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杨继祥 见习记者 林岑)厦门金门,门对门,两岸联手一家亲。建设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是美丽厦门“五个城市”目标之一。日前,海沧组团赴金门考察,深入各社区学习社区营造经验,破解社会治理体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早在9月25日,金门县民政局一行曾来海沧考察交流。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以往,站在“小三通”的客船上,金门金色的沙滩直入眼帘。此次,考察团成员亲身来到了这片沙滩上,眼前干净的沙滩震惊了在场每一个人。“太干净了,这么漂亮的沙滩,连一个烟头都找不到!”考察团成员说道。 沙滩为何能保持如此整洁?考察团成员了解到,在金门,每个社区都认养约500米长的沙滩。每月的一个周六,沙滩上人头攒动,除了前来游玩的游客,多为各社区自发到沙滩上来捡垃圾的志工。有时候,社区组织亲子清洁行动,小朋友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能养成环保意识。 每个社区,村民们都会利用周末时间,自发对村庄进行一次集体卫生大扫除,男女老少齐上阵。不多久,处处洁净如洗。大扫除,清洁的不仅是道路上的尘土,更是村民心里的“灰尘”。通过共同劳动,邻居间从“生人”变为“朋友”,关系融洽了。 收来的垃圾怎么办?据了解,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机制,每次清洁活动后,社区志工都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变卖,回收的资金统一注入“社区发展协会”,用于关照老人小孩和社区公共服务。 据介绍,金门共有101个“社区发展协会”这样的社会自治组织,推动社区营造和治理。庞大的志工队伍,为共同缔造注入了源源动力。 在金门,每个志工上岗前须接受12小时的专业培训,在他们看来,服务志工时数越多越光荣。服务满500小时的志工,可被台湾福利署评为铜质志工,满1000小时可被评为银质志工,若满3000小时,不仅被评为金质志工,还有机会得到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接见。 海峡对岸志工服务蔚然成风。在海沧,“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在海沧公共自行车驿站上,活跃着义工的身影,厦门长庚医院病房内,传递着义工的爱心,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的味道越来越浓…… |
兴旺社区里的一个臭水池改造后焕然一新,成为漂亮的下沉广场。(通讯员 李艺彬 摄) 写在前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没有人民的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什么改革和挑战,只要有人民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今日起,本报推出新阳街道兴旺社区试点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感受群众参与的力量。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见习记者 林岑 “你来自天南,我来自地北,天地情缘让你我快乐在兴旺……”歌声飘扬,在外读大学的大二学生杨婷婷刚回到兴旺社区,远远的,就被榕树下动听的歌声吸引了。 杨婷婷停下脚步,驻足聆听。伴着兴旺社区合唱俱乐部美妙的歌声,她环顾四周,顿时觉得家园真的变了。 “路边的‘油画’变电箱,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广场上郁郁葱葱的小树,绿油油的。球场上篮球俱乐部跳动的身影,让我们社区活力四射。” 自从开展“美丽厦门”试点工作以来,兴旺“一周一小变,一月一大变”,很多居民都感受到了社区的变化。走进温馨和谐的社区,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兴旺的故事…… 臭水池变身休闲广场 秋风送爽,空气里弥漫着桂花的清香。可就在三个月前,每每经过兴旺社区的水池边时,居民庄壁玲都得捂住鼻子,皱着眉头加快脚步。水池边,几个装着食物残渣的快餐盒出现在眼前,飘来阵阵臭气。据了解,这原来是个观赏水池,因为换水成本高,水体更换不及时。一段时间后,清水池变成了臭水池。 臭水池渐渐少了人气,却成了流浪猫的“天堂”。居民庄荣智目睹着流浪猫一步步“占领”水池。“之前有人把吃剩的食物往水池里扔,招来了流浪猫,现在有人特意拿食物来喂猫。下雨的时候,水池里积水排不出去,食物在里面腐烂特别臭。”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中,臭水池成为“众矢之的”。居民们相互通知,自发聚到了社区的榕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共同讨论改造方案,“改建成休闲广场,我们可以跳广场舞。”“改建成儿童游乐场,小孩有活动场所。”…… 金点子不断涌出,最终居民林惠梅提出的下沉广场方案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一个月后,拿着居民们捐出的8000多元,水池改造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有的搬砖,有的提水泥桶,小小旧水池挤满了人,走近一看,原来都是“客串”建筑工的居民。 如今,五彩缤纷的下沉广场热闹非凡。白天,孩子们在这里溜冰嬉戏;夜晚,大人们在这里翩翩起舞。居民还自愿轮流当起了广场管理员,打扫卫生,维护环境。 阳台变为小花园 “来了,花又来了!”居民庄永刚指着载满盆栽的卡车,向邻居们吆喝着。“我要这盆茉莉花!”“给我一盆蟹爪兰。”“还有四季海棠吗?”……一晃眼的功夫,一卡车的平价盆栽被兴旺社区的居民抢购一空。 原来,兴旺社区正在进行一场绿化阳台的“美丽大战”。居委会联系供货商,为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花草,居民们纷纷自发行动起来,种植各色花草,装扮自家阳台,家家户户的阳台,都成了一道美丽风景。 如今,漫步社区,低头看,绿地中百花齐放,青草葱葱。抬头看,阳台上的三角梅开得正艳,忍不住探出头来,让路人一睹她的曼妙身姿。庄永刚说,一天忙完回到家中,看着阳台上迎风摇曳的花草,心情十分舒畅。 夕阳下,邻居们聊着天,赏着花,不仅一起评出了“十佳阳台”,还成了“最佳花友”,时常一起切磋种花经验。 “烦心亭”变成“知心亭” 兴旺社区广场旁,“知心亭”里传来邻居姐妹爽朗的笑声。眼前的知心亭精致质朴,居民邱大昕却告诉记者,“现在这个焕然一新的‘知心亭’,原先是个‘烦心亭’,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坐在知心亭里,邱大昕说起了知心亭的故事。为了让“烦心亭”旧貌换新颜,小区居民一起坐下来,一起商讨改造方案,最终决定把知心亭刷白漆,铺红瓦。一位从事装修行业的居民主动承担起了修建工作,居民们有的捐石板,有的捐油漆,大家有空了也都会来帮忙搬砖头。 落日的余晖洒满绿意盎然的兴旺社区,漫步在小区里,回味着知心亭的故事,记者心里暖洋洋的。 生人社区变熟人社区 兴旺社区的名仕阁小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个老旧小区,只有一栋6层居民楼,203户“新厦门人”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小区规模小,之前的物业公司退出管理,小区成了“没娘的孩子”,较长一段时间处在脏乱差的混乱状态。 看到“美丽厦门”试点工作给兴旺小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居住在这个小区的400多位居民们坐不住了,大家变“观望”为“参与”,成立名仕阁业委会,居民宁荣良被大家推选为负责人。 下班时间,见到业委会在路旁热烈讨论解决小区排污口堵塞方案,许多居民围了过来,有的认真听着,有的还发表自己的意见。随后,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人拿来了手电,有的人拿来了手套,有的人挽起袖子,弯下腰掏下水道…… 居民黄女士告诉记者,一起解决排污口堵塞,只是居民共同管理名仕阁小区的一个缩影。平时打扫公共卫生这样的小事,只要看到有人在清理,居民们都会拿着扫把下楼主动参与。小区成了“自助管理家园”,经过合力改造,小区焕然一新,污水拥堵现象不再,“蜘蛛网”电线也得到了规整,名仕阁一天比一天更美了。如今,小区里的各个角落,都成了居民开会讨论整改方案的地点。一场场开放式议事会,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社区管理难题。 |
新华社昨播发通讯,盛赞“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带来的新气象新面貌 新华社记者 朱海黎 梅永存 胡苏 鼓浪屿涛声依旧,筼筜湖游人如织,金秋的厦门如同一幅迷人的水墨画。记者连日采访这座城市,感受这里正在进行的新探索:坚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思路规划发展战略,以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为目标,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为载体,将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运用到城市发展全过程,积极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的“排头兵”作用。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厦门将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和建设“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的定位,努力推动厦门转型发展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建设发展结出新硕果,生态文明达到新水平。 “美丽厦门”需要新探索 站在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海沧湾公园,静如处子的鼓浪屿和高楼林立的厦门本岛尽收眼底。跨过如彩虹般的海沧大桥,驱车15分钟就来到新城区海沧,这里大厦鳞次栉比,商业一派生机。 “海沧的巨变是厦门向生态型海湾城市转变的缩影,这里从偏僻小渔村发展成全国百强区,年财政收入达到124亿元,30多万人从全国各地移居海沧,跨岛发展的战略蓝图已成事实。”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郑云峰说。 厦门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评比第一名,获得福建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今年1月-8月经济增速达到10.9%,高新技术企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7%;惠及市民的财政支出占到全市财政总支出的七成以上。 