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厦门日报讯(记者 陈镌娟)昨日下午,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国猛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延强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王蒙徽、裴金佳、钟兴国等本次全体会议主席团成员,张健、陈修茂等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会议。杜明聪主持。

受市人大常委会委托,郑道溪向大会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他说,一年来,常委会共召开9次会议,审议7部法规草案、通过6部,作出6项决定、决议,听取和审议14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5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开展1次专题询问,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3人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郑道溪说,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美丽厦门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根据市委决策部署,更加注重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更加注重推动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健全和完善法治,推动依法治市进程,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立法上,将适应需求、提升质量。今年常委会安排9项正式立法项目。继续审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制定在厦门自贸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本市有关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决定、“多规合一”管理若干规定、两岸医疗合作促进条例、历史风貌保护条例,修改预算审查批准监督条例、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燃气管理条例。修改人事任免办法,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还安排16项立法备选项目和12项调研项目。

在监督上,要增强刚性,提升实效。将选择审计整改和1-3件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继续推动厦门、漳州、龙岩三市《共同决定》的落实,出台《龙岩共识》。对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岛外九溪整治、本岛排污口截污、五缘医院建设、义务教育改扩建项目、宗教场所管理等组织代表视察。在代表工作上,将扩大参与,提升素质,扎实做好代表回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提高代表议案建议质量,加大督办力度,开展办理工作“回头看”。在自身建设上,要转变作风,提升能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探索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制度,加强人大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会议应到代表311名,实到283名,符合法定人数。

精彩观点

●正确的线路引导厦门产业转型蹄疾步稳,要紧紧围绕路线图,努力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引领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增长的项目和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要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而无论是优化结构,还是创新驱动,人才至关重要。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露虹 崔昊)在今年厦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型升级”这一关键词因“新常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新常态视角看经济转型,代表、委员集中探讨的要点相较以往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如何让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让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大家各抒己见,探讨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新思路。

紧密围绕“5+3+10”路线图

“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勾勒出了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线图。黄清河代表提出:“我们要盘活存量,想方设法留住现有的十大千亿产业链中的优秀企业。同时要做足增量,围绕十大千亿产业链,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比如厦门平板显示产业链已达到了千亿的水平,其发展位居全国前列,我们就要总结平板显示产业的成功模式,并尝试把这一成功的模式向其他千亿产业链推行。”黄清河同时认为,厦门正处于转型期,爬坡过坎攻坚转型时期需要靠改革发力,“要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将改革红利释放出来,增添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注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多位代表、委员结合企业具体的做法进行观点分享。黄文传委员从定位谈起,在他看来,推进转型升级,定位很重要。

梁明煅委员认为,企业转型升级,要适应时代发展大趋势,并关注自身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盈利模式。“阿里巴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它本是一个虚拟的电子商业模式,但其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让企业以最小的代价,联系到更多的消费者,实现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梁明煅指出,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整个过程中,因为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可能塑造一种崭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留住人才需政府政策扶持

“抓转型升级就要抓好人才升级,是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童锦治认为,人才是创新驱动之源,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具体措施上,李建发代表建议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自贸区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培养一流的经贸、金融、法律、物流等相关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他说,福建人才存在外流现象,本土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如何吸引开放思维与创新人才,是福建特别是厦门必须解决的问题。

刘子芳代表认为,政府要出台硬性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苏庆灿代表则希望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要研究政策的弹性空间,灵活处理人才落地时面临的一些问题,让真正的人才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帮助企业更好地用人、留人。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昨日,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厦门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市政协党组书记张健,副主席钟兴国、欧阳建、卢士钢、潘世建、魏刚、陈昌生、黄世忠、高玉顺、黄培强,秘书长朱伟革出席,市领导王蒙徽、裴金佳、洪碧玲、詹沧洲、黄菱、叶重耕、郑云峰、国桂荣应邀出席并听取大会发言。大会由魏刚主持。

