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11月2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杨清竹)在海上失踪了7天的厦门大学郭丰副教授,昨天上午7时许,遗体在六鳌海滩被发现。

郭丰副教授于19日中午,在漳浦县六鳌镇虎头山附近海域进行环评作业,乘坐的船只漏水后沉没,船上5人落水,参与环评的谢清平不幸身亡,他在海上失踪。

遗体是六鳌当地一渔民发现的。上午10时许,经家属现场辨认,该具遗体正是在沉船事件中失踪的厦门大学郭丰副教授本人。目前,遗体已被送往殡仪馆,有关善后工作还在进行中。

东南网11月2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卢婷雯王龙祥)昨日上午6时许,搜救人员在漳州市漳浦县六鳌镇附近海域,找到了失踪的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郭丰。厦门大学官方微博昨日下午发布信息表示:“对郭丰老师的不幸去世,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考虑到家属的情绪,我们还是希望不要打扰他们。”昨日,郭丰的朋友何小姐说,“遗体已经在漳州的殡仪馆做了DNA核对,相关确认程序已经走完,正在将遗体从漳州送往厦门的途中,郭丰老师的遗体将会在集美天马山火化,过几日会有一个郭丰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

何女士透露,11月25日,郭丰老师的朋友们找到了一位熟悉救援的老专家,“专家告诉我们,不要以生还的希望去找了,就在落水地点找,我们就立刻转变了搜救思路,26日上午,就在落水海域,找到了郭丰老师的遗体”。“郭丰的爱人目前状态不是很好,事发后就一直待在现场,不怎么吃东西,身体很虚弱,现在遗体找到了,她反应很大,我们作为朋友,都希望后事处理结束后,她和孩子能坚强地生活。”何女士说。

新闻热词:厦大教授失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厦大副教授郭丰遗体找到

海西晨报讯(特派漳州记者 黄旭)11月19日,厦大副教授郭丰在六鳌虎头山海域失踪,多日来,搜救工作一直在持续。记者从六鳌镇政府获悉,昨日6时许,郭丰的遗体在六鳌镇山门村1号风机附近的礁石旁被找到。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部门通知附近海域各村各户村民,只要发现郭丰的踪迹,立刻报告。各方搜救力量不断加入,飞机在六鳌附近海域进行空中搜索,当地镇政府、各相关部门、民间救援队及附近海域渔民出动船只在海上搜救,同时礁石、港湾、滩涂等海岸地区的搜索也在进行中。

昨日6时许,山门村老人协会会员魏姓老人在位于六鳌镇山门村1号风机礁石处,发现郭丰的遗体,随即报告村委。之后镇政府、厦大校方、家属等到达现场,之后郭丰的遗体被运往漳浦县殡仪馆。昨日15时许,郭丰的遗体被运回厦门。

目前,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厦门日报讯(记者何无痕)厦大副教授郭丰失踪已经是第五天了。昨日,一架搭载高清摄像设备的无人机承载着许多人的希望,从杜浔缓缓起飞。而渔船也在海面上进行重点搜索。傍晚5时左右,找到了获救研究生小贾的包,但郭丰依旧音讯全无。

前日,由厦大校方出面联系了省测绘局的无人机,并找来了熟悉潮汐的专家。但由于无人机起飞需要国道交通管制提供跑道,所以直到昨日上午飞机才得以起飞。郭丰的好友何女士告诉记者,昨日上午无人机飞行成功后,在虎头山海域拍摄了一些高清图像,下午则针对图像中的可疑目标由渔船进行了重点搜寻排查,但直至傍晚5时左右才找到了当时船上研究生小贾的包,此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进展。

除了位于漳浦的救援现场在展开紧张的搜救工作以外,微博上,郭丰的亲朋好友们也依旧在不断地通报最新进展,互相转发希望附近的渔民们能一起参与救援行动。由于采用近海拉网式搜救,所以需要大量的渔船加入。郭丰的好友们也希望能通过十万赏金继续鼓励周边渔民们一起加入救援行动。何女士说,希望沿岸和海面的搜救力量能够有更多专业人员的加入,一起寻找郭丰老师。“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去努力。郭太很坚强,我们也不会放弃。”