面对本岛交通拥堵、城市承载能力下降、工业增长后劲不足、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等“成长中的新烦恼”,厦门市委市政府开始了新思考和新行动。 “改革开放的理念已经融进厦门人的血液,厦门就是要用改革促调整、促转型、促开放和促跨越。”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吴子东说。今年9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对外发布,正式启动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数易其稿的规划前后征集3.2万多条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建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目标是实现厦门的两个“百年愿景”: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核心是“共同”,让全体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发展;其实现路径是实施“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三大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升级、机制创新、收入倍增、生态优美等十大计划。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并形成机制,是变“轰轰烈烈的运动”为“实实在在的基础”,努力实现统筹发展、差异发展、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林衍超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的着眼点,是将中央战略部署与当地群众愿望相结合,将经济转型、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将“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相结合。 “共同缔造”需要“我们”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单位思明区和海沧区采访时,许多基层干部都表达了共同感受:起初觉得这不过是城市建设规划,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舞台”和厦门全方位的“转型发展路线图”。 海沧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王雪敏讲述了一个令她难忘的事例,区里开展试点过程中,准备在公园里跳舞人群较多的地方安排照明设备,改善活动环境,没想到遭到群众反对。这件事让他们意识到,过去大包大揽、替民做主的“计划惯性”必须改变,要让群众做主和参与活动。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决策共谋,变“你和我”为“我们”;二是发展共建,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三是共管共享,变“靠政府”为“靠大家”。 厦门仙岳山公园有一条路没有路灯,夜间行走十分不便,群众反映多次,但由于管理权责不明,这条百余米的上山路却长期安装不上路灯。市民陆云声在这次活动中再次反映了这个情况,引起市领导重视,3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 思明区曾厝垵社区党委书记黄清杰认为,服务群众必须从群众身边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做起,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房前屋后点滴事,解决的是群众“微诉求”,给百姓带来的是“小幸福”,放飞的却是城市和谐发展的大梦想。 今年9月底,思明区挨家挨户,向全区居民发放30多万份“美丽厦门”征询意见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0万多条,并从中筛选启动了29个“房前屋后”提升项目。 79岁的莲花五村社区居民郭国音告诉记者:“社区里什么都好,就是空地少,广场小,前几天我建议将社区小广场做个改造,整理空闲场地,扩大广场面积,增加遮雨凉棚,还真被居委会采纳,广场改造工程已经动工了。”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活动引起了“新厦门人”的共鸣。长期居住海沧兴旺社区的外来工李玉芳,是这个社区居民议事会的9名代表之一。“平时我们注意收集居民的意见,集中到居民议事会讨论,再协调居委会、街道解决。”李玉芳说,“虽然都是路灯不亮、下水道堵了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件件小事及时解决,大家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思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侯伟说,过去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多是“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我管你从、我评你知、我建你用”的关系,如今思明区正在努力推动社区治理和城市发展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最美“和声”。 “经济特区”需要科学发展 筼筜湖是厦门岛的内湖,也是厦门的城市“绿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筼筜湖先后经历五次大规模环境整治,从一个垃圾遍地、蚊蝇孳生的污水湖,变成如今碧波荡漾、白鹭纷飞的“绿色明珠”。 但随着人口的集聚,环湖设施损耗老化,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厦门市市政园林局通过网站、报纸等渠道,向全体市民征集筼筜湖步道改造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前后共收集群众意见超过3000条。 有市民提出,筼筜湖是海水湖,腐蚀性强,环湖步道不宜搞太多木栈道。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程师王铨铭说,采纳市民建议后,筼筜湖步道决定主要采用花岗岩、透水砖建设;这样不仅抗腐蚀,造价、维护成本也比木栈道减少一半左右。 厦门各级干部和基层群众在坚持绿色发展上达成共识:厦门山河湖海俱全,生态条件优越,生态建设的底子厚实,应该始终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全过程,既符合厦门的城市特质,也是对厦门的未来负责。 见证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设计全过程的厦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臧杰斌说,作为经济特区更需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先行先试,在空间上让“可以做什么的地方就做什么”,在实施上“让能干什么的人就干什么”,绝不以牺牲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将从国际、国家、对台、区域、城市五个层面推进,把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新华社厦门11月18日电 |
海西晨报讯(记者 钱玲玲)厦门将首次面向厦门市旅游行业以及在厦门居住的外国人广泛遴选30名“厦门旅游推广大使”,更好地宣传美丽厦门,提升厦门旅游形象。 “厦门旅游推广大使”聘期两年,入选者将有机会以厦门旅游推广大使身份,免费参加由厦门市旅游局组织的境内外各类旅游推广活动;并将作为2014年度—2015年度厦门各旅游节庆活动首选的推广人员,优先参与活动,出席各开(闭)幕式等,并享有与境内外来访旅游团组优先交流的机会。 评选活动面向厦门市旅游行业,包含各区旅游局、各旅游企事业单位、各旅游院校,以及在厦门居住的外国人,每家单位限报2名。厦门市旅游局将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严格地评选(包括初选、面试和公示等环节),最终从所有报名者中遴选出30名作为首批厦门旅游推广大使。 此次活动由厦门市旅游局主办,厦门亚太旅游发展中心具体承办。活动报名时间从11月11日至11月20日(双休日除外)。 |
东南网10月22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陈韵) 海沧志愿者们走进养老院和老人一起做蛋糕。 18日,海沧文化中心的一楼展厅里,赞叹声、笑声此起彼伏,“烟雾女孩”汪瑶的个人水彩画展在这里开启,一位有术后后遗症的普通海沧市民关于办画展、出画册的“微心愿”在这里达成。4个月里,海沧区文明办的一群心理健康志愿者走进汪瑶的家中,也走近她的内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悄悄帮助她实现心愿。 这其实是海沧区文明办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中提出的“台胞义工行·海沧微志愿”行动的一个动人剪影。“微志愿”提倡人人都是志愿者,鼓励人们从细微之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帮助身边的人渡过难关,一起微笑着面对生命的挑战。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在“台胞义工”精神的引领下,海沧“微志愿”行动不断丰富、延伸与拓展,“爱心单车志愿行”、“房前屋后志愿行”、“保护红树林志愿行”等一系列美丽行动齐放健康生态城区,绽放出海沧“大文明”的别样神采。 倡导微志愿文明之歌再添新曲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参与,海沧立足对台交流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借鉴台湾志工的服务理念、模式与机制,志愿者从房前屋后做起,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实事做起,‘微志愿行动’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志愿者成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和文明创建的重要主体,独具特色的海沧志愿服务文化正在形成。”海沧区委文明办副主任黄晓军说,如今的海沧,涌动着一股“义”起来服务的文明风尚,为海沧的“大文明”增添新内涵。 