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满意 “三标准” 以居民对街道领导班子及中心工作的满意度为衡量街道工作好坏、服务能力高低的标准 以居民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满意度为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以居民对周围生活环境提升的满意度为衡量“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是否落到实处的标准 文/本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曾琴 庄思思 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溪岸老别墅将提升并完善配套、图强路居住区将进行改造美化、美仁宫将建设“话仙茶亭”、虎溪岩路的绿化带将进行美化整治……“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开元街道今年将通过23个项目的有力带动,让“美丽”流淌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流进每一个居民的心间。 21日,思明区开元街道举行“践行群众路线、缔造美丽开元”活动暨“增能驿站”启动仪式,活动中,300多位社区工作者、居民群众代表齐聚一堂,以一场特殊的团队拓展训练,演绎了一堂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课堂。 1 设意见征集点 请群众来“挑刺” 一条条建议如雪花般飞向开元街道。在活动现场,开元街道特地设置了一个意见征集点,美仁社区居民陈文兴认真地填写下自己的意见:“希望每个社区都能有老人活动的场所。”在听到工作人员介绍美仁社区将建设一个话仙茶亭后,陈文兴竖起大拇指,“真好,以后老人就有地方活动了。” 老家南平的陈文兴今年65岁了,退休后来厦门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你看,我一周的行程排得满满的,到老年大学学电脑,到合唱团唱歌,和登山队一起去爬山,跳广场舞,学老人健身操。”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陈文兴笑着说,“你看,退休后比工作时还忙啊。” 溪岸社区的黄丽端是个老党员,对于街道主动向群众收集意见,她表示了肯定,“开元街道的弱势群体较多,我希望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能够把更多的关注放到他们身上,给足政策,帮助他们走出不幸。” 除了21日的活动,开元街道还将启动“社区、企业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社区及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干部对街道领导班子及班子个人关于“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此外,还将通过街道门户网站、邮箱、微博、微信以及社区“党代表工作室”、“社区谈心室”等基层联系群众平台,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对街道“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轨道交通一号线征收”等街道中心工作的意见。 2 聘内部监督员 全程监督“找茬” 聘内部监督员 全程监督“找茬” 活动现场,开元街道虎溪社区退休党员谢小茹,高兴地接过开元街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部监督员的聘书,她将和其他两位监督员一起,对街道教育实践活动的进行全程监督“找茬”。 收到聘书的监督员,有离退休的老党员,也有居民代表。这些监督员将成为开元街道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放大镜”,指出活动的不足之处。同时他们也将成为街道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将群众意见集中反映给街道。 谢小茹就是其中一位。曾经是虎溪社区工作者的谢小茹,对社区工作、群众工作,一直颇有经验和心得。此次被开元街道聘为内部监督员,她说:“如果说党员干部和群众有隔阂,那是因为工作做得不够深入、不够细致。这次被聘为监督员,我会利用我的优势,扎根基层,收集群众最突出的问题,把最基层的声音传递出去。” “开元街道地处老城区,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社区居民呼声最大的问题有停车难、健身场所少等问题,我希望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谢小茹说。 开元街道党工委书记史春玲说,聘请内部监督员就是为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让他们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当中,积极帮助发现不足及问题,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力争做到工作让组织放心,成效让群众满意。 3 设“增能驿站” 缓解工作压力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300多位社区工作者、居民群众代表以社区为单位围成12个小圈圈,开始了一次独特的“增能”之旅。在这个名为《我和我的团队》项目中,社区工作者之间,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动。 “大家更能感受到团队的凝聚力,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团结。”阳台山社区的李欣说,这次的团队训练让她掌握了和居民沟通的技巧,以后更懂得用心去和居民沟通、交流。 “居民有困难的时候,才会来寻求社区的帮助,虽然社区工作压力大,但我们在面对居民的时候,要更有爱心、耐心,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我想我可以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溪岸社区居委会主任彭锦雪说。 “增能驿站”项目是开元街道践行群众路线,提升群众服务水平的一次尝试和创新。开元街道说,社区工作者长期处在基层第一线,承担着100多项的社区事务,工作压力较大,却较少得到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系统的能力提升培训。这次街道专门与社工机构合作,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减负增能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 接下来,街道将组织开展以绘画坊、音乐吧、茶聊会、实训空间、模拟沙龙等方式的各类“增能驿站分享会”活动。此外,还将开设“增能驿站”QQ交流平台,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贴心服务。 4 小小便民卡 架起党群“连心桥” 从现在开始,开元街道辖区的居民将会陆续收到一张便民联系卡。这是开元街道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距离的一种亲民之举。 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了开元街道12个社区的联系方式,还有微博、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卡片虽小,却传递着开元街道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真诚。它将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进家入户,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实实在在的连心桥。 “通过发放便民联系卡,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提意见,有利于街道及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群众满意。”开元街道表示,便民联系卡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项目点击 溪岸老别墅提升 在溪岸老别墅提升及配套项目中,将以居民、经营业者参与为核心,对斗西路1号始至公园西39号进行墙面美化、房前屋后整治、增设休闲椅等服务设施等。挖掘老厦门文化资源,制作文化古迹宣传册,设置醒目指示路牌,制作手绘地图,开展景观提升等相关活动。 图强路居住区改造 图强路居住区改造主要包括完善小区市政配套设施,绿地美化,路面破损、下水道、化粪池改造等,引导社区自治管理,推动公共活动空间提升,逐步实现社区环境宜居化。 美仁宫“话仙茶亭” 美仁宫“话仙茶亭”的修缮将以美仁宫为中心,社区居民和艺术团共同建立社区话仙茶亭,以便开展闽南文化沙龙及南音、广场舞等主题文艺活动,促使居民可以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在此读读百家书,说说百家事,谈谈社区发展,拉近邻里感情,解决社区老年人孤独的问题,增进社区和谐。 |
正在改造提升的环杏林湾岸线景观工程,是集美今年共同缔造的重点项目之一。(林志杰 摄)
厦门日报 记者 应洁 车流繁忙的集美大道旁,孙厝农贸市场的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原先的菜市场是简陋的‘铁皮屋’,经过项目改造,菜市场将转入地下空间,会更干净、规范,地上空间还设计了停车位,很符合实际需求,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大好事!”住在孙厝社区几十年,居民孙和成对这个社区唯一的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十分关心。 作为集美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区级示范点,孙厝农贸市场改造项目去年就启动了。孙和成说,街道、社区为此前前后后开了好几次会,就农贸市场改造征求居民的意见,现在,项目结合集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已经进入施工阶段,不需要太久,一个崭新的社区农贸市场就将出现在孙厝居民面前。 共同缔造,就是让百姓“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广泛征求百姓意见、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声音,是集美区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两大载体缔造“美丽” 以打造美丽厦门示范城区为目标,集美在去年就启动了“十大行动计划”85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累计投资4.8亿元。今年,集美再次梳理出60个共同缔造项目,至1月底已全面启动。 去年,集美区就确立了集美街道浔江社区、孙厝农贸市场改造为美丽厦门区级试点,由镇街主导,以项目推动社区环境美化和品质提升,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因“美丽厦门”建设受益。 在这2个区级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集美区将以“幸福社区”和“美丽乡村”为载体,在社区和农村再培育10个示范点,涵盖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社区治理、富民强村等8个类型,打造具有“领头”效应的示范村居,全面推动美丽厦门示范城区建设。 “因地制宜”探索经验 随着共同缔造工作的全面铺开,集美区也正在探索“因地制宜”的共同缔造之路,并结合社会治理创新,更好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 在浔江社区整体规划改造中,地方宗亲会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前场社区,在乡贤理事会的协助、动员下,村庄多年遗留的污水横流、村路不通、环境脏乱等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些案例也给其他农村社区以启示:应该进一步发挥宗亲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 在城市社区,比如集美街道银亭社区,则通过开展网格化管理,探索建立了“网格长”模式,收集和处理该网格居民对社区事务的诉求,提高了居民参与和处理社区事务的效率;在以外来人口为主的高浦社区,建立了城中村出租房“星级”管理模式,实行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地管人,让社区更平安、更和谐。 现在,集美区逐步完善了“以奖代补”机制,并充分发挥工业区、文教区、台商投资区的优势,整合辖区企业、高校、台胞侨胞等各种资源参与共同缔造。 【区长访谈】 注重“想不到”的细节 ——对话集美区区长李辉跃 本报记者 许若鲲 应洁 集美的房子很好卖。光是去年,就卖出了179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其中,75%都是外来户。房子卖出去以后,怎么样为“新集美人”提供配套和服务?于是,集美区政府最近委托房地产公司,做了一个大面积的调研,问卷覆盖了道路、水电气、公交等各个方面。 问卷一收上来,结果让调查者大跌眼镜:原来,未来的居民们在这些打印的问题之外,自己用笔写上了很多其他新问题——“校外教育怎么样?”、“家政公司多不多?”、“附近有没有广场舞”? “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候,就没想到这些问题。”集美区区长李辉跃十分感慨:“其实,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正是城市生活区别于农村生活的地方,新居民们买集美的房子,就是冲新城区来的。这就是一个启示,面对群众,我们经常有些‘想不到’的细节,只有真正尊重群众的需求,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美丽厦门建设,如何在集美全面推开?对话李辉跃过程中,“尊重”一词总是不断出现——怎么去尊重群众意见,怎么去听取不同利益方的意见,并以制度的形成保障群众的利益,并从中演绎“城市化”的真谛。 关键词:社区 尊重群众才能做好社区工作 记者:集美区是厦门城市化最为快速的区域之一。一组数字表明,最近三年集美新增人口实现“三级跳”——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区域净增人口从8万人、16万人到2012年的26万人。这样的区情和特点下,集美全面推开美丽厦门建设,侧重点和切入口在哪里? 李辉跃:集美,正在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正在快速城市化。新社区不断形成,旧社区不断变化,这时候,居民的意识和政府管理的手段,有没有及时跟上,决定着城市化的成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集美的城市化提供了方向,那就是要通过共同缔造,让人们的意见充分被尊重,形成共同治理、共同发展的方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社区,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舞台”。 有人说,人的一天大约一半的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尤其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后的现代社区,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流动人口已开始进入社区,总量大大增加。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就使社区从微观的层面,挑起了造就大社会的重任。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基础在社区”,就是这个道理。 做好社区工作,前提是尊重群众。反观我们一些镇街,工作上存在着“机关化”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做事情时没有真正去征求群众的意见,集美区全面推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道理很简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被尊重,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如果没有尊重,哪怕你是真心为他们做事,他们也不一定接受。尊重,还意味着要广泛听取意见相关各方,而不是一方的意见。 关键词:利益相关方 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实现多赢 记者:即便是同一个社区的群众,也有不同的利益体,不同的诉求。多方的意见都听进去了,决策才会减少误判。 李辉跃: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乐安中学扩建,需要20多亩的土地,怎么保障另一方——村民的利益?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把操场地下空间开发成停车场,解决了当地村庄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各方都比较满意。 再比如,厦门火车站改造,3月起每天10万客流要涌入北站,因为集美大道下穿地下通道的改造需要,侨英街道孙厝原来旧的菜市场要拆掉。怎么样让群众从不满意到满意?