会上,14位委员先后发言,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农业、教育、交通、自贸园区、民营经济、旅游、移动互联等城市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针对性、建设性强,且具有前瞻性。委员们建议厦门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厦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推进厦门自贸园区投资与金融自由化;保护和开发厦门老旧城区更新中的历史风貌;应对城市快速发展,完善医疗急救体系;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助推厦门领跑“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厦门市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两岸信息消费产业合作,促进厦门信息消费快速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做强做大民营企业;拓展厦金旅游市场;探索“医管分治”模式,助推公立医院改革;发挥侨台特色优势,打造闽南文化基地;成立“厦门市厦港澳台青少年交流中心”;从源头上治理雾霾,提升厦门空气质量。

这些建议都是政协各界别的委员经过深入调研、认真讨论后提出的,饱含委员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也表达了委员们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建设美丽厦门的积极参与和热切期盼。会议希望,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些建议认真研究、吸收采纳。

厦门日报讯 为发挥政协优势,凝心聚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共谋共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2月5日上午,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政协委员进行大会发言,分别就农业、医疗、信息、教育、旅游、环保、文化保护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本版摘要发表各委员大会发言内容。

谋求发展战略转型 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潘佳庆(省政协委员、民革厦门市委副主委、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集美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种业。落实2012年市农业局编制的《厦门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种子种苗研发与创新,加强新品种引繁工作,积极打造种子种苗交易与集散平台。

学习台湾经验,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政策引导支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重视体验式旅游的设计,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完善服务体系。

发展以植物工厂为代表的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高新技术和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厦门都市农业的综合实力。发展现代物流农业即口岸农业,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功能拓展。建设集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基地,重点建设仓储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系统,构建通过核心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农业物流配送圈。利用好现有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对台交流合作。发挥海西优势,将基地建成两岸农业事务交流协商地;立足产业对接,建成两岸农产品加工与出口基地;沟通海峡两岸,承接农业交流活动。搭电商快车,提高农民收入。


抓住关键领域建设 推进自贸园区投资与金融自由化

  李非(市政协委员、民建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是自贸园区建设的关键领域,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厦门的综合优势,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加备案管理的新模式,鼓励金融创新,加快步伐促进投资和金融自由化。

扩大自贸园区内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利用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实现自贸园区内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的集中收付,扩大自贸园区内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允许自贸园区内的台资银行一开业即可对台资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允许园区内金融机构到台湾和香港发行中长期人民币债券。扩大自贸园区内资本项目的开放。放宽投资银行在自贸园区设立做市商制度的海峡证券交易平台,作为自贸园区(对台)资本项目开放的突破口。允许自贸园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存托凭证等方式到境外融资。允许台资金融机构在厦门设立法人机构。对园区内企业的境外股权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

建立一套促进投资和金融自由化的账户体系。推进自贸园区内外汇和外债管理改革。


适应城市快速发展 全方位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

  王焱(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厦门市委主委)

扩建或重建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弥补各类业务用房与办公用房的不足,增强急救分站的应急医疗救援能力。建立区域性卫生清洗消毒中心,保护应急救援人员、保护公众、保护环境,提升厦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提高城市公共卫生保障水平。

拓展先进成熟的急救模式。将更多伤病急救纳入“区域胸痛急救体系”的“厦门模式”中,同时建立与周边地区协调统一的跨区域医疗急救系统。完善待遇机制,吸纳急救人才。制定符合急救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人才招聘政策,改善医疗急救人员待遇;在厦门医疗院校中开设急救专业,培养厦门急需的高技能型急救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急救。开放社会资本进入一般患者送医、出院、长途转院等业务;要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急救体系的服务职能。

加强基层和公共交通急救体系建设。要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医疗急救体系;120救护中心的呼叫系统应和公交车、船及相关医疗机构的急救平台联网;逐步将所有的校车和客运车辆纳入这一急救体系。