依托海沧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团区委、街道、社区等资源,海沧以沁心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义工之家”为平台,以“台胞+社工+义工”三联动为志愿模式,本着“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开展“海沧微志愿行动”,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目标。 9月24日晚,海沧“微志愿行动”正式启动,来自海沧区文明办、海沧区志愿者协会等的志愿者们在现场发放了“微志愿行动”的招募令和“美丽海沧·爱满环卫工人”倡议书。“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试点区落户海沧以来,海沧从社区做起,从百姓房前屋后做起,广泛发动群众,听取多方意见。 “我们希望通过海沧‘微志愿行动’让更多人加入到共同缔造的队伍中,长庚医院的台湾志工精神也可以发扬光大。”海沧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碧莲告诉记者,“微志愿行动”其实是“台胞义工志愿行”的延伸,希望以台湾志工精神为引领,以社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以义工广泛参与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微志愿行动”让两岸同胞共享志愿精神。 莫以善小而不为。“微志愿”理念的倡导和推广,是志愿服务常态化和普及化的催化剂,它作为微小的、无名无利的志愿行为,将“志愿者的门槛放得跟地面一样平”。“在海沧湾公园招募的时候,只要你感兴趣,你就可以拿着报名表勾选要参加的志愿行,十场全参加也都可以。”社工机构的负责人说,像金字塔一样,沉淀在根基的便是无数微小力量的汇聚,能支撑住整个文明体系。 积聚正能量微志愿渐成新潮流 海沧通过两次的海沧湾公园现场招募志愿者活动吸引了将近80位的市民志愿者,他们在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美丽厦门的重要作用。 重阳节,志愿者们走进敬善养老院,开展由海沧区文明办与海虹社区、敬善养老院联合举办的“快乐全因有你”DIY蛋糕志愿服务活动,陪伴老人一起做蛋糕、过重阳,体验炮制甜蜜幸福的过程。在烘焙师的指导、志愿者的帮助下,这些大龄儿童们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创意蛋糕新鲜出炉。 国庆期间,“微志愿”十大行动之一——“爱心单车志愿行”伴随着“丁零零”的车铃声在海沧公共自行车道上拉开帷幕。一支清一色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当上了“爱心骑士”,沿着海沧湾公园向行人发放“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倡议书,倡导文明骑行、健康生活的方式,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微志愿行动”中来,共同缔造海沧美丽家园。 记者在海沧湾公园看到许多设计新颖、形状各异的小牌子,上面写着设施名称、树木名称、认养人姓名等信息,这是海沧湾公园改造提升工作中群众共建共管的生动体现。公园里的设施、树木、草地、变电箱的油画都由群众、志愿者进行实名认领、认养、认捐,利用休息时间加以养护。据了解,目前海沧湾公园、公共自行车站点、行政服务中心都设有志愿服务工作站,长期招募志愿者,实行轮值制,志愿者们签订责任状,分工负责各个区域的环境维护和文明劝导。 助人也自助共同分享有爱世界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却道出了“微志愿”的真谛——“助人自助”。“我们希望每个受到志愿者帮助的人也能帮助别人,也能感受被需要。如果每个人都加入“微志愿”的行列,爱积聚的能量将以几何倍数递增。”黄晓军说道。 近日,“烟雾女孩”汪瑶坐着轮椅来到环湖绿道,参加区残联组织的体验自行车道活动。她主动地要求下轮椅走走,和志愿者们携手漫步。不少残疾人朋友在活动结束后,报名加入志愿者的“大家庭”———汪瑶就是其中的一员,她热心地表示想为志愿者们设计微志愿行动的LOGO,并希望自己能参加志愿活动献出一己之力。 “为了这个LOGO,她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设计了好几个方案,LOGO现在已经有了雏形,她说大家都在尽力帮助她,她也要为别人做点什么。”李碧莲告诉记者,汪瑶觉得大家需要她,让她很有价值感,这也是“微志愿行动”的用意所在。 汪瑶现在已经是“微志愿行动”的志愿者了,她的成长是志愿者们帮助她最大的动力。在志愿者帮助下,她从刚开始站在大厅不敢往阳台上看,到可以站到阳台上,到可以自己下楼散步,到主动提出到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到参加体验自行车道活动,再到克服害怕海沧大桥的恐惧心理到厦门大学欣赏林松茂独唱音乐会。“这些转变和进步让我们看到她内心强大的力量,我相信她将来一定也能为大家献出自己的爱心。”一名志愿者说。 “助人自助”的理念在这些志愿者们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和她认识四个月的时间,就好像相处了四年之久。与其说我帮助了她,不如说是她成就了我,是她让我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艺术的魅力、真爱的力量。”说起帮助汪瑶的点点滴滴,作为“微志愿”实实在在的践行者,李碧莲感慨不已。 一群怀揣共同心愿的普通市民集聚成坚固的塔,星星点点之光汇聚成一支闪闪发光的队伍,遍地生花的志愿服务便又勾连成一串闪耀的文明之珠。伴着“共同缔造”之风,我们仿佛听到越来越多海沧市民跃跃欲试的“微志愿”之心。 |
东南网10月22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蒙少祥邓婕) 余佩兰老人与家人欢度中秋 “天黑黑,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箫,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躺在床上,余佩兰老人一边轻拍孙媳妇的手打节奏,一边唱着这首陪伴她多年的闽南童谣《天黑黑》。 在厦门市公园南路与同安路交叉处,有一栋四层的老楼房,106岁的余佩兰就住在这里。生于1907年的她经历了晚清、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复兴。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余佩兰家里采访时,老人卧病在床,但子孙们轮流照顾,儿孙缠着老人讲故事、唱民谣,全家其乐融融。 沧海桑田,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挫折和崛起的一百年,在厦门这个弹丸小岛上,余佩兰老人用她一生的时间去感受和铭记这一段历史。老人时常给儿孙提及她有一个炎黄子孙共有的梦,她希望后生们能替她实现这个梦,那就是伟大祖国早日实现繁荣昌盛、民富国强。 走进了这位百岁老人的生活,方知她那鲜为人知、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 峥嵘岁月,往昔细细品味 1907年,余佩兰出生在一户书香门第。生性活泼且聪敏过人的她,在家中尤其得到长辈的喜爱,尽管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许多女性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但余佩兰的父亲仍然坚信女子也能成才,果断地将余佩兰送到当时远近闻名的女子中学读书。“这一段经历对母亲影响极深,她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直到5年前,她还能熟背《三字经》、唐诗三百首。”余佩兰的二女儿杨淑慧骄傲地说。 20岁那年,余佩兰经媒人介绍嫁给杨玉润,成了爱国华侨杨纯美的儿媳。公公杨纯美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发,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出钱出力支援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后又倾资支持北伐战争。当年杨纯美曾托余佩兰保管过金质爱国华侨一等奖章和奖状,这都是当时国民政府稽勋委员会授予他的,彰显其慷慨解囊,关心革命。老人说,她还保存有一封孙中山先生的亲笔复函。 1936年,余佩兰随夫赴南洋印尼打点家族产业,一去就是11年。当时国外排华现象严重,再加上公公回乡在漳浦捐资建校(现漳浦二中),几乎到了砸锅卖铁、毁家兴学的地步,余佩兰一家生活异常拮据,用她的话说,平时一碗米饭能配上一粒花生米就已经是享受了。即便如此,余佩兰仍义无反顾地将胭脂钱捐献出来帮助公公一起建校,并且积极帮忙出谋划策,处理校中事务。 1941年12月,日寇入侵南洋,印尼万隆沦陷,公公入狱,备受折磨,家中的顶梁柱坍塌了,这让已经步履维艰的杨家再次陷入困境。“虽然母亲在我们面前从来都是笑的,但我却看到母亲偷偷躲在房间里抹眼泪。”杨淑慧回忆道。坚强的余佩兰知道,日子总要过下去,她很快振作起来,辅助丈夫打点家业,节衣缩食让几个孩子修完学业。余佩兰老人回忆说,那是她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苦中取乐,传递爱的信念 抗日战争结束后,余佩兰一家回到了厦门。“刚回国的那一段家庭生活依然艰苦,父亲在外面做工,母亲就在街道工作。那时候街道周围有很多人都有亲人在国外,母亲识字,就帮着他们写写信什么的,她还做过抄录员。那段时间她很辛苦,没日没夜地干活。”余佩兰的四儿子杨国强回忆说。 生活的艰辛,在文字中烟消云散。兴许是受到早期教育的影响,余佩兰仍然保持着一种爱看书的习惯。《青春之歌》、《国学古籍》等,只要能拿到的书,她都看。看书培养了余佩兰温文尔雅而又坚贞不屈的优良品德。 余佩兰自幼笃行信、望、爱三德。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要求自身完善,要有信仰、博爱,人生才有价值。改革开放前,由于粮食、蔬菜都是凭票供应,许多人家吃穿都成了大问题。为此,余佩兰经常一家一家地去送粮票、菜票。“有些家庭是双职工家庭,我母亲每次去的时候,他们都不在,她就一趟一趟地去,直到把票亲自送到人家手上为止。”杨国强说。几年前,厦门市政府制定了为百岁老人提供补贴的政策,余佩兰知道后果断拒绝了,她认为自己衣食不缺,应该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五世同堂,期待国家更富强 时光流逝,余佩兰老人已走过了106个春秋。如今,她家已是五世同堂,有72口人,一家人和睦共处。谈及过去的辛酸,余佩兰始终是坚强的,极少掉眼泪;而说起如今的好日子,老人竟几次哽咽。她说现在生活真是太好了,衣食无忧,天天都有肉吃,鸡蛋、水果从没断过。 今年年初老人的孙子们在自家屋顶建了个太阳能并网发电站,而余佩兰也成为福建省第一个用上太阳能发电的百岁老人。从烧柴做饭到用上太阳能,老人连声说不敢想,做梦都梦不到! “很多人问我母亲长寿的秘诀,我认为这跟她心态平和有着莫大的关系。”杨国强说,三哥过世之后,母亲泣不成声,但百岁老人强忍悲痛,教诲孩子们坚守信念,坚强生活。此外,老人还爱聊天,凡事都愿意与他人分享,人缘特别好,许多老人都愿意过来串门。 在2008年摔倒之前,余佩兰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几乎每周都要写信读报。余佩兰90大寿那年,适逢香港回归,老人破例熬夜观看回归仪式。当五星红旗升起时,老人是站着看完的,百年沧桑的人生经历使她无比珍惜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尊严。回顾自己的人生路,苦尽甘来的余佩兰感叹,希望儿孙们能替她实现心中的那个梦,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民富国强,尽管这个梦是普天下炎黄子孙所共有的梦想。 |
