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穿越十八重溪 资深驴友坠溪潭

头部摔出血,昏迷不醒;同伴守了一夜后,跑到山外求助,可回去找时忘了出事地点,至昨晚已过去50多个小时,伤者仍没找到,目前生死不明

十八重溪位置图及两名驴友穿越路径图(红色箭头所示)郑蒙/制图

东南网9月4日讯(海峡都市报见习记者 陈恭璋 记者 江方方/文 毛朝青/图)

关注理由

“他应该不会这么狠心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的……”昨日下午,福州知名旅游景点——闽侯十八重溪景区门口,江女士挺着大肚子,强忍泪水,翘首以盼。她希望老公何永秋能平安回来。虽然,这个希望随着时间的延迟,越来越渺茫。

9月1日上午10点,何永秋和工友王德祥去穿越十八重溪。然而,王德祥2日报警称,途中何永秋不幸坠崖受伤,昏迷不醒,因手机被泡湿,加上山里没信号,他在何永秋身边守了一夜后,跑出山报警。

截至昨晚10时,何永秋已在十八重溪景区腹地滞留51个小时,目前生死不明。由消防、警方、南通十八重溪管委会、当地村民等组成的50人救援队已搜寻超过24小时,但仍未发现何永秋。因事发后,仅王德祥一人报警称穿越十八重溪时何永秋发生坠崖,无其他目击者,目前,王德祥仍处于警方控制中。


乌江水库两岸悬崖峭壁,想往深处走,只能涉水而过。救援人员猜测,这艘简易泡沫船,就是两名穿越者用过的

山里守伤者一夜 跑到福州来报警

如果幸存者王德祥未报警,外界还不知道,何永秋在十八重溪腹地出了事。

据南通十八重溪管委会主任邓信贤介绍,据他了解,王德祥在做笔录时称,自己36岁,与何永秋相差5岁,同在闽侯青口东南汽车城一家汽配厂做工。9月1日,两人中午12点从福清市镜洋镇大化山景区进入,准备穿越十八重溪。

据介绍,王德祥曾说,当时,何永秋是跌落到一处溪潭中,该溪潭落差大约四五米。当王德祥找到何永秋时,何的头部出血,不省人事。因为手机泡水,他无法联系外界。于是,他在何永秋身边守了一夜后才出山。随后一直到福州市区,才报警。

回去寻找伤者时 他忘了坠崖位置

而在搜救现场,记者遇到一名蓝天救援队的救援人员,也证实了邓信贤的说法。

这名救援人员还说,2日晚上8点多,他们曾和幸存的王德祥有过接触。但王德祥精神状态不太稳定,在撤出的路线上,前后有两种不同的说法。2日晚上,王德祥说是从福州南通十八重溪景区附近出来的。但第二天早上,王德祥又说是从福清镜洋镇琯口村出来的。搜救过程中,王德祥又说记不得何永秋跌落点具体在哪。

当地消防、公安、蓝天救援队和家属等组成的救援队伍,昨日清早分批赶赴事发地点。救援人员说,事发地点可能位于一个叫“猫跳峡”的地方附近,距其最近的地点是福清镜洋镇琯口村。

昨日下午3时45分,记者赶到琯口村一座大山脚下,这也是进山的唯一通道。救援人员“折翼”说,早些时候,幸存的王德祥已由警方带着一起进山,协助寻找坠崖的何永秋。进山全是崎岖山路,只能靠徒步;渡过水库,全靠皮艇,至少要几十分钟。更糟糕的是,到了山上手机没信号,只能靠对讲机联络。


本报采访车帮忙运送救援物资

记者获悉,参与救援的人员有三十多人。第一批昨天上午7点左右进山,每人携带压缩饼干和3瓶矿泉水。因为要先划橡皮艇过水库,接着要在荒山中开路,体力消耗很大。

昨日下午5点25分,第二批物资送达琯口村,救援人员本想徒步携带物资进山,本报采访车临时充当救援车,装上物资进山。但前进了数公里后,道路塌方,车子没法走。记者只能下车,帮忙扛着物资徒步进山。

昨晚7点10分,记者赶到乌江水库边的驻地,天色已黑,山中非常阴冷。在现场,记者看到一条大泡沫船,但该船底有两个泡沫圈已经被拆下。而就在这条船的旁边,记者看到一艘简易的小泡沫船,它所使用的泡沫就是大泡沫船上拆下的。

救援人员猜测说,如果当天两个当事人是从这条路线进山的,幸存的王德祥也是从这个路线出山,那么,他们应该就是靠这小泡沫船涉水的。

坠崖者酷爱登山当天不辞而别

昨日下午1点左右,闽侯南通“十八重溪”景区门口,何永秋的老婆江女士不时摸着肚子里已4个月的孩子,再看着身边不懂世事的6岁儿子,说,他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孩子该怎么办?