孙厝菜市场位于集美大道旁边,原先地方比较小,停车也不方便,改造过程中,大家提出把孙厝菜市场改到地下,把路面作为停车场和绿化用地,我们吸收了各方意见,这样一来,菜市场更整洁规范,生意更好做,而且增加了停车位,村民都很欢迎。 集美在前期一些镇街社区的经验基础上,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将成为全面铺开的做法,成为一种大趋势,成为一种常态。尊重就有和谐,和谐就能带来多赢。 关键词:顶层设计 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七大制度 记者: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已经试点和实践了半年,认真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开始成为厦门上下的一种好风气。但在采访中,我们也很关注这样的问题:怎么样通过制度设计和常态化运作,而不是仅仅靠“热情”,让好的风气和做法持续下去、扩展开来?这方面,集美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探索? 李辉跃: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场深刻实践。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通过制度来保障,形成与共同缔造相配套的体制机制以及方式。 现在,集美区正在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七大制度,一是重大行政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解决征求什么人的意见,怎么听取社会各界反应的问题,二是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制度,让利益相关者行使否决权;三是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对政府权力形成约束;以及风险评估制度、集体研究制度、实施后评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七大制度形成非常完整的链条,保障基础意见被充分尊重,重大项目从生成到完成都有一个严格的保障。 在创新社区治理方面,我们也在进行体制、机制、方法上的改革,实现队伍的整合,网络的整合,场所的整合,需要的整合。比如说,现在集美已经与移动公司形成战略协议,打造政务网,把60多个信息网整合到一张网上,形成一个小的云,方便资源共享。 通过“三规合一”,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配套和居民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项目点击】 环杏林湾岸线景观工程 总长26公里,是集美新城核心区最大的生态景观项目,也是集美区建设“美丽厦门”的重点工程之一。项目自2010年10月启动,预计于2015年完工,将沿着杏林湾岸线打造带状公园,沿湾布局有26公里不间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绿道,配套以景观小品、运动及服务设施。目前,其2.6公里的示范段已建成并向市民开放。集美区建设部门目前正在向市民广泛征求意见,对环湾景观项目进行优化提升。 “美丽集美·幸福浔江”试点 浔江社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里,是集美学村的发源地。去年,集美区将浔江社区列入美丽厦门建设区级试点,以“共同缔造”为核心理念,以“大规划和小项目并进”为原则,在保留学村风貌基础上,对片区进行整体规划,对老旧房屋进行提升改造,对环境进行优化美化,同步推进“艺术家进大社”、学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将浔江社区建设成“环境美、百姓富、特色明”的品牌社区。 孙厝农贸市场改造 长期以来,集美孙厝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差、设施不配套,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期,集美区结合集美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对孙厝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最终确定将农贸市场交易空间转入地下,建立更为规范的市场;同时,地上空间整改为停车场和绿化带,这样一来,既确保了集美大道提升改造的施工、美化了环境,又缓解了社区停车难问题,深受当地居民欢迎。 |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厦门日报讯 就连翔安区火炬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也对这场大型招聘会的火爆程度感到惊讶不已。这场招聘会不仅让翔安区数千名农渔民一大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还吸引了全市各区的198家企业,带着7266个就业岗位,来到翔安“争抢”人才。 21日上午9时,翔安区举办的2014年度人才交流、春风行动暨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招聘会在翔安区人力资源市场启幕。作为翔安区贯彻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一项具体举措,春节过后该区的第一场大型招聘会,自然吸引了众多企业以及应聘者的目光。 推动农渔民转产就业 招聘会成重要载体 这场招聘会,全然不亚于热闹的集市。招聘企业的摊位,从市场的大厅里一直延伸到室外,尽管天气寒冷,但整个招聘现场却如同有一股股暖流在涌动。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当日用人单位提供的有部门主管、项目经理、销售员、业务员、技术员等上百个工种,月薪从2000元至8000元不等。根据主办方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招聘会现场共吸引了5124人参加,其中626人很快就初步达成意向。 有人说,在翔安区的每一场招聘会,都是把困难群体拉上就业岗位的坚实纽带。也有人说,翔安区新春伊始的这场招聘会,就是为该区失海失地农渔民“量身定制”的。翔安区新店镇彭厝社区社保工作站工作人员彭永恒告诉记者,在彭厝社区4700多人中,还有数十名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处于失业、无业状态,为了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及时了解招工信息,相关部门除了在各个公告栏上进行公告,还把招聘信息群发到他们的手机上。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招聘会路途比较遥远,政府还对应聘者的公交费用实施补贴。 大力推动农渔民转产就业,招聘会成了一个重要载体。据了解,现在,这种类型的招聘会几乎每天都举办,而从4月1日开始,计划在每周三、周五举行。 多项创新举措引领 农渔民迈入新生活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让曾经暂时失去劳动工具的农渔民,看到了人生的新曙光。从去年开始,在翔安区,一项又一项帮扶农渔民转产就业的创新性举措接连出台。 在众多新政策里,人们不难注意到,翔安区除了为农渔民们提供免费就业培训,让他们尽快拥有一技之长外,还四处为他们“找饭碗”——对招聘失海失地农渔民的企业给予大力鼓励和补助。其中,30周岁至50周岁翔安户籍的劳动者在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点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凡取得证书的,由区财政按300元/人先期给予个人生活补贴。而辖区企业,每新增招聘一名翔安户籍劳动者,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在企业工作三个月以上,缴纳社保的,由区财政按200元/人标准一次性给予企业用工奖励。 一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翔安区推动失海失地农渔民转产就业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去年,翔安全区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298人,其中仅拓展的19个来料加工点,就带动了467名农渔民就业。目前,翔安区从事手加工灵活就业者达7000人。此外,试点工作开展四个月以来,大嶝街道已经新增转产就业1171人。 这几天的明媚春光,让翔安大地又释放出勃勃生机。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阳光,还将温暖翔安区更多农渔民的心田。 |
厦门日报讯 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刘德英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已在厦门全面铺开,以打造“美丽厦门示范区”为目标的集美也在进一步思考:从区到镇街、村居,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带着这些问题,春节前,集美区就召集有关部门和镇街负责人,布置了进一步做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的“功课”。 昨天,集美召开区委专题会议,要求区直各部门和镇街负责人“交作业”——分析总结去年工作,研究谋划2014年的共同缔造工作。 “美丽试点” 老城区焕发新魅力 为老百姓带来收益 住在嘉庚故里——集美大社的居民,这半年来已经明显感受到共同缔造带来的“美丽变化”:家门口,坑坑洼洼的石板路在翻修后变得更好走了;村子里,一些本来破旧的“大龄”风貌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变成了对外开放的陈列馆、咖啡馆;岛内乃至省外的艺术家纷纷将工作室搬进大社,为这个老城区注入了新鲜的艺术魅力,不仅带动了旅游观光,也增加了当地人的收入。 去年,在厦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中,集美区将集美街道浔江社区(大社所在地)整体规划改造提升确立为“美丽厦门”两大区级试点之一,打造“可信、可看、可学”的示范项目。 “发动老百姓主动参与,切实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同时积极发挥宗亲会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取得的经验。”集美街道办党工委书记林志斌说,大社片区的导向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今后将更多的引进咖啡店、酒吧、家庭旅馆,并在片区内规划旅游路线,串起沿途景点、风貌建筑,而这些项目的推动,都将带动就业,为当地百姓带来收益。 侨英街道孙厝农贸市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是集美区“美丽厦门”另一个试点项目,项目旨在改善原来孙厝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差、设施不配套的问题,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把市场交易空间转入地下,地上空间整改为停车场和绿化带,并以村集体经济项目形式为村民带来收益。项目现已进入施工阶段。 “共同缔造” 明确目标创新理念 从镇街村居中培育典型 “市委提出共同缔造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集美区要以‘共同缔造’来推动美丽厦门示范区建设,并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举措。”副市长、集美区委书记倪超说,“共同缔造”要结合社会治理工作,明确目标、创新理念。随着共同缔造工作在厦门全面铺开,各镇街也都要有“领头”的示范村居,从底层做起,培育典型、奖励先进。 集美区提出,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整合力量;培育和塑造精神,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整合需求,建好网络信息平台,提供更快更好的便民服务,营造“守望相助、安居乐业”的社区氛围。 集美区在去年专门成立了区级美丽厦门“十大行动”工作小组,启动85个具体项目。今年,区“十大行动”工作小组根据行动目标和计划,再次梳理出工作项目60个,推动美丽厦门示范区建设。 |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 廖丽萍 陈韵 田圆 杨珊珊 整理) 市人大会审议通过《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是万众瞩目、万众期待的大好事。作为全市示范区,海沧不仅要精心打造成为美丽厦门的新城区新社区,还要把“美丽厦门”作为一种文化指引持续坚持下去,当好新城建设、产业转型、共同缔造的排头兵。 ——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推动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将“美丽厦门必须是共同缔造”这一理念牢记在心,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样厦门的前景会更美好,最终完成省长对我们的期望,实现又富又美! ——厦门市副市长、集美区委书记倪超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 思明区共有12个城中村,十几万居民生活在村中。2014年我们“美丽厦门”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城中村建设,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消防安全等工作的同步进行。 ——思明区委书记游文昌谈2014年如何开展城中村建设 为了现在的老人,也为了即将成为老人的我们,必须像重视幼儿园教育一样地重视养老问题。 ——湖里区政协主席林凡谈政府要重视养老问题 湖里区各个社区的医疗点还不够多,社区居民大病小病都得往大医院跑。如果能够更多开发社区医疗点,增强对社区医疗点的政策和人员支持,那么,居民就能实现“小病不出社区”了。 ——湖里区禾山街道枋湖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苏辉明呼吁在社区增设医疗点 厦门是一个大厦门的概念,未来可以做的一篇文章是岛内外一体化,因为美丽厦门不仅仅局限于岛内。在我看来,翔安区的公共资源和优质资源应先发展,而且二者应该要同步发展。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研究生导师、翔安区人大代表曹艳杰关注岛内外一起建设美丽厦门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管线经过汀溪镇山体时,撕裂了原有的山体原始植被,破坏了山体自然美观。我建议在西气东输附近地带上种植观赏性花草,两边设观赏步道,建成厦门“乡村生态养生旅游带”,一方面可以美化山体,另一方面也可带动汀溪的乡村生态养生旅游。 ——同安区汀溪镇隘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心富希望同安生态养生旅游尽早形成 |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韵) “喂,你别松手!”“没关系,你踏上去就稳了。”“不要,你先扶着自行车。”“好吧……”25日,海沧阳光分外明媚,海沧湖边的公共自行车道上,一名男生正在教弟弟骑自行车。在湖的另一头,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欢声笑语不断,“我们沿着这个自行车道绕一圈,差不多一个小时,然后去阿罗海吃饭!”“好啊好啊,走吧!” 作为全市“美丽厦门”首个示范项目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启用近5个月以来,45个站点覆盖了海沧生活区,公共自行车总办卡8845张,总骑行高达136193次,日均骑行952人。一辆辆“火凤凰”欢快地“舞蹈”在绿树红花间,抓人眼球、动人心扉。新闻里、节目里、微博里,也无不充斥着海沧公共自行车的倩影。中央、省级等媒体竞相报道。网友们纷纷在微博、微信里分享,“点赞”此起彼伏。更有意思的是,自行车站点里还常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义工,组团维护“爱心单车”。 最近,海沧的公共自行车还被贴上了“追求梦想”的神圣标签,一位拥有“骑行梦”的海沧居民为了参加厦门(海沧)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用公共自行车完成了全程的骑行。23日,海沧的新闻发布会上首秀了海沧草根导演冯勉和一群追求梦想的青年自编自导自演拍摄的微电影《海沧英雄》,春节前将在网上发布。影片融合共同缔造元素,展示了公共自行车、海沧大道等新城风光,讲述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海沧人将为自己代言的自强自信精神。 在此次市“两会”期间,代表们热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呼吁特色鲜明的“海沧骑行模式”可以在全市推广。让百姓在公交换乘、上班、上学、购物、就医、运动、休闲、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出门办事等“十大出行需求”方面真正实现“绿色出行”。 |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邓婕) 24日,曾厝垵人称“海鲜哥”的万南生挽起袖子,径直走到店门口,阳光把他脖子上一条30克的粗黄金项链照得闪闪发亮,再配合他那膀大腰粗的身形,使路过游客不自觉地避让。 突然,万南生一个急转弯,露出笑脸,“亮”出一张宣传单,大声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海鲜可以不吃,但‘虾米’(闽南语:什么)是‘美丽厦门’一定要来听听啦!” 江苏游客江小姐好奇心最重,走上前“洗耳恭听”。“嘿嘿,”万南生连忙拉了两张椅子来,坐下,“我讲给你知,‘美丽厦门’是厦门去年推出的行动啦,一共提出了两个百年愿景、五个城市定位、三大发展战略、十大行动计划,喏,这单子上有。最有意思的是,这个行动里我们老百姓才是‘领导’喔!”“啊?还有这样新鲜的事情?”看到江小姐眼睛瞪得老大,万南生讲故事的兴致更高了。 他告诉江小姐,原来政府为百姓做的一些事,他们都不知道,有时候甚至还埋怨政府,但“美丽厦门”启动以来,他们把自己社区、辖区内的意见和建议上报给社区,社区再整合给区里。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成果如今是真真看到了,感受到了。“比如当时我提出夜晚周边的烧烤摊总是破坏了曾厝 的文艺气息,希望能遏制这个现象,”万南生兴奋地说,“现在烧烤摊果然少了很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啦!” 听罢,江小姐激动地说:“游客可以提建议吗?我希望曾厝垵多设一些垃圾桶,不要让垃圾落地,要让环境更美。”这一说把原本在远处的游客也吸引上前,他们纷纷探讨起关于曾厝 提升改造的建议。“曾厝 如果能有一个药店就更好了。”“业主诚信经营的力度还要加大。” …… 太阳渐渐落下山头,可万南生店门前的人群依旧不愿散去。天南地北的人们,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尽情地表达他们对美丽渔村的爱,尽情地释放对美丽厦门的热情。 |