东南网10月22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邓婕)采访当日,我们走进余佩兰老人的家中,她的二女儿正坐在床边抚摸她的额发,与她轻声细语,老人的孙媳妇将面包切成丁,再泡上麦片,为其准备一份易消化且营养的“下午茶”。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祖宗传下来的话字字蕴含真理。余佩兰老人的孙子杨景晞告诉我们,家中如今五世同堂,每个人都受到老人的影响。对于年幼的孩子,老人常常教育他们要好好读书,长大为国家争光;对于青年,历经苦难的老人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处于奋斗期的他们明白希望总在前方;对于中年人,老人用一份平和的心态告诉他们知足常乐。 如今老人虽然卧病在床,可是子孙们没有一个认为照顾她是一项“苦差事”,反而常常聚集在老人身边,与她一起回忆点滴幸福。连家中的保姆都感叹:“你们太幸福了!” 当前,厦门正在施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提倡实施美丽厦门规划要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做起,让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美丽厦门建设。而家庭正是房前屋后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而言之,家庭是否和睦也直接影响着厦门的美丽建设。只有家庭美满幸福,厦门的“内在美”才能散发无穷无尽的魅力。 愿,和睦家庭越来越多,美丽厦门越来越美。 |
榕树下的厦港居民。(王雪珍 摄) 厦港新颜。 文/本报记者 江海苹 通讯员 危婧璟 厦门日报讯 老厦门人把思明区演武路至大生里铁路之间靠海岸的地域叫做“厦港”,这里孕育了厦门的港口文化。老厦门人流传着一句老话:厦门港活起来,厦门城也就动了一半。 “五个家园”的发展愿景、以“双十项目”为带动的“十大行动计划”……随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开展,勤劳质朴、勇于创新的厦港人迅速加入,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在这块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海景观、底蕴深厚的疍民文化的土地上,依托着引领时尚的文创基地,努力构筑生态优美、邻里和美、智慧健康、经济繁荣、温馨包容的美丽厦港。 温馨包容 缔造“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幸福家园 幸福是温馨包容。 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姚玉萍向记者介绍:“在今年8月份开始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征求意见活动中,我们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中,很多都涉及居家养老的问题,许多老年朋友都希望辖区能有一个场所,让他们能聚在一起交流娱乐、保健养生。”为此,厦港街道从有限的场所内调配出一处位于思明南路沿街的房屋,作为街道老人服务中心。 据悉,今年11月份,厦港街道老人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以后有了老人服务中心,我们这些空巢老人就不会经常与寂寞为伴了。”一双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的退休教师陈阿姨告诉记者。 今年来,厦港街道在关爱辖区老年人生活上下功夫,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新建的老人服务中心将提供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生活照料、健康保健等14项贴心服务,力求为辖区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创造有品质的日间生活。辖区内的低保、“三无老人”可无偿享受爱心老人餐。白天子女上班没有时间给老人做饭,老人可以到老人服务中心,享用可口的午饭,晚上再回家共享天伦。 上门为居家老人嘘寒问暖,房前屋后小事理事会、百姓心语堂……一道道亮丽风景线呈现在厦港街道居民面前。在同一个幸福家园里,人人共享发展成果,恰恰是厦港街道的温情所在。 绿水青山 描绘生态优美的家园蓝图 幸福是青山绿水。 改造碧山路菜市场、增加社区街心公园、提升改造现有社区广场和公共绿地……厦港的老百姓们把身边发生的一切变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希望菜市场能改造,如今真的实现了。以后我们去买菜,再也不怕地面滑、气味难闻了。”家住菜市场附近的黄阿姨说。在她印象中,菜市场是在小巷中自发形成,由于长期无人管理,流动菜贩经常占道经营。在靠近老房子二楼的地方,搭设了塑料薄膜雨棚,大小不齐、斑驳破旧,风一吹便上下起伏。雨棚上方还缠绕着电线,让人感觉很不安全。 为了彻底改变碧山路菜市场占道经营、环境脏乱差等现象,厦港街道广泛征求固定摊主意见,投资30余万元对菜市场进行改造,统一设立摊位,制作塑钢雨棚,并对菜市场出入口的楼梯进行改造,增加扶手。“以前做生意,特别怕下雨和台风。等改造好了以后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在碧山路菜市场做食杂生意的陈师傅对改造后的菜市场充满期待。 为了打造生态优美的美丽家园,厦港街道不断挖掘辖区内有限的空间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位于思明南路富万邦旁边的街心公园功能设置不健全,改造后除了增强绿化功能,还能为居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场所,还将设置一座自助图书机。 避风坞截污清淤、破旧市政设施改造、沿街立面整治、系列高端地产等大型项目,使厦港老城区焕发新面貌。背街小巷的卫生管理、主次干道绿化彩化,还有一批厦港特色的手绘地图、引导路标等,让社区公共空间美感更加提升。 安全放心 构建邻里和美的平安家园 幸福是有安全感。 前段时间,家住福海宫28号的柯罕老人家中装了一件新鲜玩意儿——烟感报警器。只要屋里的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挂在墙上的报警器就会响起清脆的报警声。“人老了,记性不好,连烧个水都会忘记。安装了报警器,心里踏实多了。” 柯罕老人高兴地说。如今的厦港街道,基本实现了烟感报警器全覆盖。今年来,厦港街道为辖区内老年人、残疾人家庭等安装了636个烟感报警器。这是今年来,厦港街道为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的一道安全屏障。 除此之外,厦港街道还进行了老旧线路改造、在周边通道增设应急灯、设立26处灭火器存放点,一旦警报响起,周边居民能够快速疏散,及时应对。接着,厦港街道又将免费为辖内65周岁以上有需求的独居(残疾)老人送上厚礼:安装“智能居家宝”。正是有了街道贴心地编织“无忧网”,辖区内的居民幸福感才一天比一天深切。 文化多元 打造智慧健康的文化家园 幸福是文化品位。 疍民文化是厦港辖区独特而历史悠久的一种民俗文化,是具有特殊代表性的渔民文化。厦港街道大力保护传承“疍民文化”,积极对接“文化提升行动”。采取专家访谈、疍民走访相结合形式,抢救性地挖掘、整理散落在民间的疍民文化;在沙坡尾筹建疍民风采室,全方位展示疍民传统文化。开发疍民文化产品,创作编排《厦港历史好风采》戏曲歌舞。 除了保护疍民文化外,厦港街道还结合辖区内寺庙多的特点,充分发挥南普陀寺与鸿山寺的品牌效应,打造佛文化一条街;挖掘南华路南洋风情一条街及鹦哥楼等华侨文化,进一步密切对侨、对台关系;加大与辖内驻地部队的共建,挖掘解放厦门的军旅历史文化。通过开展走进博物馆、寻找厦港历史口述人、寻味老厦港等活动,向居民、游客展示厦港丰富多元的传统历史文化。 街道还把握好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建设的契机,依托中华儿女美术馆、798时代空间、海西事业部、微风乐集等文化创意机构,引进培育高端、创意、时尚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腰包鼓起 打造经济繁荣的财富家园 幸福是腰包鼓起。 《城市的历史》里有这样一句话:“让城市活泼生动、每天都充满爆发力的不是工厂和烟囱,而是商业和街道。” 当前,厦港片区急需一个突破口,把整个片区带动起来。横空出世的世茂海峡大厦正是“厦港再出发”的一个引擎。以近300米的高度,汇聚全新的购物理念和商业形态,成就厦门商业的新高度。 未来,厦港街道将以最高“双子塔”世茂海峡大厦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业,推广全新百货品牌概念,并争取成为市内免税店的首选地。福隆世纪中心及海峡成功总部大厦的建设,也将吸引一批成长型、总部型企业入驻,实现街道楼宇经济零的突破;借力希尔顿六星级酒店、悦海湾酒店等,打造特色高档会务休闲酒店,将厦港作为鹭江道CBD商务区的重要延伸和配套区。 在不远的将来,厦港街道在商务办公、休闲购物、高端居住、娱乐休闲等多方面将成为厦门标杆,打造经济繁荣的财富家园。 |