“上个月,丈夫还跟驴友来过十八重溪,回来晚了还发短信道歉。”江女士说,丈夫平时很喜欢爬山,但结婚以后,她就一直管着。每每丈夫要出去爬山,都会征得她的同意。“过去他很听我的,唯独这一次不告而别,谁想就出事了。”

江女士说,9月1日她去亲戚家喝酒,下午4点多回来没看到丈夫,手机也打不通。在家等了一夜后,第二天上午,她打电话给丈夫的公司。得到的回复是,她丈夫没来上班,同样没来的还有工友王德祥。

对于王德祥,江女士说,只知道是丈夫的好朋友,但没见过。

江女士说,当天下午,她突然收到丈夫工友的电话,对方说,两人中有一人曾经在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发了一条短信,说他们在十八重溪景区内。她以为终于知道丈夫的下落了,回家准备找人前往景区。谁想,她一回家就看到公公婆婆在哭泣。一问才知道,刚才派出所打来电话说王德祥报警了。


相关报道

又是十八重溪 一驴友坠崖失踪

事发福清大化山,截至昨晚9时救援队仍在全力搜救

搜救人员试图通过大化山水库进山搜救

□本报记者陈钦祥见习记者陈建云/文刘兴/图

1日上午,两名驴友从福清镜洋镇西边村出发,向大化山进发,没想到在登山途中发生意外。当晚,其中一名驴友途经大化山猫跳峡附近区域时,不幸坠崖失踪。

事发后,闽侯当地消防、公安、蓝天救援队等联合出动,徒步4个小时进山搜救,截至昨晚9时许,仍未找到失踪驴友。目前,闽侯警方已介入调查。此外,昨日本报两名记者也跟随救援队进山采访,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未传来最新消息。

据大化山所在的当地村民介绍,大化山地形复杂,登山最少需七八个人结伴而行。

猫跳峡附近一驴友坠崖救援队搜救仍无果

昨日中午11时许,记者赶到福清大化山所在的村庄——镜洋镇西边村,这也是驴友们的登山起点。山脚下,记者遇到刚从山上下来的一名蓝天搜救队队员。

“事发区域大约位于大化山猫跳峡(谷)附近,徒步上去需4个多小时。”这名队员说,他们2日下午接到救援电话后,随即经过定位确定事发大致区域,立即出动两批共18个人的救援队员进山搜救,现在第三批救援队员也已准备就绪。

“经过一天一夜的地毯式搜救,还没有进展。”该救援队队员说,由于山里没有信号,给搜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事发12小时内,是搜救失踪者的最佳时间。”他说,这些救援队伍在山上露营地搭有临时帐篷,已在山上过了一天一夜,他们争取在最快时间内找到失踪者。

随后,本报两名记者跟随赶来支援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进山采访。

据一名参与救援的队员说,这两名驴友原定是从福清大化山开始登山,然后穿越十八重溪,返回到闽侯青口。1日上午,他们从福清大化山出发,当晚6时许,到达大化山的一处水库时,还借助泡沫舟划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到对岸,期间,有一人的手机还掉到了水库里。

“随后,在经过大化山的猫跳峡(谷)时,其中一人不慎从悬崖边坠落,这个峡谷高达1200米。”这名队员说,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另一名驴友不敢摸黑前进,直到第二天天亮后才摸索着下山报了警,但他也不确定坠落的具体地点。


失踪者30岁出头已成家 常参加户外活动

昨日下午4时,记者在山脚下遇到两名年轻男子,他们刚刚徒步下山,自称是两名驴友的同事。其中一人说,他们来自闽侯青口一家汽车配件厂,两名驴友是他的舍友,失踪者姓何,另一个姓王,年龄都才30岁出头。