东南网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美丽厦门,美丽话题;美丽行动,美丽参与;美丽规划,美丽期待。连日来,“美丽厦门”的话题再次升温升华。 24日下午,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深入分析厦门的美丽之源、美丽特质、发展战略、发展成效和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百年愿景、五个城市定位、三大发展战略、十大行动计划和共同缔造方案,突出了“五位一体”的理念、改革创新的手段、共同缔造的方法等。 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在刚刚闭幕的厦门市“两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我到厦门来,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厦门人民认为我们(厦门)就是最美丽的。很多外来的同志,也告诉我厦门是最美丽的。家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建成的家才是最美好的。美丽厦门,需要大家共同缔造。” 美丽厦门美丽规划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规划》从何而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厦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在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原有的发展战略基础上,作出新的战略规划,加快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厦门市委、市政府深入思考如何贯彻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厦门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2013年5月中旬,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到任后,立即进行部署,并把编制《规划》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调研,广泛发动,集思广益。同时,成立包括国内专家参加的起草组,于2013年5月28日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8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我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充分肯定了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12位国内城市规划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在会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同时,刊印近70万册的入户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征求意见,将收集的32000条意见认真梳理研究,把1302条意见吸纳进战略规划和配套编制的《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及2014年工作计划》。去年12月6日,厦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了《规划》,并形成了全会决定,把《规划》当作指导厦门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可以说,《规划》的编制过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市委、市政府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一次生动体现。 美丽厦门美丽行动 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为了探索路子、摸索经验、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在编制《规划》的同时,于去年7月确定思明、海沧两区作为“美丽厦门”的试点区,梳理确定并启动了第一阶段310多个项目。 “美丽厦门”战略,让海沧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目前该区已有数十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率先全市制定试点方案、率先全市启动“智慧社区”示范建设;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公共自行车系统;率先全省建成首个三级网格化系统;创新打造“网格化·微自治”社区管理模式;创新设立“台胞义工志愿行”群众性对台工作品牌…… 在试点区思明区,一连串的创新举措让居民有了“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美丽厦门”行动的持续开展增添了后劲:无物业小区成立居民自治议事委员会,实现“身边人”来管“身边事”。设置LED“民意墙”,滚动播出居民们的“心声”…… 城管24小时服务热线、思明政务微博、美丽思明微信……思明区精心打造城市管理“升级版”,一个个开放的公共平台成了思明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最佳渠道。 继五个试点社区后,思明区“美丽厦门”行动2014年在全区全面铺开。通过开展“牵手共筑”、“亲密伙伴”、“我爱我家”、“结伴同行”、“服务零距离”、“民生直通车”六大主题活动,全面铺开房前屋后美化项目、“开门见绿”项目、狐尾山等十大健身步道改造提升项目,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参与共同缔造的正能量,“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美丽厦门美丽期待 万众一心共同缔造 在刚刚闭幕的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分组审议讨论中踊跃发言,大家认为,通过前一阶段的美丽厦门试点工作,美丽厦门建设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全面实施后将带给人们更多的美丽期待。 正如厦门市市长刘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建设美丽厦门,是厦门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转型所需、使命所系、民心所盼。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把中央大政方针落实到厦门实践,把厦门建设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厦门要强化规划引领、落实五位一体、坚持循序渐进、推进共同缔造,坚定不移地向着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迈进! 美丽厦门美丽期待,万众一心共同缔造。美丽目标任重道远,美好愿景催人奋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坚持稳中求进,始终把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把先行先试作为经济特区的核心使命,以改革增创优势,以创新引领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让全体市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坚持保护环境,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建设地绿水净、天朗气清、惠风各畅的美丽家园。 梦想孕育奇迹,奋斗铸就辉煌。我们相信,“美丽厦门”战略定会给厦门一个更加温馨美丽的未来! |
东南网1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一封信的力量有多大?海沧的市民可以给你回答。 日前,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给海沧兴旺社区的居民回信,希望兴旺社区居民群众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推进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不断进步,当好示范。 只是,这封信不仅仅激发了兴旺社区居民参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热情,更掀起了海沧市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 市委书记回信 鼓励兴旺社区居民 日前,兴旺社区居民们给王蒙徽写信,将王蒙徽去年9月到兴旺社区调研以后,发生在社区里的点点滴滴变化,事无巨细地作了描述,并称他们为自己成为故事主角而感到开心。 在收到居民的来信之后,王蒙徽给兴旺社区的居民回信了。 “从你们信中讲述的桩桩身边事,我感受到了你们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和共享缔造成果的喜悦,这说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已经在兴旺社区生根发芽。”王蒙徽在信中说。 王蒙徽在信中称赞兴旺社区的居民:“你们发挥主人翁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共建美好家园,积极参与办好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使得社区环境变得整洁美丽,文体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友善,把一个以外来人口为主的‘生人’社区变成了‘熟人’家园。” 兴旺社区居民文化墙说“美丽故事” 昨日,兴旺社区居委会门口的文化墙,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 这堵文化墙画满了故事。讲述的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兴旺社区居民共同缔造美丽家园的故事。 20多米的文化墙被分成了十个板块,居民们将“水池变身游乐场”、“兴旺之歌合唱团”、“居民共建知心亭”、“台胞义工自愿行”等10个“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小故事画到墙上,讲述了兴旺社区如何一步步由“生人社区”变为“熟人家园”。 “这都是小区居民一起努力画出来的。”兴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透露,居民们在收到了王蒙徽的回信后,萌发的新创意:小区居民共同绘画“美丽故事”,来宣传共同缔造,居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 海沧市民“共同缔造”热情高涨 其实不单是兴旺社区居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再度高涨。在海沧区,其他不少社区居民在听说这事之后,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缔造”的队伍中。 在东孚镇大芸社,海沧区主要领导带头,全区各界人士300多人积极响应参与义务植树,种下常绿乔木和开花乔木近千株,造林30余亩。 在海虹社区,居民林文琦和邻居们共同编写了一曲《美丽的海沧 我的家》,展现了社区居民共同缔造的硕果。 在东孚镇过坂村,一场家园清洁活动拉开全区房前屋后环境改善提升的序幕,海沧区各套领导班子带着劳动工具来到各自联系的村居,与广大村民群众一起,动手清洁家园。 东孚镇后坑社“四朵金花”都是党员,她们一起到西山社等试点村居学习共同缔造经验,回来后挨家挨户与村民谈心,发动大家共同参与。 无独有偶,在隔壁杨厝社,同样有杨天成、杨福成、陈进兴、林过南四位“党员才子”为村里共同缔造工作献计献策。 此外,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群众宣讲团“百姓讲故事,讲百姓故事”活动正在海沧全区范围开展,更多的海沧市民更积极地参与到共同缔造的行动中。 |
东南网1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文 吴晓平/图)昨日下午,筼筜街道育秀广场载歌载舞,好不热闹。由中共思明区委宣传部、思明区文联、思明区缔造办联合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思明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市民宣讲团文化进万家巡回宣讲活动的第三站来到这里。 本站活动表演的节目中,筼筜街道的阿姨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广场舞《厦门的路》成为一大亮点。阿姨们热情的舞姿,让场下掌声雷动。 据了解,在筼筜街道,许多阿姨都喜欢跳广场舞,社区的居民想学的,都可以免费去学。同时,阿姨们还将宣传美丽厦门的歌曲改编成广场舞的舞曲。独具特色的广场舞跳起来,既让大家感到温馨亲切,又在无形之中进一步宣传弘扬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 昨天的活动还有爱心企业的参与,厦门移动携手筼筜街道,在此开展“和你在一起”献爱心活动。活动现场还有各种体贴的便民服务活动,如法律咨询、便民理发、免费量血压、计生宣传、书法家现场写春联送春联等。 本次巡回宣讲活动,至此告一段落。但思明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系列宣讲活动才刚刚开始,下一步,全区10个街道都要组织市民宣讲团,在96个社区全面铺开各种形式的巡回宣讲活动,让“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思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添友说,要通过宣讲活动,总结推广各街道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全区居民都理解并参与到“共同缔造”的行列中来,共同建设美丽厦门、美丽思明,实现“富”与“美”的有机结合。 |
