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厦门日报讯(记者 崔昊)历时四天精彩的展示、研讨与洽谈,第18届台交会昨日下午圆满落下帷幕。记者从组委会获悉,被两岸业界公认的“机电第一展”台交会,对接交易成绩斐然,大部分客商满载而归,90%以上的参展企业获得了金额可观的销售订单。   

展交两旺

进馆专业客商超12万人次

来自全球各地的专业客商纷纷进入台交会展馆参观洽谈,寻找商机,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进馆专业客商超12万人次。

在参展方面,企业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其中,世界机床龙头企业山崎马扎克现场接到订单800多万元人民币;首次抱团参展的台湾机床销售同业公会,汇集了程泰、油机、亚崴、崎发四大台湾机床品牌,深得客商青睐,现场达成意向协议1100万元人民币;台湾协鸿机械携带4台数控加工中心样机参展,在展览期间被客商全部订购,总价值400万元人民币;15年连续参展的海天塑机现场接获订单近2000万元人民币……据统计,90%以上的参展企业获得了金额可观的销售订单。

“台味”更浓

着力打造两岸经贸交流大平台

台交会因台而设,因台而兴。作为两岸共同打造的经贸交流盛会,本届台交会紧跟两岸新形势,紧扣两岸新热点,在展、谈、会三大主要活动内容上均贯穿和融入更加浓郁的“两岸元素”,对台经贸交流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台交会的主板块——海峡两岸经贸论坛,聚焦“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力求从多角度、多方位为两岸自贸区规划建设打开思路,描绘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蓝图。两岸业界名流、精英在论坛演讲,为实现两岸的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出谋划策及提供智力支持。

在台商台企参会参展方面,300多家台湾和台资企业参展,展位数达750个,同比增加25%,台湾知名企业纷纷大规模参展。台湾仍是境外客商来源最多的地区,参会台商达2328人,占境外客商数的46.6%。

努力创新

两岸项目对接成果丰硕

本届台交会积极寻求新变革,务求实效、节俭办会,办会风格、项目对接、论坛内容等令人耳目一新。组委会还根据海峡两岸产业热点和市场需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投资贸易对接洽谈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共有台湾20多家企业设立了洽谈台,大陆企业100多家企业和机构进场对接,共达成协议15项,金额超过9500万元人民币。2014两岸信息照明采购对接及信息发布会邀请了来自欧美、中东等15家国际采购商以及近100家两岸节能照明供应商参会,为供需双方安排了近250场的采购洽谈,带来约6000万美元的意向采购订单。

  

东南网4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林静娴/文 常海军/图)昨天下午,第18届台交会圆满落下帷幕。历时4天的展示、研讨与洽谈,台交会完成了全部预定议程,参会展商与专业客商也谋定商机、皆大欢喜。

90%展商拿到满意订单

据台交会组委会介绍,截至15日中午12点,进入台交会展馆的全球各地专业客商超12万人次。参展企业普遍反映不错,90%以上的参展企业获得金额可观的销售订单,还有部分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世界机床龙头企业山崎马扎克现场接获订单800多万元人民币;福建明鑫机器人科技公司现场达成销售意向合同达1500多万元人民币;扬森数控和上海莱震机均喜获1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

台湾展商借台交会平台拿到不少大订单,可谓接单“接到手软”。其中首次抱团参展的台湾机床销售同业公会,汇集了四大台湾机床品牌,凭借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深得客商青睐,现场达成意向协议1100万元人民币。15年连续参展的海天塑机,现场接获订单更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

“台味”拓展台交会品牌

展会之外,各种现场对接也有亮眼成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现场对接活动都飘着浓浓的“台味”。“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首次由组委会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举办,主要涉及生物医学、节能环保、休闲农业和机械电子等行业,对接成效显著,共达成协议15项、金额超过9500万元人民币。同是首次举办的两岸农业对接会也成果不俗,不仅成功签署了金额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的三项意向协议,更与安徽、烟台、吉林等地政府达成初步投资合作意向。

除了机电产品、台湾商品的“大餐”,两岸经贸论坛还为两岸业界端上一场内涵丰富的思想盛宴。本届论坛聚焦“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力求从多角度、多方位来为两岸自贸区规划建设打开思路,描绘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新蓝图。来自两岸业界的政商精英为实现两岸的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携手开拓国际市场,共同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亦得到两岸业界的广泛关注。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高金环 实习生 洪玥 图/记者刘东华)“我们希望两岸合作自动化生产项目,也在想怎么样让厦门成为试点城市。”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罗怀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一愿望。

