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1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肖首洲)

大理石台阶、仿古石地板、红色的木楼梯……这是沙县高桥镇桂岩村村民朱仕贵的三层楼房。

近日,记者来到桂岩村。冬日暖阳下,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笔直的水泥路直通各家门口,绿树、红花穿插其间,还有休闲公园、小超市等。

在朱仕贵家一楼客厅坐定,烧水泡茶,朱仕贵始终面带笑容。他说,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桂岩村距集镇18公里,与顺昌、南平交界,过去,“生活不方便,上学就医难。地里不长粮,全靠毛竹山。野猪常出没,家家地灾户”。

“有一年发生地质灾害,学校被埋了一半。”朱仕贵回忆,2011年,政府引导村民举家外搬,如今全村200多户搬了一半多。今年又有60多户报名,很快就举村搬迁了。

“搬迁后,从买地到装修,花了40多万元。不仅花光积蓄,还欠下了债。今后怎么生活?”当时朱仕贵的担心和所有搬迁村民一样。

机会如期而至。2011年12月,沙县被确定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试点县之一,农村住房贷款、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等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大部分村民加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了款后远走他乡经营小吃。朱仕贵一家人就到江苏开了家小吃店。

“在江苏开小吃店,怎么有空在新家住?”记者问。朱仕贵笑了笑回答:“老婆外出开店,我在家当‘掌门’。”

原来,头脑活络的朱仕贵“留了一手”。农村房屋的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以前不能贷款。如今得益于金改好政策,朱仕贵拿新房子抵押贷款15万元,在当地工商部门指导下,创办了天台山农牧合作社,流转了村里60多亩地,挖成鱼塘养殖西伯利亚鲟鱼等名贵鱼种。

15万元开小吃店,还养名贵鱼,怎么够?见记者有疑问,朱仕贵自豪地说:“沙县农商行对农户信用进行统一评级。我是信用社评级授信的‘3A’最高信用评级农户,不用担保不用抵押,还能再贷款8万元。”

对此,高桥镇镇长林贞淦说,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破解了农民担保难、贷款贵、额度低问题。更喜人的是,建立了信用体系,农民自觉维护信用记录,全镇4000多万元的担保基金贷款,没有一笔不良。

“这些鱼养殖时间长,目前还没见效益,2015年5月才开始大量上市。”对此,朱仕贵并不担心,他告诉记者,家里的小吃店,一年收入有10万元。

看得出,对未来的生活,朱仕贵信心满满。

好奇是一扇窗,推开尘封的历史,往往可以看到新奇的一页。置身惠安崇武峰后海边与浪潮为伴的500多岁“石获”,被人们重新认知。12月23日、24日,本报独家对崇武峰后发现“石获”遗址进行报道。

2014 那些温暖的面孔

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徒手制伏持刀行凶者;生命尽头,她无偿捐出器官,完成一场关乎几个家庭的生命接力;跨越半世纪,他们无私照顾非亲非故的智障者、孤寡老人……不管大爱小爱,都在这里交汇,共同编织着一样的中国梦。回望这些,犹如冬日里的暖阳,让人心生向往。

台商区52岁的陈云清读报十年,前日,他被漳州老人黄志忠的故事感动了

“等我百年后,我也想捐出遗体”

12月22日清晨4时30分,当大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兰爱清已经起床。她说:“习惯了早起,如今家里有了热水器,不用再烧热水让我省事多了。”她简单洗漱好后,穿上蓝色的环卫服,戴上斗笠、口罩和手套等“装备”便出门了。此时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

丹青绘泉港 60余幅精品带你领略渔乡特色风土

泉州首座蔬菜公园探索城市农业发展新模式

城里有了新农庄 农民喜获再就业

轮椅青年的创业梦

遇车祸致高位截瘫,经营淘宝店为家庭撑起一片天,靠自己的双手创业,婉拒捐赠

晋江新塘街道七旬翁痴迷南音 自制乐器五十载

台商投资区加大教育事业投入

土操场“升级”成塑胶操场

宁德蕉城陈洋村,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村规民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集体商议制定方案—— 一个美丽村庄的善治之道