厦门日报讯 ●厦门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办公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去年7月初开始,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制定《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同时,在思明区和海沧区开展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日前,来厦调研的国家民政部“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体制调研组”,充分肯定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与中央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向高度一致,与广大社区居民的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需求高度吻合,对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具有引领意义。 按照“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关键在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根本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的要求,思明区、海沧区分别选择了若干不同类型的社区,包括城市新社区、城市老旧社区、外来人口集中社区、村改居社区、农村社区等各种类型社区,开展了以共治共享为目标导向的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初步效果:一是办了一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实事好事,改善了社区的环境和品质;二是促进了居民的融合,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对厦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培育了居民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四是密切了群众和政府的关系,两者从“你和我”变成了“我们”;五是转变了政府角色和干部作风,使政府从原来社会管理的“包办人”,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引导者,变“传统管治”为“互动共治”,有效凝聚了社会治理的合力;干部的群众意识和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老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得到较大提升。 试点工作也创造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新经验:思明区的曾厝垵文创村,在公共议事理事会、文创村业主协会、曾厝垵文创会等自治组织带领下,大家美好家园齐共建、问题难题一起管、多元文化同兼容,打造成了“中国最文艺的小渔村”,创造了“城中村”共治共享、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思明区小学苑社区,在“党员和事佬”的牵头发动下,大家一起找不足、出点子、修花园、管小区,原先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展现出旧楼变新居、破路变平路、事务有人管、休闲有处去的“大改变”。海沧区的兴旺社区,居民以“网格化·微自治”为平台,发展“微组织”、凝结“大社会”,征集“微心愿”、成就“大梦想”,处理“微事务”、构建“大和谐”,共建“微环境”、扮靓“大社区”,实施“微政治”、炫出“大幸福”,创造了外来人口集聚社区共治共享的新经验。海沧区的西山社,自发成立乡贤理事会,启动“美丽蜕变”计划,村庄规划大家定、房前屋后家家建、美丽项目户户管、美好环境人人享,实现了美丽西山大变样。其他试点社区,也根据不同实际,创造了各自不同的经验做法。 在试点工作中,重点推进了三个方面的创新: 1 创新思路理念,树立依靠群众、共治共享观念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在认识论上,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有效地解决经济转型期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新问题,更好地实现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是从着重强调为了群众,转向更多地依靠群众,变政府唱主角为群众唱主角。在共同缔造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从为民做主变成由民做主,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改变过去存在的政府主动、群众不动,政府插手、群众甩手,政府积极、群众消极,政府拍脑袋、群众摇脑袋的局面,解决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问题”。 二是从单向的管理,转向多元的治理,使政府从“包办人”变成引导者、参与者。在共同缔造中,政府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通过搭平台、建载体、给资源、立机制,让群众知情有渠道、参与有平台、监督有手段、当家有方法,激活了群众和社会的力量,凝聚了社会参与的共识,构建了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形成了各方齐参与的局面,解决了群众的“参与问题”。 三是从单纯的为群众服务、给群众利益,转向凝聚群众共识、培育群众精神。在共同缔造中,大家为了改善社区环境或建设公共项目,主动投工投劳、出钱出力、认捐认养,改变了一些群众只讲权利和福利、忽视义务和责任的现象,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和共同的精神,解决了群众的“社会责任问题”。 2 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激发群众参与、塑造群众精神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就是围绕“共同”这一核心,通过激发群众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和社区活动,一方面改善社区的环境和公共的建设,一方面在共同参与中使居民由互不往来变为共同行动,在共同行动中交流交往、相知相识、融洽融入,增强对社区、对城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培育和塑造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精神,使“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治共享”成为市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和自觉的追求,使社区成为居民的“生命共同体”。 在共同缔造中,坚持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育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做起,从房前屋后的实事做起,发动群众共办好事实事、共推改革发展,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一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共谋。在共同缔造中,做决策、干事情,首先征求群众意见,真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变替民做主为群众自主。《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编制中,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印制了近70万册的入户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征求群众意见,共收集32000余条意见建议。海沧区,全区参与各类试点项目建设座谈会、征求意见超过10万人,征集意见建议38000余条。海沧兴旺社区的“四民家园”(民声倾听室、民情调查队、民智议事厅、民心服务站)议事厅,试点开展以来召开会议17次、议事47项,推动解决35项,参与群众5600人次。海沧区山边村、西山社和洪塘村的“乡贤理事会”成立以来,共召开议事会49次,研究讨论议题44个,落实解决35件,征集梳理意见建议617条。 二是搭建项目和活动载体,吸引群众参与。以美好环境建设和民生项目为主,由市、区组织征求群众意见确定,或由村居自治组织通过组织群众共同商议确定,选取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群众能够参与的公共项目或房前屋后项目,吸引群众以各种方式参与。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谁主动做就给谁补助,谁做得好就给谁奖励,激发大家参与热情。市里通过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包括环筼筜湖步行系统完善工程等43个第一阶段实施的项目,思明、海沧两区也确定了近300个项目。广大群众主动参与。有的投工投劳、有的出钱出力、有的认捐认养。海沧区村(居)民义务投工投劳已达2014个工日,其中由社会贤达协助组织的有600个工日,村(居)民自愿无偿拆除旧房、猪舍、牛棚等272.02平方米,村民让出土地5170平方米,海沧湾公园的绿地认养面积达8890平方米、树木认养有200多户参与。思明区筼筜湖步道改造有222张座椅、2座凉亭由市民、企业认捐。市民在参与项目建设中提升了责任意识,激发了正能量,培育了共同精神。依托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活动。海沧区兴旺社区的“特色之家”等各类组织,就先后组织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群众36700多人次,参与居民覆盖面达95%,其中多次参与的居民达75%。通过参与活动,居民互相认识、交流、融合,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高兴地给王蒙徽书记写信说:“共同缔造让我们找回了故乡的‘味’”。 三是以社区为基础单元,整合资源共治。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在共同缔造中,以社区为单元,把资金、人才、服务及各种社会资源下放和整合到社区。思明区通过成立10个街道大党工委、96个社区大党委,整合辖区内各方面资源。思明区还有249家社会组织、500多个社区文体组织和一批城市义工在社区服务。海沧区在3个镇街及党代表比较集中的3个村居设立6个党代表工作室,在海虹、兴旺社区等4个比较成熟的社区广泛吸纳辖区非公党支部成立大党委。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有效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缔造的局面。 四是推进“五位一体”建设,让群众共享更多成果。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归根到底要让群众在共治中得到更多实惠,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共同缔造持续深入。在共同缔造中,要把“五位一体”落实到社区治理之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思明区曾厝垵社区通过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大家一起参与治理,美化环境,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从而强化了基层组织,提高了经济水平,凸显了社区特质,促进了社区建设,美化了社区环境,从一个脏乱的“村改居”城中村变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生动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3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机制 在共同缔造中,我们围绕建立健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形成社会治理的新体系、新机制。 一是完善参与机制。着力强化和培育居委会、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三大主体”,以简政放权和减负强化提升村(居)委会民主议事、民主管理的职能,组织并引导农村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城市社区居民理事会、党员和事佬、同驻共建理事会等民间自治组织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和群众号召能力,大力孵化培育志愿服务组织、专业社工组织、各种俱乐部等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群众生活类、枢纽(联合)型的多元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区自治组织、服务组织等各类组织的运行机制,促进群众、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区治理。搭建项目、活动和认捐认养等“三大载体”,拓展群众参与的平台,让群众在参与项目决策和建设,参加社区活动和认捐认养中加强交流、促进融合,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思明区出台了《“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报办法》,海沧区出台了《“以奖代补”试点项目操作实施暂行办法》、《“以奖代补”试点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建设和开展活动给予以奖代补,有效调动了个人、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同时,两个区都实行了积分奖励制,鼓励群众认捐认养。 三是巩固服务机制。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海沧区探索建立了“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的网格化体系,完善了区—镇街—村居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把社会服务输送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并通过群众参与形成互动的回路,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种诉求。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在试点社区设立义工服务点,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海沧区学习借鉴台湾志愿服务的先进经验,推广了“志工+社工+义工”的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完善外来人口服务机制,海沧区建立外来人口“同城市、同管理、同参与、同服务、同待遇”的“五同”服务机制,将外来人口纳入“新厦门人”,增强了外来人口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国家民政部“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体制调研组”认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试点和探索,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改革思路上实现了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的有机结合、改革方向上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改革策略上实现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有机结合、改革动力上实现了政府引导和居民自主的有机结合。 |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全市首个示范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投用让市民享受“慢生活”。(资料图片/通讯员 林广明 摄) 厦门要避免在舒适中沉醉,要发展发展再发展。不能小富即安,不能浅尝即止,要有大气魄大手笔。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江曙曜 张小燕 吴晓菁 2014年的第一缕阳光和着鹭江水道上穿航厦鼓的第一班客轮发船的铃声染红了天际,满怀美好憧憬的厦门经济特区沐浴在和风暖阳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确立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决策和新举措,让致力于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厦门经济特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了迎向新一轮改革浪潮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不停歇,探索无止境。时代的呼声,如火如荼,充溢特区建设者的胸廓;历史的召唤,如炽如潮,鼓舞特区建设者前行。 改革开放是鹭水闽山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厦门经济特区30多年风云激荡的建设历程,就是一部改革创新的时代史诗。作为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源于思想解放与改革创新。 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工作的第一站,在厦门工作的近三年里,他领导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直接牵头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02年,他又要求厦门要实施“跨岛发展”战略。这些高瞻远瞩的重要战略,指引着特区建设者们奋勇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鸿篇巨制谱写了亮丽音符。