“今年台湾参展的企业中,自动化厂商有很多。”罗怀家说,自动化设备是本次展示重点,通过这个展会能看到整个产业的升级特色。

罗怀家说,智能化的运用,特别是在工厂、家庭、汽车方面非常明显。本届台交会台湾企业参展踊跃,有2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很多是“回头客”,“新人”不到三分之一。罗怀家说,台湾的厂商扮演了两个角色:产品技术供给者和合作伙伴需求者。而整个台交会,就是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

他认为,厦门不仅做好台交会的展览,更多的是为促进两岸交流搭建商贸平台,推动产品和技术交易,进行技术合作。相信厦门台交会能协助厂商智慧生产,从工厂自动化到自动化工厂,再到智慧工厂发展。而智慧化生产,也是所有厂商寻求下一阶段生产的必胜之道。

“两岸合作可以加快。”罗怀家说,目前,大陆机电项目开放仍有限,希望福建自动化领域的零关税项目能更开放。

【数据】

大陆机电产品进口

台湾是第三大来源地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两岸机电产品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比增长21.5%,达到1466.2亿美元,占两岸贸易总额的74.3%。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机电产品1209亿美元,增幅达24.3%,占大陆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提高至14.4%。台湾已超越日本,成为大陆机电产品进口第三大来源地。

  业内人士:转型不是把人替代掉,而是让工人远离危险、肮脏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李小庆图/舒田)一颗棒棒糖、一支铅笔,一台挖掘机、一台五轴联动精密加工机……都离不开一个词——“创新”。在台交会上,机电行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此次展会的一大热门词汇。大陆在转型,对岸也在转型。正如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陈文义所说,两岸机械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未来大趋势,将朝着系统化、微型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厦工打出的口号是“绿色能源”,让挖掘机与天然气相结合:2010年全球首台CNG天然气装载机诞生,2013年中国首台LNG天然气挖掘机在济南交付使用,今年刚研制成功16米加长臂新能源CNG挖掘机。在常规工况下,天然气使用成本比柴油动力节省30%至40%。

台商邹朝圣带来一台小型五轴联动精密加工机,是专门做造型的,小到牙齿、人工关节,大到潜水艇的无声螺旋桨,都可以加工。邹朝圣说,这台加工机可以克服倒勾角度,制作形状特殊、需一体成型的精细模具,别的机器很难做到。

邹朝圣说,虽然一直是做高新产业,不断的研发进步才会有竞争力。制造业的利润很有限,不单台企面临转型,大陆的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做得好或做得不好都有市场,现在已经向“好用还要有质感才好”发展了。

转型不是为了把人替代掉,而是为了让工人远离“危险、肮脏、困难”。高精度的智能化机器,让原本有危险、油污、粉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台湾机电企业组团来厦“找婆家”

厦门晚报讯(记者 高金环 实习生 洪玥)昨日下午,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在厦门会展中心召开。这是今年第十八届台交会最重要的项目对接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

台交会组委会副主任、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陈文义说,两岸产业各有特色和优势,比如厦工、龙工,在工程机械较为传统的设备方面做得很好,而台湾企业在电子设备研究制造方面较为擅长,比如感知器、摄像头。

最近,台湾的汽车电子与龙岩新龙马汽车开发了一款新型环卫车,亮点是把摄像头装在环卫车上,驾驶员通过6个方位掌控地面情况,让环保车扫得更干净,还可以透过红外线实现夜间作业。陈文义说,在机电一体化整合方面,两岸有很多经济合作发展空间,今后将更进一步细化自动化产业类别的对接。

【声音】

  瞄准新“客户” 准备进军鄂湘  

台湾开放电子有限公司行销部经理谢立德:我已经连续参加了7届台交会。

13年前,我们在厦门设立了大陆首个办事处,几年前又在上海设立了第二个办事处,现在新的目标市场是湖北、湖南、重庆等内陆城市。届台交会上“客户”多,是开拓国内市场的好机会,我们有在大陆设厂的打算,就等一个恰当的时机了。

(文/记者 高金环 实习生 洪玥 图/舒田)

  西装收纳袋可折可卷不变形

再厚的衣服,只要装进这样的收纳袋,压紧封条卷一卷,就变“薄”了。带有衣架的西装收纳袋还获得过专利,挂在衣柜里不占地方还不会变形,出门携带也很方便。用PC材料做的收纳袋,可以折,可以卷,两个人使劲扯都不会破的,换季收纳衣被最受欢迎。(舒田摄)