海西晨报讯(特派漳州记者 黄旭)19日,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郭丰在六鳌海域测量时落水失踪。昨日,海上搜救还在进行中,郭丰的安危牵动着亲朋好友们的心。昨日,他们发布网络信息,悬赏10万元找人,只要有人当天之内找到郭教授,无论生死,都将奖励10万元。

家属悬赏10万元

昨日上午,网友“XMU蔡明”发布信息:“漳浦六鳌附近海域的渔船请加入搜救,现场还需要大量的船只和专业人员。第三天是最后的黄金生命时间,作为郭老师一家的好友,我们自发悬赏10万元作为今天能搜救到人的报酬。请电话联系13338360982”。记者致电该号码,接电话的是郭丰的好友何女士。“现场救援力量还不够。”何女士告诉记者,家属和亲友们觉得现场搜救情况不理想,缺乏专业搜救队伍,也没有直升飞机等有力的搜救工具。考虑到昨日是黄金72小时搜救的最后时刻,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大伙商量后决定悬赏10万元找人,如果有人在昨日之内找到郭丰,无论生死,都将奖励10万元。何女士表示,此前也曾听说过了黄金救援时间还幸存的遇险案例,他们还抱有希望,希望郭丰能坚持住,像其他案例那样出现奇迹。

很多渔民参与搜救

何女士表示,昨日,厦大方面打电话联系家属,表示将有一支专业的6人工作组前往搜救现场,无人飞机也将于当天下午6点之前到达六鳌海域。

昨日,记者从六鳌附近海域的旧镇、霞美、古雷、东山等地的渔民处了解到,他们此前已经得知有厦大老师落水的事情,这几天在海上作业时也有留意,一旦发现漂浮人员将会马上报警。在六鳌虎头山渔港值班的工作人员老郑也告诉记者,昨日,六鳌当地参与搜救的渔民也很多。

记者了解到,6人工作组和无人飞机已于昨日到达六鳌海域加入搜救,截至记者发稿时,郭丰仍未找到。

东南网11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卢婷雯 王龙祥)50多个小时过去了,失踪的厦大副教授郭丰依旧生死不明,茫茫海面上,只有来回穿梭的搜救船。岸上,郭丰的家人及厦大的一些老师翘首期待,祈祷奇迹的出现。

19日上午,厦大副教授郭丰带着研究生小贾和厦大退休工人老谢、船长郑锦长和船工5人一起出海采集水样。没想到中午时分,渔船进水沉没(厦大教授出海环评漳浦海域失踪 船上一人遇难)。昨日下午5时许,漳浦县六鳌镇镇长杨艺明告诉导报记者,对郭副教授的搜救行动,仍在继续。截至昨晚10时,失踪的郭丰仍杳无音信。

部门:启动海陆联合应急预案

杨艺明说,目前首要的任务是要把失踪的人找到,“事故发生后,我们就启动了应急预案。目前,我们镇政府的工作主要是两方面,首先要做好搜救工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厦大做好善后的后勤保障工作”。

为了加大搜救力度,由漳浦县统一牵头,调集海事、海监、边防等,形成海陆联合拉网式搜救。“海事、海监等部门主要负责外海区域搜救,而边防及村里的干部,就负责陆地沿岸搜救,海陆同时进行。此外,我们还向海上养殖、捕捞船只发出请求进行协助搜救通告,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的话,要及时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昨日傍晚刮起了7级风。“参与搜救的船只至少有80艘,但因为现在风浪比较大,所以除了大吨位的船只仍在救援外,小船暂停了搜救,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杨艺明说。

质疑:出海环评为何要用渔船?

据了解,郭丰此次带队来到漳浦六鳌镇,是为漳浦县六鳌镇一级渔港项目做环评工作。

既然是出海做环评,为何只乘坐普通渔船呢?一行5人出海,是否有穿救生衣?