发展大数据产业链 服务智慧城市促进转型升级

杨槐(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精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加快厦门市大数据研究和产业化布局,培育数据产业,服务智慧城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完善大数据发展环境。从全局层面上制订大数据发展规划,明确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责任部门,尽快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台湾形成大数据产业合作,带动两岸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明确厦门的区域定位,从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切入布局,形成地理信息大数据领域的示范应用,带动大数据其他领域的应用延伸和衍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速数据资源和技术要素的融合。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促进大数据在政务、行业和公众当中的应用。加速推进大数据的示范应用,规划建设厦门大数据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带动本地数据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重点融合与发展智慧城市、北斗应用、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大数据应用及产业。统筹各方优势资源,促进资本与产业对接融合。统筹市级财政资金,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整合民企优势资源 快速推动民企上规模强实力

柯希平(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各类资本,通过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等方式实施兼并重组,发展集团化公司。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上市公司、产权交易机构等平台,以出资入股、受让国有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并放宽对民营资本在股权比例方面的限制。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市场开拓型、产业转移型、技术寻求型和资源开发型等多元化对外投资;支持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展境外投资。

充实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力量,把《若干意见》落实情况作为市政府2015年的重点督办事项之一,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44条。建议政府尽快推出部分重大经营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支持抱团发展的厦门民营联合投资公司及其他联合投资公司对接投资。积极引导企业申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对被认定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及其“榜中榜”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探索“医管分治”模式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运行效率

黄秀惠(市政协常委、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副主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在新一轮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对公立医院提出明确要求: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这模式就是“医管分治”模式。

厦门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探索“医管分治”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厦门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

建议选择一两家厦门公立医院,已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如厦门海沧医院和厦门儿童医院,引入职业经理人(可以聘请台湾长庚医院有管理经验的执业者),政府给予年薪制;试行医管分工合治的专业化运行模式;配套医院管理职称系列及薪酬制度系统:落实以ATTENDING医师负责制为核心的医疗人事改革;推行以PF医师费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专科成本精细化管理、薪酬结构和绩效考核;和现有公立医院管理模式(医院绩效评价和医院体系建设)进行对比研究,以利用深化对台交流合作优势,进行先行先试,创出特区经验。


深化两岸四地交流 成立“厦港澳台青少年交流中心”

  王辉阳(市政协委员、香港锦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各种活动来深化两岸四地青少年的交流。厦门在这方面具有不少优势,更应走在全国前头。

由市政府牵头,指定专门部门集资承办,建立全国最大规模的全市性的“厦门市厦港澳台青少年交流中心”,同时建立多个体现不同内涵和教育内容的活动基地,形成一个中心多个基地的大格局。

开发适合两岸四地青少年需求的各领域的交流项目,让他们感悟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趋势,为共筑中国梦而努力。举办两岸四地青少年论坛,指导举办各种形式的两岸四地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激发两岸四地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促进两岸四地校际青少年交流和青少年社团交流,增进同胞感情,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鼓励、吸引港澳台青年来福建自贸园区和厦门创业、就业,让他们切实分享到大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红利,切身感受到中央政府和大陆人民的关怀和善意。与国际青少年教育接轨,在青少年就学期间就为他们提供踏入社会前的一些实验性平台和实际“操练”。


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加快发展厦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李波(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

厦门高职院校存在办学质量不高、学生实训条件较差、专业设置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厦门高职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中的短板,与厦门经济发展地位极不相称。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体系。政府尽快出台厦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部门及时调整职业教育规划,科学设计新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建立高职院校财政补助机制。政府通过“以奖代补”或“购买服务”的形式对高职院校进行补助,免除学生学费,并给予1500元—2000元的年生均补助。

对接产业需求,加快学科专业与课程特色品牌建设。针对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航运物流、软件信息等十大千亿产业链领域以及未来民生需求,建设若干示范性特色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争创国家及省级示范(骨干)院校。

破除制度壁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立政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两岸高职教育交流合作。


老旧城区更新改造 历史风貌建筑应规划保护开发

  赖妙宽(市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市文联作家、调研员)

开展老旧城区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建立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和遗产档案。调整规划,制定法规,建议制定《厦门老旧城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厦门老旧城区历史风貌建筑管理条例》和《厦门老旧城区改造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实行分级保护和管理,确保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操作性和长效性。

