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6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谢贤伟 吴洪)

连日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人潮涌动。除了众多参展、参会的企业和科研人员外,热心的社会公众也从四面八方前来。五天盛会,累计进馆人数达24.5万人次。

从改变未来的前沿科技、到新颖实用的高端成果,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到造福民生的发明创造,从“五天盛会、常年对接”到打造虚拟研究院……人们深刻感受到,“6·18”已成为福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正推动福建迈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步伐。

三会合办,“6·18”凸显“高大上”

本届“6·18”,与2014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福建省第四届民企洽谈会同期举行,嘉宾云集、盛况空前:

全国500多位知名企业家、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汇聚福州,与前来赴会的境内外近400家高校、科研院所的3000多位专家近距离接触,谋求合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加盟,主办单位增至22家;50多位院士前来助阵,现场签订15个院士专家项目合作协议;9家央企参会,首次亮相“6·18”的中广核积极对接核电等清洁能源项目。

网聚创新力量,虚拟研究院全面发力——

“6·18”虚拟研究院现代农业分院挂牌成立,打造现代农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34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10家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揭牌,“6·18”尝试办境外技术转移专场。

创新的事业、创新的盛会,本届“6·18”创下一个个“第一”——

专业化、市场化进程全面加速。通过公开比选确定专业公司办展办会,市场化布展面积达70%以上;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展区均由专业机构按市场机制组展招展,专业展占总展示面积80%以上。

专利保险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首届专利技术现场拍卖会,7件专利成交。福耀玻璃、星网锐捷、龙净环保等3家行业领军企业的23件核心专利获保险。

小发明也有大市场。首届“6·18”非职务发明竞赛,23项“草根发明”进行对接签约,合同和意向合同金额达11.42亿元。

6月20日,依托“6·18”虚拟研究院网站,厦门醉品春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幸成为第一家“自主办展”的企业。会上,企业与中国社科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首个茶产业网络平台,“联合智库”的专家达近百人。

……

更广泛汇聚科技资源、更有效推进协同创新、更专业服务项目落地,“6·18”正以更高的层次、更大的平台,更上一层楼。


创新驱动,促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今年,全球LED照明市场或将迎来1000亿美元的市场量级。福建LED照明产业有多大机会?本届“6·18”诞生了一次强强联合。

透明陶瓷荧光体外延衬底生产技术的拥有者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海西院LED产业的唯一产业化平台、现已完成全球首条透明陶瓷荧光体生产线的中科芯源,全球最大LED芯片供应商之一的三安光电,“三剑合璧”,将突破透明陶瓷荧光体外延衬底LED芯片产业化技术的研发攻关,让LED拥有“中国芯”。

海西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技术一旦产业化,将让中国LED产业突破国外芯片专利的封锁,大幅降低LED的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届“6·18”,共征集项目成果56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1000多项,成功对接合同项目5273项。项目、技术、资本、人才鼎力相助,为我省抓龙头兴产业、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

装备制造是全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数控机械、智能装备一直是短板。针织大圆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三的泉州佰源机械有限公司,首次牵手“6·18”,就与福州大学成功对接针织大圆机机架机器人自动装配线项目,一举站在了同行业的排头。

“有了机器人自动装配,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解放了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下一步,企业还将和福州大学一道,共同开展全智能数控针织大圆机的研发攻关。”公司副总经理赵继纯说。

传统的印染工艺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有无解决之道?日冠针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消化吸收再创新,带来了全球首创的双面印染机,让传统产业有了“新味道”。

公司董事长助理朱红波告诉记者,与传统印染工艺比较,双面印染的染料利用率提高一倍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到6倍,每百米用水量仅为1/3,且工业废水的13项指标中有7项达到直接排放标准。“目前,企业和安踏、劲霸等纺织服装的龙头企业达成了印染代加工协议。未来,将通过代加工的方式,逐步在省内各印染集控区推广这套设备,实现印染业节能、低碳、环保的转型。”

更令人欣喜的是,金融和各路资本主动对接,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无缝对接。

金融创新与服务推介会上,签约了总金额超过600亿元的一批项目,包括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等。


绿色项目,让百姓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本届“6·18”,劲吹“绿色”风,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项目处处可见。