对此,杨艺明说他也不清楚,“因为他们这次的海上作业是他们自己安排的,并没有通过镇政府”。杨艺明表示,一级渔港项目是一个公益项目,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目的是为渔民提供避风避浪的场所,“这次他们出海并未告诉镇政府,我们也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才知晓”。

至于5人是否穿了救生衣,杨艺明说,要问现场参与救援的人。

而参与救援的郑六长说,当时很混乱,也没有留意他们有没有穿救生衣。

<A href="http://zz.fjsen.com/2013-11/21/content_13007622.htm" target=_blank>[厦大教授出海环评漳浦海域失踪]</A><A href="http://zz.fjsen.com/2013-11/21/content_13007289.htm" target=_blank>[调查船沉没5人遇险</A> <A href="http://zz.fjsen.com/2013-11/21/content_13007289_2.htm" target=_blank>4人抓住泡沫板获救]</A><br><A href="http://zz.fjsen.com/2013-11/21/content_13008324.htm" target=_blank>[厦大师生网络祈福找人]</A><A href="http://xm.fjsen.com/2013-11/21/content_13006450_2.htm" target=_blank>[研究海洋生态郭丰颇有造诣]</A><A href="http://zz.fjsen.com/2013-11/21/content_13007622_3.htm" target=_blank>[船上人员名单]</A>

 

[厦大教授出海环评漳浦海域失踪][调查船沉没5人遇险 4人抓住泡沫板获救]
[厦大师生网络祈福找人][研究海洋生态郭丰颇有造诣][船上人员名单]

当天,渔民们就是从这里将幸存者送上岸。记者 黄艺斌 摄

海西晨报讯(特派漳州记者 黄旭)19日,厦大师生等一行五人乘船到漳州漳浦六鳌虎头山海域进行海洋环境测评时,由于风浪太大,船只沉没,五人落水。幸好过路船只救起四人,但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而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郭丰副教授失踪。昨日记者前往漳浦县城、六鳌等地了解到,获救后住院治疗的郑某目前已经从重症监护室搬到普通病房,而失踪的郭丰副教授仍未找到。

伤者转入普通病房

昨日上午,记者在漳浦县医院住院部三楼见到了被救起的船长郑某,他侧躺在病床上,只能简单地以点头或摇头与记者交流。郑某的弟媳在一旁照顾,她说,郑某精神状态还不是很好,虽然他能吃一些东西,但是由于肺部、喉咙受伤,还说不出话。

据了解,昨日上午,郑某嫌重症监护病房太吵,征求医院同意后,转到了普通病房。

“现在刚好是捕鱼的旺季,很多渔民都指望这几个月多赚些钱。”郑某一家主要以捕鱼为生,而他那艘好几万元的船却沉了,许多村民都很同情他。

搜救工作仍在进行

在虎头山码头,多名厦大人员在码头等候消息。他们表示,在搜救还没有结果之前,不接受媒体采访。

为了找到郭丰副教授,事发后,六鳌镇渔民全民总动员,自发参与到搜救工作中。出海作业渔民也特别留意海面上的动静,如果发现郭丰副教授,就会第一时间将其救上船,并通知相关部门。

据六鳌镇政府宣委陈先生介绍,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成立了一支搜救队,九艘当地渔船组成的搜救船在海面上进行寻找。截至记者发稿时,郭丰副教授仍未找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延伸阅读

若说清遇险地点,救援会更快

村民老郑告诉记者,19日上午,他看到郑某开着船出海了,往东南方向开去。中午时分,郑某打电话给要好的渔民,说船就要沉了,此后就没了音信。渔港里的渔民纷纷开船出海寻找。直到下午3点多,渔船才开回渔港。

“我一看到他们回来了,马上拿上热水壶和杯子,冲到渔港。”老郑说,岸上人员脱下幸存者的湿衣服,披上干衣服,他也赶快倒热水给幸存者喝。“那个研究生(贾某)上来时,浑身直打哆嗦,脸都白了。”老郑说,郑某上来时还很清醒,随后就被送医抢救。

据当地村民介绍,船沉没的地点就在虎头山海域的航标附近,如果直接从渔港开船往出事地点,就花不了多少时间,可能是因为紧张,求救者没有说明具体遇险地点,渔船几个小时后才找到遇险地点。

事发海域仍有许多渔船在搜救失踪的教授

船长郑锦长在漳浦县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暂未脱离生命危险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杨清竹 肖和勇 许茵茵 陈志坚 文/图) `前天中午12时许,漳浦县六鳌镇虎头山海域,一艘船只在海上进行环评工作时,船只突然渗水沉没,3名环评人员和2名船员全部落海。事发近两小时后,十几艘渔船赶来救援,并在海上搜寻到4人,其中1人在救起时已无生命迹象。