“1日上午没上班,小王跟我说,他跟小何要外出去福清登山。”这位同事说,他们两个喜欢探险,经常结伴外出参加户外活动。

1日晚上,不见两人回来,该同事一直拨打两个舍友的电话,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他们以前参加户外活动时也经常在外面过夜,因此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

没想到,第二天两人仍不见踪影。“后来通过蓝天救援队,我们才知道出事了。”

昨日,他们两人也特意从闽侯青口赶到福清,从大化山徒步4个小时,帮忙寻找失踪的同事。

“他们都已经成家了,而且都有小孩,没想到竟发生这样的意外。”同事说,失踪者小何是闽侯当地人,而幸存者小王则是外地人。

资深驴友提醒:大化山地形复杂,至少要七八个人结伴进山

老陈是福清镜洋镇西边村的村民,从小在村里长大,对大化山的地形“了如指掌”。多年前,他也曾是一名老驴友。

昨日早上,听说这次仅两名驴友结伴进山,而且无人带路,老陈直呼“太危险”。“至少要七八个人一起才能进山。”老陈说,大化山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山上的猫跳峡和观音峡两个峡谷地势险恶,经过这两个地方须非常谨慎,否则随时会有坠崖的危险。

“我们当初带队的时候都是借助绳索,一个个驴友才能安全地过去。”老陈说,猫跳峡是大化山去往闽侯十八重溪的必经之路,以往也发生过多次事故。

“每年的最后几个月,广大驴友都会开始频繁外出。”蓝天救援队的资深驴友提醒,广大驴友外出登山或者进行户外运动时,请务必多人结伴同行,并且携带必备的户外装备,掌握山上的地形地貌,天黑之前一定要及时下山。

这是十八重溪最危险的地点之一;十二重之后未开发,地势十分险要,意外频发,驴友若无充足户外经验,应避开此路段

东南网9月5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江方方 毛朝青 见习记者 陈恭璋 文/图)昨日下午4点30分,当江女士从救援人员手中看到丈夫坠崖的照片时,身体不由得开始颤抖,泪水夺眶而出……

江女士丈夫何永秋,是一名资深驴友,9月1日上午,他和工友王德祥穿越十八重溪,随后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次日王德祥报警,外界才得知,何永秋在景区内意外坠下溪潭。接到求助后,救援队进山搜寻,但直到前日晚上11点,还是没找到何永秋。

昨日上午,救援人员再次进山搜寻,上午9点50分左右,何永秋的遗体在地形险峻的“猫跳峡”被发现。

要过“猫跳峡”须跃过悬崖峡谷

昨日早上6点多,救援队再次进山。这一次,他们选择从十八重溪景区入口开始搜寻。上午10时,从前方传回消息,失踪60多个小时后,何永秋终于在十三重溪和十四重溪之间的“猫跳峡”被发现,但已没有生命迹象。


 

  救援人员拍摄的“猫跳峡”,驴友遗体就在山崖下(画圈处)

十八重溪管委会主任邓信贤表示,去年,他也曾经走了一遍十八重溪,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猫跳峡”,“这里有两块相隔近两米的岩石,要通行,必须像猫一样跳过去”。邓主任说,跳过去之后就是陡峭的石壁,石壁上只有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窄道,稍有不慎就会直接掉下去。

救援人员想把遗体运到山外,但直到昨晚6点,也未能出山。救援人员无奈,将遗体放在十一重溪附近,先行撤离,今日将会再次进山。

目前,警方仍在调查中。

十八重溪景区只开发到十一重

近年来,驴友在十八重溪频频遇险。2012年9月,7名中外驴友被困十八重溪26小时;2010年8月,6名福州男子迷路6天……十八重溪为何如此受热捧?又为何如此频发事故?其中最险位置有哪些?

邓主任说,十八重溪主溪有16.2公里,目前景区只开发到十一重,从十二重到十八重都是原始状态,“正因为没开发,内部的景色保存得很好,地势又险要,来此探险的驴友非常多”。


 

  救援人员将驴友遗体绑在简易担架上

对于事故频发的原因,邓主任认为,不少驴友跟风,没有户外经验的人也进山,还专挑十二重以后的路线,“景区大都是开放式的,和闽侯、永泰、福清接壤,一共有7条线路可以进入十二重至十八重内。”

邓主任还表示,一到十一重曾被开发过,只要沿着景区的道路行走,一般不会发生意外。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讯 青口驴友何某在穿越十八重溪时坠崖身亡。4日下午,记者获悉,何某的尸体已于4日上午,在十二重溪与十一重溪之间的崖底找到,经确认何某是从猫跳崖摔下。

