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环岛路。
科学规划
市道安办提出“构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基础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设规划,即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体系”、形成“两个机制”、强化“三个手段”、建设“四大工程”、构建“五大系统”
意义深远
《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建设规划》获专家评审通过,是我市在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机制性、源头性、基础性难题上的一项新举措,为创建美丽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保驾护航
厦门日报讯 “美丽厦门”的规划蓝图,处处可见厦门交通建设的新思维。在不久的将来,厦门的交通体系将迎来一次“大变身”。
市道安办积极响应“美丽厦门”建设,创新思路,组织编制《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建设规划》,认真谋划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新举措。《规划》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交通安全保障水平,为缔造美丽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上周五,市道安办组织召开《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建设规划》评审会。经过8小时的讨论之后,《规划》获得专家们的一致通过,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王军利教授领衔的评审专家组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以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我市在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机制性、源头性、基础性难题上的一项新举措,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从阶段性整治逐渐步入常态化管理。
背景
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
交通问题日趋复杂
“开车出门越来越堵了。”这也许是不少厦门市民对城市道路交通最直观的感受。那么,目前我市道路交通全盘情况究竟复杂到何种程度,以下这组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2012年底,全市道路通车里程419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92万辆、驾驶人数量90万人。与2005年底相比,以上四个数据分别增长了22.8%、274.5%、170.6%、150%。2012年,我市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1.45亿人次、1.36亿吨和941.80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底的2.69倍、3.78倍、2.28倍。在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以及交通流量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近几年,我市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虽然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但不可否认的是,交通违法行为仍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12年为例,全市共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225万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71起。
集美区杏东路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齐全。
有关部门对我市交通安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目前我市道路交通安全体系确实存在一些短板。例如,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偏低,出行习惯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岛外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缺失,路段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车辆安全检验监管不够到位,重点车辆的动态监管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全社会交通安全信用等级管理制度;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弱,执法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密集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政策性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与各级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下发《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12年8月3日,福建省政府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九条措施〉的通知》,并召开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专题会议,部署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通过三年综合整治工作,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手段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制。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市提出编制《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建设规划》,计划通过三年的综合整治和建设,推进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可以说,这是建设美丽厦门、平安厦门的基础保证,也是服务民生的迫切需求。
举措
建设“12345”防控目标
夯实道路安全预防基础
针对厦门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市道安办提出“构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基础工程建设”的项目建设规划。简单来说,就是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体系”、形成“两个机制”、强化“三个手段”、建设“四大工程”、构建“五大系统”,将省政府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夯实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工作的基础,最终实现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适度超前的发展需要,为创建美丽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保驾护航。
打造“一个体系”——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特区立法或政府规章,明确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作机制、运作机制和责任分工、责任追究,确保资金保障,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使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标准化。
形成“两个机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滚动排查整改保障机制。包括建立制度,明确隐患排查及整改的责任归属、建立排查队伍、保障整改资金等。建立重点车辆驾驶人准入和退出机制,包括准入标准和退出标准,设立驾驶人、运输企业违法事故记录与个人、单位信用挂钩制度。
强化“三个手段”——即人防手段、技防手段和物防手段。在公安、交通、城管等交通管理队伍的基础上,壮大交通安全志愿者队伍,在镇、街一级建立专职交通协管队伍,强化人防手段。在主干国、省、县道路应用视频监控、信号控制、电子警察等技术防控技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研究和科技应用水平,加强技防手段。根据不同交通构成和路段类型设置相应等级的交通安全设施,消除危险路段、低标准路段安全隐患,完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提升道路整体安全水平,提高物防手段。
同安澳溪避险车道。
建设“四大工程”。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厦门市翔安区、集美区、同安区、海沧区辖区内的主干路网,具体有G324、G319、S206、X414、X422、X416、翔安大道、海翔大道、集美大道、孙坂路、翁角路、马青路、角嵩路等道路。
