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银发一族消费市场巨大,商机无限,仅在老年用品这一项,就有数百种硬件产品,但厦门的养老服务业还在初级阶段,老年产品匮乏,没有专卖渠道,更缺少品牌。

在第一医院、中山医院附近就有不少打着“老年用品”的店铺。记者 鲁礼义 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鲁礼义)银发一族消费市场巨大,仅在老年用品这一项,就包含着服饰、保健品、首饰、医疗器械、无障碍器械等数百种硬件产品。但尴尬的是,厦门市场上的养老产品仍在初级阶段,不仅产品匮乏,没有专卖渠道,更缺少品牌。

针对性产品匮乏

年近7旬的陈先生原来是位教书匠,年轻时他曾游遍大江南北,退休之后却没了旅游的爱好。“老年人身体不好,走不了那么快,也不想去太多的购物点,只想好好欣赏风景。现在的旅行团都在赶行程,像赶鸭子一样。”他说,现在的旅行团里多是年轻人,很难有共同语言。

记者随后联系厦门康辉、国旅、青旅等多家大型旅行社,近期均没有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线路和旅行团。厦门春辉的“春辉夕阳红”旅行团曾深受老年人欢迎,但近期也没有再组织。厦门翌达的工作人员表示,老年团的行程不能匆忙,景点与景点、与住宿地之间的距离不能太长,又不愿去购物点,超过70岁保险公司就不愿承保。“这对旅行社的要求很高,因此大多不愿组老人团。”

产品缺乏专卖渠道

“厂家不想做,商家不愿卖,顾客无处买”,这是当前中老年产品市场的写照。

“人一到老年,身材就开始走样,他们的衣服特别难买!”有这同样烦恼的,是本地论坛上的众多网友。因为在各大商场找不到专卖的渠道,每年都有人在问同一个问题:厦门哪里能买到老年服饰?


谢女士是厦门媳妇,经常会给家中的老人买些衣服,她常去的地方是梧村车站旁的一家百货。她告诉记者,三四楼有不少老年服饰,“一看就知道”。然而,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老年服饰店都是“蜷缩”在商场里,被众多时尚品牌重重包围。不仅商场没有导购指示,连商家也没有打出“老年牌”。所谓“一看就知道”,其实是“一件一件地看,才知道”。

商场里,一位经营老年女装的店主告诉记者,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衣服可选择的空间很小,款式比较单一,基本不考虑身高。“男装更难买,几乎没有专门为老人做的,只能从年轻人的衣服里选老气的款式。”

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另一个尴尬是:缺少品牌。厦门周边的年轻人可以“享用”众多知名品牌,老人却没有一个。

老人手机也是如此。王先生的母亲已经退休在家,因为严重老花,她难以使用普通的手机,王先生想给母亲找一款老人手机。市面上、网上的老人手机虽然种类繁多,但却少有能被认可的品牌。即使在大商场里的产品,也带着一股股浓浓的山寨气息。

进入细分市场 做大“夕阳红”产业

一个多月前,新华路上的“夕阳红老人用品店”,在营业14年后倒下了。记者走访发现,在第一医院、中山医院附近就有不少打着“老年用品”的店铺。但这些店铺仅在售卖简单的轮椅、拐杖、按摩器、放大镜、助听器、血压计等产品,产品鱼龙混杂,且同质化严重,行业低水平竞争,市场也一直难以做大。

李淑如开了12年老年用品店,几乎是厦门最早的一批业者。她说,如果能进入细分市场,这个“夕阳红”产业或许就能一直“朝阳”下去。

2002年,32岁的她在同安开了一个老年用品店,专卖老年服装。因为市场一片空白,她的店很快就旺起来,一天营业额最多5000块。2年后,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她意识到:“老年服装好做,但门槛低。”

后来她把焦点转移到老年人用的无障碍器械上,并频繁地参加各地的老博会,走访外地的厂家。哪里有新产品,她都知道:给弥留老人喂食的便利杯、帮助卧床老人出门的移位器、防止老人摔伤的防摔裤……

因为深耕细分市场,她的店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超过10万元。在老人圈里也小有名气,不仅泉州、漳州的医院找她批发产品,连温州都有客人慕名而来。而她的淘宝店,“除了西藏,全国哪里都有客户”。

现在,她已不满足于代理代销,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她为全身瘫痪的老人设计一种护理服,衣袖裤管可以打开。“没有工厂愿意代工,我就请裁缝手工做。我已经申请了商标,准备从小打小闹开始,准备搞研发。”