对商业老街和风貌建筑实行“验楼和修缮计划”,供房产交易时备案查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私有业主参与”,成片保护性改造老城区。以修缮为主,特别注重老城区商埠风貌和港口码头船坞遗迹的保护。打造特色商业街和文化商圈。如开辟大同路“传统老字号商业街”、开元路“休闲旅馆区”等。

挖掘历史人文资源,注重就地保护。创立文化旅游品牌,如开发“同安千年古城”、“厦门古代名镇旧街”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线路。开发文化创意经营,如实施“老字号再生”工程。确定以近代港口商埠建筑风貌,融合闽南文化、对台文化、海防文化和东南亚华侨文化为特色,积极申报风景名胜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挖掘文化资源优势 助推厦门领跑“海上丝绸之路”

  郑幸红(市政协特邀研究员、致公党厦门市委副主委)

发挥基础优势,打造“厦门”号文化帆船走出去。建议政府重视和支持民间航海运动,将帆船列为厦门对外交流交往的“友好使者”运动项目,依托“厦门”号帆船的基础,启动文化帆船环球航海项目,将更多文化内涵注入其中。

创新推动措施,开辟厦门新生态文化旅游专线。建议旅游部门开辟文化旅游专线,从轮渡作为起点,沿线安排中华儿女美术馆、小白鹭艺术中心等文化项目,公交部门增设专门线路。

立足书院教育,打造传统文化传承交流教育基地。建议以筼筜书院为依托,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交流教育基地,将其作为文博会分会场,并确定为各地来访文化团体交流定点场所之一,定期举办高层次的国学论坛等文化传播活动。

政府购买服务,为文化交流项目提供支持。厦门许多文化项目以民间力量推动为主,且带公益性。依托涉侨团体,为推广厦门文化牵线搭桥。紧扣鼓浪屿,搭建古今中西文艺交融平台。注重提升品质,推动南洋文化节等文化交流项目更具文化内涵。


加强两岸产业合作 促进厦门信息产业信息消费升级

  刘奇光(市政协常委、台盟厦门市委副主委)

抓住国家扩大信息消费战略机遇,建设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是助力“美丽厦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机制,培育和引进高级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培育和引进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产业集群和重大产业项目。

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进一步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加强与台湾数字文化内容的合作,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通互联、虚拟博物馆及文化信息地图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在龙山海峡两岸文创园内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境内企业同等政策,试行台资相关文化产业国民待遇;创新投融资渠道,建立两岸信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和规范的风险投资机制,扶持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先行先试,打造厦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聚集地、物流集散地。筹建两岸信息网络消费运营总部和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争取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全面进出口业务。


发挥厦金航线优势 改革创新拓展厦金旅游市场

  李淑萍(市政协委员、市金门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克服思维定势。要树立“大旅游”思想以及大宣传的推介理念;具备现代服务理念,借助互联网、手机终端等进行宣传、管理、营销;要打造旅游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一些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完善、规模大的知名旅游企业;要创新特色旅游产品,产品要具有闽南文化特色,兼顾纪念意义、文化内涵和实用性,满足旅客购买、收藏的新需求;要有政府的引导和规划,应有专门的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与之配套。

在“两门”旅游市场管理与合资经营方面。成立联合协商管理机构,担负指导和管理厦金旅游市场的拓展;在厦金旅游市场拓展后,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双方合作招商,开展合资经营,创办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众多中小企业共同经营这片旅游新绿洲。

拓展延伸旅游线路。开展厦金两地自由行,发展厦漳泉景观旅游、闽南文化旅游,打造民间信仰旅游线路,把寻宗祭祖的活动与旅游结合起来。应抓住自贸区的机遇,大幅简化两门间通关手续,让“厦金旅游区”成为两岸民众“说走就走”的旅游目的地。


发挥侨台特色优势 打造闽南文化的代表性基地

  吕鑫(市政协常委、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加强华侨文化建设,弘扬华侨精神。建议在已开建的中山华侨公园内设立厦门(闽南)华侨华人名人馆,遴选最具影响力的闽南籍侨领、乡贤等代表人物,展示宣传他们的私人物品、成就、历史和生平。