在海洋馆,一座大型水箱吸引了许多民众驻足观赏。水箱四角,四座高大的风机立出水面。“这就是莆田南日岛在建的海洋牧场模型。每个风机基础就是理想的人工鱼礁,相邻的四台风机基础可以用作养殖网箱固定点。”福建龙源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这种将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相结合、立体开发海洋资源的模式,属国际首创。

本届“6·18”上,福建龙源海上风电公司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签约,开发南日岛海上风电场项目。这是我省第一个拟开建的海上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发绿色电力28亿千瓦时。与相同电量的火力发电相比,可节约标准煤93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0万吨。

展会期间,绿色项目是焦点,绿色能源是热门话题。

芭蕉、藤竹制成的衣服,你穿过吗?周觉民和其发明团队带来的新型面料,令人眼前一亮。“用芭蕉、藤竹等植物制成纱线,开发替代纤维的新面料,可直接织、无需纺,不但解决了原料问题,还减少了纺纱环节可能产生的污染问题。”周觉民说。

环保馆内,首届自行车电动车创新展示会举行,闽产新能源汽车整体亮相,吸引不少观展群众试骑、试驾。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陈清泉等,纷纷就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现场指导。

国际节能项目对接会上,一批来自德国的绿色能源、节能建筑技术成果,成为关注的热点。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危机的严峻形势,绿色风还从“6·18”吹向海外。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泰王国皇室专属项目部门签订了菌草开发合作协议,将通过菌草产业化,帮助泰国87个地区发展这项绿色产业。

“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升级”,站在创新驱动的潮头,“6·18”将加速打造虚拟研究院,推动福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东南网6月22日讯(本网记者 王坤明)为期五天的第十二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21日正式落幕。记者从“6·18”组委会获悉,自2013年6月22日至2014年6月21日,本届“6·18”累计对接合同项目5273项,同比增长20.42%,总投资1173.25亿元,同比增长21.22%。

据统计,6月17日-6月21日第十二届“6·18”展会期间,共有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家高校院所的3000多名专家参会,2100多家企业参展,共有24.5万人次(增长9.8%)进馆参会参观。共举办项目对接活动、科技论坛33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对接活动14场,同时举办4场网上在线对接活动,对接合同项目2042项。同时,院士工作站、产业联盟等一批产学研合作平台项目在本届“6·18”期间达成合作协议。此外,在五天展会期间,共有40位海外专家,10家院士工作站,280位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20家境内外技术转移机构,1000多家企业入驻“6·18”虚拟研究院。

本届“6·18”共设8大展厅58个展区,总展示面积达8.3万平方米,规模创历届之最。机械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专业展成为本届“6·18”主体,占总展示面积80%以上。

福州新闻网6月22日讯 昨日,由中国版权协会、福建省新闻出版局、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版博会以“版权、创意、精品、交易”为主题,邀请了动漫、漆艺、木雕、软木画、石雕、陶艺、树脂、家居创意设计和原创音乐等两岸权威专业协会、知名企业参展,参展作品共1700件。版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展示海峡两岸版权创意产业精品、扩大两岸版权创意产业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版权创意产业对接、实现两岸业界共赢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本届版博会海峡特色鲜明,共有25家台湾企业、325名台湾代表参展。新设置的版权精品中心展区,突出展示了版权精品亮点,展示了海峡两岸版权行业整体形象和成就,展品既有来自台湾的莺歌陶瓷、三义木雕、新竹玻璃、高雄美浓纸伞等原创精品,又有来自两岸业界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成果,如杰瑞堂几米彩绘玻璃、法蓝瓷、动漫酷狗系列作品等,体现了浓郁的海峡两岸版权创意产业合作交流氛围。

此外,本届版博会的参展产品质量同往届相比有较大提升,包含43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122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力作,其中不乏特色鲜明、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如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寿山石《满汉全席》150件系列石雕作品,让人们充分享受视觉艺术的饕餮盛宴;漆器《吉祥如意》对瓶,制作周期耗时3年,通高2.6米,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剔犀”漆器。

(福州日报记者吴晖)

福州新闻网6月22日讯 第十二届“6·18”活动昨日顺利落下帷幕。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本届“6·18”福州市共对接项目726项,总投资281.9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52项,总投资203.7亿元;协议项目237项,总投资73亿元;意向项目37项,总投资5.2亿元。