村民到同安社保中心咨询办理参保手续。何东方摄 东南网10月12日讯(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叶文彬陈雅玲/文何东方/图)在推进“美丽厦门”行动中,同安区努力缔造市民的“美丽生活”,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同安区送给市民一个“幸福晚年”大礼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意见》,预计2014年,同安区财政年补助资金预算超2亿元,将“升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助办法,并实施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保障性就业补贴、实施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等,多措并举提升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的生活水平。 困难家庭老人每月可领400元养老补助 “每月还可以领到200元养老补助了,实在太好了”。67岁的村民陈金塔告诉记者。昨日上午,同安大同街道顶溪头村的陈金塔等三位老人相邀结伴,到同安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咨询详情。当听到自己可能符合享受同安区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时,三位老人非常开心,拍手称好,称感谢政府的关心,给老人家这么大的补助。 陈金塔是大同街道顶溪头村的村民,右手曾多次骨折,加上年纪已大,没有工作,每个月2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活很拮据。“这样一来,我每个月就能领到400元,生活就更有保障”,陈金塔很是高兴。 据同安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陈水并介绍,此次实施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补助对象是符合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和条件,但未参保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困难家庭老人。符合条件的,自2013年10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补助款。 陈水并说:“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困难家庭老人2013年9月30日之后年满65周岁,自年满65周岁次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养老补助。但已按月享受各类生活待遇人员不能再享受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厦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除外。也就是说,加上原来的城乡居民养老金200元,经济困难的老人现在每月就能领到400元。” 预计发放4980万元就业补贴 “考虑到50-59岁的人员再就业困难,此次同安区也为这些人员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保障性就业补贴”。据陈水并介绍,经过数据摸底,目前同安辖区内有20750名人员符合发放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保障性就业补贴条件,预计区财政每年发放资金为4980万元。 据了解,享受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保障性就业补贴的对象为符合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的年满50周岁至60周岁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农场及水资源保护区参照执行)。 这些符合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且2013年9月30日年满5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自2013年10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保障性就业补贴,直到60周岁;2013年9月30日之后年满50周岁的,自年满50周岁次月起每人每月发放200元保障性就业补贴,直到60周岁。但已按月享受各类生活待遇人员不再享受保障性就业补贴。 不需再交钱即可办理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只需签字办手续,不需要交钱,即可办理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每月退养金还银行贷款后还可留存300元作为生活费”。对于年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员来说,这又是一大福音。 据同安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调整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助办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执行。 其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员,一次性缴纳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筹资有困难的,区财政给予一次性15000元参保补助,并给予贷款贴息优惠,贷款最高限额为42333元,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退养金每月至少留存300元作为参保人的生活费,其余退养金用于返还参保贷款。 陈水并说:“最重要的是,按照旧标准,有贷款贴息的被征地人员扣除还款额后,第一年每月享受待遇只有85元,新标准规定退养金每月至少留存300元作为参保人的生活费。随着退养金逐年调整提高,待还完贷款后,预计每个参保人员每月能领到近2000元的养老金,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心度过晚年生活”。 在参保补助上,没有贷款的被征地人员一次性享受政府参保补助额度将从6000元提高到20000元,这样一来,被征地人员个人出资额将从原来的51333元降低到37333元;有贷款的被征地人员一次性享受参保补助也将从6000元提高到15000元,贷款最高限额从40000元调整为42333元,政府贴息由原来的7157元提到7575元,个人出资额原来必须11333.00元,新标准就不用出资。 而对于男年满45周岁、女年满40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员自筹资金参保的,区财政给予一次性20000元参保补助,但不享受贷款贴息优惠。 根据同安区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改善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意见》的实施细则,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及法律、法规未依法接受处理并执行完毕的,不予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和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被判刑或劳教的,在服刑或劳教期间,不予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和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 据了解,同安区原来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体系。截至今年8月,同安区共有74个村(居)纳入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全区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已参保1.5万人,已办退养享受待遇人数1.3万人,领取率86.67%。在参保贷款贴息方面,享受参保贷款贴息优惠政策的有9315人。 |
软件园三期起步区的六幢研发楼即将交付使用。(本报记者 姚凡 摄)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把美丽厦门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中国梦的样板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是支撑和载体。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发改委、市重点办和各相关部门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推动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增添厦门魅力。从今天起,市发改委、市重点办与本报共同推出专题报道,聚焦重点项目建设进程,项目涉及产业升级、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系列首先推出“产业升级行动之重点项目建设”,旨在通过抓产业龙头项目、打造园区载体、营造创新环境,加快产业龙头项目、园区载体项目等建设,发挥带动作用,整合有效资源,提升投资效益,全力推动产业升级。 当车辆驶向集美北大道时,六栋极具现代风格的高楼很快映入眼帘,这里便是软件园三期,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起步区六栋研发楼,楼均高90米,建筑面积共30万平方米,预计本月便可交付使用。 建设国际化智慧型园区 软件园三期建设是我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园区载体,是建设智慧厦门、引领信息消费的重要项目,主要发展软件、信息、动漫等产业。项目总投资460亿元,争取3年初具规模,5年基本建成。总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容纳20万人,形成2000亿元产值,产生近50亿元税收收入。按照规划,软件园三期将建设成一个“高水平、应用性、服务化、开放式”的国际化智慧型园区,打造成为厦门的“硅谷”。 市发改委、市重点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软件园三期的建设,让美丽厦门的产业升级行动更加有力,中国软件名城与国际智慧城市的目标实现指日可期。 龙头企业入驻 集聚效应放大 软件园三期优美的园区环境、优厚的政策措施、独特的区位优势,已经吸引了大批名优企业入驻。 截至今年9月底,意向投资企业累计294家,通过入园审核的企业207家,核准面积约207万平方米,相当于软件园二期研发楼面积的2倍。其中不乏央企、台企、名企、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在此落地。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再次放大。 今年6月,我市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落户厦门软件园三期,加快北斗骨干企业、核心机构聚集厦门,促进我市北斗产业形成规模。 据介绍,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海西通信枢纽中心、中国数码港海西营运中心、雅马哈、福大自动化、吉比特等龙头企业已签约落地;在谈央企项目包括中国远望、中国交通信息中心;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包括用友软件、福建新大陆、金蝶软件、软通动力等意向入园。 此外,信息集团充分发挥厦门的对台优势和园区的两岸特色,拓展对台招商渠道,台湾中华软协、青创会在园区设立了合作窗口。 加班加点 项目建设大提速 210天便实现开盘预售,300天首幢研发楼封顶,350天起步区六幢研发楼全部封顶,软件园三期建设加速推进。 起步区的六幢研发楼已于今年6月、8月完成竣工预验收,本月可交付使用。已经完成桩基施工的1号地块,将建起软件园三期的最高楼,高达117米。为加快推进软件园三期建设,厦门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友弟把办公室设在了园区里,他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利用良好的天气,信息集团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场平施工,加班加点,以加快进度。 本报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李春妮 |