强化宗族文化的纽带作用,提升海外侨胞的向心力。在厦门建一座专门的华侨宗亲大厦,承租或出售给需要的姓氏宗亲做为会所和联谊场所;成立中国第一个宗亲联谊协会,帮助、协调各姓氏宗亲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各项活动;建立宗亲网络平台,开设宗亲文化论坛。

挖掘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将厦门建成一个海内外民间信仰文化研究和活动的重要基地。

系统打造厦门特色民俗文化与民居建筑保护区和旅游区二元生态链。在“美丽厦门”建设中,应当抓住机遇,多方面挖掘闽南文化精髓,将厦门打造成为闽南文化的代表性基地,建立和健全具有厦门地方和地域优势与特色的闽南文化平台,将厦门早日建成一个闽南乃至中国有影响的文化生产和交流基地。


市场化法制化治霾 全面控制和减少本地与外来霾源

梁明煅(市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副秘书长、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总监)

实行霾源全控制。减排尾气控制40%霾源,控制岛内尾气排放,尽快部署实施国五标准,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率,抑制过境车辆进岛通行。实行技术治霾控制42%霾源。实行常态化夜间采样控制工业偷排,减少21%霾源,降霾效果立竿见影;关注降尘盲点,控制21%霾源。实施联防联控治理外来18%霾源。进一步推动省政府实施跨市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对各地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在“发展权”与“健康权”的博弈中找到平衡点——试行市场化治霾成本分担机制。对于厦门各排放主体,必须实行共同承担的市场化治霾成本分担机制。改善环境质量。从规划源头减少静风产生,改善小区微气候环境,建立高楼群生态新模式;破解逆温层难题。

法制治霾。以环境风险防范为导向,完善颗粒型污染防治通则和实施细则。改进雾霾治理工程招投标方式,改变条块分割现状,实现厦门跨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的有机运转,带动社会从深层次、细微处着手治理雾霾。

人大代表在进行分组审议。(本报记者 黄晓珍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怀 江海苹)昨日,市人大代表继续分组审议政府、计划、预算报告,环境保护、城市转型、旅游业发展.……这些都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发展旅游业

去年厦门接待境内外游客5300多万人次,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22亿元,增长16.3%。旅游业成为厦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加快旅游业发展?王伟文代表建议,要加强对旅游业扶持政策的评估,加强对旅游景点的规划布局,对老景点进行保护性使用,提升旅游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要适应不同游客的需求,增加旅游设施。比如,随着自驾游游客不断增多,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住宿、停车条件。要加强市民和游客之间的互动,让市民和游客认同并支持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行动。

关键词:城市转型

经过整治提升的鼓浪屿焕然一新,旅游环境和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厦门将厦鼓旅游客运航线转至东渡和嵩屿,合理分流游客和居民,实现客轮升级,缓解鹭江道交通拥堵。曾厝垵经过微改造,成为“中国最文艺渔村”和“中国宜居建设中的城市化样本”。

“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带来产业和社会治理的变化,带来城市的变化。”游文昌代表说,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要通过以奖代补,发挥“益生菌效应”,由点及面,推动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城市转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要加强政府主导,鼓励群众多参与,提高群众的认同感,提升社会和谐度。

关键词: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不少代表的关注。去年厦门高起点建设生态文明,着手整治岛外9条溪流污染源,46个村庄实施污水就地处理。岛内入海排污口截流改造基本完成,海域清淤2068万立方米。今年厦门将以水清无味为目标,重点整治9条溪流,继续推进九龙江流域治理,加大污水截流处理力度,推进岛外重点片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生态美是厦门这座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应该成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工作的重中之重。”朱奖怀代表说,如今厦门海域、河道污染严重,水环境治理任务还很艰巨。“五缘湾和筼筜湖是厦门两只明亮的眼睛。”朱奖怀说,如今五缘湾水质下降,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建议要对污染情况进行摸底,增设污水处理厂。筼筜湖的整治根本在于清理湖底的污泥污染。厦门要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市人大代表李伟华说,厦门很美,美在山海。厦门绿化很好,山保护得也很好,但是对海洋的保护力度还不够。他建议,要加大对海洋的整治和保护力度,加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宣传,增强全民对保护海洋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海洋强市,保护海洋环境是前提条件。李伟华说,要加大对海洋和海岸线的治理,在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同时,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郭文娟)在市人大分组讨论中,代表黄素玉建议,把“四点钟学校”从社区向小区延伸,并让小区物业参与其中。