据悉,本届“6·18”福州市加大项目对接力度,助力福州跨越发展,对接项目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合同项目多,占总对接项目数的62.3%,占总投资额的72.3%;二是大项目比重大,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7项,占总投资额的75.2%;三是涵盖领域广,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轻纺、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建材、现代农业、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等行业;四是技术含量高,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国内外先进、国内外首创的项目有628项,占总对接项目数的86.5%。

此外,本届“6·18”期间,福州市还举办了电商产业基地专场推介会、电子商务产业建设与人才培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等活动。

(福州日报记者 李白蕾)

东南网6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6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多名参加“6·18”。

12年前,首届“6·18”觅不到外国友人的身影。如今,外国政府组团数量成倍增长,参展海外企业数量攀升,知名专家、政府官员、跨国公司高层频频现身。

“6·18”已渐成国际新科技与战略新兴产业的风云融合之地。

迈向世界的创新窗口

20日,在“6·18”福建-独联体技术转移专场上,福州国家半导体照明国际创新园运营单位福建鸿博集团与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实施细则。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合作委员会白方主席沃伊托夫表示,将把最高端的半导体技术、人才引进园区。

这个唯一的国家级LED行业国际创新园还正与美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洽谈合作事宜。

而LED龙头企业鸿博早期从事印刷业,在2005年“6·18”的项目推介会上,集团董事长尤玉仙了解到LED广阔的市场前景,于当年成立鸿博光电公司。尤玉仙如此评价曾经的决策:“‘6·18’提供的成果对接机会,使投资者能获得国际视野和世界级的尖端技术支撑。”

鸿博只是“6·18”平台上众多仰赖科技成果国际化创业成功的一家企业。

在福建-独联体技术转移专场上上,还有泉州的3家创新型民企或行业联盟与白俄罗斯高校、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签约合作。同日,由省科技厅和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打造的福建-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启动,它将作为首个福建省统筹协调独联体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和项目资源的平台,依托福建优势产业和高新园集群打造福建对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服务平台。

福建-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同时落户“6·18”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还吸引了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加拿大、荷兰等国的技术转移福建站点。

“福建科研院所少,大的研发机构少,要引进外面的科研项目、成果到福建,实现产业化,必须搭建项目成果对接落地转化的平台。”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6·18”虚拟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将鼓励和扶持境内外优秀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开展技术转移业务,为企业提供技术与其他创新要素对接的一站式服务。

今年新增的虚拟研究院,更反映了“6·18”以互联网思维构筑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力争成为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服务窗口的韬略。


辐射海外学习经验

如何走向更大的舞台,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成为必答题。

今年“6·18”期间,我省尝试组织高新技术企业赴以色列、德国、俄罗斯寻求技术研发合作,开展境外技术转移专场活动。3场境外对接共签订16个技术转移合作项目,17个合作研发意向,4个出口产品合作意向。

省科技厅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这次活动借鉴以色列的B2B洽谈模式,双方企业、科研机构都上台作5分钟介绍,使大家都能深入了解在场的技术需求与供给能力,对接十分有效。

“这次走出国门对接,让我们也学习了这种技术转移范式。而企业也开拓了视野,学到国外企业的开拓创新精神。”他举例,一家企业提出一种焚烧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需求,以色列企业当场问焚烧炉的规格,第二天就表示找到相应技术。以色列确是创新国度,包括风投、专利评估等都能迅速跟进,合作前景很好。

世界更关注中国,则为“6·18”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主动提出承担所有费用到“6·18”举办技术转移专场。该校新南创意有限公司还与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签订合作意向书,公司首席运营官吉姆·亨德森表示,希望借此,让福建企业、机构甚至个人可享受该校“知识产权直通车”计划带来的便利——把未形成商业价值的、约90%的有商业潜力的专利技术放入“转让池”,让企业无偿使用。

一位教育部门领导表示,该校创造的专利技术转让模式值得借鉴,可推动我省高校加入联盟。

国际创新风向标

地铁售检票通行门,一次开关只能通过一人,每秒通过一名乘客。机场用摆动门,凭手机二维码,就能在通道口登机……这些参展产品来自“安防通道之父”瑞典固力保集团。固力保安全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张翼说,我们希望把世界最先进的安防通道设备、技术带到福建,甚至在这里合作开发生产产品。