——写在集美学校创办100周年之际 ●中共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黄菱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这是毛泽东主席对陈嘉庚先生一生的概括评价。 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临近了。一次次翻阅图文并茂记载这位浔江之子爱国爱乡的文献资料,一次次走进正在布展再现这位南侨之光倾资办学的展馆工地,一次次仰视着修葺一新的南薰楼这座当年这位爱国老人亲自监工建设的教学大楼,在我的激动感动触动中,一位爱国之深切、兴学之诚毅、品格之高尚的时代伟人的形象和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缕缕春风向我们走来。 陈嘉庚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是爱国爱乡、兴教兴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一生。执著于所膺服的道德、理念和事业,他集思想政治、经济实业、文化教育、社会活动诸方面之大成,形成了一系列既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又独具闽南特色文化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被海内外公认为“嘉庚精神”。 中共厦门市委、市政府将在嘉庚先生诞辰之日——10月21日举办集美学校创办10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让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精神,让先生重义轻利、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让先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厦门经济特区在建党100周年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展示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的生生不息的聚合力。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编制试点施行“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作为嘉庚先生的故乡人,我们热切期盼海内外同胞乡亲,以嘉庚精神为旗帜,凝心聚力共同为实现先生“实业兴国、教育强国”的伟大理想美好愿景而不懈奋斗。 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 对于嘉庚精神的内涵,有诸多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见仁见智。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社会贤达对嘉庚先生的崇高精神,高贵品质亦有诸多评价。我认为,嘉庚精神的内涵在其《南侨回忆录》中的自叙最为真切,即他所服膺向往的“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国爱乡诸点”。 1.忠贞——爱国爱乡,矢志民族振兴。嘉庚先生恪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他是一位实业家,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一生忠贞爱国,矢志于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和振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和民族所处的每一重要历史关头,嘉庚先生都深明大义、明辨是非,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带头出钱出力,组织带领南侨侨胞全力以赴,甚至置生命安危于不顾。晚年的嘉庚先生,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台湾回归。弥留之际,他最后的遗言是台湾“必须归中国”,其爱国爱乡之情之举感人至深。 爱国爱乡、民族振兴是嘉庚先生兴教兴学的源泉。他说“国家之奋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兴国之本”。在南洋兴业获得成功后,他即毅然携资回家乡兴学报国,创办了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类职业技术专门学校在内,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校和被誉为“南方之强”的厦门大学,所兴办的学科、专业莫不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如,他兴办水产航海专科学校,为的是“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此内利民生,外振国权”,“开拓海洋,挽回海权”。 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校、厦大学生的第一要求就是学好本领,报效祖国。著名化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卢嘉锡先生回忆,他赴伦敦留学途中,经新加坡逗留时去看望校主嘉庚先生(集美学校、厦大学子对嘉庚先生的尊称),当时正值抗战爆发,嘉庚先生主持南侨总会,组织支援抗日十分繁忙但仍拨冗见他,当面交代的是:“学成之后不要忘本,要回来好好报效祖国。”卢先生对这句话及见嘉庚先生的日期铭记了一辈子。忠贞、爱国爱乡、对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是嘉庚精神最本质的特征。 2.奉献——重义轻利,克己奉公。嘉庚先生言“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财自我辛苦得来,亦由我慷慨捐去。”并“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他一生为教育捐款数额几乎相当于他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积攒起来的全部财产,黄炎培先生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据早期有关的历史记载,陈嘉庚从1904年(30岁)独立创业到1931年(58岁),企业临近收盘的28年间,其各种费用总支出1331万,其中捐资兴学支出837万,为兴学而支付银行利息380万,两项合计1217万,占总支出的92%;捐赠其他公益事业,还债及佣金累计74万元,占总支出6%;家庭费用30万,仅占总支出2%。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尽其所能倾资兴学,并把所有遗产留给家乡厦门的教育事业,时至今日,嘉庚先生创办的集友银行还在源源不断为家乡教育事业提供资金。 更为感人的是,他一生创办那么多学校,捐献那么多校舍,但在他生前,他不允许在这些学校哪怕是一座楼刻上他自己或他胞弟敬贤的名字。在他看来,兄弟二人的全部贡献是聊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不值得居功留名。今天与他有关的学校、楼宇命名,是他逝世以后兴建和命名的。 一个人在海外取得成功本来就很不容易,成功之后把一切成果献给祖国、献给家乡、献给培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和献身精神。更重要的是,嘉庚先生的奉献精神激励许许多多的后来人,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陈永和、李尚大、李陆大……无数的海外华侨受嘉庚精神影响,回祖国斥资兴学,在侨居地办华侨学校,为祖国和侨居地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3.诚毅——诚信果毅,嫉恶好善。诚毅是嘉庚先生与胞弟陈敬贤所定的集美学校校训。他说:“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是为‘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为‘毅’。简言之力求做到‘诚以为国,毅以处事’”。他始终以诚待人,是一位“言人所不敢言,为人所不敢为”的“诚实公正的人,能为老百姓多讲几句诚实公正的话”。他曾经说:“世上有三种话,即漂亮话、敷衍话、老实话。漂亮话我未有学习,敷衍话难免使君失望,老实话恐有一部分人不喜欢听,余均凭事实与良心而言”。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参与国事,当诤友而不盲目附和,十分坦诚,提了许多好的提案和建议。 嘉庚先生认为“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和责任耳。”提倡首立责任,做事不中辍,尝试不成仍继续前进,反对私自放任、苟安偷懒、半途而废或容易满足等。他说之亦践之,他一生的艰辛旅程正是其顽强毅力的真实写照。当陈嘉庚公司陷入困境,有人劝他停办或缩小集美学校和厦大的规模,他果断说“余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表示“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荣枯”。“诚毅”根须遍及嘉庚精神的每一角落,为其精髓所在。 4.勤俭——勤勉节俭,艰苦朴素。嘉庚先生信奉“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自少年时代起,他就谨记“不可赋闲度日”以勤律己,直到晚年患病仍自理生活。在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创办中,他亲力亲为,做规划、选校长、定学科,竭尽心力。“无事要找事做,不要等事做”,“智识生于勤奋,昏愚出于懒惰”的警语,蕴涵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嘉庚先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十万百万都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他一生节衣缩食,简朴持身,粗茶淡饭,穿戴随便,家具摆设也极其简陋。其生前好友黄奕欢在嘉庚先生追悼会上说道:“只要看到他平日起居饮食的自奉之俭,简直叫你不敢相信。