黄素玉说,目前海沧成熟的社区基本上都有开办“四点钟学校”,但现有的数量远远低于群众的需求,许多家长反映,能不能多建一些“四点钟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在放学后能有地方去。

黄素玉所说的“四点钟学校”,一般是指在下午4点放学后和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一个看书、做作业,或者参与手工制作等兴趣小组的场所。

“能不能把‘四点钟学校’由社区向小区延伸?”黄素玉说,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社区基本都是大型化,居委会本身的事务非常多,他们办“四点钟学校”的精力是不足的。

而现在很多小区的物业,本身具备这样的条件,却没有发挥作用。比如说,小区物业原本是居民生活上的好助手,居民本可以在物业方面得到许多服务。现实却是,许多业主普遍反映和物业互动不足,这可能是因为两者之间缺少一些媒介的关系。此外,物业公司作为一种常驻力量或社会服务机构,它也急需寻找一个突破点来加强与业主的互动,取得业主信任,为业主提供更多的服务。

黄素玉说,我们建议把“四点钟学校”由社区向小区延伸,由小区物业提供公共资源和公共用地,加强引导和指导,使成熟、有条件的小区里能够办起“四点钟学校”。如此一来,既能服务居民,密切小区物业与居民的关系,也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可谓一举多得。

【代表声音】

黄素玉

“把‘四点钟学校’由社区向小区延伸,由小区物业提供公共资源和公共用地,加强引导和指导,使成熟、有条件的小区里能够办起‘四点钟学校’。这样既能服务居民,又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可谓一举多得。”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谢雨真 图/记者刘东华)五缘湾的水变脏了,这让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很着急。昨日,他在参加人大湖里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呼吁,五缘湾是岛内一颗明亮的“眼睛”,再不重视水质问题,“眼睛”就要变黯淡了。

朱奖怀说,随着五缘湾片区的发展,污水量也在逐渐增多,许多未经处理的污水被直接排进五缘湾。“应该根据现有的情况做一个整体规划,或者考虑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朱奖怀认为,岛内的前埔和西堤污水处理厂目前已超负荷运转,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用来收集五缘湾片区的污水是必要的。

在提到五缘湾时,朱奖怀将它和筼筜湖做了一个对比。“筼筜湖为什么整治后还有臭味,那是因为湖底淤泥的问题。”朱奖怀说,一名中科院环境专家曾告诉他,因为筼筜湖沿岸历史上有污水直排的问题,污染物已经渗透到淤泥里,所以光靠截污工程改变不了根本问题。所以,五缘湾的污水问题在没有变得更严重前,相关部门应该赶紧重视起来,保护岛内东部这颗明亮的“眼睛”。

【代表声音】

朱奖怀

“五缘湾是岛内一颗明亮的‘眼睛’,再不重视水质问题,‘眼睛’就要变黯淡了。”

厦门晚报讯(文/图 记者 郭文娟)市政协委员、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副院长徐轶群关注的是环境问题。他特别谈到,他去台湾考察发现,台湾的垃圾分类都写到幼教、小学教材上。“我们能不能也在幼儿园、小学教材中,从小教会孩子怎么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中的厨余垃圾很令人头痛。目前,广州已推行厨余垃圾“专袋投放”、生活垃圾“按袋计量收费”和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但厦门还没有,而且在厨余垃圾处理上,公众参与度不高。徐轶群说,台湾是“谁排的垃圾多,谁就缴费多”,而且垃圾袋也要付费购买。