本届“6·18”更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新成果和新趋势,其国际创新风向标之效得到广泛承认。“6·18”展示与映现着世界战略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轨迹,从10多年前的互联网,到其后的生物产业,再到今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等,不胜枚举。本次“6·18”则继续放大着这样的效应:海外华侨华人项目对接会上,14个项目签约;福建-独联体技术转移专场上,4个境外先进成果签约;第12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泰王国皇室专属项目部门签订菌草开发合作协议,将通过菌草产业化帮助泰国87个地区发展……

福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增强。在世界经济结构面临调整时,各国对科技创新驱动的热望无疑加重了“6·18”在国际技术交流舞台上的分量。

梅花作品

东南网6月21日讯(通讯员 苏文土)为祝贺第十二届中国·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召开,著名国画家张传彩女士不顾82岁高龄亲自精心挑选了五十幅历年来她所创作的国画梅花作品在“6·18”展馆展出,件件作品荟萃了国内名人、大家的佳句提拔,以表示她对海峡两岸文化经贸良好发展的心愿。

张传彩是我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兼大收藏家、古典诗词家张伯驹和我国著名金碧青绿山水画家潘素的唯一爱女。她自幼饱受父母亲的熏陶和真传,画风古朴典雅,老辣苍劲,她笔下的梅花墨色酣畅,清新秀丽,色泽淡雅,展现了她精湛的画艺。近年来,张传彩女士老骥伏枥以梅花傲雪、铁骨铮铮的精神,携长子楼开肇馆长不遗余力的致力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弘扬张伯驹精神。创作出以百幅梅花图,国内近百位著名书画家曾为她的梅花佳作题诗填词。诗画相映,传神千里。


展馆内的梅花作品

东快讯(记者吴静)昨日,由省科技厅举办的福建-独联体技术转移专场在福州举行。

会议现场,嘉宾们分别围绕“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研究院所和最新技术推介”、“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及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最新微波技术推介”、“电子信息领域集成电路技术推介”、“信息系统和新材料技术推介”、“福建-独联体科技合作现状与展望介绍”进行了主题演讲。

同时,省科技厅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组织遴选了澳大利亚、独联体、新加坡等国家项目成果120多项,征集省内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138项,并根据参会嘉宾技术转移意向,针对性组织了省内近80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150多名项目主参与对口洽谈活动。

专场会上,“福州国家半导体照明国际创新园”、“科技合作协议实施细则”、“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太阳能光伏高效节能涂层技术联合研究意向书”、“空气污染监测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半导体单体气体传感器技术合作意向书”等一批境外先进技术成果在会上进行了签约对接。

东快讯(记者陈聪文)今后新三板的上市企业可以用股权作质押从银行获取贷款。昨日,作为第十二届“6·18”的主要活动之一,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福建省股权和创业投资协会承办的2014闽商企业新三板上市峰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峰会上,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莅临,深度解读新三板市场最新政策、挂牌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闽商企业如何通过新三板进行融资。

东南快报记者在会上获悉,中国工商银行开始面向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中小企业,推出了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如此一来,今后“新三板”的上市企业就可以用股权作质押从银行获取贷款,同时也多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对于未上市的企业来说,如果要想获得银行的融资服务,一般没那么简单,主要是因为银行很难对企业的股权进行估值。但是一旦在“新三板”上市后,企业的股权就具有了交易价值,如果将股权作为担保方式,一些重研发、轻资产的小微企业就可以享受到银行融资服务的便利。在控制风险方面,银行会着重参考上市企业股权的交易价值,同时也会综合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发展潜力。”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股权融资处处长李钢说。

东快讯(记者刘云鹏)6月18日至21日,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简称“第三届海峡版博会”)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了解,展厅共展出1700余件作品,其中包含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大师精品力作,受到参展、观展人的热捧。

第三届海峡版博会展厅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一号馆(文化创意馆)。据了解,今年展厅面积约9000平方米,主要分为版权精品展示区、版权精品交易区、版权互动洽谈区三大区域。精品展示区设有动漫、漆艺、木雕、软木画、家居创意设计和原创音乐等十大展区。

本次版博会吸引了110多家企业参加,期间共展出1700余件作品,包含了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大师精品力作,受到参展人们、观展人们的热捧。据了解,海峡版博会对于加强海峡两岸版权合作交流,推动海峡两岸版权创意产业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张秋、江硕平等将各自手中的闽江水、台湾日月潭水和台湾海峡水一起注入同一容器中,象征着两岸融合,两岸交流源远流长,两岸房地产业实现共赢。