  “自然风”风扇可管一千多平方米

 

别看这个长相不怎么样的风扇,其实是个既省电又能吹出“自然风”的风扇。一千多平方米的空间,只需要这样一个风扇就可以享受凉风,而且这样的风就像室外大自然的风一样舒适。(舒田摄)

  电磁凹灶十几秒把水烧开

家用电磁炉炒菜,常常觉得热得太慢,如果是电磁凹灶,十几秒就能把水烧开了。记者在工程机械展区看到的这个新产品,灶面是凹形的,受热面积更大更均匀,功率达到了5000W,可旋转调节“火”力,还具有防水、防漏电防干烧保护功能。

工作人员说,这种电磁灶比燃气节能40%,烹饪菜肴毫不逊色,不像传统电磁炉有加热慢、“火”不旺等问题。这种灶既可以镶嵌在厨房的台面里,也可以自由摆放。

除了家用的,还有尺寸更大的电磁凹灶可用于酒店、食堂。据工作人员说,有一些高校和机关的食堂都用了这种电磁凹灶。(文/图 记者彭菲)

  2014海峡两岸经贸论坛探讨“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

 

  昨日上午,2014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厅举行。(本报记者 姚凡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 陈泥)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自由经济最热门的话题,昨日上午,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四楼国际会议厅,2014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围绕“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的主题精彩开讲。

本次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由台交会组委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主办。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发表演讲,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市委常委、副市长康涛出席并致辞。

九年来,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一直紧跟两岸的热门话题,今年主要探讨两岸自贸区如何对接。事实上,台湾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行自由经济示范区,去年8月核定了“自由经济示范区第一阶段推动计划”。昨日,与会嘉宾们在互动中都有一个共识——必须开展两岸自贸区的合作,进行园区对接,寻求两岸经贸合作的结合点。

自贸区对接关乎两岸未来

周汉民认为“两岸自贸区的合作与共赢,关乎海峡两岸的未来”。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理事长詹火生也说,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大陆正在试验的自贸区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小规模先行先试的阶段性做法,循序渐进推动法规松绑和制度创新,通过扩大自由化和深化改革让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法规制度与国际接轨,最后达到国际化自由化的共同目标。

  福建更有条件对接台湾  

  海峡两岸的自贸区运作都还处在试验阶段,如何对接?用什么模式合作才能达到更大的效益?现场很多听众关心这个话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从区位优势看,福建更有条件对接台湾。厦门作为大陆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台湾的对接最充分、最直接,厦门虽然区域范围比较小,但是改革开放成就令人瞩目。“福建这块地方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或者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是有充分条件的。”他说。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也认为,厦门、平潭、福州联合起来申报自贸区,作为海西区域的自贸区可以更多瞄准台湾,两者确实存在很多契合点。

  台湾拓璞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光平长期参与推动两岸产业合作,他从企业微观的层面提出观点。他认为,就海西经济区来讲,地理区位跟台湾最接近,产业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光电产业、现代农业等,都可以找到合作的契合点。

  闽台对接要发挥示范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提醒,福建要设立自贸区,在功能上,应该非常突出地理特色,为两岸的园区对接发挥示范作用。

  她认为,福建设立自贸区,要以两岸合作基础为核心,发挥对台的独特优势,在开放的重点和功能定位上精心选择,在主要任务和配套举措上探索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实在的收益对两岸合作产生示范效应,让民众和企业对两岸合作有更大的信心,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参与对台开放合作,使两岸的经济合作更上一个台阶,推动更大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


【人物专访】

对台政策要更贴近台湾民心

——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

  文/《台海》杂志记者 方锐

图/本报记者 陈立新

昨日,第九届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在厦门会展中心开讲。作为论坛中圆桌互动环节的主持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对于本届论坛的主题——两岸自由贸易园区的合作与共赢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记者:您如何评价本次论坛举办的意义?

