向莲前入口一侧,从龙岩紧急调集的4台1500方移动式应急排水抢险车,分成两组采用接力的方式进行抽水,其中第一组自20日12:30开始抽水,第二组自20日23:30开始抽水。往机场方向莲前出口一侧,由消防部门增援的另一台高扬程排水车自20日23:30开始抽水。

而在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抽水点,抢险人员克服竖井深(40米)、井内空间有限,安装难度大等困难,及时将深井泵吊装进连通梧村隧道的一竖井内,于21日0:00开始抽水。

文兴隧道口要再装潜水泵

自21日0:00开始抽水后,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连接梧村隧道的竖井就成为此次梧村隧道抽水的一条重要救援通道。

公路部门在此投入的一台抽水能力约280立方米/小时的潜水泵,正经由该抽水点深达40米的竖井连通到梧村隧道,24小时不间断排水。

20日,公路部门又紧急从南京调运了另一台大排量的高扬程潜水排污泵,准备再从竖井处吊装进去。

公路局有关人士介绍,有别于正在运作的第一台潜水泵,即将投入的这台排量达500立方米/小时的潜水泵不能悬空抽水,必须落地作业。但竖井下的水面离地还有超过10米的距离,如何让潜水泵安全、稳固地落地,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由于作业难度较大,原定于昨天下午的安装计划暂时搁浅。

昨天中午,来自水务、电力、设计院等方面的专家到施工现场察看,初步确定了一套安全系数较高的方案,计划今天上午进行吊装施工。

厦门日报讯 继21日凌晨零时起,被淹的梧村隧道安装潜水泵和高扬程排水抢险车,“两两接力”进行积水强排后,隧道抢险进度明显加快,一天内积水缩减长度超过100米。截至昨日傍晚,累计水位下降2.8米,隧道内积水长度剩余638米。

据公路部门介绍,目前,梧村隧道内共设了四个抽水点,其中文屏入口一侧,安排了消防部门支援的1台高扬程排水车;在莲前入口,其中一洞安排了从龙岩紧急调集的4台1500方移动式应急排水抢险车,分成两组采用接力的方式进行抽水,另外一洞是消防部门增援的另一台高扬程排水车。这三个抽水点都从20日开始作业。目前,这四个点的排水工作正常,一天抽水推进长度超过100米。

为了继续加快排水速度,公路部门计划在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连接梧村隧道的竖井处,再加装一台大排量的潜水排污泵,这项工作计划今日上午开展。但如何让这台泵安全地从竖井中放下去、稳固地落地,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

在实地观察,这个深度约为40米的竖井,空间十分狭窄,直接把水泵往下吊,很容易损坏设备,所以需要人工下水协助运送安装,但这又产生了下水人员的安全问题。“另外,如果不能稳定地将排污泵放到合适的位置,很可能使其在工作的时候,发生过大震动从而移位,甚至碰到目前正在工作的泵引发事故。”工作人员说。昨日中午,来自水务、电力、设计院等方面的专家来到施工现场察看,初步确定了一套安全系数较高的方案,计划今日上午进行吊装施工,争取以最快速度让这一设备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邱秀荣 卢薇)

4台“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2台消防用远程供水车和1台潜水泵,还是不够用。昨日,公路部门计划在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连接梧村隧道的竖井处,再加装一台大排量的潜水排污泵。然而,这台潜水泵功率大,必须落地作业,地下却是10米深积水。经过专家的反复推敲,计划今天进行第二台潜水泵的安装。受梧村隧道的影响,成功大道周边道路今天果然堵了,尤其是莲前西路、嘉禾路莲花路段。

黄劲超 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卢微)截至昨日下午5点,梧村隧道内积水剩下638米。为了进一步加快梧村隧道的排水速度,公路部门计划在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连接梧村隧道的竖井处,再加装一台大排量的潜水排污泵,但由于作业难度巨大,原定昨天下午的安装计划暂时搁浅。记者昨天了解到,经过专家的反复推敲后,计划今天进行第二台潜水泵的安装。

[进展]

隧道内积水

剩余638米

目前,共有4台“龙吸水”应急排水抢险车、2台消防用远程供水车和1台潜水泵,来应对梧村隧道内10万立方米的积水。梧村隧道的抢险进度明显加快,一天内抽水推进长度超过100米。

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连接梧村隧道的竖井井口。记者 陈理杰 摄

记者了解到,截至昨天下午5点,累计水位下降2.8米,还有10米深;抽水推进长度为262米,隧道内积水长度剩余638米。

[措施]

今天将安装

第二台潜水泵

自21日凌晨开始抽水后,文兴隧道东浦路出口处连接梧村隧道的竖井就成为此次梧村隧道抽水的一条重要救援通道。这个深达40米的竖井是隧道修建时预留的排水抢险通道,直通向梧村隧道最低处的泵房。公路部门已经先投入了一台抽水能力约280立方米的潜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为了进一步打开工作面,公路部门紧急从南京调运了一台大排量的高扬程潜水排污泵,准备再从竖井处吊装进去。


昨日,工人为第二台大排量的潜水泵安装做准备。这台潜水泵将安装到图中所示位置。记者 陈理杰 摄

据厦门市公路局桥隧中心科长江继勋介绍,这台潜水泵的抽水能力大约是500立方米,由于功率过大,不能悬空抽水,必须落地作业。但竖井下现在还有10米深的积水,如何让潜水泵安全、稳固地落地,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如果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好,直接投入第二台潜水泵,很有可能使潜水泵在水中运转时产生震动而发生晃动移位,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井里已经安装运作的潜水泵。

昨天,来自水务、电力、设计院等方面的专家来到施工现场察看,初步确定了一套安全系数较高的方案,计划今天上午进行吊装施工。这台潜水泵投用后,不仅能大大加快隧道内积水排放速度,还能在积水消退后发挥吸排淤泥、维持泵房低水位状态,便于抢险作业。

厦门正着手编制新排水防涝规划 可挡50年一遇暴雨

等了7个绿灯都没过 提醒:最好避开嘉禾路莲花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