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4日讯(本网记者林雅兰 实习生 姜宝玲)这是一堂没有课桌,没有笔记的课。在这里老师将认识到一个积极美好的自己,学会怎样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明白自己究竟离幸福有多远?更能明白如何提升并传递幸福力,做一个有幸福能力的灵魂工程师。这就是14日上午,“翔业爱心基金会”龙岩乡村教师第二期公益培训中国家心理咨询师周娴为学员们专门准备的的心理交流课。
没有课桌的另类培训
教你全新的自我定位 提升幸福感
“你对自己够好吗?”“用一句美好的句子诠释自己的名字”……习惯了按部就班的动脑子记笔记的培训课,周娴为乡村教师们量身打造的心理交流课程着实让参与培训的教师们开了眼界。
无论是从最开始的让学员们感受名字的价值,了解自己的幸福点,到写出自己十个优势、资源,发现一个价值无限的自己,还是中间感受万千情绪的小游戏和最后调节减压的方法,周娴一步一步带领着学员感受幸福,提升幸福感。
这些与众不同的心理交流和健康关怀,不仅让学员们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更让他们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让自己更幸福并把这份幸福传递给他人。
十个优势刷新自我认知
开启“平庸”“快”子手的幸福大门
“我生活在农村”、“我父母双全”、“我是一名‘快’子手”……记者看到乡村教师们纷纷写出自己的十个优势和资源。正是这十条自我评价体验,让乡村教师们发现了一个价值无限的自己,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幸福大门。
来自长汀的曾老师觉得自己长相平庸能力也一般,唯独干活利索而被同事称之为“快”子手,她坦言,感觉自己离幸福还很远。然而,当她写完自己所拥有的十条优势和资源后,发觉原来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发现自己的优势,了解自身的价值,体验这一角色带给自己的幸福感,这对于处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来自永定的苏老师告诉记者,周老师打开了她的幸福大门,她十分感谢“翔业爱心基金会”举办的这次公益培训,关注乡村教育。
告别“蜡炬成灰”
做一盏传递幸福力的明灯
“老师不应该是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蜡烛,而应该是能自己控制的一盏明灯。”这是周娴在课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所谓幸福力,即发现幸福,感受幸福、认知幸福,创造幸福和传播幸福的能力。通过游戏让学员们感受压力、情绪,如何自律和自我激励,教导学员如何接纳负面情绪、平衡正负情绪和增加正面情绪在幸福上“盈利”,传授学员们减压的方法……周娴用这些方式为乡村教师们强化幸福力。
只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具有感受幸福的心灵,即使处于逆境,依然会笑着面对。通过课程交流,乡村教师们明白“幸福是一种角度”,明白幸福教书不仅要学会享受课堂、享受学生、享受生活,懂得研究教学、人际和谐,更要与时俱进,告别有限蜡烛成就无限明灯,幸福教书、愉快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