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高扬凝聚深化改革精神力量的大旗,按照省委书记尤权对厦门提出的在改革和发展上要有大突破,要在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上先行先试的重要指示,唱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豪迈“天歌”。 这是厦门主动把自己的发展放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和全国全省深化改革的时代坐标中谋划,立足发展新阶段、顺应人民新期待,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编制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与民生同声,与发展同向,与生态同频的“五位一体”的战略构想。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践行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动写照,是凝聚力量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它让这座城市正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美丽“正能量”。就在几天前,国家民政部批复厦门成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在刚刚举行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讲话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厦门经济特区的核心使命,建设美丽厦门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抉择,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美丽厦门的必由之路。 站立时代的新起点,勇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和行动之先的厦门,继往开来,高歌奋进,正在描绘一幅更加灿烂的城市画卷,正在共同缔造一个更加美丽的和谐社会—— 1 美 丽 创 想 改革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动力,创新是厦门经济特区的灵魂。建设美丽厦门是转型所需,使命所系,民心所盼,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发展作为。 三角梅向着湛蓝的天空摇曳绽放,凤凰花点缀枝间跳跃着火热的情意。 仲冬时节的厦门,一切依然那么的盎然,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温馨。 中国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党中央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深层次矛盾,面临的各种风险,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一连串的改革难题无法回避。 厦门在思索,厦门在探寻,厦门在实践,厦门在求解。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消耗资源为代价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已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动力亟待培植构架。 厦门发展的压力和挑战,来自政策优势的减弱,来自腹地有限的窘迫,来自区域经济的挤压,来自调整结构的阵痛,来自城市交通的压力,来自岛内外发展的不平衡,来自生态保护的脆弱。 虽然厦门建立了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社会增速保持高位,但是不能不正视经济总量偏小,大项目不够,带来发展后劲单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有压力有挑战,更有作为的空间。在市委、市政府看来,解决我市城乡发展面临的“瓶颈”难题,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厦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厦门发展寄予厚望,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新期盼新要求,厦门只有率先全面深化改革,站在新起点、新条件上谋求发展,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厦门发展实际、惠民利民立场去做好规划,切实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求发展,才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实事求是,踏石留印;实干实效,抓铁有痕。 “厦门现在在哪里,现在应该做什么,今后往哪里走,应该怎么走?”去年5月以来,市委组织市各套班子领导进行深入调研,分两次开展了35个重要问题的专题调研。坚持城市转型与产业转型相结合,做大做优增量,把调结构的重点放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差异发展,成为市领导们的共识。 从副省长位上转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王蒙徽一到厦门履新,就展开岛内外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在几次的调研中他反复强调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找出路、在统筹协调上找出路。统筹发展不是同质化发展,要“和而不同”,处理好一体化与差异化的关系,明确各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区在资源、环境、产业和人文方面的特色优势,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着力做强做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错位差异发展。 一面是机遇,一面是挑战。“厦门已经到了亟需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的时候,倒逼着我们强化创新意识”。王蒙徽明确提出,“创新不等于乱动蛮干、推倒重来,要在回溯厦门城市发展史、改革历程,继承厦门发展传统的基础上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要从城市的特质上下功夫,把宜居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在基层调研中也反复强调,“要走结构布局合理、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新的课题再次摆在市委、市政府决策者的面前。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同梦想、共奋斗,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中国梦”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把全体中国人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高度联系起来的价值纽带,是全体中国人的利益整合,是中国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民齐者强,同心者胜。用中国梦凝聚深化改革的力量,用“美丽厦门”走内涵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布局合理、自然和谐、宜人居住、富有特色、充满魅力的生态城市,用主体功能扩展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是厦门城市特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不断开创厦门改革发展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天风海涛,万石涵翠;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的美丽,不仅在于自然景观、闽南神韵、侨乡风情、东西交汇、文化多元,更为重要的是,厦门作为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三十多年来追风踏浪、锐意探索、先行先试,推进跨岛战略,加强两岸交流交往,壮大提升产业,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中,更大程度地体现对民生的关切对自然的关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更快地发展”与“更加地和谐”中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造就了厦门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更高层次的美丽景象。 美丽、温馨、精当是厦门城市形象的外显特质;创新、宽和、尚法是厦门城市精神的内在品质。 从城市经济社会功能转型的角度重新认识厦门的大美,让厦门以“美丽”为导向,坚持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原则,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的原则,精心谋划产业之美、城市之美、人文之美、民生之美,以“发展品质之美”推进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要素推动”的粗放式增长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转变,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厦门特点的美丽之城,体现了城市主政者的担当与智慧。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呼之欲出。 厦门,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厦门发展进入新阶段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厦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与推动厦门转型发展相结合,选择了一条突显城市主体功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行动。 建设美丽厦门,核心是推进科学发展、跨岛发展,实现城市发展转型升级,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实现在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上取得突破。 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厦门再一次为自己划定了一条超越的新高度,厦门再一次将城市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目标紧紧连接在一起,把光荣与梦想镌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 使命在前,时不我待。 2 美 丽 构 建 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再到回应型政府,厦门在制定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坚持听取市民回应,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事入手,开创了互动交流,互动共治的新模式,实现政府转变职能的标志性跨越。 海拔900多米的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 习近平总书记1986年在厦门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和1998年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期间,先后两次来到这里考察调研边远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他长期一贯的为民情怀、求实精神、朴素风范、远见卓识和工作中的开拓进取精神始终为厦门人民感念至深,尤其他亲自倡导的“四下基层”活动,为广大干部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厦门把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制定的调查研究中。 “要广泛征求专家和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聚民心、汇民智。要细化方案,加快编制工作,形成我们共同愿景,共同缔造美丽厦门。”征求群众意见活动一开始,王蒙徽就反复告诫相关责任部门,要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指导改进征求意见,把调查研究蕴含的无穷“正能量”传递到推动工作上。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2013年8月19日至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可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市政协主席陈修茂等市领导风尘仆仆专程赶赴上杭、古田、才溪参观学习,重温毛泽东同志《才溪乡调查》,接受党的性质宗旨和群众路线的生动教育,为在市委党校集中学习研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寻找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 当年毛泽东同志三次到才溪乡搞调查,直接与乡绅民众开调查会,自己做笔记,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大家仰望着墙上泛黄的《才溪乡调查》油印读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共识很快形成。“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调研要同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结合起来,同改变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结合起来,以“共同缔造”,让群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改革是根本,创新是首要,运作是核心,统筹是关键。为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更加合乎厦门的发展实际,更好满足民众的切身利益,厦门市委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21次专题会,从大思路、大框架,到具体行动措施,逐项逐条进行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市委常委会还决定,成立19个课题组,由市领导带队下基层开展专项调研。 一个半月的深入调研,涉及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立法,发挥政协履职作用,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干部执行力,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双拥工作,推动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打造最有安全感城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建设具有厦门特色金融中心。 长期跑线的记者注意到,这次市领导专题调研活动,强调把握调查研究的真实性、统一性、连续性和科学性,调研课题的成果,都要能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出台提供“养料”。 一手信息,一般群众;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按照王蒙徽的“求实际,讲真话”的要求,此次厦门市领导专题调研报告中不少“尖锐刺耳”的言辞,在调研成果汇编时,都被保留了。 2013年5月28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起草小组成立。知道起草流程内情的市规划局的一位规划师告诉我们,起草搭架子的素材依据领导的调研、市民的意见和专家的建言各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在专业的规划中是不多见的”。这位规划师这样评价。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规划就是要大家一起做,大家都参与了,规划的目标才能成为共同奋斗的目标。” 2013年7月15日,厦门市委再次召开专题会,决定选定人口最为密集的思明区和外来人口众多的海沧区为先行试点单位,在规划中形成共识,在建设中形成共建,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全面实施探索方法积累经验。 