李非:我们今天围绕自由贸易园区,对两岸的合作与共赢做出了探讨。我认为,共赢首先要合作,合作首先要对接,对接首先要公权力部门把权力下放。目前,台湾在下放权力方面碰到了一些障碍。有些人怕权力一放,大陆低成本的冲击给台湾带来影响。当然,这些顾虑我们可以理解。

在前两天的“李萧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台湾碰到问题,没关系,我们大陆可以优先开放。而从李克强总理和萧万长先生的谈话,我悟出了三层意思:第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反服贸运动”并不能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第二,两岸经济要继续深化合作。ECFA是框架性协议,后续要有四大协议作为支柱来支撑,四大协议完成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两岸合作共赢是一定要走的路。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经济区域化。美国这样的大国都不能置身度外,台湾这样很小的经济体就能吗?“反服贸”其实是逆全球化的。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们的对台让利政策应该更多考虑到台湾基层民众和中小企业。

我相信,通过这次论坛,我们能得到很多很好的意见,也能反思自己的一些政策,让我们的对台政策更加贴近台湾民心,更加贴近台湾社会,这才是我们举办论坛的目的。

记者:在您看来,厦门的条件在两岸经济贸易交流中,处于怎样的层次?

李非:在两岸经济贸易交流中,厦门的条件是成熟的。但厦门也有自己的弱势,就是市场总量不够大。所以刚刚有嘉宾在论坛上说要联合泉州、漳州一起来做。这样就把市场总量做大,把腹地做大。所以在探讨两岸经贸交流时,不要只考虑厦门自己的利益,要把眼光放宽一点,放到闽南,放到福建,放到海西,甚至放到大陆的中西部地区。

【嘉宾原声】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政协副主席周汉民:

自家事也要放眼世界  

上海自贸区公布扩大开放的六大领域,与台湾现在倡导的自由经济示范区五大领域的开放不谋而合,体现很强的互补性。两岸讨论自贸区的合作和未来,首先必须从法律上保障双方在货物贸易、资金流动、相互投资、区内货物存储和人员往来的自由。

此外,双方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应该共同为值得关注的一些重大国际谈判做好充分准备,因为这不仅关乎两岸和亚洲的未来,对世界也将同样产生深远影响。简言之,此次论坛是“自家人讨论自家事”,即便是自家事,我们也要放眼世界。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福建具备建自贸区条件  

事实上,我们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也是自由贸易区。但以前主要以货物、商品贸易及引入外资为主。上海先行先试自贸区建设,明确提出要扩大服务领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等,这些都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

福建经济发达,与台湾的来往比较密切,在建设自贸区上条件具备。而厦门作为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在建设对台自贸区方面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岸可以携手抓紧合作,在扩大开放上迈出更大的一步。希望两岸自贸区能成为上海自贸区后的又一成功案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

两岸开放包容才能互利共赢  

只有开放合作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两岸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互利共赢。两岸要携手把两岸自贸区打造成两岸交流的前沿平台,在两岸发展上产生示范效应,让民众和企业对发展产生信心。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的改革紧迫性,大胆闯大胆试,合作加速经济发展。

福建申请设立自贸区,应在功能定位上突出地域特色,为两岸经济合作发挥“试验田”的作用。建议密切跟踪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充分借鉴;同时充分挖掘已有体制,加以创新;根据新的高标准自由化发展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第一副会长、台北办事处主任李荣民:

两岸携手做大自贸区“蛋糕”  

两岸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实现1+1>2,关键在于体制创新和自由模式创新。要扩大自由开放的程度,以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障碍。

上海自贸区和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为两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将对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两岸应该充分抓住该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共同将“自贸区”这块蛋糕做大,实现两岸经贸合作“1+1>2”。

台湾拓璞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光平:

厦门可将“触角”伸入台湾岛内  

开放自由化、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些都还不够,厦门甚至可以将触角伸入台湾岛内,服务小企业,在通关、商品验证程序上更便利跟快捷。对厦门来说,就是可以针对台湾中小企业产品难进大陆的现实情况,打造台湾商品赴大陆进行商品检验认证的集中协力平台,甚至把服务据点设置到台湾的自由经济示范区,为台湾中小微企业提供“上前一步”的便利服务,降低他们进入大陆市场的操作成本和难度。

专家聚焦什么样的平板显示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苹果的新一代手机产品将使用更大屏幕,更清晰、更省电、更窄边的手机屏幕需求量不断提升,这给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带来持续发展机遇。昨日,第七届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合作论坛召开,各方聚焦“到底什么才是消费者最需要的”。

副市长李栋梁出席论坛,他在致辞中说,厦门的平板显示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去年产值近千亿元。作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产业升级行动的一部分,我市将着力打造平板显示千亿元产业链。

昨日的论坛嘉宾更注重“应用”,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样的平板显示产品最受消费者欢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梁峰指出,技术进步带来产业升级,进而满足需求。“无需去评价OLED、曲面屏还是高分辨率屏到底哪个最先进,只要老百姓接受度高的,就是好产品。”他说。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昨日下午,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在会展中心召开,这是本届台交会最重要的项目对接活动之一。今年的海峡两岸投资贸易对接会,组委会首次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联合举办。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带来了十余家台湾本土机电企业。