东南网12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包骞 通讯员 颜凑 郑雨桐)

19日,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陈洋村。

一座花园式村庄展现在记者面前:平坦的水泥路向村里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在青山绿树掩映下排列有致;人口文化园里,老人们三五成群,或聊家常,或练习广场舞,孩子们奔跑嬉戏,笑声在公园上空回荡……

据介绍,以前的陈洋村,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房子也多是土坯房,河道里垃圾成堆。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今年3月,该村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村庄路、园、景的亮化、美化、绿化、硬化工程。其中,投入150万元,推进沿街、沿溪60栋民居建筑的立面整治。

“现在村里建设得这么漂亮,全村人都出了力。大伙一起定的村规民约,发挥了大作用。”村主任刘有炳笑着说。

今年7月,该村开始规划5米宽的村主道,并计划在两旁修1.5米宽的人行道,一些村民的利益就被撬动了。

原来,有些村民迷信大门风水朝向,当初建房时会占用部分公共用地。刘良图等4户村民的楼房,就因为占了人行道的规划地,需要把房子的前半部分拆掉。


拆了辛辛苦苦盖好的房子,搁谁心里都不好受,这4户人家最初都不同意。村干部多次入户做工作,效果也不理想。

陈洋村村规民约里有一条: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村民都很淳朴,也都很守规,他们一定有苦衷!”刘有炳说,村委会沿用了村里的老传统——邀请老人会出面协调。

“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不同意呢?”老人会会长刘世耀走进了刘良图的家。刘世耀是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人,村民都信服他。

在老辈面前,刘良图才慢慢吐露想法。他并不想违反村规民约,只是原本村里没有规划人行道,虽然说自己房屋占了点公用地,但他认为并不算违规。

了解刘良图的真实想法后,刘世耀便建议村里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种“特殊情况”。

大伙的事大伙协商,也是陈洋村的村规民约。8月初,村委会召集刘良图等4户人家以及刘国校等8名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并邀请老人会成员和退休干部一起参加。

“按照村规,你们是要拆的,这是全村人的事,不能因为你们几户一直耽搁啊。”退休干部刘有丹带头做起了思想工作。

“这是大好事,对你们也有好处,况且村里也不会亏了你们的。”刘国校也帮着劝。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并都表示同意从村财中支出一部分进行补偿。

最终,刘良图同意配合村里建设,将房子前半部分拆除后撤1.2米。村财支出6000元弥补其损失,其他几户也都得到了相应补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村支书刘有顺说,美丽乡村展板设立的时候,村里特意将村规民约一条一条都写在展板上,立在村口最显眼的位置,“村规民约是大家一起定的,大家就都要遵守,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互相监督,遇到难以解决的事,就召开村民大会一起商量着解决,按规办事,阳光办事,难事不难”。

近年来,洋中镇全面推行以了解民意说事、高效快捷理事、科学决策议事、真心为民干事、跟踪服务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工作机制。陈洋村在这基础上,通过村两委提议、有关站所和村干部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户代表和村民代表参议等方式,并结合具体事务灵活运用,建立起本村的村民会议制度。村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财务收支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必须组织村民代表集体商议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些,也都一一列入村规民约。

陈洋村于去年1月及今年5月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共同商讨防洪堤建设一、二期工程的问题,最终决定投入200万元,推进村口1.5公里防洪堤的建设,并投入60万元进行河道两岸绿化。村民会议上形成共识,村民们积极支持。如今看着水清岸绿,大伙乐开了怀。

“是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是你们替我尽了孝道。”12月9日上午,在宁德监狱行政大楼门前上演了这一幕,从四川赶来的王先生和妹妹王女士,将两面锦旗送到了民警的手里。

泉州2000多名网友做公益七年 爱心永远“在线”

泉港村民义务守护路口治安10年 调解村民纠纷

12月17日清晨5时10分,天还没亮,三都澳海域寒风凛冽。宋建国裹紧身上的厚棉服,走进寒风里开始了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