东快讯(记者林娟李建伟 吕诚刘兴文/图)“福州,我们来晚了”,“在福州建设CBD其实非常有希望”,“商品房真正进入消费领域完全有人住,这才叫真正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两岸地产界近千名行家聚首榕城,共话房地产变革与发展,观点精彩纷呈。

昨日,2014两岸城镇化发展论坛暨第四届海峡房地产论坛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近千位嘉宾共襄盛举。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台湾代表团团长江硕平,中国台湾网总经理刘晓辉,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综合室主任赵奕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会长张秋和副会长吴开文等出席论坛。

省贸促会会长张秋发表致词。张秋在致词中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对论坛的举行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两岸城镇化发展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两岸城市文化交流、思想碰撞、增进友谊的盛会。两岸城镇化发展论坛的举办对于两岸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论坛将营造一个有一定影响的两岸房地产企业交流平台,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同时也有助于有效整合两岸优势资源,推动海峡两岸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福祉两岸同胞。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台湾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前主任秘书张贵财等均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论坛启动仪式上,张秋、江硕平等将各自手中的闽江水、台湾日月潭水和台湾海峡水一起注入同一容器中,象征着两岸融合,两岸交流源远流长,两岸房地产业实现共赢。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两岸对话等环节。两岸经济界、房地产界精英人士针对新型城镇化下的房地产变革与发展等议题,特别是在生态园区、智慧城市、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型多元地产方面,探讨新的合作发展思路。

该论坛立足于海峡论坛的地产行业盛会,站在海峡的大视角下,开拓全新城市文化价值,谋求两岸更为全面、深度合作,是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凭借自身独有的专业高度及广泛、深入的影响力,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搭建两岸专业交流平台。

此前,海峡房地产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从2011年的“地产新格局赢在新价值”、到2012年“大海峡机遇下的思变与发展”,再到2013年把握中国发展趋势以城镇化建设为核心的“产业共生筑美城市”,每届论坛主题都精准把握当下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脉搏,得到两岸众多政经名流、行业权威人士、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和参与。

本届两岸城镇化建设论坛主要以“新型城镇化下的房地产变革与发展”为主题,结合城镇化建设、房地产行业现状、未来行业趋势等焦点问题展开,两岸相关行业权威人士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针对城镇化建设大战略下的房地产变革与发展议题进行深度研讨与交流。

在进行完各项议程后,本届两岸城镇化建设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与会人士高度评价。张秋认为,这是一场业界交流的盛会,将带动城镇化建设下两岸行业新一轮的合作与发展。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福建商会、中国台湾网、台湾“中华教科文创新发展协会”和“中华建筑金石奖活动委员会”主办,东南快报社、大方广告、房客控股、好邦中国承办,福建电视经济频道《第一房产》协办。


精彩观点

产城发展最核心的是“城在产业在”

福州城市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陈亮:

福建实现城镇化的需求有多少,以福建为例现在将近54%的城镇化水平,将在2020年达到68%,从现在起大概还有七年时间,将近每一年要2.1个百分点,人口的基数将近40万人。福州市每一年承受的新入户人数是10万人,这10万人不都是农民工进城,好多是新就业的人。所以我们说产城发展,最核心的是城在这里,产业在这里,这个产业不单是工业,还有金融、教育、卫生、服务等各项设施。现在大家对就业更加重视,人均消费水平高了,这就是我们真正购买房地产消费群体的传导者。所以我想只有宜业了才有宜居,宜业可以创造出大量的需求,宜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房地产需求。

新型城镇化对于房地产是利好消息

世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晓彤:

过去的房地产我们心里面很清楚,很多商品房最终不是进入消费阶段,而是作为一种投资品在市场上呈现。那么这种情况虽然对行业拉动,对房价的上升有促进作用。但是我觉得这种促进是短时的,商品房真正进入了消费领域完全有人住,这才叫真正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所以新型城镇化有可能带来大量农民工变成城市的居民。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我们开发商来说,应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