谁会相信衣服上常常补缀的人,竟是慨献千万元兴学的人呢?谁会相信时不时叫一角钱汤面充饥的人,竟是名闻天下的陈嘉庚呢?” 正是抗战时期陈嘉庚先生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回国考察抗战局势时,在重庆看到国民党达官贵人花天酒地,挥金如土,政府要员的贪污营私,富丽堂皇的公馆私邸十分愕然,对比到延安后所见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各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由此断定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5.创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嘉庚先生一生相信科学,同时代齐发展。在侨居地受到西方工业化社会新思想、新技术的熏陶,他回到家乡,改革丧仪,改革服饰,革除陋俗,革除不良教子法与遗财子孙观念,改革住屋的卫生条件,堪称改革家。他深信“实业救国”,要让民族工业兴起,对教育内涵有深刻的把握。百年前,就从“娃娃抓起”,创办第一所中国人办的幼稚园,创办女校,创办了水产、航海、商业、国学、农林等职业技术专门学校,在厦门大学设置航空专业、对外贸易专业、土木工程建筑专业,为国家培育实业救国人才。出资新建教学实践基地,在学村范围内兴建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美术馆等公共配套设施,设立教育推广部,既服务于学校又成为向周边民众展示和宣传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窗口。新中国成立后创办华侨博物院,进行社会的文化普及教育。他这些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实践,不仅在上个世纪20年代是先进的,即使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着极为深邃的智慧光芒。 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传统和精神品质,构成了我们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追求崇高人格等。嘉庚先生的思维之识、道德情操、品质意志、言行举止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嘉庚精神正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果,它的多元内涵,均能从中华民族精神中找到基本因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是文化提升行动,厦门要有自己的文化基点与内核,宣传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学习嘉庚精神,就是实现上述目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切入点。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嘉庚先生是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其高尚的品德、崇高的民族气节、倾资办学的壮举,为海内外同胞、各界人士所感佩,他对祖国的一往情深、对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在海内外同胞和各界人士中有着深深的共鸣。弘扬嘉庚精神,将使海内外同胞团结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明辨是非、敢于诤言,积极参政议事,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典范。弘扬嘉庚精神,有利于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促进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以主人翁的精神参政议政,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嘉庚先生对祖国统一矢志不移,对两岸和平挂念在心,直至弥留之际。弘扬嘉庚精神,将激励家乡人民以两岸和平为己任,不负党中央期望,认真实施《综改方案》,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反腐倡廉,净化党风政风。弘扬嘉庚精神,对反腐倡廉,净化党风政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中共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四风”无一不为嘉庚先生所痛斥,腐败行为是嘉庚先生最痛恨的事,嘉庚先生的品行,嘉庚精神就是对“四风”、对腐败行为最大的鞭挞,市委、市纪委将陈嘉庚纪念馆确定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颇有深意。嘉庚先生、嘉庚精神如同一面镜子,警醒我们“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人民拥护的执政党,做人民拥护的政府。 ——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嘉庚先生是优秀公民的典范,他对道德完善的不懈追求,为我们树立了极为崇高的道德标杆。弘扬嘉庚精神,学习嘉庚精神,是全面提升我市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要提倡像嘉庚先生那样为人做事,那样尽公民之义务,那样不断地完善自我。 ——深入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兴学兴教、发展教育、推动科技进步,爱护人才、发现人才,嘉庚先生做出了不朽的榜样,给我们留下重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要将它发扬光大,把厦门的教育办得更好,走出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发展的现代经济发展之路,要更加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使厦门成为一个人才高地,真正成为一座创新型城市。 诚如卢嘉锡先生所言,“爱祖国、重气节,倾资兴学,不图名利,自奉俭朴,一切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根据,为依归。这一并不带任何‘新潮味’却是臻于极境的懿德嘉行,是陈嘉庚先生留给下一代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垂范后世,永放光芒。” 相关新闻 黄菱:以嘉庚精神共同缔造美丽厦门 集美学校百年纪念活动,不仅是集美学校百年校庆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黄菱表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是文化提升行动,宣传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学习嘉庚精神,就是实现上述目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切入点。 海西晨报讯(记者 主父真真)今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在10月21日嘉庚先生诞辰之日,厦门市将举行系列纪念活动。昨日,记者专访了厦门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菱。黄菱表示,厦门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以感召、团结海内外同胞、乡亲,凝心聚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美丽厦门”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奋斗。 临终遗言 台湾“必须归中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陈嘉庚都带头出钱出力,组织带领南洋侨胞全力以赴,甚至置生命安危于不顾。晚年的嘉庚先生,念念不忘国家统一、台湾回归。弥留之际,他最后的遗言是台湾“必须归中国”。 黄菱说,陈嘉庚创办了集美学校厦门大学,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校、厦大学生的第一要求就是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捐资兴学 几乎耗尽所有财产 据早期有关史料记载,陈嘉庚从1904年30岁独立创业到1931年57岁企业临近收盘的27年间,其各种费用总支出1331万元。其中捐资兴学支出837万元,为兴学而支付银行利息380万元,两项合计1217万元,占总支出的92%。 陈嘉庚一生为教育捐款数额几乎相当于他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积攒起来的全部财产。黄菱说,陈嘉庚的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激励许多海外华侨斥资兴学,为祖国和侨居地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坚持诚毅 当诤友而不盲目附和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是为‘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为‘毅’。”“诚毅”是嘉庚先生与胞弟陈敬贤所定的集美学校校训,陈嘉庚也是一直这么要求自己的。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国参与国事,当诤友而不盲目附和,十分坦诚,提了许多好的提案和建议。 黄菱说,“诚毅”根须遍及嘉庚精神的每一角落,为其精髓所在。 生活简朴 一分也不能浪费 嘉庚先生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十万百万都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他一生节衣缩食,简朴持身,粗茶淡饭,穿戴随便,家具摆设也极其简陋。 黄菱表示,弘扬嘉庚精神,就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动反腐倡廉,净化党风政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厦门的教育要办得更好,使厦门成为一个人才高地。 黄菱说,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十大行动计划之一是文化提升行动,厦门要有自己的文化基点与内核,宣传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学习嘉庚精神,就是实现上述目的最直接、最生动的切入点。 |