2013年8月10日,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生趣盎然,最大的会议厅早早就坐满了来自全市各区各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市民代表,旁听的坐席更是一加再加。市委、市政府召开“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12位全国城市规划界的著名专家莅临厦门,为美丽厦门建设出谋划策。 美丽厦门美在哪里?如何才能更美?如何共同缔造,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专家们各抒己见,带来了更高理论站位和更具国际视野的战略思维。 我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1岁高龄的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专门来信,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提出指导意见。 吴良镛教授在信中说,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大框架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他建议,城市战略规划要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战略和行动相结合,重视大文化建设、空间规划、城市安全、人民参与等。 研讨会对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进一步形成共识,对厦门下一步发展的愿景目标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对建设美丽厦门的方法路径进一步形成了共识。 为了把战略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听取吴老的建议,决定出台一个《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三年行动方案及2014年计划,并启动了一批项目建设,市里确定了包括筼筜湖环湖步道等第一阶段项目43个,思明、海沧两个试点筛选了310个“共同缔造”项目作为试点载体。 “着力办一批群众最关注、需求最迫切的实事、小事。要从群众最需要的房前屋后小事做起,让群众参与进来,看见成效,形成大家共同建设美丽厦门的良好氛围。”王蒙徽的这番话,让不少习惯“大投入、大项目”做派的干部对“共同缔造”有了全新的感悟。 漫步在厦门筼筜湖环湖步道上,家住体育东村的退休干部王建设舒展胳膊,心情格外舒畅。两三个月前,他打这走过,与游客照面,彼此还得侧着身子走呢。如今五段总长6.5公里的环湖步道拓宽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这个环湖步道,就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绽放的一朵小花。市有关部门请设计单位拿出的一份预算最初“算”出了1个亿的投入!王蒙徽说,这事我们得听听市民群众的意见。 后来,这个步道建设向市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舍弃了全实木的方案,选用闽南的石条步道,最后只花了200万元。 没有大拆大建,只有优化提升;没有花大钱,只有小花钱;从中看,到中用——环筼筜湖步道系统改造提升工程,从策划到启动再到管理,诠释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内核精神,给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的第二天,《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市区两级设立了“缔造办”,《厦门日报》热线电话与厦门市规划局网站同时接收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活动在长街短巷、房前屋后热火朝天地展开。 “厦门之所以温馨,是因为厦门人把整个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马武定对厦门日报的热线这样说。 征求民意,凝聚民智,共谋共建。厦门各区印发了70万册介绍《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小册子,陆续走进厦门市民的家中,向全市人民展示着厦门的“美”。小册子里还留下空白页,向市民征集关于共同缔造“美丽厦门”的意见建议,市民可拨打各区电话,或者发送电子邮件,随时随地提出意见建议。 去年8月中旬以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分别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全市广泛征求意见。一个多月,共征集意见建议32000余条,意见解决29500余条,上报意见建议2500多条,最后形成1510条意见和建议归纳成册,逐条得到采纳回应。 厦门给了世界太多惊喜。在全球瞩目、万商云集的九八投洽会上,厦门透过国际友好城市市长论坛,首度向世界发布制定“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消息,描绘一座城市最为壮阔的梦想图景,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如潮好评。 当越来越多逐梦的市民群众成为筑梦的参与者,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一部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城市发展规划,变得更加可期可及。 同心追梦,梦想成真。 3 美 丽 宏 图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厦门提出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反映了厦门解放思想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厦门在新阶段积极破解发展难题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凝聚了全市干部群众的集体智慧。 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 我们党执政以后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已经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改革,绕不开“发展与转型”、“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正义”这三道坎。新华社发出的署名评论文章以《直面三大“关口”考验》为题,与在深化改革路上前行的城市一起探索应对之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适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求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厦门经济特区敏锐地意识到,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已由战略性制度破除转向战略性制度建设。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建立完善的社会组织体系,关键在于踩准节点超前创新,运用新的思维建立一套与深度市场化和社会多元化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经过了广泛地听取民众和专家以及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后,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美丽中国”相呼应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编制摆上市委常委会的议程。 “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在全国、全省发展战略中,找准厦门的目标定位,把全国、全省战略贯彻落实到厦门发展上来,用这一愿景目标去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共识,并明确具体行动计划,把目标和行动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共同奋斗。”王蒙徽的开场白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立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一体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手段,以共同缔造的方法,对厦门经济特区未来城市发展行动计划做出了战略构想和布局,力求破解厦门城市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摆脱粗放投入的动力依赖,换装创新驱动引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剥离权力依恋,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激发更加蓬勃的经济内生动力;让社会建设顺应民生新期盼,在公平正义的平台上,生长更澎湃的社会创造活力。 在这样一个急剧转型、矛盾叠加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激烈竞争的世界,选择改革迈向创新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攀越和挑战压力的锤炼。 盛夏鹭岛,阳光灿烂。厦门经济特区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开启更加焕发改革决心的新进发: ——确立五个城市发展目标,把厦门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发展愿景,到建党100周年,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 ——全面推进十大“行动计划”,以产业升级行动、机制创新行动、收入倍增行动、健康生活行动、平安和谐行动、智慧名城行动、生态优美行动、文化提升行动、同胞融合行动、党建保障行动,让发展惠及群众,让生态促进经济,让服务覆盖城乡,让参与造就和谐,让城市更加美丽。 美好的愿景催人奋进,美丽的目标任重道远。一次次翻读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我们仿佛听到风驰电掣的“时代列车”那欢快的节奏奏鸣。 到建党百年,厦门人均GDP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或超过台湾同期水平;到新中国成立百年,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和单位GDP能耗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水平。 建设美丽厦门,就是要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和海西建设,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 正如网友评论的那样,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以美丽为导向,以五位一体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方法,以激发干部群众的创造创新能力为动力的全员全过程的规划。 正如专家点评的那样,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实现了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的“三标衔接”,是规划的系统集成,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推动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现实升级版。 厦门广大干部群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建设发展的殷切期望。2002年,他在福建工作时要求厦门“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坚持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坚持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坚持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相结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培德研究员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产业要素跨区流动后,地域、政策、土地原有的优势被拉平,城市竞争力相对下降。一个城市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要借助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城市名片则是城市品牌的直观印象。 以他的观点来分析,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就是厦门进入重新定位,打造定义城市名片的新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也不等于“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它特指“以美丽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它是基于厦门“美丽”的资源禀赋,从“美丽”的角度出发而编制的战略规划,涵盖了“五位一体”的各方面,可以说是战略规划编制方法上的一次创新。 熟悉厦门规划的人士不难发现,大海湾城市战略,注重城市快速交通路网的编织,把厦漳泉城市群连体成线,体现区域经济互动互补关系;大山海城市战略,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厦门湾区岸线城市带功能,以山、海、城的“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生态保育功能;大花园城市战略,着眼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调实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均衡供给,优化城市功能区,提升城市品质,推广社区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服务,已然涉及社区基层自我治理。 或许正像市政协智囊团的高级研究员们分析的那样,“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三大城市发展战略,名义上是城市规划层次的内容,实则是将城市规划作为战略规划的主要抓手、主要实现手段,主政者可以以“美丽为导向”,通过实施三个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格局,实现其城市治理目标。 寻找转型的突破口,发现城市的竞争力。厦门,历经改革开放岁月洗礼的“排头兵”、“试验田”,在实现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中,触摸了时代的脉动,为调结构转方式注入了时代的新元素。 路还很长,梦想常新。 4 美 丽 缔 造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创造性实践,共同缔造以群众参与为核心,以培养精神为根本,以奖励优秀为动力,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分类统筹为手段,体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以对城市的治理实现对人的服务。 21世纪是城市化的新纪元。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曾发出如此感叹:21世纪初期,有两件大事影响了世界: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某种环境中的有机体,是依附于自然环境主体上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上的毛细血管是街道,圈圈绕绕,围出了一片片的社区,支撑着居民的现实存在。 可是,当地球变成是“弯”的,城市生活在科技时代“时间暴政”的鞭打下,仿佛只剩下速度与压力。当我们望着大都市街道虫阵般蚁集爬行的车流,细读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章节,心底会涌起一波波释然的快乐。 显然,厦门正在全方位调动“社会细胞”探索一种后工业时代城区的“最佳宜居状态”,试图为市民群众提供一种“完整社区”的生活模式。 “完整社区”生活模式,包括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花园式的社区空间环境,先进的教育医疗、文体休闲等公共服务,本土化的社区文脉,具有认同感的社区文化,以及温文尔雅、包容友善的社区风尚。 耐人寻味的是,“完整社区”的生活模式与以往不同强调的是共建共享的方式方法,即激发群众热情,发动群众参与,塑造群众精神。让群众的心灵需要、精神需要也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这种被称之为“共同缔造”的做法最为基层干部和居民群众所津津乐道。 