(鲁礼义)

新加坡的乐龄公寓

厦门晚报讯 未来我市每十万人的街道有望建立一处“乐龄公寓”,能够自理但独居的老人能够住进公寓里安度晚年,这一规划借鉴了新加坡的“乐龄公寓”模式。昨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中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厦门 养老服务

设想 十万人的街道或设一处公寓

记者从报告中获悉,目前,市规划局已经制定了《社区“乐龄公寓”规划模式研究》,该研究借鉴新加坡“乐龄公寓”模式,未来计划以十万人街道为单位,每个街道安排一处“乐龄公寓”,每处“乐龄公寓”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接纳养老人口500人,可将我市集中社会化养老人口的比例由现有规划的5%提升至8%左右。

市规划局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年这一规划有望写入规划技术规定,也就是说,下一步先要从规划层面上把建设“乐龄公寓”的地给确定出来,落实具体用地。

趋势 养老机构分散化发展

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了负责该研究的规划师范红轮。范红轮说,去机构化、分散化的养老方式是目前国外的一个趋势,这更能够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我们到外地去考察,发现有一些养老机构床位数很多,规模很大,能够自理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住在一起,几乎两三天就能听到某个人去世或患病的消息,这样对那些原本健康的老人情绪上造成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养老院规模大,势必用地多,那就只能放在郊区,这样相当于把老人与外界隔离了。“乐龄公寓”的模式,规模较小,用地适中,能够在相对好的地段,方便老人的生活。而且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


观点 “乐龄公寓”还需机制保障

目前,市民政、规划等部门已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了两轮《厦门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对养老设施用地进行了控制。

范红轮说,建设“乐龄公寓”除了用地的控制,还需要机制上的保障。在新加坡,大约80%的国民住在政府修建的公屋,老人如果要住“乐龄公寓”除了通过购买的方式,大部分人可以拿出公屋来置换。“乐龄公寓”是公屋的另一种形式,这是他们推行“乐龄公寓”的保障机制之一,如果要在我市真正推行乐龄公寓还需要相关机制来对接。

>>>链接

乐龄公寓门更宽

装潢摆设更贴心

“乐龄公寓”实际上就是老年住宅,据媒体报道,新加坡早在1998年3月就推出了“乐龄公寓”,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到两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生活空间。

“乐龄公寓”的装潢设计更适合老年人的需求,比如,门更宽,使轮椅可以通过;地板和浴池都进行了防滑设计;由于老年人视觉功能下降,房间光照度相应提高等等。

□文/记者 彭菲 图/张淇辉

目前,厦门养老机构在建设和监管上存在不足,公办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条件简陋、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全市33家养老机构,只有2家内设医疗机构;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仅有6000张床位,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22.9张。此外,厦门建立的29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日间照料、短期托管、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有的只是加挂一个牌子。

□早报记者 康金龙

昨日,厦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专题问询,问询厦门市发展老龄服务业情况。据悉,在敬老爱老方面,厦门市政府今年计划推出一些新举措,其中包括争取实现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所有公交车。这也是全省首个提出降低老年人免费乘车年限的惠老措施。

重阳节起满65岁或免费乘车

为了让老年朋友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今年,厦门市政府决定启动两项重大老龄事业建设项目。一是启动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改扩建项目,改扩建后的市老年活动中心将新增游泳、网球、气排球等馆室。二是启动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扩建后的老年大学面积将增加3倍,学位数量、教学条件、配套设施将得到显著改善。

为了方便老年人出行,厦门增设过街天桥、过路红绿灯斑马线增设提示标志;政府公共服务场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场所均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截至去年年底,厦门新建公共设施和养老场所无障碍率达100%;全市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全市范围的公交、农客、BRT等公共交通。今年重阳节,厦门将争取实现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所有公交车。


开设全国统一养老服务电话

厦门市老龄委制定《厦门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工作(智慧养老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深圳一上市公司作为厦门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的运营商,目前已经选定湖里灿坤原厂区场所着手建设“厦门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硬件平台,这将是全省首家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

平台计划申请启用全国统一的养老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12349”,统一规范厦门居家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服务电话,争取2015年逐步将全市各区养老服务供求资源并入市级平台,形成岛内外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与社会服务网络,打造全市智慧养老院。