据参与救援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介绍,救援队伍3日晚11时依然没有找到何某的尸体。考虑到3日上午进入十八重溪搜救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队员的体力因素,大家决定由3日下午增援的第三梯队队员在十八重溪景点内扎营,第一梯队及第二梯队队员以及遇难者家属回撤。4日凌晨3时许,前两个梯队队员安全撤出十八重溪。

4日上午9时58分,一线队员向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已在十二重溪与十一重溪之间的崖底找到何某的尸体。经确认何某是从猫跳崖摔下的,一线队员设法将遇难的驴友运回营地,民警到场取证。

鉴于现场地形复杂,前方队员决定现场砍树制作简易担架,救援人员接力运送遇难者下山。4日晚上7时30分许,由于道路崎岖难行,加上天色渐晚,救援人员与遇难者家属沟通后,决定将遇难者遗体暂时安顿在十一重平台上,今天天亮的时候安排村民去转移下来。

闽侯警方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配合南通镇政府以及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处理善后事宜,并对死者的死因作进一步调查。

(福州晚报记者 桂丹)


  搜救队员回到岸边,由于体力透支,整个人翻到水下

本报讯(见习记者陈建云 记者陈钦祥/文 刘兴/图)昨日上午,失踪驴友何永秋在第十三重溪龙潭岸边被救援人员找到,并确认已经遇难。目前搜救队员正在设法将遇难的驴友运回前线营地,而公安机关正在现场取证。

据蓝天救援队队员透露,事发当晚,他们已经基本掌握失踪驴友的大概方位,他们准备4日早上从闽侯十八重溪入口进山搜救。经过一夜的休整,4日早上6时30分,队员们重新出发,从闽侯方向入口上山继续寻找遇难驴友。

经过3个多小时的搜救,上午9时50分许,失踪驴友何永秋在第十三重溪龙潭岸边找到,确认已经遇难。据蓝天救援队福建总队长“水草”介绍,他们用自制的担架抬着遇难驴友下山。昨晚约7时,这名坠崖驴友的遗体抬到第十一重溪,由于天色已晚,搜救人员决定天亮后再将这名驴友的遗体运出山外。

救援过程惊险丛生皮划艇漏气高绕穿过瀑布

据介绍,搜救行动从前日上午10点多开始,一直到前日下午5时许。

为了考虑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前日下午5时30分许,救援人员就停止搜救行动,准备撤回大化山水库营地。在撤离过程中,由于天色渐渐暗了,部分救援人员和何某家属体力不支,救援队伍撤回速度明显减缓。直到昨日凌晨零时20分许,所有的救援人员通过皮划艇,才完全撤回水库营地。

横渡水库的时候,一艘皮划艇在水库中央的地方,救援人员发现皮划艇开始漏气,紧张的气氛又充满了整个营地,漏气皮划艇的救援人员立刻加快划船速度,最终还是顺利到岸。


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说,渡过水库,猫跳崖附近区域的环境比较恶劣。悬崖峭壁不说,搜救过程中,搜救队伍还遇到三个瀑布和不少水池。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采取高绕的方式穿过瀑布。”由于瀑布落差大,搜救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绕开瀑布,致使搜救进程进行缓慢。

专访幸存者

据失踪驴友家属介绍,失踪者姓何,今年32岁,闽侯青口人,是家中独子。家中上有70多岁父母,下有7岁儿子,还有一个已经怀孕5个月的妻子。尽管如此,但何某仍时常约好友一起出外探险。

“如果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也不会跟他一起出来。”另一名幸存者王某回想起遇难的同事,疲惫的脸上流下了懊悔的泪水。王某说,他和何某是舍友,关系又比较好,加上两人又十分喜欢探险,所以经常结伴外出,一起参加户外活动。

失足坠崖前发生了什么?