【委员声音】

徐轶群

“厦门的垃圾处理,每人每个月缴费多少是一样的,排多排少交的钱一样,这个不大合理。”

政协委员提出“医管分治”的建议,让医生能专心看病。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王绍亮 图/刘东华 陈立新)“让专业人士做专业事”,对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进行数字化发行……今天上午,市政协举行大会发言,十多位委员的发言都涉及民生。据了解,每年政协大会发言,都是经过深入调研的,话题关注民生、聚焦发展。

【关键词 医疗改革】

既当院长又要看病 这种管理方式弊端多

建议:在公立医院引进年薪制职业经理人,试行医管分治

黄秀惠

“医疗要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黄秀惠委员说,厦门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探索“精细分工,医管分治”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我市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

黄秀惠说,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我市公立医院的管理者特别是院长,无一例外既是医疗专家又是管理者,有的还兼任教学任务。

“既要当院长,又要看门诊、上手术台,同时还要带学生、搞科研,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许多弊端,而医疗专家培养周期长、成本高,这样不利于公立医院的科学有效运行。”黄秀惠建议,实行医疗专业人员和管理专业人员分工的双轮驱动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医疗、行政职业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黄秀惠说,可选择一两家公立医院,如已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海沧医院或厦门儿童医院,引入职业经理人,试行医管分治的专业化运行模式。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发展都市型农业 不能离开电子商务

建议:加快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建设,为实现电子交易打基础

潘佳庆

“不懂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将错过一个时代。”潘佳庆委员借用马云的一句话,强调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不能离开电子商务。

潘佳庆说,以电商加快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突破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的限制,加速农业信息流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网络化的电子商务时代,一天之间销售额突破百亿、一瞬间卖掉整个仓库物品都不是神话,搭电商快车有利于快速提高农民收入。”

他说,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为了适应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标准化,另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引导广大农民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标准和包装规格等标准体系,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投资与金融自由化 是建设的关键领域

建议:扩大园区内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推进外汇和外债管理改革

李非

李非委员说,2014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在广东、天津和福建特定区域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福建省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且极为紧迫。我市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针对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政策,边申请边推进的做法初见成效。

李非说,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领域,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市的综合优势,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加备案管理的新模式,鼓励金融创新,加快步伐促进投资和金融自由化。

李非建议,扩大自贸试验区内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和资本项目的开放,建立一套促进投资和金融自由化的账户体系,推进自贸试验区内外汇和外债管理改革。

■原声

要根治雾霾还不太现实,我们只能跑赢它

李波委员:高职教育既是贯通中职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然而我市高职教育却成为各教育层次结构中的短板。

赖妙宽委员:至今岛内外老旧城区仍保留着许多反映城市历史的风貌建筑、老街格局、人文古迹和体现闽南传统的经济、文化、生活形态的各种信息,见证着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历程,构成了城市发展历史的缩影,是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

刘奇光委员:对接台湾数字出版产业,借鉴其“数字典藏”模式,对厦门现有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进行数字化发行。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通互联、虚拟博物馆及文化信息地图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

柯希平委员:近年来,我市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排行榜榜单,这与厦门作为全国经济特区的地位极不匹配。力争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能新增1-2家企业进入全国民企500强榜单。

李淑萍委员:厦门近年来在旅游产品创新方面有长进,但还偏少,品质也不高。旅游纪念品较能够登大雅之堂、具有长久收藏价值的仍少见。

梁明煅委员:根据大气污染源结构分析资料,厦门PM2.5中,汽车尾气占40%,是制造霾的元凶。工业废气占21%、扬尘占21%,外来的占18%。目前能源消耗还无法摆脱对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依赖,越来越高密度的人口经济及社会活动,不断地加重雾霾浓度、拉长影响时间,要根治雾霾还不太现实,我们只能跑赢雾霾。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高金环 图/记者 刘东华)昨日,在同安区代表团分组讨论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市人大代表、民革厦门市委副主委(兼)涂崇禹手里拿着的政府工作报告看起来比较厚;随后还发现,其建议也很“厚”。