截至记者发稿时,参与这次环评的厦门大学海洋与生态学院教授郭丰仍未找到,被救起的船老大郑锦长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据了解,郭丰教授此次参与的是漳浦县六鳌一级渔港建设的环评工作。死者是同样参与环评的厦门酿酒厂退休工人谢清平。船上还有一名厦门大学研二学生,目前已无大碍。

海上遇险 船突然进水不到十分钟就沉了

23岁的贾啟龙,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研二学生,事发时与郭丰教授同乘一条船。昨天下午,贾啟龙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遇险过程。

“这个经历可能会让我恐惧大海。”贾啟龙说,当天上午,出海大概3个小时后,他就发现不断有水渗入船内。郑锦长持水桶不断往船外泼水,但水还是越涌越多。

“大约6分钟后,船后的发动机就被水淹没。”贾啟龙意识到船就要沉了,伸手从船外拽了一个养殖用的大浮具,郑锦长紧跟着也从船外拽个较小的浮具,还抓紧时间打了个求救电话,但船马上就完全沉没了。

落海后,郑锦长将手上的浮具给郭丰教授使用,然后与贾啟龙、谢清平和船员赵大成一起用大浮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单独拽浮具 厦大教授沉入大海

刚落水时,贾啟龙还庆幸他们及时拿了两个浮具,但郭丰教授单独拽着的浮具却不断随流漂走,贾啟龙心里开始紧张了。

贾啟龙说,有几次,他们远远看到有船只经过,但呼救声却并没有被对方听到。约一个小时后,体力渐渐不支,贾啟龙感觉到了恐惧。63岁的谢清平年纪最大,为了防止谢清平睡着,贾啟龙、郑锦长、赵大成轮流与他说话。郑锦长担心把谢清平丢了,将浮具上的网绳拴在谢清平的身上。

“再后来,我们连话都说不动了。”贾啟龙说,他原本还能留意郭丰教授,但后来累得头都抬不起来,根本不知道郭丰教授什么时候沉入了大海。

贾啟龙说,当时,他已经在海上等待死亡。突然,发动机的声音传来,他本能地想呼救,但只能在心里呐喊。恍惚中,一艘船停在了自己面前,贾啟龙暗自庆幸:“终于活下来了。”

生死救援沉没刹那船老大拨出求救电话

44岁的郑财安和39岁的郑锦长是铁哥们。前日接下搭载环评人员这趟活,郑锦长也提前跟他说了。

19日12点05分,郑财安刚端起碗准备吃饭,手机突然响起来。“我的船要沉了!我在虎头山对面!”只听郑锦长大声喊出这两句话,电话就断了。郑财安二话不说,扔下碗筷就跑出了家门。

但偌大的虎头山海域,好哥们的落水点到底在哪里?郑财安来不及多想,跳上渔船就冲出了海。

第一轮搜救,持续半个小时,不见人影。柴油不够了,郑财安只好折回码头。

紧急搜救十多艘渔船自发参与

郑财安打了十多个电话,向周边渔船求助。等郑财安再次出海时,十五六艘渔船都围了上来,船老大一碰头,划定了搜救片区。

13点30分许,转机出现。距码头约3500米的海面上,漂浮着两个塑料泡沫球,隐约见到三个人头浮浮沉沉。虽然有多艘渔船发现落海者,但担心靠得太近,他们会被海浪推散,不敢贸然施救。于是,郑财安的渔船,成了救命稻草。

郑财安小心翼翼靠近,发现果然是郑锦长,他和两名年轻男子死死抱住塑料泡沫球,三人已虚脱。郑财安和船员忙把他们救上船,身体强壮的船员赵大成尚有一丝意识,他告诉郑财安,塑料泡沫球下还有一位老人。郑财安迅速捞起塑料泡沫球,把老人救上船,但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还有一名落海者在哪里?赵大成指了指十多米外的另外一个泡沫球。郑财安将泡沫球捞起来,但这次,他们没有找到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持续搜救失踪教授年仅45岁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值班人员表示,郭丰确实是他们学院的教授。郭丰的学生周同学告诉记者,郭丰老师人很好,教学也很认真,至于郭丰的家庭情况,该学生并不清楚。