王某回忆说,9月1日上午11时40分许,二人相约来到福清市镜洋镇西边村村口,两人身上仅仅带了一个头盔,一个手电筒和一盒压缩饼干,沿着上山的小路一直徒步进山。两人花了1个多小时,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颠簸来到大化山山谷的一处水库旁。他们见水库停靠着一条废弃的木船,于是从船上卸下两个塑料桶,捆绑在一起,将身上的衣物放在塑料桶上,最后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游到水库坝口。


王某说,他们稍做休整后,大约行进了2小时的路程,他们两个来到山谷一处落差大约为12米的瀑布旁。“我们直接跳下去应该会快很多。”他说,两人在没做任何保护措施和熟悉周边地形环境的情况下,纵身跳下瀑布,落到瀑布下的水潭里。

跳完第一个瀑布后,两人觉得跳潭没有什么危险,于是,他们又跳了一个落差较小的瀑布。两人游到第三个瀑布,他们便在附近树上找了一条树藤,系在一处断裂的绳子上,顺着树藤滑下瀑布。

“知道有危险,但是我们只想尽快地走出去。”两人为了节省时间,王某自己也记不清当时他们到底跳下了几个瀑布,游过几个池塘。

王某说,傍晚6时30分许,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苦跋涉,筋疲力竭的他们来到大化山猫跳崖附近的崖边。“前面是悬崖,又不想从后面退回去。”见到陡峭的悬崖,他们两个无路可走。何某在崖边四处寻找,想找出一条捷径穿过悬崖。当何某靠近崖边探路时,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何某没站稳,脚底下一滑,不慎掉落崖底。

事发晚上如何度过的?

王某说,见到自己的同事摔下崖底,他心急如焚,顾不上陡峭的悬崖,顺着山势滑到崖底,在崖底附近找到了何某。此时,他发现何某受伤并且昏迷不醒。自己的手机和手电筒也被水浸泡,都不能使用,求救无门的王某只能守在受伤的何某身旁。

在大化山山谷的夜晚,崖底的温度很低,王某全身湿透,用手指碰下皮肤,都会冷得全身发抖。没有任何亮光的情况下,不知所措的王某一整夜没有合眼,看着昏迷不醒的何某,一直守到天亮。

“我爬到山顶,忍不住哭了。”9月2日天刚亮,他发现受伤的何某已经遇难,强忍着自己心中的惊慌和悲伤,顺着陡峭的崖壁,翻过两个山头。当他站在山顶,见到不远处标有十八重溪的标识,王某顺着标识,一路跑出山谷。

王某走出山谷后,惊魂未定的他,已经顾不上休息,马上拨打110电话进行报警。

十八重溪,又一驴友坠崖身亡。一次次意外不仅留下了血的教训,也暴露出户外登山运动的危险性,以及驴友自身技能的缺失。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福建户外登山运动飞速发展,驴友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救援人员少等问题,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是要防患于未然。”等高线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总教练陈高辉则认为,救援不是目的,而是预备方案。在驴友户外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应加强户外运动的技能培训,同时还要完善户外运动的报备机制。

救援队不足 福建目前仅有两支山地救援队

据了解,1998年福建省登山协会筹备,1999年正式成立时共有八千多会员,并逐年递增,目前省内的登山爱好者已经达到600万人左右。

但户外登山运动飞速发展的同时,驴友户外登山时迷路、遭遇不测频频发生。据林理锐介绍,2002年组建“福建省登山救援中心”后出动三十六次,救助受困遇险群众418人(含组队出行的登山队伍)。今年初正式组建“福建山地救援队”后出动救援三次,救助受困遇险群众28人。

“目前的救援队伍,很难满足现有的救援需求。”林理锐介绍,目前省内共有四支专业的救援队,而专业的山地救援队仅有两支,包括福建山地救援队(正式队员有六十人)与厦门北极星救援队(正式队员有四十人)。

“救援队伍的发展光靠民间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官方的大力支持。”林理锐说,目前福建仅有的两支山地救援队要保障几百万人的登山人群显然是不够的,而且服务还仅限于福州、厦门区域。

据悉,目前福建山地救援队正积极与各地市登山协会协调筹备组建各地市的福建山地救援支队,目前进入筹备阶段的有莆田与南平支队,预计年内能建成这两支队伍。


业内人士提醒

加强技能培训防患于未然

等高线户外登山俱乐部总教练陈高辉认为,登山者与救援队伍不存在比例悬殊的问题,“关键是要防患于未然”。救援队伍只是预备方案,户外运动的安全,最终要靠登山者对户外技能的了解。

“我们一直提倡开展登山技能培训,但反映都不是非常好。”陈高辉说,现在大部分驴友对户外登山运动的认识有些偏差,以为不需要装备,不需要专业的队伍,随便约几个同伴就能去,不用参加技能培训。这样导致了有些驴友连户外登山最起码的防滑鞋、雨衣等都没有装备。

