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 李晓平 江海苹)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昨日在本报见报后,在我市各界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热议如何让厦门更美、美丽厦门该如何缔造、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怎样才能落到实处……说心愿、述心声、提建议、谋发展,大家积极为建设美丽厦门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
城美人也要美
“美丽厦门建设首先厦门人民要有美丽的心灵。”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说,美丽厦门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硬件上,应该努力建设生态厦门,尽量还原城市本色,多保留一些承载城市文化的记载。软件上,应加大力度提高市民素质,营造遵守社会公德的氛围,更多人自觉维护公共环境。搞好生态环境不要一味追求城市扩张、人口增加,不要过多的人工开发,这才是美丽厦门的核心。应该把有限的财政投入到民生项目,让市民在厦门生活得更舒心、安心。
市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赖妙宽说,科学规划对城市发展很有好处,有利于拓宽领导思维。美丽厦门的建设不是越大越好、越漂亮越好,关键要让市民生活得便利舒心,安居乐业。例如改善交通,尤其岛内外交通,让市民出行更便利。提升市民素质,让市民的心灵和城市一样美丽,并落实到生活实际,那样才是最美的。
干部群众:
“十大行动” 令人期待
“产业升级行动、机制创新行动、收入倍增行动……”缔造美丽厦门的“十大行动”计划引起了我市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邻里和美行动中提出要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打造温馨包容的和美村居。
对此,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培军认为,建设美丽厦门离不开美丽社区的建设,首先是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实现社区信息化。管理手段上,要努力推行网格化、细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将公共服务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志愿者服务项目规范化。强化服务队伍建设。
建设美丽厦门,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姚玉萍感触很深,她说,缔造美丽厦门关键在于群众参与,落脚点要让百姓体会到厦门真的很美丽,在心灵上与美丽厦门有所呼应。要让居民群众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经营美丽厦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构建新兴人际关系要从社区做起。
北京游客:
制止餐馆侵占沙滩
北京游客何宝琳和同学结伴来厦门游玩,昨日从《厦门日报》上看到了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她称赞叹厦门的领导者站位高、看得远。在她眼里,鼓浪屿汇集了多国风格建筑,是其他地方很难比拟的,应该要保护好。另外,厦门的环岛路也令人流连,但是部分餐馆侵占沙滩,这种情况应该制止,还原海岸线。
家住嘉莲街道莲花公园附近,退休后来厦门和儿子一起居住的林阿姨告诉记者,她常带着孙子到莲花公园走走,老人们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伴聊聊天、说说话。林阿姨说,建设美丽厦门,开展邻里和美行动,和谐美好的小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这也是提高居住质量的前提。
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界著名专家齐聚一堂,为美丽厦门建设出谋献策。他们从各自研究领域,结合厦门实际,从厦门的战略地位、美丽厦门的内涵与外延、厦门的城市特色、城市转型发展与市民群众需求、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厦门日报记者对这些专家一一进行了专访,从今日起,将每天推出一组访谈,向读者深入传达专家的真知灼见。
一个词描绘厦门
我用“温文尔雅”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访谈
人物名片
邹德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上世纪50-60年代主持和参加重点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80年代后参加天津震后重建规划及指导三峡工程淹没城镇迁建规划,近十多年参加和主持了30多个重要科技咨询项目。
从这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来看,不少大中城市都难免带有“浮躁”的特征,但厦门却没有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这也正是厦门一直以来都很“迷人”的原因所在。
——邹德慈
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
昨天一大早离开厦门的那刻,邹德慈依旧对这座城市充满深深的眷念。虽然已经来过厦门好多次了,但他这次来,还是像每一位初次踏上鹭岛的游客那样,新奇而兴奋。厦门的美丽,吸引着他。
邹德慈此次厦门之行,就是与其他著名专家一道,研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位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顶级专家,对这里的美丽生活,寄予厚望。
战略规划独具厦门特色
厦门日报:如今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新鲜出炉,您对它有何评价?
邹德慈:这本厚厚的规划,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有关规划相辅相成,紧密衔接,是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区域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厦门的历史之美、现在之美、未来之美,都融入规划里,可以说,这是一部完整的、独具厦门地域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十分难能可贵。
厦门日报: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厦门,您认为哪个词最恰当?