启动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排查全市辖区道路危险路段安全隐患, 三年内组织完成道路危险路段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在调研全市主干公路交通基础安全防护设施后,提出安全设施设计建设、改造完善计划和要求,并组织施工,完成国、省、县道基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程。夯实主干路网科技执法建设工程。以岛外主干公路为重点,科学布设监控视频、智能卡口、区间测速、流量检测等安全监测设备,初步形成岛外道路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全面提高岛外道路交通的非现场执法水平。全面开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以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建设为抓手,改变传统宣教模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营造交通安全氛围,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切实提升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素质。
构建“五大系统”。建立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监控中心,全程监控驾驶培训、科目考试情况,建立驾驶人培训和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强化驾驶人源头管理,提高驾驶人培训水平,全面建成驾驶人培训考试监管系统。
建立机动车查验监管中心与质监部门、安全检测机构、4S店联网,实时监控机动车检验、查验等业务办理情况,杜绝违规检测行为,提高机动车安全水平,形成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业务监管系统。
依托主干路网科技执法建设工程,建设岛外公路网交通管理协同指挥平台,创新勤务管理模式,建成道路交通安全评估预警及视频巡逻系统,实现岛外主干公路的视频巡逻,及时处置突发交通事件,实现指挥协同管理和安全态势评估预警,提升道路行车秩序和车辆通行能力,为交通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加强重点车辆监控,建设重点车辆交通安全状态监控及执法系统。要做到对重点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取证执法,分析记录重点车辆驾驶人危险驾驶行为,对运输企业及其驾驶人安全驾驶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全面加强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行车安全监管和服务水平。
最后,建设驾驶人及机动车交通安全信用等级评价系统。对驾驶人及机动车进行安全信用等级评估,实现与公安、交通、教育、旅游、保险等部门单位联网应用,将车辆保险赔率、人员保险及聘用与信用等级挂钩,建立重点车辆驾驶人准入和退出机制。
编印道路交通安全手册
提高市民文明出行意识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中建设交通安全教育工程的内容,今年,市道安办拟编印《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手册》丛书,分别对机动车驾驶人、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道路作业人员等五类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点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防患意识和法制观念。
目前,《厦门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手册》和《进城务工人员交通安全手册》已经编印成书,《老年人交通安全手册》已完成文字工作,正在排版,很快就将通过各个渠道发放到市民手中。
专家在翔安大道调研
试点
建设324国道防控工程
保障主干路网行车安全
以“324国道交通安全防控工程”作为《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实施项目,我市将正式启动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三年建设。
作为厦门首个交通安全防控试点工程,324国道项目将采用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一方面对危险路段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治,另一方面对国、省、县道基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主干路网科技执法建设等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验证解决厦门岛外主干道路交通安全理念与技术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下一步岛外主干路网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324国道的安防工程分“两步棋”下:首先,要完善交通安全防护基础设施。配合324国道厦门段市政化工程改造,针对324国道安全设施较为缺乏的实际情况,通过标志标牌规划、标线优化和路口渠化改造,隔离设施、减速设施、诱导设施和反光道钉的建设,补充完善324线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其次,交通科技管控系统也要同步跟上。通过补充完善电子设备,建设交通视频监控、视频巡逻、交通信号控制、高清卡口式电子警察、交通流信息采集、超(限)载运输自动抓拍、区间测速、公路车辆警示等八大系统,加强对324国道的监管,提高324国道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有关部门的愿景是,通过该示范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提高我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水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到2014年底,实现示范路段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下降35%以上,较大事故起数下降25%以上,力争不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万车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原声
分析准确 任务科学合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教授王军利:《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明确,需求分析准确,建设任务科学合理,可指导厦门市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基础工程的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规划》的指导下,对建设任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总体技术架构科学,计划进度安排合理。
安全态势研制系统是亮点
交通运输部公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唐铮铮:《规划》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其中的一大亮点,我认为是安全态势研制系统,根据不同的态势,制定不同的系统进行研判,还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强化“三个手段”里的人防手段也很值得一提,因为交警人力非常有限,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平台和制度让非交警人员也能发挥出交警的作用,很值得大家思考。
更看重《规划》服务价值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雨人:从宏观上来说,我们更看重的是服务价值。我们做这个《规划》,就要看到《规划》的效果在哪里,这个规划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便利。例如,要为驾驶员服务,就要有关于交通的动态预警,管理与监管都要兼顾。落实具体方法、措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各部门还要注意与交警部门的合作,将监控和摄像头的安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五大系统”有特色有必要
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级工程师林福文:《规划》的推出,从全省来看,无疑是走在前列的。三年规划任务很明确,依据很重要,要从目标上持续跟进。我个人认为“五大系统”很有特色,也非常有必要。多提醒一点,还要注意上下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对接。厦门市跟省里、县区也要有所关联。编制《规划》时,一些保障问题也值得关注,比如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等。
“三年行动”具有指导意义
厦门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高级工程师李敏:《规划》里提及的“三年行动”,我觉得非常好,这使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工作形成有机整体。通过《规划》可以看出,有些系统带来的效益是长远的。道路建设虽然起步早,但仍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具有指导意义,指导以后的建设者怎么去做、去改造。
另外,《规划》提到的共享机制,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想法。有些内容涉及政府层面,有些内容是需要技术研究的,这个共享可以带来好处、节约成本。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林雯
实习生 黄慧扬 通讯员 夏道垵
本版图片/本报记者 王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