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也开出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专列。由厦门日报年轻记者编辑和市规划局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团,连月来,走访宣讲了岛内外的30个社区和村庄,他们每到一处,都受到住户居民的欢迎,带去的宣传材料很快就被大家拿走一空。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内涵是什么?”宣讲员告诉围听的居民群众,实现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关键就在于共同缔造。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根本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幸福。共同就是要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今年1月2日,在海沧区新阳街道的兴旺社区名仕阁小区,海沧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群众宣讲团巡回宣讲来到这里,看到围听的居民群众老年人居多,宣讲团的小丁用闽南话扯开嗓子宣传,他形象地说,“共同缔造”就是小区人要变“你我”为“我们”,小区事要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小区活要变“靠政府”为“靠大家”。一通话说得大家直点头。 在早些时候,“共同缔造”的试点工作已在思明区和海沧区的4个社区最先展开。 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主导多、群众参与少,政府包办多、群众自治少,政府决策多、群众议事少。而在试点社区里“施政理念”已经悄然从“替民当家”向“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向“共同参与”转变。 在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社区九竹巷,居民们现在最热衷谈论的话题是“金色梦想小区又有什么新样了”。 在这里,13栋老住宅楼的350多户居民自发组成了居民自治小组,定期讨论社区重大事务和修整计划,平时出入互不打招呼的居民通过社区议事会议,相识熟稔热络起来了,多少年不见的居民扎堆在巷头路尾聊天说社区事的情景又重现了。 听说社区事住户可以说了算,不少大姑娘小伙子下了班也赶来与“七大姑八大姨”们凑热闹,大家商议自己出钱维修了楼院破损的防盗门,还把不宽敞的空地整理成“话仙”廊道,不起眼的垃圾死角也被大家利用周末整成绿化科普园。 “该给我们的小区取个什么名字呢?”住在这里快30年的王老伯提了个头,大伙就七嘴八舌热烈讨论开了。最后,居民议事会议“拍板”,小区有了新名字——“金色梦想小区”。 金色梦想小区,多温馨富有诗意的名字。鹭江街道禾祥西社区小学路片区的居民也把自治议事委员会取名为“我爱我家”。居民群众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城市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感激。 小学社区党委书记王晶说,在我们小学社区,居民对共同缔造的理解很实在,就是大家一起来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社区环境要不要改,改成什么样,裁决权在居民那里。”镇海社区党委书记苏江圳说,“九竹巷的变化,要是靠等政府一不会这么快,二做了也不一定是居民们想要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你走进试点的社区,和居民们一起参加他们自办的文化活动时,你就会发现,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中,让他们充分融入到社区,对社区“房前屋后”、“身边小事”有决定权和发言权,大家的主体意识得到重塑,“你”和“我”真的变成了“我们”。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厦门的生动演绎,是社会治理创新在厦门的扎实开展。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它努力想营造的是有效地改善城市人群的精神状态——真正幸福的生活状态,让栩栩如生、活泼多姿的社区形象对它的居民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丘吉尔说,人类塑造了建筑,建筑也塑造人。 当社区住户从自治活动中结识了对方,彼此由“陌生人”变成了“熟悉人”,有了共同的话题、兴趣、爱好,社区的街巷、楼房、廊道、绿地变成“一个个亲切的记忆符号”,有了家园的氛围,培育了他们的情趣,塑造了他们的情感,增加了他们的喜悦,时时激发和鼓励着人与人之间从容的倾吐与交流,社区始终洋溢亲善力量,鼓舞着人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冲动,社区就成了他们缓解压力的“安全阀”,成了他们感受关爱的“避风塘”。 城市社区突出自治,农村社区突出自强。海沧区通过“互动共治”,实现对城的治理和为人的服务融为一体,着力破解社会治理中社区“最后一公里”现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以兴旺社区为例,这里的企业达1400多家,外地员工10多万。如何让这些“新厦门人”更好地融入“美丽厦门”的幸福生活?于是,兴旺社区建立“四民家园”、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社企同驻共治理事会、5个网格同驻共建理事会等社区“微组织”,出台自治组织章程及议事规则,制定“以奖代补”方案,打造社区自治“孵化器”。 “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望着正在建设的“新厦门人综合服务中心”,来厦务工的黄山国说,我会经常来这里结识更多的朋友。已经融入厦门生活的他,每回出差都会跟别人说:“我从厦门来。” 海沧试点社区的经验表明,城市不仅是建筑物的群体,更是文化的归结。从居民的“房前屋后”环境美化入手,从关心居民的文化生活入手,最能串联起社区民众自治的热情,而在这当中,企业自发参加社区文化场地的策划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组织举办,政府再给予“以奖代补”的资金、材料的支持,社区自治项目就会持久做下去。 “这就是我要寻找的理想模式。”考察了海沧的试点工作,对公共服务课题颇有研究的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惊呼连连。她认为,海沧培育社区居民“家园般的认同感”走的正是“美丽中国”的内涵式提升,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所涉及的原则高度吻合。 向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市民是城市之本,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当每一个市民每一个社区充满了“正能量”,用家园般的幸福勾连出城市的有机纹理,城市就有了不竭源泉和持久动力。 精神是凝聚,是引领,是动力。厦门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精神,确保市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新路、添措施、建机制。 第三次来到海沧考察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徐勇认为,共同缔造不是一个简单的地方治理项目经验,它具有更强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为美丽中国提供了一个地方性样本。 锁定未来,引弓开弦。 5 美 丽 启 航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已经做出《决定》,建设美丽厦门的核心是推进科学发展、跨岛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目标在前,任务在肩。厦门,以铿锵有力的步伐体现“排头兵”的更大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动最有说服力。 “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改革浪潮,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动员令,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充分认识厦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肩负的重大使命,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建设美丽厦门各领域、全过程,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要红利,不断开创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新境界。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辉煌。“窗口”、“试验田”、“排头兵”,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厦门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当龙头”,“挑重任”,是省委、省政府给予厦门的激励和期许。 厦门正以到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市,争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走在全国改革前列为目标,加入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宏伟征程。 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就是责任,担当就是勇气,担当就是能力,担当就是学习。 为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有了担当精神,能够把执政的视角和百姓的视角完全统一起来,只要是老百姓眼中的大事,就是自己心中的大事,不管事情有多难,勇于横刀立马,敢于狂飙突进,在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以超常之力做超常之功,把握机遇推改革,好中求快抓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确保我们的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酝酿筹划、意见征集、规划制定、试点展开,带给我市广大干部观念的变化、思想的提升、作风的转变、工作的深入、效能的提速,带来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带来社会氛围的和谐,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万里海涛千卷画,四时鹭岛一城春”。2014年是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厦门建设之年,大幕已经拉开,坐言起行,真抓实干,探索申报自贸区建设试点,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争取更多国际知名企业落户厦门,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产业转型高端化……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十大行动”中的重要内容,正在有序展开。如产业升级行动已经明确,三年内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5%,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智慧名城行动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100兆光纤入户覆盖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10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达到1000亿元,通过三网融合、数字家庭工程,既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又实现便民惠民。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驰远。率先在推进投资环境国际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发展同城化上取得突破,率先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率先建成展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市。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厦门,正以先行之志、创新之策、务实之风,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 美丽厦门,前程似锦。 |
厦门日报讯 说了11年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要在海沧实施了!这次是真的哦!昨日,海沧区教育局向本报证实了此消息。 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昨日向本报透露,根据海沧区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海沧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要在课余和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和学生开放,已经要求中小学上报可以向社区居民开放的时间表,不日将向社会公布。 陆晓红说,这也是海沧教育积极融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做法之一,因为居民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社区,类似的做法更有助于他们体会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点点滴滴。 据介绍,这项行动计划规划了海沧学校2013年到2015年的学校体育工作,它还包括,体育老师指导体育锻炼也算工作量,还要按规定发给体育老师服装费。海沧区将为这项行动计划提供300万元保障经费支持。 海沧区教育局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三年努力,再次提升海沧孩子的体质,让他们更加健康活泼。 1 体育场馆 课余和节假日免费开放 行动计划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应向学生开放。海沧教育局透露,已经拟定计划,而且,不仅仅面向学生,附近居民也可入校锻炼。 这项行动计划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厦门说了11年的学校体育场馆向居民开放,要在海沧有所突破——我市在2002年提出这项开放计划,但是,雷声大,根本不下雨,出于安全等考虑,学校基本没有动静。 本报的消息来源说,根据海沧的方案,学校附近的居民(含学生)可以向社区提出申请,在规定时间入校锻炼,不用交纳任何费用,不过,居民自行负责在锻炼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此外,学校因此增加的水电、安全保卫等人工费用,海沧区教育局将专款补助。 海沧一所小学向本报证实,已经收到教育局的通知,要求上报各校可以向社区居民开放的时间表。这份时间表会向社区公布。 2 学生体质 健康指标上浮10% 按国家要求,中小学生每年都要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项包括50米跑、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 海沧区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杨永乐说,我们自加压力,比国家标准都增加十个百分点,即到2015年,海沧中小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合格率要达到90%,良好率要达到50%。 标准的提高,意味着硬件的保障。杨永乐说,经过几年的努力,海沧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已达到国家标准。即使是规模最小的贞岱小学也有塑胶跑道。 在师资方面,近三年,海沧总共招聘了34名体育教师,占全区现有体育教师总数的1/3还多(现有97名体育教师),基本上为学校配齐体育老师。不过,这还不够,行动计划提出,从2013年到2015年,海沧中小学至少还要招聘39名体育老师,这还不包括新建学校。 3 体育教师 辅导体锻算课时 行动计划另一项引人注目的规定是,从明年1月份开始,海沧中小学体育教师辅导学生体锻等,都可以算课时,即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周算2课时,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含统计、整理、上报),每班每学年计8课时。 海沧区将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师服装费,每人每学年不低于800元标准。 相关新闻 运动会破纪录人数 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7日结束的海沧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不仅参加的人数多了,而且破纪录的人数比去年翻了近一倍。 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说,这也是海沧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6日开始的海沧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有561名学生参加,比去年多了100多名。今年首次将民办小学学生也纳入,他们和公办学校学生一样,报名参加比赛。据介绍,这些外来娃首次亮相,表现不凡。 运动会开幕式提供给每所学校两分钟的展示机会,海沧学校特色建设在运动场上一览无遗,最炫目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的高尔夫球队,学生们携带高尔夫球棍上场——这所学校本学期在小学三年级开设了高尔夫球课。 7日揭晓的比赛结果显示,有45人次破了海沧区28项纪录,去年是25人次破12项纪录。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是东孚中心小学,初中组是厦门一中海沧附属学校,高中组是海沧中学。 当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被东孚中心小学夺得的消息公布后,有人向东孚中心小学校长潘建成打趣道:营养午餐的功效显示出来了!从2012年春季开始,海沧区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位学生提供8元营养午餐——5元由政府买单,学生自己掏3元,包括三菜一汤(一荤一素还有一个半荤半素的菜)。海沧区教育局说,全区有4800名学生受益,每年区政府要花480万元。 陆晓红说,运动会的确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平常的工作。 她还透露,从明年开始,除了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还将开办“5+1”的单项比赛。 “5+1”中的“5”指的是乒乓球、篮球、武术、跳绳、棋类单项比赛,以“海娃杯”命名,“1”指的是教职工运动会。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庄洋 |