邹德慈:温文尔雅。任何外地人,无论他们是从大城市来,还是从小城市来,都会感受到这种气质。从这二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来看,不少大中城市都难免带有“浮躁”的特征,但厦门却没有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这也正是厦门一直以来都很“迷人”的原因所在。
从对台禁地到旅游胜地,厦门这几十年的发展,是海峡两岸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尽管变化巨大,但厦门作为东南沿海美丽城市的“温文尔雅”的特性,却丝毫没有改变。
城市发展要追求“真、善、美”
厦门日报:这部战略规划,“美丽”是关键词。您是如何理解“美丽”的?
邹德慈:美丽,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透视一座城市的美,我们又可以看到两个层面:外在的,是形式的美,包括城市的街容街貌、山水公园等,使人赏心悦目;内在的,则是内涵的美,指的是城市的气质,以及这座城市给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现在,厦门把“美丽”上升到战略规划的首要位置,体现的,是这座城市的远见卓识。
厦门日报:打造厦门的美,您有何建议?
邹德慈:出台这个规划,为将来的更美丽的厦门搭建起了稳固的框架,很及时、很重要、很必要。当然,有战略,还需要有战术,希望厦门能够尽快在宏观上、中观上、微观上把有关战术具体化,让厦门的美,更快地浸透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厦门日报: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研讨会上,您频繁提及一座城市的“真、善、美”,您是怎么看的?
邹德慈:这简单的三个字,体现的,实际上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价值观。真,不夸大,不夸张,不浮躁,不要为形象工程而盲目攀比;善,就是要关心城市里的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每一个居民,通过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人人都有家的感觉;美,意味着城市建设要遵循“尺度”、“法度”以及美学的基本原理,让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当然,对于国外的成果,我们也不能盲目迷信,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
厦门应成样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访谈
人物名片
唐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改革开放到今天,时代赋予特区新的责任,要求更高。对厦门来说,我认为,应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成为样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厦门的功绩将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和试验场的作用。
——唐凯
文/本报记者 殷磊
厦门日报:您如何看待厦门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这件事?
唐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在转型期的战略思考和研究。这里的“美丽”不是狭义的美丽,我们在说厦门美的时候,实际上是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方方面面的肯定,内涵是非常广的。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是对厦门时间、空间、“人间”的一份全面报告,逻辑清晰,内容全面,在整体方向上,与中央要求一致。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编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可以说是正当其时。美丽厦门建设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党建保障行动”具有独创性
厦门日报:近年来,很多城市都着手制订城市战略规划,您认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讨论稿有哪些让您感到眼睛一亮的地方?
唐凯:在“十大行动”计划当中,讨论稿专门提出了一项“党建保障行动”,这是具有独创性的。多年来我们在做规划工作,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这一点恰恰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厦门日报:您认为在转型发展的当下,厦门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唐凯: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的责任是“杀出一条血路”,在经济改革方面开拓一条新的道路。改革开放到今天,时代赋予特区新的责任,要求更高。对厦门来说,我认为,应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成为样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厦门的功绩将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和试验场的作用。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方面应当态度积极,因为这是新形势下我们面对新问题必须要走的道路,这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但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又要非常慎重,因为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走上粗放型发展的老路,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死路。
新型城镇化首先应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厦门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就具有良好的包容性,长期以来,全国各地的人都能够在这里和谐居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厦门要进一步处理好社会和谐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还要注意节约资源、集约发展。
形成针对“城市病”的抗体
厦门日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编制完成后,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唐凯:从战略到目标,从目标到行动,从行动到项目,这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具体的过程。时间、空间、“人间”的组合带来万千变化,比如,同样在转型期,湖里区和翔安区他们面临的问题不同,要做的事情不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所以下一步,厦门要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近期干什么、中远期干什么,各区分别干什么等等。
厦门日报: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企等等“城市病”也伴随产生,美丽厦门要如何在战略规划层面就形成针对“城市病”的抗体?
唐凯:“城市病”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认真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城市病”不是中国所特有,关键是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妥善解决。在战略规划层面,要注意节约资源、集约发展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