在郭丰老师的教师简介上,记者获悉,郭丰1968年出生,今年45岁,负责海洋生态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是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副教授。据了解,厦门大学已成立专门小组处理此事。

“昨天下午,数位师生乘坐的小船在漳浦六鳌海面沉没,目前失踪一位教师,拜托转发附近相关海域或者路过海域的朋友帮忙搜救,重点是礁石、渔网、网箱和岸边!祈福!”昨天中午11点半左右,厦门大学的“林靖”在网上发布了这条寻人消息,昨晚8点左右,上百厦大师生、校友转发,为失踪的老师祈福。

搜救工作仍在继续

昨日凌晨1时许,在漳浦县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内,记者见到了尚在接受治疗的船老大郑锦长。其弟郑陆溪说,医生初步诊断,郑锦长双肺进水严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凌晨3时许,记者赶到漳浦县六鳌镇码头,虎头山海域附近,许多渔船亮着灯,在漆黑的夜晚特别的显眼。在岸边整理渔具的王女士说,白天,有很多民警赶来,征用渔船出海救人,得知有人遇到海难,很多渔民也自发组织起来,出海搜寻失踪的教授,“渔民见不得有人在海上遭难,希望能够在海上救人积德。”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船上人员名单

遇难人员:

谢清平,男,63岁

厦门酿酒厂退休工人

失踪人员:

郭丰,男,45岁

厦门大学海洋与生态学

院副教授

获救人员:

贾啟龙,男,23岁

厦门大学研二学生

郑锦长,男,39岁,船长

赵大成,男,35岁,船员

  船长郑锦长还在医院昏睡

东南网11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 卢婷雯 杨艳娜/文张伟华/图)19日中午,漳州市漳浦县六鳌镇虎头山海域,看似平静的海面却掩藏着悲伤。

一艘载着5人的环评调查船,出海采样,不料中途沉没。4人抓住一块泡沫板获救,其中一人就医后抢救无效身亡,另一人仍在医院里昏睡。

而此次活动的核心人物——一个能静下心来做科研的学者、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郭丰,落海失踪后,至今仍未找到。

事件:调查船沉没5人遇险

19日13点57分,漳州市漳浦县六鳌边防接到报警称,在虎头山海域,距离海岸2公里处,有一艘测量辅助船出海没多久就沉了,船上有船工大沈(音)、船长郑锦长、厦门大学副教授郭丰(45岁)、厦大研究生贾启龙(23岁)和63岁的厦大退休工人谢清平共5人。

据六鳌镇镇长杨艺明介绍,当天下午镇政府接到当地一渔港公司的电话称,前去进行环评的调查船发生了事故。镇政府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调集8艘渔船和一艘渔政船迅速赶往现场,展开搜救。

据知情人透露,郭丰此次前往漳浦进行环评测试,是受当地一公司委托,因为当地准备在此筹建第一码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脱险:4人抓住泡沫板获救

郑锦长的堂弟郑六长就在其中的一艘搜救渔船上。“也就是四五分钟的时间,我立即赶到了现场。”郑六长说,他赶到现场时,发现4个人围在一个泡沫板上,“泡沫板是附近渔排上的,上面有绳子,他们4人都用手缠着绳子。我们赶到时,他们的渔船已经沉没了,事发时海浪很大,是海水进入船舱,导致船体下沉的”。

据介绍,围在泡沫板周围的4个人分别是郑锦长、大绳、贾启龙和谢清平。“那个老人情况最严重,上船后,我们先按老人的腹部帮忙排水。”郑六长说,靠岸后,4个人就被紧急送往医院。

而此次调查的核心人物——郭丰,一直不见踪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进展:失踪厦大老师仍未找到

昨日20时许,导报记者赶到漳浦县医院时,郑锦长仍然昏睡着。“我哥哥今年40岁,有十多年的捕鱼经验。19日上午八九点的时候,他接到码头公司老板的指示,开船送厦大老师出海。”郑锦长的弟弟郑路溪说,中午12时10分,哥哥突然打电话回来说,渔船进水了,“我立即找周边的渔民们帮忙出海寻找。后来我再拨打哥哥的电话,就无法接通了”。

昨日傍晚,导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被救上来的厦大退休工人谢清平因抢救无效死亡,贾启龙和大沈暂无大碍。