厦门日报讯 暖冬的清晨,步入海沧,目光所及,一幅改革创新的恢弘画卷正徐徐展开。昨天上午,海沧区委三届五次全会会场内外气氛热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氛围正浓。 弱鸟先飞,勇争第一。利用周末时间,海沧在全市各区率先召开区级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在建设“美丽厦门”的新起点上,海沧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当好跨岛发展排头兵、打造“不一样的厦门”的号角。 海沧主动融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的大局,以“十一大突破”推进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五化建设”,始终坚持“不一样的厦门”、“新城区、新市区”、“对城的治理和为人的服务”三个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四个突出”:突出“新城”、突出“城乡”、突出“一体”、突出“对台”,谱写跨岛发展新篇章。力争到2020年,将海沧建成展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范城区,形成“到厦门必到海沧”的现象。 “我们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党建保障等等工作的开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我们的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更加和谐,都是为人民服务。将城市治理好,既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以对城的治理实现为人的服务。城区即人民。这是海沧区委三届五次全会发出的声音。 昨日上午,海沧“百姓讲故事、讲百姓故事”第一讲走进区全会。身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群众宣传团的成员,来自新阳街道兴旺社区的居民付雪梅,站在主席台上与海沧党员领导干部分享了共同缔造中发生在群众身上的美丽故事,在坚持干部“四下基层”的同时,邀请群众来上课,这“一上一下”的互动,也成为海沧践行群众路线先行活动的又一创新举措。 新起点、新征程催生新机遇,呼唤新勇气。在昨天的全会上,海沧区委对干部作风建设再次提出新要求,要求解放思想突出一个“抢”字,转变作风突出一个“干”字,向“庸作为”亮剑。海沧,正以自我革新的勇气,牢牢依靠人民群众,为谱写厦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一座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城区、新社区”已然崛起。 |
推动建设一批龙头产业项目 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发改委谋划新一年改革发展思路 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策划实施一批提升城市宜居度、承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的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 市发改委主任熊衍良 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是厦门经济特区使命所系、转型所需、民心所盼。号角已经吹响,形势时不我待。明年,厦门将全面推进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厦门各委办局纷纷创新思路、争出实招。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局长访谈”系列文章,谈明年工作,说未来思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转作风,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建设美丽厦门! 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厦门。贯彻落实市委全委会精神,市发改委正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谋划新一年度的改革发展思路,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协调部”和“推进部”。 市发改委主任熊衍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发改委积极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当前,发改委正组织全委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握精神内涵、激发工作热情、全面推进落实,加快推进美丽厦门建设。 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 谋划改革发展思路 熊衍良表示,发展改革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今年最后一个月,要千方百计推进今年计划指标的完成,同时谋划明年改革发展思路,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思路举措,把“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细化到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改革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之中。 接下来,市发改委将前期已开展的“跨岛发展”、 “优势产业”、“特色商圈”、“总部经济”、“信息消费”、 “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课题成果,进一步细化为具体实施方案加以落实。同时,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美丽厦门战略部署,抓紧梳理并启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基本公共服务等一批重大专项课题研究,超前谋划“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推进美丽厦门战略 规划重大项目实施 重点项目建设备受关注,1-11月,全市19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7亿元,完成同期计划投资的111%。 熊衍良告诉记者,市发改委将制定和下达2014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服务推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相关重大项目实施,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助力城市转型发展,跟踪协调推进软件园三期、邮轮母港、两岸金融中心、慢行系统等重大项目进展,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 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市发改委还将推动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效益高、带动性强的龙头产业项目,策划实施一批提升城市宜居度、承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设施项目,形成“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生成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机制。目前,“美丽厦门”策划项目有301个,总投资约4945亿元。 推进产业升级 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 厦门产业正处在“闯关升级”的关键时期。 熊衍良说,按照“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产业升级行动计划的要求,发改委将梳理一批符合厦门发展方向的优势产业、龙头项目、园区载体并逐步推进落实,构建“5+3”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总部集聚区、文灶-莲坂特色商圈、软件园三期、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火炬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安基地等重点发展园区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推动海西商贸会展中心、邮轮母港等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力促灵玲马戏城等一批在建新项目早日形成新的优势增长点;加快引进、推动一批高端业态项目建设。三是完善提升信息消费产业体系。加快引进消费电子、工业设计等信息消费产业集群龙头项目和智能终端生产企业,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信息消费产业链价值。四是建立以产业龙头项目延伸拓展产业链的体制机制。五是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落实重点民生保障 实施健康生活行动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收入倍增行动计划和健康生活行动计划,市发改委明年将推出一系列服务民生的举措,其中,新增社会事业项目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先布局东部市级中心、岛外新城和农村地区。 实施医疗康体工程:加快推进儿童医院、集美新城医院等一批增加床位和改善就医环境的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实施村卫生所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高端医疗园区规划建设。 实施教育均衡工程:合理调整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紧实施“2013-2015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轻化校整合提升改造、医高专集美校区等项目建设。 加快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集美新城科技馆、图书馆、艺术中心等四大公建群及同安新城运动训练中心竣工投入使用,促进翔安大型体育文化综合体项目动建,吸引人口往岛外新城转移。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生态镇、生态村和绿色村庄。 启动重点领域改革 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明年,市发改委还将统筹谋划,先行先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经济转型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创新主体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实现区域间统筹发展、差异发展和共同发展。二是建立以信息化引领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机制,构建“5+3”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创新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民生服务便利机制。四是创新跨岛发展的统筹发展机制,推动城市空间跨岛拓展、基础设施跨岛布局、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五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研究推进BOT、BT等多种融资方式。六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改革,着力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链接 产业发展行动主要项目 ——园区载体 本岛总部集聚区和岛外商务营运中心、文灶-莲坂商圈5个特色商圈、生物医药港、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ABB产业园、环东海域文化旅游区,海沧医疗园区等 ——龙头项目 战略新兴产业:四三九九网络、厦门钨业新能源、中船重工725所厦门材料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 旅游会展:邮轮母港、海西商贸会展中心、鼓浪屿提升工程、海峡旅游集散中心 航运物流:新机场及航空物流区、海沧港南作业区、前场铁路大型货场、远海码头自动化工程、五通对台客运码头扩建 高端医疗:五缘综合医院、台湾龙邦国际妇产医院 重大城区和基础设施项目 ●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厦门岛市级中心,启动建设岛外东部市级中心,构建环湾城市带,加速 “一岛一带多中心”空间结构形成。 ●增强城市承载力,加快建设串联岛外各区的生活客运通道、产业货运通道等三大城市交通主通道和环山风景道。 ●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大力推动翔安海空联运枢纽、港口枢纽和轨道交通等区域交通主枢纽的建设和整合。 ●增强城市宜居度,完善一批给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电力、燃气等城市保障设施,推进建设一批生态绿廊、城市公园等生态保护设施。 民生保障主要项目 ●2014-2016年新增55所公办幼儿园、1.6万个学位;新改扩建68个中小学项目,新增9.4万个学位。 ●推进市第一医院内科综合楼及院区综合改造、集美新城医院、翔安医院、五缘综合医院建设、海沧医院二期、第二医院三期;儿童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市运动训练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同安、翔安社会福利院建成投入使用。 ●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 ●推进闽台文化产业园、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二期动建,加快集美新城科技馆、图书馆、艺术中心、书城等四大公建群建设。 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李春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