产业与城镇化的结合,的确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的形势。为什么这么说大家也清楚,今年以来很多的消息,很多房子没人住,因为它的产业不能支撑那么多城镇化的居民。这种情况下,如果说仅仅靠投资,是不能支撑市场的。仅仅靠政策引导,无法拿到那么多的支持。所以产业的融合对将来房地产发展应该来说我认为它是一个基础。

福州CBD其实非常有希望的

富力地产福州公司总经理谢威:

富力地产是全国十强的企业,但是我想讲一句:“福州,我们来晚了”。怎么样看待福州CBD(中央商务区)?现在不断有人告诉我这个商圈量非常非常大,如何如何,我觉得这个是蛮好的机会。其实广州现在的中央新城和我们闽江北以及当年的天河北和现在五四北有很多类似之处。当时很多人挤在天河北不出来,就像五四路一样。当年我住在天河北,上班都要挤40分钟。广州经历这个阶段的时候,中央新城2004年开始,2007年有几个经济进去,地块主要掌握在几家大开发商手上又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福州闽江北限购了,我看五四路,包括我们现在这个项目还没有正式投入,我在市场上感受到了很多有真正需要这个市场的人需要进来的,我觉得福州CBD其实非常有希望的。

第二个广州的CBD起来对于广州的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我想讲一个事情,我们企业大家非常熟悉,我们富力中心是广州应该是第二个,我们是14层楼,里面有五家外资公司。然后这个里面基本上是世界500强和中国大型的国企以及基金行业里面大家非常熟悉的广发等等这些企业。这样的企业进入到我们这个商务区,整个中央新城被覆盖掉了,珠三角有实力的企业都搬到这里去。我相信福州的CBD一定会吸引优秀的企业到这里,对于这个城市的影响比较大的。

部分特等奖获得者

东南网6月20日讯(本网记者 谢添实)首届“6·18”非职务发明竞赛颁奖暨成果对接会今日举行。本次竞赛共收到“草根发明”项目250多项,其中130多项获评优秀奖,74项获评一等奖,36项获评特等奖。有23项“草根发明”对接签约,合同和意向合同金额达11.42亿元。

参赛者最小9岁最大87岁

本次非职务发明竞赛活动由省发明家协会主办,旨在调动民间发明人的创新热情,并为他们的创新成果搭建对接平台。活动在全省民间发明人中引起巨大反响,报名者既有年仅9岁的小学生,最大的87岁。他们当中,既有资深的工程师、博士、博导,也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人和农民;发明项目涉及行业既有农业、纺织制衣、制鞋、机械等传统产业,也有物联网、生态环保、生物医学等前沿新兴产业。


 

发明项目成功进行对接,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

多项发明走在国际前沿

活动负责人李逸舫表示,非职务发明越来越受重视,2012年“6·18”活动就首次为“草根发明”设专区,今年又开展竞赛进行评奖。本次竞赛获奖项目多为实用性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科技含量高的发明。比如3D横编鞋面、免烫领袖、减震功能休闲运动鞋、贝类产品收获机等,这些发明都十分接地气,而且有不少已投入生产。

这些虽是“草根发明”,但丝毫不逊色于专业程度,多项发明甚至已走在国际前沿。比如有一种微藻工程在国际唯一实现了二氧化碳逆循环,有一种真空流管道输水工程,可破解国内外输水诸多难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还有一系列网络远程紧急医疗救助系统、网络社区信息化系统、生命征监测系统等发明,也均走在国际这一领域前沿。这些都证明,我省富有生命力的非职务发明团队正在迅速形成壮大。


 

成功签约,进行技术转化

23项发明实现对接

颁奖会上同时进行项目签约。获奖项目中有23项实现对接,其中10个重点项目上台签约,引资少则数百万,多则上亿。用鱼类加工下脚料制备微生物农药、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设备、船用海水淡化设备等发明都有望实现产业化。

此外,中小学生送来的“山体滑坡自动监控系统”项目、钢琴琴谱自动翻页器等项目也十分好用。为鼓励学生们的积极性,竞赛活动还将在今年9月专门为在校的40位“小发明家”颁奖,授予他们“明日之星”称号。

据悉,省发改委已在福州大学设“6·18”项目成果交易服务分中心,常年接待非职务发明人。有意提交非职务发明或有意对接的,可到福州大学老校区行政楼101或拨打电话0591-83720635联系。


 

