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工作人员在海关监控指挥中心监控全岛
2014年7月15日,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封关。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大事;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创新;这是一个改变未来的改革。
平潭封关,历时4年,从无到有,从小区域到大全岛,从一砖一瓦到大楼耸立,我们抒写了历史,担负了责任,历史从此翻页!
抽丝剥茧般的出炉模式——究竟是小范围的分步实施,还是一步到位?这个问题困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很久。
跨过海峡大桥,踏上平潭的土地,平潭综合实验区出入区服务大楼如雄鹰展翅般伫立在娘宫卡口,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7月的岚岛,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海水湛蓝,万物生机,清凉的海风吹拂着来自远方的人们。这个7月,注定将成为实验区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历史从此翻开新篇章。
时光回溯到2011年,那是一个史诗般的开始,也是一个夏天。“2011年的夏天,大概是8、9月份,吴邦国委员长来视察。围绕着给平潭什么政策,当时管委会做了一个很系统的研究和规划,当时我们就紧紧盯着已经明朗的封线管理政策,向委员长提出平潭的诉求。”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区封关办主任马冬根回忆说到。
2011年9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又一次踏上八闽大地。这是新世纪以来,吴邦国同志第三次来到福建调研考察、指导工作。他到福建的第一站便是来到平潭。也正是这一次,平潭封关的最终模式终于破茧而出。
马冬根说:“应该说当时的封线管理政策对于平潭而言,从一开始要政策就费了很大的劲。因为我们岛面积大,主岛有342平方公里,而且岛上有30多万居民。从传统的特殊海关监管区来讲,最大的不会超过11 平方公里,平潭是否适用于这种政策,中央当时也顾虑了。”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顾虑,当年福建省最初提出在金井湾组团设立10平方公里范围的特殊监管区,随后又再次提出在幸福洋片区再增设20平方公里,形成一左一右的格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进出岛的人们都可以在305国道旁看见一个醒目的大牌子,上面有着“金井湾组团、10平方公里、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字样。
究竟是小范围的分步实施,还是一步到位?这个问题困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很久。历史不能忘记另一位重要的人,他就是时任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
据马冬根叙述,“牟新生是陪同吴邦国委员长来。当吴邦国问他‘这么大的岛,这么多的人,海关能不能管住?’这时,牟新生说,‘管得住的、没问题的’。”正是这一掷地有声的保证,给了吴邦国委员长一个信心,也终于敲开了中央、国务院信任的大门。
2011年11月18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总规》提出: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发开放按照既有利于平潭开发和人员、货物、交通运输工具进出方便,又有利于加强查验监管的原则,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管理模式。
白纸绘蓝图很美很难——“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如何放?如何管?怎么创新?从未有过的管理模式,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
这是一个挑战,亦是一次成就。“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如何放?如何管?怎么创新?从未有过的管理模式,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
分线管理封关运作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封关的必要条件,涉及五个子项目:二线卡口、环岛监控、分线管理信息化系统、澳前、金井湾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及清关中心前期工作。
二线卡口,这是平潭封关的基础之一,实行全岛封关,那么关口在哪里?
从地图上看,娘宫村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西南角,平潭出岛目前的唯一通道经此而过。娘宫因为海峡大桥的缘故成了独一无二的选择,在这里,海关一设关卡,平潭作为境内关外的独特区位跃然纸上。
2013年4月,娘宫二线卡口动土打桩。
当时的娘宫周边还是一片荒芜,“这里是个软基的地块,周边配套也不完善。”马冬根说,“开始很难。”
“我干了十几年的工程项目,是头一遭遇到如此复杂的活。”二线卡口项目建设负责人李平说,原以为这不过就是几层楼的事情,没想到施工技术复杂不说,工艺工序也相当多,偏偏工程进度又是最紧的。
如今,站在已经建成的南北服务大楼中间的廊桥上往下看,客车的进出通道从廊桥下穿过,货车通道分左右两边排列,整个通关区域就像是一艘大海中的航空母舰。出入区服务大楼极具设计感的大楼外观让人耳目一新,在其身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平潭风大,距离大桥不远的卡口更是迎着风口。为了减少风对大楼的影响,设计方在大楼的外面又设计了一层盔甲。形状规格各不相同的铝单板对于施工工人而言,是一场挑战。4个人,一人找、两人运、一人装,分工明确。施工人员说,龙骨框架上都有配对的铝单板,要在集中材料区域找出适合的,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比较困难,有时候找材料就花费了工人很长的时间。
这边如火如荼地建设施工的同时,海关、国检也在系统内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封关最关键的核心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电子账册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人货分离、分类管理,才能真正兑现当初“管得住”的承诺。然而,全新区域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却还是老的体系。