养老院医务室将可刷医保卡

为推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配套保障,厦门市政府提出妥善解决厦门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人看病难的问题,要求对厦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院在准入、职业等方面与公立护理院享受同等待遇。

全市10家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可以单独设置医疗机构,以护理机构建设标准为符合条件,准予申请办理审批内设医疗机构,如医务室、卫生所、保健站、门诊部。对于批准成立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应该准予开通医保定点资格和批准实行医保定点刷卡结算,也就是说,今后养老院内的医务室是可以刷医保卡的。对于23家规模较小的养老院,可以采取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合作与开通绿色通道,由医院、社区医生上门为养老院的入住老人开展医疗护理服务。

东南网8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实习生 彭姝疑)昨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发展老龄服务业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指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对民办养老机构扶持保障力度不足,社区居家养老缺乏实质内容,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与城市差距巨大。

1问:民办养老机构何处安身?

市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厦门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还是用地,自2007年以来,全市没有拿出一幅地块用于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许多民办养老机构经常“搬家”,租用的场地条件也很简陋,不符合养老服务的要求。

市民政局表示,针对这一问题,将采用直接划拨土地,“公建民营”的方式,为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供地;同时,将闲置的医院、农村空置校舍、企业和农村集体闲置房屋,以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养老院、小旅馆、小招待所等,改造用于民办养老机构。

2问:居家养老为何成摆设?

根据规划,今后全市96.5%的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目前,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已从2011年的102个增加到290个。

但多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不少社区居家养老,在日间照料、短期托管、医疗保健、紧急救助、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有的甚至只是加挂一块“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牌子,形同虚设。

市老龄办表示,目前已确定了一家公司作为建设及运营商,着手建设“厦门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这一平台将设立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电话12349,争取2015年将全市各区养老服务供求资源并入该平台。届时,老年人的精神抚慰、医疗服务等居家养老需求,均可打这个电话。

3问:农村老人何时“老有所依”?

“农村老人养老与城市相比差距非常大,一般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几乎是空白。”曾长期在岛外工作的李虹委员说。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发现,农村老龄工作基础差、欠账多,政府投入不足,农村老人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大病熬”,有的镇街卫生院连基本药物都无法保障供应。

市老龄办回应称,争取到2015年,每个镇建一个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养老信息平台要逐步覆盖全市包括农村;增加养老服务网点,开展日托照料、短期托养等养老服务项目,到2015年要覆盖全市50%的建制村。


特写

个别官员开会迟到 副市长向人大道歉

昨天的专题询问会,8点半准时开始。第一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已开始发问。但此时,有一两位政府部门的领导,才匆匆走进会场。“这么严肃的场合也迟到?”这位委员一点也不给他们留情面。

对政府部门的“拷问”其实才刚开始。此后,多位委员对政府部门的回答表示不满意。因为有的官员答非所问,或回答不完整,还有的套话连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说,政府部门在会上的表现,总体看是好的,但有些部门开会迟到,有些部门在委员提问时不做笔记、答非所问,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原来我们还准备要现场直播,如果真的现场直播,在全市人民面前就要出丑”。

出席询问会的副市长国桂荣对人大常委会的批评表示虚心接受,并代表市政府表示歉意。她说,有些部门对专题询问的准备不充分,解答不令人满意,今后,对人大询问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准备,认真接受人大的监督。

厦门今后96%的老人将可在社区居家养老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光豪 实习生 邬秀君)今后厦门96%的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3.5%是在机构养老。昨日上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老龄服务业专题询问会。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表示,现在厦门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26.1万,占总人口13%,随着老年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独生子女制度逐步延伸,如果不未雨绸缪,今后赡养老人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郑道溪要求,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是各地主要模式,现在厦门全市已建立29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伟文询问,厦门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是多少?

对此,厦门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答复,按照规划,今后厦门96%的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3.5%是在机构养老。“厦门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争取在今年敬老月前建起来。平台号码12349将与110、120等对接。这个用户终端,拥有强大的基础数据,包括老人健康档案;打造完备的紧急救助网络,给老人发SOS机,紧急情况下定位;提供多层次全方面服务,如为老人理发、提供精神抚慰等。

人大常委会委员吴丽冰表示,现在一些不法组织以各种老人协会形式,搞各种“义诊”、“健康讲座”,打着关爱老人旗帜推销各类保健品。

对此,厦门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老龄委也在举办各类养生课,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国桂荣也表示,接下来要着力提升老龄产品制造水平,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产业,满足多元化需求。另外,还要加快老龄设施环境建设。