首届“6·18”非职务发明竞赛今日上午颁奖

中国北车展馆里巨大的交通系统沙盘模型吸引大批观众驻足。据悉,该沙盘是北车泉州基地重点针对城市的轨道交通需求,联合产业联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的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解决方案。

在福建汽车馆前,许多市民对东南汽车制造的最新电动汽车产生了浓厚兴趣。几名外商在听完技术人员的介绍后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


在这款智能自行车前,技术人员向参观者介绍,它配有小型发电机,骑上它后不仅可自动为手机电池、小电灯充电。同时还可记录速度和骑车者的运动心律。

在省农科院展区,一片长得“郁郁葱葱”的生菜引人注目。每颗菜都种在一个只有水而无土的盒子里,这种蔬菜叫水培生菜,无土、无虫害,只需营养液便能在28天内采收,水分比普通蔬菜多。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个技术今年刚研发成功,理论上说所有叶类菜都可以实现水培种植。


在“百人计划”专家创新创业成果展区,这台先进的光敏树脂3D打印,精密度非常高,连法国埃菲尔铁塔都能形象地打印出来。

厦门一家企业开发的动感交互娱乐健身器材,可通过模拟不同场景和运动,实现人机互动。该技术可用于科技馆、健身房及家庭。


由福州一家企业研发的智能自动售货机可通过手机、微信、支付宝等多种电子支付手段实现售卖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便捷的平台和窗口。

在海洋馆,一个模拟的“海洋牧场”展现在观众面前,它形象地展示了人工渔礁、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对海洋中的鱼、虾、贝、藻等渔业资源进行海上立体放养和增殖。

在莆田馆,立体展示了一个围海垦区标准化池塘。这是一个无公害立体生态综合养殖的技术示范,采用立体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实现养殖水体充分自净和病害天然抑制的生态良性循环效能,使养殖的虾和贝类得到健康保障,产值和利润得到提高。

东南网6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要问本届“6·18”吹什么风,“绿色”,无疑是大多数人的答案。

最先进的膜净水科技、国际一流的绿色家居解决方案、世界领先的节能纳米材料……在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我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借“6·18”展示前沿科技。

18日,来自厦门三达膜科技有限公司的蓝伟光博士正卖力“推销”着自己的新技术——净水生物膜反应器。

“左边是污水池,生物膜就浸没其中。污水在膜的外侧,净水从膜的内侧抽到右边的池子。你看,右边的水够清澈吧?”蓝伟光不厌其烦地讲解。

三达膜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膜过滤技术的企业。这几年,“要么达标,要么关门”的环保倒逼机制,让包括三达膜在内的我省环保企业商机年年看涨。如今,三达膜的技术已被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食品等工业企业广泛应用。

现在,三达膜又将关注点瞄准了民用净水市场。

“只要是绿色产业,现在就有很大的市场。我相信在民用净水领域,我们能迎来二次腾飞。”对于开拓新领域,蓝伟光信心满满。他坦言,自信来源于他们掌握核心技术。

在“6·18”上,像三达膜这样,凭借科技支撑,占领绿色科技高地的我省企业并不鲜见。

18日,三安光电和中科芯源这两家我省LED龙头企业与海西研究院签订协议,三方将合作启动研发透明陶瓷荧光体外延衬底LED芯片产业化技术。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LED照明市场冲击千亿规模的今天,一旦三方合作成功,便意味着LED有了“中国芯”,我国LED生产企业将突破国外芯片专利的封锁,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现有的产业格局也将彻底颠覆。

在纺织服装领域,也有一家企业带着绿色技术亮相。

“我们的冷转移环保印花技术,与传统印花技术相比节省燃料用量40%,节约用水量2/3,并使排放水回收率达90%,节省能源65%,彻底解决了传统印花工艺耗能、耗水、耗时、成本高且花样图案粗糙的弊端。”华奇环保印花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凭借这一常温直接印花的高新技术,今年企业的出口逆势增长,世界最大的纤维生产制作商日本东丽公司日前还增加了订单。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在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项目,推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借助“6·18”等平台,撮合前沿技术与我省企业对接。

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近25%,比同期GDP增速高出近6个百分点。以绿色科技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而另一方面,当绿色科技“牵手”市场,传统生活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在三明馆,来自永安中科动力展示的纯电动汽车,这两天就吸引了不少观展市民的眼球。