厦门日报讯 本报见习记者 林岑 美丽厦门,健康出行。国庆长假,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吸引了许多慕名前来的游客。昨日傍晚,在海沧绿道上,一位正在体验公共自行车的老伯伯满面笑容地说,“儿子带我和老伴来锻炼身体,爬山太辛苦了,骑自行车刚刚好,这儿很美,我们很喜欢。”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老人的脸上,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国庆假期,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外出旅游,放下手中工作,带着老人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公共自行车驿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期间,前来租车骑行的老人儿童数量明显增多,有许多游客都是全家老小一起来。 步行在充满欢笑的绿道上,几个身穿同款红色运动装的游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家人。儿子小小吴见到记者,主动迎上来说,“爸爸说国庆节穿红色衣服漂亮,给我爷爷、奶奶、妈妈和我都买了一样的衣服,穿着一起出来玩。”吴家三代的着装为海沧绿道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息。 爸爸吴先生说,“到海沧来骑行,老少皆宜。这里空气清新,仿佛游览于绿色森林中,在欣赏湖景、海景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我们全家都觉得很棒。” 据了解,国庆期间,岛内的景点普遍游客众多,此外,许多市民担心出入厦门的公路容易堵车,因此,自驾到岛外过节成了一种新风尚。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人们骑累了就推着车缓缓前行,爸爸跟儿子聊聊工作,女儿和妈妈拉拉家常。景因人美,人因景乐,一路笑语,一路花香。馨香,就这样和着市民的欢笑,弥漫天际。 |
厦门日报讯(记者 梁辰 通讯员 范道进 赵学嵬)“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描绘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筼筜渔火”的夜色佳景,却已是昨日的记忆。但在不久的将来,美丽厦门将展现更壮丽的筼筜胜景。 记者近日获悉,作为市建设与管理局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第一阶段的16个项目之一,拟对东起莲岳路,西至湖滨西路,北至湖滨北路,南至湖滨南路的筼筜湖及周边岸线、建筑和白鹭洲岛进行夜景提升和改造,总计118栋建筑,8座桥梁,17公里岸线。 本次筼筜湖周边夜景优化和提升工程将由市建设与管理局牵头,通过对现状进行优化和提升,重点改造驳岸、桥梁的夜景,增加部分历史文化元素,营造筼筜湖整体夜色亮丽和动态效果,并通过在白鹭洲、湖滨西路增加灯光秀,提高夜景的观赏性。 据了解,改造后的筼筜湖将以黄白两色灯光为主色调,展现厦门城市温馨、典雅、浪漫的夜色。设计遵循“单体出形象、整体出效果、色彩分功能”的原则和组团亮化概念,以临水建筑亮化为重点,小品亮化为点缀、驳岸及绿树亮化为烘托,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筼筜夜景。 链接 “筼筜渔火”由来 筼筜港又名西港,别称湾东港,为历史上厦门岛内东西走向的狭长天然港湾。道光年间《厦门志》中记载:“筼筜港在城北,长可十里许,阔四里有奇。”筼筜港盛产鱼虾、牡蛎、海带和沙蚕(即土笋)等水产品。历史上,每当夜幕降临,停泊在筼筜港湾内的渔船灯光闪闪,形成“筼筜渔火”的景致,为著名的厦门八大景之一。 |
厦门日报讯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厦门新城区——海沧的社会管理正从对“城”的管理走向注重对“人”的服务,打造人性化城区。昨日下午,政务综合体建设研讨会在海沧召开,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纷纷为海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脉”支招,建议海沧政务综合体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目标瞄准“群众最满意” 在市民眼里,刚投用的区政务综合体硬件全省一流,服务目标瞄准“群众最满意”。前临海沧湖,背倚市民公园的区政务综合体,风景绝佳。该综合体集合41个单位,开设92个办事窗口,可为市民提供多达600项的服务项目,被称为全省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环境最温馨、办事效率最高、特色最鲜明的行政服务中心。 每天,区政务综合体都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办理咨询各项事务,房地产交易权籍区更是人头攒动。“工作人员态度很温和,办事很快,从房产交易登记、契税征收到产权变更发证,甚至自来水、煤气的过户都在一个服务区,一站就搞定,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刚购买了二手房的林女士开心地说。 海沧将五个中心(即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协商中心、求助中心、调解中心、应急中心)引入行政服务中心,成功打造“从审批一站式,到公共服务一站式,再到社会管理一站式”的政务综合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区、镇街、村居三级服务体系全覆盖,将政府的服务延伸到了村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建议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研讨会上,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博士感慨地说,该综合体取得了四种成效,即方便了群众,促进了和谐,刷新了党委政府形象,推动了发展。 “海沧区政务综合体申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条件完全成熟。可将海沧成功的经验予以推广,让更多地方来学习。”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政府绩效研究会会长高小平研究员如是说。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黄卫平教授说,海沧政务综合体运用流程再造,全面整合政府职能,实现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中,堪称全国典范。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权更是对海沧区政务综合体的精细化服务称赞不已。 打造“没有围墙的政府” 最近,有个海沧现象引起网友热议,那就是海沧政府没有围墙。网友眼里的新鲜事,在海沧市民眼里却是司空见惯,因为海沧区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围墙,与周边的市民公园、市民文化广场融为一体,毗邻区政府的国税、地税、工商等驻区部门也全部拆墙透绿。如今在海沧,不设围墙的政府单位占了八成。 围墙拆了,横亘在人们心目中的心墙也消失了,把市民公园当成后花园,进入政府机关办事,喝杯水、吹空调、上厕所……处处有一种家的温馨。连供新妈妈使用的母婴室都有,这为她们喂养婴儿提供了私密空间。 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卓越教授看来,政府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没有围墙的政府”。海沧政务综合体为此提供了平台和接口。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通过持续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没有围墙的政府”,海沧新城正日益成为群众共同缔造的心灵之城。 人物原声 ●谌庆福(省效能办副主任):海沧政务综合体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我们觉得有三个原因:一是领导站位高,海沧一开始就提出要建成全省县区一流;二是规划定位高,邀请专家,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政务服务中心;三是建设品位高,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形成三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全覆盖。 ●张雷(厦门广电集团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网民代表):海沧应急指挥反应快,我记得我们有报道过有人跳彩虹桥的事,今天看了新阳街道指挥中心的录像,看到他们网格员拍摄的图像比我们记者拍摄的效果还要好,我们作为媒体还跑不过他们。 ●林晓艳(海沧街道钟山社区居民、群众代表):以前家里有事都要到社区居委会去。自从社区推行网格化,有事直接找社区网格员,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网格员尽心尽责,服务热情。希望政府未来能下放更多职能到社区,更加方便百姓。 本报记者 杨继祥 见习记者 林岑 通讯员 杨志艺 |
海西晨报讯(记者 鲁礼义)尽管仍在征求意见阶段,“美丽厦门”的战略规划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代表。昨日,厦门市贸促会、厦门国际商会召开第三季度境外驻厦经贸机构工作座谈会,特邀厦门市规划局任国岩总规划师介绍“美丽厦门”。与会代表看好“美丽厦门”对软硬件环境的提升,投资合作意愿更浓。 任国岩着重阐述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现有产业的升级,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两岸经贸的融合,令境外驻厦经贸机构的代表“预览”未来厦门的软硬件环境。 厦门韩国贸易馆馆长金信雅表示,如此全面地了解厦门未来的规划,这是第一次,这对促进韩国与厦门之间的贸易至关重要。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食品安全基地,而厦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环境优美,很适合建这样一个基地。”中澳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助理刘倩说,联合会正积极和厦门市沟通,准备在海沧建一个食品安全总部,把澳大利亚南澳洲的牛肉、羊肉、牛奶,以及海鲜农副产品引到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