提倡户外登山先报备

“目前,福州的俱乐部有五六十家,每周各自都有开展相应的活动,有的一次出去100多人,少的就几个人。”陈高辉说,虽然目前福州有五六十家户外登山运动俱乐部,但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协会和俱乐部只有四家,分别是省登山协会、市登山协会、等高线俱乐部以及高峰山地俱乐部。

据介绍,有经过审批的协会、俱乐部,都有专业的教练、专业的选手,并且还定期参加培训,他们都要持证上岗,而且会员进行户外有组织的活动时,都要向俱乐部报备。但是,一些QQ群、论坛等民间组织的俱乐部并没有报备制度,他们相互了解甚少,再加之对出游线路的不熟悉,缺乏专业应急能力,很容易引发事故。

据介绍,进行报备有两个好处,一是登山队在报备时,协会或者俱乐部会事先对报备的线路进行一个提醒和指导,可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二是登山队员万一真的出事,后方就能及时地判定人员具体前进的线路以及位置,有利于救援队伍进行救援时,根据地形携带所需的救援设备。

本报记者郑旭光黄文龙

未开发区域事故频发;相关部门表示,要继续开发受重重制约

  十八重溪路标牌

东南网9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见习记者 陈恭璋 记者 江方方 文/图)两驴友相邀,从福清大化山进入,想“穿越”十八重溪腹地。结果,一驴友不幸坠崖身亡。昨天,在省登山协会介入下,第一批用于十八重溪腹地的路牌标志已设计成型,这个月将设立。

昨天,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以“走出城市、走进自然”为特点的登山户外运动越来越受到青睐,“驴友”“背包客”等名词也成为“健康休闲”“时尚生活”的代名词。但与此同时,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缺乏足够经验知识,相关法规相应滞后,管理归口不明,频频发生的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

十多条线路分批插路牌

据了解,这次驴友在十八重溪腹地发生坠崖意外后,省登山协会就积极介入。

昨日下午,省登山协会副会长林理锐说,十八重溪是省内事故率极高的一处户外线路。年初,协会在制定年度计划时就决定要在十八重溪腹地设立路标牌。

“因为这次事故发生,我们就必须把立牌时间提前至本月。”林理锐说,本月,他们将会组织一次十八重溪的拉练,届时队员们将携带着这些路标牌进入腹地,将路标牌钉在险要位置的岩壁上。

据了解,十八重溪腹地内的线路多达十几条,协会将会分批次在十八重溪腹地插牌。

十八重溪腹地事故频发

林理锐介绍,2009年以来,省登山协会救援队参与营救十八重溪被困驴友数量是18人。另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在该景区腹地遇险的驴友数量达到27人。对此,蓝天救援队队长“水草”也感慨,事故太频发了,这样单靠救援也不是办法。

对于事故高发的原因,十八重溪景区管委会主任邓信贤说,由于景区未开发路段保持着原生态,有险山、溪流、岩壁和树林,是驴友公认的全省最好的户外线路之一,据说这样的线路在国内也是很少的。

省登山协会负责人透露,其中有一个大背景是,目前全省户外登山的驴友数量剧增,达500万之多,且还在继续增长中。而该协会副会长林理锐说,这500万中应该有三分之一属于经常去爬山、探险的,但每年具体有多少驴友涌进十八重溪还无法统计。

开发腹地受重重制约

未开发区域事故频发,那么,十八重溪景区为何不继续进行开发呢?

对此,该景区管委会主任邓信贤也颇感无奈。他说,要开发就要大量资金,这是第一个难题;第二个难题是为了保护内部的原生态环境,一旦盲目开发就无法恢复,他们也就不敢轻易开发。

第三个难题是地域。邓主任介绍,目前十八重溪景区由南通镇政府和闽侯县政府共管,景区只开发到十一重,在地域上这部分都在闽侯县境内。剩下的区域和福清市、永泰县接壤,要开发就存在跨县、市的问题,这就需要时间协调。

此外,邓主任说,景区范围有50多平方公里,大都是开放式的,要把私自进入景区的驴友拦住不现实。而昨天,记者采访福清、永泰方面,也同样表示,很难有财力和人力对其辖区进入十八重溪的入口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