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3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文 陆军航/图)生态美美丽厦门,要做到“百姓富、生态美”。

导报记者注意到,最新出炉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产业、百姓收入、生态等,均划定了明确的行动路线。《规划》明确,将施行收入倍增行动,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提前实现翻番目标。

产业美 构建“5+3”产业体系

百姓要富,离不开城市产业发展。

为此,《规划》明确了产业升级行动。近三年内,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

为此,厦门要施行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着力构建“5+3”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打造信息消费、旅游会展、航运物流、软件信息服务与文化创意、特色金融、光电、生物医药等一批千亿产值(营收)的产业链。

在产业布局上,将对现有产业园区资源整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各种产业资源向园区和优势产业集聚;加强与泉州、漳州产业合作,推进差异发展、集约发展、节约发展、联动发展。

收入美 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

《规划》明确,将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力争城乡居民收入比全国提前实现翻番目标。

收入要增加,首先是就业。《规划》明确,每年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农民要增收。为此,厦门明确将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这其中,《规划》明确将完善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落实人均15平方米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政策。

社保方面,《规划》明确,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大病保险、补充工伤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


生态美 雾霾监测要强化

而城市要美,“生态美”日益关键。

为此,《规划》明确了生态优美行动。厦门将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程,加强雾霾的监测治理,强化污染物总量控制。

为此,厦门将建设一系列生态廊道,保育十大山海通廊,构建“山、海、城”相融共生的空间格局;打造十条流域廊道,开展城乡环境“点、线、面”综合整治,营造优美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绿道慢行系统。

在产业上,将推动产业体系向绿色转型,引导产业走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安全体系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厦门将实施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完善低碳经济投融资激励机制。

相关新闻 “美丽厦门”再请市民提建议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已经正式出炉,但市民就此仍可以建言献策。

昨日,导报记者注意到,市公务员局、市统计局面向全市,继续征集“美丽厦门”意见、建议。

市公务员局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厦门市生源毕业生(普通教育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建设美丽厦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即日起至6月30日止,市民多对此有契合厦门实际、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建议,均可通过电子信箱kfc@xmrs.gov.cn提交意见建议(请注明“促进厦门生源毕业生意见建议”)。

与此同时,市统计局也针对“美丽厦门”岛内外均衡发展,发出调查问卷,并征集建议。

岛内外不均衡发展还有哪些事项?在岛内外均衡发展中,最迫切需要发展的事?在岛内外均衡发展中,百姓最实惠的事?岛内外均衡发展需要提升哪些方面?市民对此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登录厦门市政府网站进行反馈。

东南网3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文 陆军航/图)昨日出炉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直面“美丽厦门”的五大挑战,“交通压力巨大”是其中之一。

在这份《规划》中,从构筑城市骨架交通、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实施便捷交通工程等角度,试图破解厦门交通困境。

备受关注的是,《规划》明确提出,将“提高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成本,限制厦门岛内区域和跨岛通道的小汽车出行”。

破解一: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

截至去年10月,厦门小汽车年增长率高达25%,厦门岛私人小汽车拥有率达3户1辆。

此外,道路拓宽、高架建设、道路下穿、停车场建设等交通供给无法跟上小汽车增长速度,交通拥堵由“点”、“线”向“面”扩散;跨岛交通和厦门岛交通不堪重负,机场、火车站、港口、城际铁路、地铁等重大交通设施布局亟须重组。

为此,控制小汽车的增长,显然势在必行。《规划》提出,将借鉴新加坡、伦敦、上海、北京等国内外大城市经验,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利用价格杠杆,提高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成本,限制厦门岛内区域和跨岛通道的小汽车出行,实现交通的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破解二:打造“公交+慢行”体系

小汽车要“限制”,公交就得优先。

对于公交优先、打造“公交都市”,《规划》提出,厦门将构建以“地铁+旅游轻轨+BRT”为骨架,结合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解决“最后1公里”出行问题。同时,转变“以车为本”的道路建设方式,建设高品质慢行专用道,增加片区间慢行通道连接,完善过街设施,形成舒适、安全、连续的慢行交通环境。

这其中,厦门的轨道交通建设还要加快推进。《规划》指出,将规划建设4条骨干轨道交通线路:厦门岛到集美1号线、海沧-厦门岛-翔安新机场2号线(预留城际轨道衔接)、岛外环湾3号线、环岛旅游轻轨4号线。


破解三:高崎建交通枢纽

目前,厦门的跨岛通道,交通压力日益增大。《规划》表示,目前厦门的五处进出岛跨海通道交通量持续增长,日单向出岛总量超过20万辆,厦门大桥、海沧大桥已经超饱和。

如何减轻跨岛交通压力?除了上述的“限制跨岛通道的小汽车出行”外,《规划》再次明确了一系列交通大挪移。比如,将集中于厦门岛内的重大交通设施跨岛转移,东渡港西移海沧港区,航空港东移翔安机场,铁路客货运站北移集美(北站和前场物流园区)。

岛内也要发展大交通。《规划》提出,将在高崎建设厦泉漳区域交通枢纽,结合东渡港区功能调整和高崎机场外迁,整合调整本岛北部片区的用地功能,引入城际轨道交通,结合城际轨道交通衔接厦门新机场的优势,建成高崎城市航站楼。形成集国铁、城际轨道、地铁、旅游轻轨、城市航站楼、水上交通、停车换乘等多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正式发布 全方位描绘厦门发展路线图

东南网3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文 陆军航/图)《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昨日正式发布实施。

长达3万余字的《规划》,不仅全面深刻解读了厦门压力与机遇、愿景与目标,更具体地阐述了未来的行动路线图。

这份《规划》,市民可登录市政府网站查看。一位看完的网民留言,《规划》值得每位市民去看看,它不仅透析了厦门的过去、现在,更让大家读懂厦门的未来,“估计厦门以后就‘准备这么干’了”。

挑战与愿景 美丽厦门直面五大压力

《规划》并没有回避厦门的五大压力——区域地位下降,厦门面临“小”的制约;岛内外不平衡;发展有待转型;交通压力巨大;生态环境脆弱。

但《规划》也提出厦门机遇。比如,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的加快推进,为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城市目标上,《规划》提出:在国际层面,打造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国家层面,打造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对台层面,打造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区域层面,打造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明确将实施“山海一体、江海连城”的大海湾城市战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大山海城市战略、“青山碧海、红花白鹭”的大花园城市战略。

行动与落实 以奖代补,不以GDP论英雄

《规划》终出炉,但关键还是行动。

为此,《规划》编制了“美丽厦门”十大行动计划。包括产业升级行动、收入倍增行动、智慧名城行动、同胞融合行动等。

为了确保愿景变为现实,《规划》专门提出了“机制创新行动”。

在考核上,厦门将建立“不以GDP大小论英雄、只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的工作和政绩考评机制。而为了激发各方积极性,《规划》明确建立“以奖代补”机制,谁做得好,哪个项目的参与度高,就把钱补给谁。

《规划》就厦门交通压力提出破解路线 将提高汽车拥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