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2年加盟“6·18”,成为首个参与主办“6·18”的央企。两年来,已有多项成果落地福建,造福民生——
航天科技加速“接地气”
东南网6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吴洪)
系统预警 保障安全
有了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后,沈海高速公路罗源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下降。
5月30日,沈海高速公路(罗源段)交通安全预警系统通过省数字办组织的专家验收。据统计,自去年10月1日该系统平台正式投运以来,至今年5月30日,共处置警情8126起,抓拍超速违法行为数量88513起,信息板发布各类信息18255起,8个月内未发生一起二次事故特别是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
沈海高速公路罗源路段2004km至2014km处,有10公里的连续长坡、7个弯道、多个隧道及大中型桥梁,为典型的长下坡事故多发路段。自2009年1月通车至2013年9月,该路段共发生交通事故655起,38人死亡。
“其中很多是二次事故。主要是当事人报警不及时、报警定位不准确、发布信息慢等,导致后方车辆驾驶人无法及时掌握前方路况。”福州高速交警支队支队长魏荣华说。
2012年“6·18”,省发改委、省数字办引入中国航天科工的智能交通技术,开展高速公路事故预警工作,并选择在高速公路罗源长下坡路段进行试点,建设集防控于一体的交通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平台。项目由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和省高速公路公司共同组织实施。
中国航天科工专家表示,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项高速公路预警及处置系统,在全国长下坡路段的事故预防信息化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项目通过多级防护,有效预防一次事故,大幅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省发改委数字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通过建设高清卡口测速系统,进行单点测速和区间测速,车辆一旦超速,通过路边的信息板警示驾驶人;当发生事故或有异常情况时,平台可自动检测发现,确保指挥中心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立即通过广播系统发布预警,为后方来车留足应急处置时间。
据悉,今年,我省将在福银高速尤溪段、泉南高速永春段和厦蓉高速和溪段等高速公路路段推广该项目平台。
“北斗”指引车船前行
6月底,我省“海洋渔业北斗应用示范工程”将全面启动,在今年伏季休渔期间,全省3800艘250马力以上的渔船都将安装北斗船载终端。据悉,该终端是我国第一个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于一体的产品。
“今年3月起,我们已陆续在连江、平潭等沿海7个县进行试用,为不同船型配备了100台终端。产品除了卫星定位、短信收发外,还可以进行卫星通话。”福建航天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嵘说。
长期以来,国内民用地理位置信息服务市场主要被美国GPS垄断。2012年12月27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宣布正式商用。该系统将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和导航,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北斗位置服务应用产业发展的契机,中国航天科工旗下的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全面拓展全国乃至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信息应用服务市场。
去年“6·18”,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与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发展福建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福建航天星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福建省车联网、船联网等北斗卫星信息应用落地业务。“我们计划分两年时间,为全省1万艘有捕捞证的渔船安装北斗导航系统,今年首先考虑250马力以上的远洋捕捞渔船,明年将为5000多艘60至250马力的渔船安装。”赵嵘说,这一惠民工程已被省政府列入201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
结合7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的《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北斗车联网项目也将于7月启动。按规定,新增或更新的旅游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半挂牵引车等将强制要求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北斗卫星信息应用项目在带动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产业升级的同时,还将带动我省设备生产、运营服务等相关产业,提高信息服务业的比重,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省数字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6·18”平台,我省正加快推进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电科等央企合作,整合全省遥感影像和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推进4G与北斗导航融合,开发出租车叫车系统和公交状态实时查询等增值服务。同时,开展卫星芯片生产及北斗/GPS多模导航、通讯、预警集成终端设备制造,带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
记者手记>>>
对接央企 借势登高
项目、技术、资本、人才是“6·18”的四大要素,而央企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控股6家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正是看中央企的巨大优势,我省着力对接央企,借势登高。继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之后,去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也加盟“6·18”,使“6·18”成为四大国家级“科”字号机构齐聚、两大科技型央企支持的高规格盛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铁乾达造出大型高端装备机械盾构机,中国北车泉州公司生产出国内最先进的地铁客车,越来越多的航天高科技项目落地福建,福建企业得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福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迈上高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再增新动力。
本届“6·18”,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国电子、中化集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工艺、中国北车、中广核集团等9家央企将组团参会,也必将为更多闽企带来“登高”的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