“两岸的企业现在正在联合开发研制一种机械清扫车,把6个摄像头安装在清扫车上,驾驶员坐在驾驶室中,就可以通过显示屏从不同方位清楚地了解到路面清扫的效果,而不是像现在凭感觉‘盲扫’,甚至在夜间也可以通过红外摄像头进行清扫作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秘书长陈文义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两岸在机电产业合作的成效。在他看来,两岸的机电产业各有特色和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昨日的对接会上,组委会相应邀请来近百家相关行业的大陆企业及地方政府招商机构,与台湾机电企业对接。

农业服务业对接会昨首在台交会举办,成两岸农业技术交流大平台

厦门日报讯(记者 沈彦彦)病死猪可变成有机肥料?处理病死猪不仅不污染环境,每吨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在昨日的“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对接会”上,这种台湾普遍应用的技术将通过这扇窗户,走向更多地区。

为共同搭建两岸农业资源整合与对接平台,本次台交会首次举办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对接会”。来自两岸的农业专家、学者及农业企业负责人就现代农业发展与合作进行交流,并开展农业产业项目对接。

记者在对接会上获悉,两岸酒企通过在生产工艺、酿造生产、品牌推广、市场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正尝试通过“酒行天下”这一活动品牌举办各地区巡游活动,开创了两地农业交流合作新模式。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龙岩综合馆、龙岩机械馆、连城光电信息馆等在国际会展中心璀璨亮相。昨天的“台交会”现场,不少人把目光聚焦这里。

这是龙岩市首次组团参加在厦举办的“台交会”,此次由龙岩市政府牵头,龙岩7个县、市、区,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古蛟新区、永丰新区、龙雁新区、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等集中亮相。

据了解,作为当前龙岩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实力的主导产业,机械产业近年来在当地蓬勃发展,目前共有规模以上机械企业200多家,去年这些企业完成工业产值约300亿元。昨日, 80多家来自龙岩的机械企业,一同来“台交会”“找婆家”。

值得关注的是,龙工不仅舞动了龙岩机械产业的龙头,而且还位列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22位,其装载机市场占有率也稳居大陆第一。

昨日,龙岩市代表团还举办了龙岩市机械电子产业推介会,推出47个机械电子类重点项目供台湾与龙岩两地企业家对接。

两岸名优特商品“好吃、好看、好用”,15日前市民可来逛

 

两岸名优特商品展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购买。

台交会“机电第一展”上,厦工亮出中国首创16米加长臂CNG挖掘机。

高科技信号灯。

视觉扫描机很神奇。

海西晨报讯(记者 白若雪 实习生 潘薇)台交会展会现场来了很多新鲜的“家伙”,这其中有16米加长臂的挖掘机,有视觉扫描机,还有很多来自台湾的特产。

“台南正宗大肠包小肠,快来尝一尝哟。”“科技榨汁机,10秒就可喝上可口果汁。”昨日,在2014海峡两岸名优特商品展上,市民可以一边品尝地道的台湾特产,一边寻找自己中意的物品。

展会如此“好吃、好看、好用”吸引了许多市民。在萃取机展位,只见工作人员将红萝卜、菠萝、香蕉等水果放入机内,加入蜂蜜、冰块,只用了短短10秒,一杯新鲜的果蔬汁就完成了。“这10秒紧锁住果蔬的营养又不含渣滓,智能控制榨汁时间,无需自己计时。萃取机运用的材质全是无毒可降解材料。”展位工作人员的介绍打动了不少市民。

智慧型温控熨斗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眼球,虽然它只有成人手掌大小,但本事却不小。它无需像传统熨斗那样往衣服上洒水便可熨烫衣物,还可以根据衣物不同的材质控制熨烫温度。

简易方便的静电收纳袋也让许多主妇动心,只需把衣服装进袋中,用手压一压,收纳袋瞬间变成像真空压缩一样节省空间。

两岸名优特商品展将一直持续到15日,有兴趣的市民赶紧来观展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福建申报自贸区有优势,且基础好。不仅如此,两岸专家还认为,福建可以联合台湾,抓住台湾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机遇,共同打造“两岸自由贸易区”。