厦门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到2015年,厦门将争取每个镇建立一个居家养老场所。另外,还将针对村属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50%建制村。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光豪)厦门要着手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硬件平台。这将是全省首家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并计划申请启用全国统一的养老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12349”。

昨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统一平台]

拟打造智慧养老院

据介绍,目前已确定深圳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厦门居家养老信息化建设的运营商,选定湖里灿坤原厂区场所,着手建设“厦门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硬件平台。

这一平台将统一规范厦门市居家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服务电话,争取2015年逐步将全市各区养老服务供求资源并入市级平台,形成岛内外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与社会服务网络,努力打造“无围墙”的全市智慧养老院。

这个12349统一号码,类似110呼叫中心。届时,老年人若有精神抚慰、医疗服务等需要,均可打这个电话,由服务中心统一调配。

[扩大容量]

街道或设“乐龄公寓”

目前,厦门市规划局已制定了《社区“乐龄公寓”规划模式研究》,借鉴新加坡“乐龄公寓”模式,将社会养老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化、分散化养老方向迈进。

该研究提出,以10万人街道为单位,每个街道安排一处“乐龄公寓”,每处乐龄公寓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可接纳养老人口500人,可将厦门市集中社会化养老人口的比例由现有规划的5%提升至8%左右。规划部门将在下一步落实具体用地。

[完善设施]

养老院将设医疗机构

目前,入住厦门市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有2680人,其中有1885人需要护理。然而,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33家养老机构只有2家有内设医疗机构。

据透露,下一步,厦门将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院的设置列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于全市10家规模较大(经民政局批准核定养老床位为15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可以单独设置医疗机构(医务室、卫生所、保健站、门诊部);对于23家规模较小(床位为150张以下)的养老机构,可以采取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合作和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由医生上门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开展医疗护理服务。

海西晨报讯(记者 雷妤 刘平)截至2012年底,厦门市60岁以上拥有户籍的老年人口是26.1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99%,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2.9张。

那么,目前厦门市的养老现状到底如何呢?昨日,记者探访了公办养老机构、民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发现公办机构“一床难求”,民营机构场所不稳定、投资风险大,社区养老队伍建设存在难题。

一床难求,缺少护理人员

去年12月底,公办的金山养老院开业,一开业就面临着“一床难求”的现象,300个床位400个人来抢。昨日,记者来到该养老院时,明显感觉到其相对于民营养老院的优势———房间大、密度小、设备好。

据了解,目前厦门岛内的公办养老机构只有两家,分别是厦门市社会福利院和金山养老院,床位都非常有限。

金山养老院院长洪女士介绍,金山养老院还没有完全开放,目前只接受能够自理的老人,接下来会开放全护理和半护理的服务。现在养老院内共有37名老人与十多名工作人员,除掉一些管理、打杂人员,真正护理人员只有6名。

“这个工种薪资待遇太低,又累,说难听点,连农民工都不愿意干。”洪女士说,公办的护理人员年薪是4.5万元,扣除医社保,每月拿到手最多3000多元,而民营的护理人员薪资更低、工作强度更大,年薪不到4万元。


民营养老机构 筹资困难,风险却很大

昨日,记者走访了一家民营养老院,其创办者张玉虾说:“创办10多年来,明显觉得筹集资金困难、投资风险大、人难请。”

张玉虾说,养老院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回报低,很多人都愿意去投资房产而不愿意投资养老事业。

除了资金困难,如何规避风险也让民营养老院的经营者们颇为头疼。“住进养老院的老人一般年纪较大,有的身患重病,极易发生意外。”张玉虾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民营养老院提供保险方面的服务。

同时,目前民营养老机构普遍以租赁房屋来从事经营活动,这也造成了其经营场所不稳定。

社区居家养老 需求很大,服务跟不上

养老机构的床位有限,这也导致大部分老人选择在社区居家养老。据悉,湖里区从2010年就开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就在这期间孕育而生,目前承担着湖里区10个社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是非营利性组织。

3年来的实践让他们明显感觉到建立一支医疗队伍的重要性。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林院长告诉记者,他们上门服务时经常遇到一些老人需要打针、换鼻饲管等,但目前没有一家诊所或医院愿意上门给老人服务,而他们更不具备这方面的医疗素质,也没有能力承担这个风险。

此外,由于居家养老采取的是政府扶持、企业投资的方式,所以充满着不稳定性。很多护工看不见未来,导致人难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