截至昨日22时许,失踪的厦大副教授郭丰仍未找到。

郭丰其人

治学严谨 人缘很好

郭丰,厦门大学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海洋生态学研究。

据一同事介绍,郭丰老师人缘很好,平时上课较少,手头科研项目较多,发表的论文也很多,“郭丰是能够静下心踏实做科研的老师,本来有望半年内评上教授职称”。

一名厦大学生回忆,郭丰老师曾在课堂上说,《海洋生态学》这本书他每年看一遍,看了不下10次,每次看都有新的感悟和理解,“我听了这番话,在本科期间也把这本书看了三遍,书里很多观点很好地诠释了我现在研究遇到的一些问题”。

“郭老师之前教过海洋生态学,后来去香港科技大学深造,在香港期间,还非常关照厦大这边实验室的同学。”另一名厦大学生说。

一名厦大校友则表示,郭老师治学严谨,考试比较严格,“大家听说这件事情以后,都在群里问郭老师的近况,非常担心他,一起为他祈祷,希望他能平安回来”。

厦门蓝天救援队队员正在搜救。

海西晨报讯(特派漳州记者 黄旭)11月19日中午,漳浦县六鳌镇虎头山海域发生一起沉船事故,船上5人落水,其中1人死亡、1人失踪、3人幸存。失踪者为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郭丰副教授,现年45岁。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搜救人员仍未找到失踪者。

据了解,11月19日上午8时40分左右,郭丰副教授一行5人乘船到六鳌虎头山海域进行海洋环境测评。

这5人中,除郭丰副教授之外,还有一名船长是六鳌镇店下村38岁的村民郑某,一个渔民是旧镇镇35岁的村民赵某,他们负责开船。另有一名厦门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贾某,来自山东。还有一人是从厦门随行前往帮助郭丰副教授搬运测量器械的63岁退休工人谢某。

当天中午12点多,郭丰副教授一行乘坐的船只在距离海岸线一两千米的指定海域进行环境测评时,由于风浪太大,船只沉没,船上5人落水,幸好有路过的船只发现,救起了4人,而郭丰副教授失踪。

事故发生后,附近的渔民参与搜救,当地镇政府等部门也组织人员在海上展开搜救行动。据六鳌边防派出所介绍,19日下午3时57分,该所接到报警称,虎头山海域发生沉船事件,1人失踪,救上来4个人,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派出所马上出警,到达现场后,配合镇政府开展搜救,并对被救上岸的人员进行登记,了解相关情况。到了当晚11点多,因风浪太大,搜救无法进行,随即暂停,没有找到失踪者。

记者了解到,因溺水抢救无效死亡的是63岁的退休工人谢某。

昨日早上,厦门蓝天救援队收到消息后赶往六鳌海域,于中午时分抵达,并立即加入搜救行列中。蓝天救援队队长介绍,由于风大浪急,搜救困难重重,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主要是在海上搜救,而蓝天救援队13名队员则在事发海域附近沿着海岸线往下游展开搜救,试图在沙滩垃圾、漂浮物中寻找目标,但直到昨日下午5点多,海上、岸边的搜救人员都未找到郭丰副教授。后因天色渐暗,岸边的搜救工作暂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2名船员郑某和赵某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其中一人伤势严重,仍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而厦大研究生贾某已回到厦门。

相关部门正着手开展善后工作。

研究海洋生态郭丰颇有造诣

对虾病毒病综合防治、大竹蛏繁殖生物学研究、斑节虾苗种培养……记者了解的信息显示,失踪的厦大副教授郭丰是一位在海洋生态学、养殖水域生态学等方面颇有造诣的专家。郭丰此次携研究生出海,就是为了采样。

郭丰目前任职于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开设两门课程———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和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较近的科研课题包括“陆源入海重点排污口典型有机污染物海洋环境效应确定的关键技术研究”之子项目、国家基金“海洋腹足类对食物相重金属的生物累积动力学及毒性”等。

据学生透露,郭丰至少在两年前也曾指导学生前往这一带进行实践。当时的实践主题是“漳州地区水产养殖化学肥料及生物肥料的使用情况现状及分析———以贝类养殖为例”。实践地点涵盖漳州的云霄县、诏安县、漳浦县、东山县、龙海市。

(晨报记者 陈巧恩)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