两岸经贸论坛。记者 陈理杰 摄

晨报记者 叶子申

第十八届台交会昨日上午开幕。同期还举行了台交会品牌活动———海峡两岸经贸论坛,主题聚焦“两岸自贸区”的规划建设。来自海峡两岸的多位与会专家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称,当前区域间经贸交流是大势所趋,而福建因对台优势明显,无论是申报“海西自贸区”,还是与台湾合作打造“两岸自贸区”,都将有广阔的前景。

福建申报自贸区有优势

日前,福建整合福州、厦门及平潭联合申报“海西自贸区”引发业界关注。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福建申报自贸区有优势、基础好。

“厦门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早,取得的经济成果令人瞩目,与台湾的对接也最直接、最充分。”肖金成说,以厦门为龙头,整个福建沿海城市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整体与台湾的对接也比较充分,因此,申报“海西自贸区”条件优越。

不仅如此,肖金成说,福建还可以联合台湾,抓住台湾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机遇,共同打造“两岸自由贸易区”。

台湾拓璞产业研究所所长张光平也表示,海西地区跟台湾最近,两地的电子商务交易频繁,智能物流合作基础好。“此前,厦门象屿集团就曾打造厦门至台北的海上快运,使厦门成为两岸电子商务物流时效最佳、成本最低的集散地。”


 

客商在台交会上了解数控机床。记者 陈理杰摄

两岸合作“1+1大于2”

张光平说,若建立“两岸自贸区”,首先必须清楚双方的需求。“海西地区光电、半导体行业发展比较快,基础好,而在台湾的高雄港、台中港及桃园港等附近,就聚集着一批类似的产业,因此,这两地适合洽谈合作,彼此联手做大,把产业做强。”张光平说,在智慧城市、生物科技、电子商务等方面两岸都可以合作。

张光平建议,未来两岸还可以打造“高端医疗旅游”线路。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第一副会长、台北办事处主任李荣民也表示,两岸在设备检测维修、金融业务、农产品的加值等方面互补性很强,可以共同将蛋糕做大,“努力实现1+1大于2”。

台湾“反服贸”并不可怕

近来,台湾针对服贸协议的纷争引发关注。不少人担心此举可能会对两岸经贸交流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两岸共同市场基金董事长詹火生说,尽管当前两岸经贸往来遭遇到各类问题,但从整体看,两岸的发展趋势是好的,积极因素更多。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说,其实“反服贸”事件并不可怕。“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去台湾民众对服贸不了解,这么一反,反而促进有关部门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大众更了解服贸的内容与意义。”

  

东南网4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 燕子文/图)雾霾、粉尘,是今年关注度最高的环保议题。本届台交会上,就有这样一项体贴呼吸的展品。

凯迪威环保设备公司多年在台交会上露脸,而今年他们的产品主打专门对付空间里的雾霾。导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洗地机、扫地车、工业集尘器,体积不大,能耐倒是不小。据说一台洗地机一小时能清洗6000平方米的地面,相当于10个保洁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前方清洗,后方吸尘,车子驶过,污迹水渍都已消失。

总经理易建章介绍,产品能有效地控制清扫过程中扬尘,是空间里的“雾霾克星”。

东南网4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燕娟 /文陈巧思/图)昨天,在台交会“2014两岸LED应用创新论坛”上,一组又一组针对家庭使用而且平价的LED相关产品的公布,颠覆了普通人眼中LED仅是照明工具的局限印象。

LED的广泛应用,已经向农业、医疗、通讯等领域延伸。诸如,时下家用蔬菜种植可通过特种LED灯照射促进生产;在医疗领域,补牙的填充物可通过LED灯照射瞬间凝固。日常人们破裂的小伤口,可通过涂抹一种特殊材料,并照射LED灯光瞬间修复;通讯领域,未来可在LED照明灯具中植入WiFi模块,实现信号传输,让人们真正体验无所不在的信号。

  

东南网4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林静娴/文陈巧思/图)“感情深,一口闷。”昨日在两岸酒企共同参与的“酒行天下”文化经贸旅游交流会,两岸好酒人士一边品酿,一边就新消费形势下酒企与旅游、文化的跨界融合进行探讨。

此次“酒行天下”活动以厦门-金门作为首站,围绕的是“缘起双门,酒启两岸”主题。在昨日的启动交流会上,作为中国白酒文化长河支脉之一的金门高粱也出尽风头。来自四川、河南、贵州的酒企也不甘示弱,纷纷上台推介自家佳酿,两岸一同“品酒论英雄”。现场酒香弥漫,两岸深厚的同胞情谊也在杯酒中慢慢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