作为我省首家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公司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合作,采用轻量化车身和电动车专用底盘设计,强化整车稳定性。如今量产的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可达65公里,充满一次电可连续行驶150公里至160公里。

“2万多元的售价,加上行驶百公里的电费只需要6块钱,真是低碳又环保。”福州市民刘小姐十分憧憬低碳出行。

节能环保馆内,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展示的最新清洁能源技术,与来自德国的微法管道、诺菲尔生态黏板和丹麦环保油漆等一批项目、产品集中亮相。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还带来了建筑新理念——被动式建筑,这种建筑靠太阳光、室内电器的散热以及居住者本身散发的体温等“被动源”取暖。

据了解,这些技术与我省一些企业和项目都在进行积极对接,他们走进寻常百姓家将指日可待。

药品批准文号有近490个,经过新版GMP认证的生产车间有10个,去年完成产值7.5亿元,2017年新厂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看到这些数字,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上世纪90年代末曾倒闭的公司。

“办医药企业,就必须有榕树般的韧劲,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破土而出。海王福药就是靠着众多供货商和客户的支持,靠着强化内部管理、节能降耗,慢慢起死回生并不断壮大的。”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燕和如是说。

海王福药浴火重生

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前身是分别创建于1951年和1958年的福州制药厂、福州中药制药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福州制药厂逐渐资不抵债。1998年下半年起,供货商停止供货,债主上门催债,药厂被迫停产,1000多名工人也丢了“饭碗”。

面对困境,工人们推选以徐燕和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大家恢复生产。为了让药厂浴火重生,公司上下发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榕商精神。为了节省经费,徐燕和带人出差时,不管有几个人,都只开一间房,住不下就打地铺;为了降低成本,徐燕和和其他公司领导不断筛选纸箱厂家及其他主要包材供应商,并将采购部门人员从10多人精简至3人,锅炉工人从原来的70多人缩减到20人左右。

1998年9月至12月底,福州制药厂多年来首次扭亏为盈,经审计居然有51万元盈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3年6月,药厂改制为民营企业,并更名为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控股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福州福药医药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年产值已达7.5亿元,利税总额达1.2亿元。

捐款捐药回馈社会

在发展壮大之余,公司也非常重视回馈社会,还将这种“茉莉般的芬芳”送出国门。

徐燕和介绍,2003年“非典”期间,因福州地区口罩脱销,公司将一个GMP车间免费腾出来加工口罩。面对遭受2004年大海啸的东南亚灾民,公司无偿提供药品援助,并在员工内部募集捐款,所捐财物价值200多万元。在2010年南平泥石流灾害中,公司捐款50万元。2011年,公司还在广东扶贫工程中捐出价值400多万元的药品。2013年雅安地震后,公司又及时捐助强心针等急救药物,并与福建省血液中心联合举办无偿献血活动,有60多人献血。

在爱心助学方面,徐燕和发起了“用爱播洒希望”活动,发动公司高管认养了数十名贫困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其中,徐燕和本人与一名希望小学的学生结成了对子,还资助福建农林大学的5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拟建新厂释放活力

采访间隙,徐燕和对记者说:“喝点水吧,别客气。”他说的水,不是待客的茶水,也不是普通的矿泉水,而是海王福药生产的瓶装葡萄糖饮料,口味清甜。徐燕和介绍,这种饮料每年生产1000万瓶,压根不愁销。

实际上,海王福药在产的近200个产品基本都不愁销路,46条生产线已满负荷生产,产品仍经常断货,一批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新药也没办法上线生产。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2011年设立了海王福药制药(连江)有限公司及海王金象中药制药(连江)有限公司,并于2012年成功在连江竞拍获得新生产基地项目用地。

徐燕和充满期待地说,如果三季度能顺利交地,那么赶在2017年下一波新版GMP认证时,新厂就能建成投产。届时,新厂建筑面积可达23万平方米,除了少数用于专线生产的小生产线外,海王福药将拥有50多条大生产线,年产值将是现在的3倍左右。

“海王福药是在福州扎根的榕树,除了自身汲取的‘养分’外,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政策、用地方面多给我们一些‘新鲜空气和水’,这样我们会生长得更好,缴纳更多利税。”徐燕和比喻道。

(福州日报记者 胡红菊)

1 2 3 ...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