新情况必须要有新办法。2013年7月,福州海关召集全关大会,将平潭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集结了福州海关近100位精英骨干进行封闭式的集中大会战,用150天的时间完成原本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任务。编写近300页的业务需求;制作90余份业务框架流程图及300多页信息化系统监管业务任务书。取得了卡口通道管理模式等12项创新性、突破性成果,提出了报请总署解决的9个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编写平潭海关规章制度649页,基本实现了“建立与《办法》相衔接、与《平潭总规》政策功能相适应的通关制度和措施”的既定目标。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多次将相关专家集中平潭进行研讨,与会专家累计超过100人次,历时7个月,于2014年5月初正式上线调试运行。
平潭主岛岸线总长408公里,各类主要的码头、渔港57个,在这么大的范围内通过物理围网进行封关,这是不现实的。对平潭监管创新,重要的手段是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和视频监控,实行企业电子账册的管理办法,管住了货,才能真正实现人货分离、分类管理。
全岛开放,环岛监控一环不能缺。福州海关驻平潭办事处负责人周筠光为此,行程近千公里,顶着烈日沿着全岛的海岸线跑了个遍,在各家提出的20多个方案里,最终将方案敲定在了“建设56个监控点112个探头视频监控系统”上。
“平潭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和GPS视频监控系统,实行企业电子账册的管理办法,才能真正实现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真正实现有效监管和高效运作的高度统一。”周筠光说。
2013年10月1日,入区服务楼封顶;2013年10月15日,出区服务楼封顶;2014年1月,海关、国检机房等设备进场;2014年2月,环岛监控信息接入海关监控中心,开始进行调试;2014年3月,平潭海关建成总控中心及苏澳、澳前、流水三个分控中心;2014年4月,海峡大桥二线通道卡口主体工程基本结束,验收必备事项建设到位。
2014 年5 月16日,由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以及省政府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封关运作设施组织验收。验收组认为,平潭二线卡口、环岛巡查监控设施和信息化系统等三大平台已基本建成,正式通过验收,具备启动实施封关运作条件。
平潭封关万事俱备!
为理想而战的一群人—— 正是这位位幕后的英雄们,正是他们辛勤的付出、为理想而战的勇气,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封关运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两三个人,连办公室都没有,这就是马冬根最早开始筹备封关工作时的情景。
从《总规》批下来后,2012 年—2013年,那是极为艰难的一年。《总规》虽然明确了平潭封关的管理模式,然而,“‘封线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的监管方式,到底政策内涵在哪里?当时是一个混沌状态。”马冬根说,“到底该怎么管、细化的政策有哪些东西?各方意见是很不同的,比如说这个电子围网,要做到什么程度,要设多少点,设多少个探头,白天怎么处理,晚上怎么处理,当时是很不明朗的。”
那时,马冬根还不是区封关办主任,那时还没有区封关办。为了探讨方案、研究细节,他们时常是连续几晚一笔一划构思着。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这个事情经过上百次的会商,这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马冬根说,“争吵多了,刚开始我一个人面对海关几十号人,然后我提出想法,他们不是很认同。慢慢磨合,单单环岛监控就不下十次,隔三差五大家就商讨。”
重新回忆这段走过的历程,马冬根只用了“难”来归纳——“一个难是协调沟通难,另一难是建设进度紧。”
从三明海关关长的职务上重回福州海关加贸司任司长时,周筠光那时想的就是“我终于可以回来等退休养老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在离开平潭近30年后,他会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为自己的家乡而奋斗。
“平潭封关涉及最多的就是加贸司的工作,我当仁不让地就挑起了平潭的这项工作。”2013年5月13日,福州海关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工作组成立,当天周筠光都带着人到平潭开展工作。从此,他成为福州海关在平潭的总联络员。实验区管委会、福州海关、设计单位、建设部门就像是个扇形,以他为原点展开。
在周筠光的手机里,有他们的微信群,最迟的聊天发言都到凌晨一两点。“到我这个年纪,还能为家乡、为理想贡献力量,这样的机会是不多见的。”因为有心脏病,周筠光每天都随身带着药。可身为平潭人的责任,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只回了4趟在平潭的家。
见过李平的人,第一眼总会被他的肤色所吸引。红彤彤的脸给人一种憨厚的感觉。从福州市公路局闽清分局副局长来平潭挂职的他,在期满后选择留下,“平潭这一方开放开发的热土,是成就自己人生事业的最好舞台。”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李平把二线卡口的工程建设这块难啃的骨头给啃了下来。
何长庚是海关总署信息中心支援平潭封关运作的专家,为支持平潭封关运作,海关总署派出6名专家支援,何长庚是其中一员。他是全国海关信息中心高级技术经理,主要负责软件信息建设,从2013年就开始参与推进平潭封关建设的工作。他亲历了福州海关为推进封关运作而组织的“百日大会战”,这段封闭式的工作,让他错过了孩子的出生。
正是这一位位幕后的英雄们,正是他们辛勤的付出、为理想而战的勇气,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封关运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记者杨华/文 蔡起辉/摄(记者丁彬媛、林先昌、陈丽萍见习记者杨丽芳、杨博思、冯发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