涂崇禹手里的政府工作报告之所以“厚”,是因为他折了很多页。经其允许,记者仔细翻看发现,除了折页,他还在部分文字下面画了横线,打了钩。

与多数代表不同的是,涂崇禹发言没有底稿。他直接打开政府工作报告,按照他做的标记,一页一页说开去,范围涉及消费环境、现代服务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互联网、自贸区、简政放权等。尤其是厦门备受关注的自贸试验区建设,他认为,国务院已经公布了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就可以尽快结合厦门的对台优势,制订出“厦门版本”的自贸试验区模式,以涉台为切入点,让资本和生产要求在自贸试验区的流动更加自由,并让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代表声音】

涂崇禹

“应尽快结合厦门的对台优势,制订出‘厦门版本’的自贸试验区模式。”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小斌 陈佩珊 实习生 揭可人)民盟厦门市委的提案《厦门市建设“公交都市”的对策建议》中提出,厦门公交现状与“公交都市”考核标准有一定差距,公交服务覆盖率方面,仅有思明区达到“公交都市”建设工程所要求的“建成区内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标准,其余各区均未达到这一考核要求。且岛外各区差距较大,有7个村尚未实现“村村通公交”。

就此,民盟厦门市委提交提案建议:厦门要完善“公交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扶持保障政策制度,尽快制定《厦门市“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也要辅助公交研发,包括社区微循环巴士、“最后一公里”摆渡车、定制公交/商务热线巴士、定点(学校、医院、大商场等)特别专线巴士、公共自行车等多种形式的“新型辅助公交”。民盟厦门市委还建议开放开发交通“大数据”,加开厦门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海西晨报讯(记者 蔡樱柳)今年,是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开局之年。昨日上午,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会堂开幕,市长刘可清代表市政府作工作报告,描绘2015年新常态下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蓝图。

担任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团执行主席的是:王蒙徽、郑道溪、陈秋雄、杜明聪、何清秋、陈昭扬、杨金兴、黄诗福、陈紫萱、陈津、黄锦坤、刘育生、胡家榕。郑道溪主持会议。

张健、刘可清、陈修茂、裴金佳、钟兴国等省市领导,邹尔均、叶庆耀、洪永世、朱亚衍、洪华生、李秀记、蔡望怀等在厦省市老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厦门海事法院主要负责人,秦树桐等驻厦部队领导,部分省部属驻厦单位领导在主席台就座,在厦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出席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11名,实到代表291名,符合法定人数。会风依旧务实、高效,开幕式仅用时68分钟。

去年“成绩单”亮点多多

去年,厦门自贸试验区正式获批设立,面积43.78平方公里,被赋予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先行先试权限。厦门地铁1号线全面施工,2号线跨海段正式动工。厦门“第二水源”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引水隧洞工程量完成84%……厦门交出的“成绩单”亮点多多。

今年GDP增长10.5%左右

今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将马力全开,地铁3号线将开工建设,厦门将增加5000个幼儿园学位和2万个中小学学位,还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套,厦门最低工资标准也有望提高……市民将有更多值得期待。

对于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以上,外贸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常海军)厦门自贸区建设,成为本次两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郭晓芳提出,自贸区建设关键在制度的创新,建议从六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综合监管制度、法制和具有厦门特色试点内容的创新。

先拿出2015年版的负面清单

郭晓芳建议的具体做法是:拿出2015年版的负面清单,负面清单是上海最好的自贸区建设模式,也是国际推行的模式,其实它就是“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政府要明文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外,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至于负面清单的安全法等理论和实践探索,等下一步再来研究。

其次,列出扩大开放措施的表格。上海是从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六大领域来制定的,而且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31项扩大开放措施,我们要有人去做比对和研究,并针对厦门情况来制定。

同时,厦门要培养自贸区的储备人才,而且各个部门的职责要划分清楚,大家合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避免和上海、平潭同质化

“推动管理制度的创新,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政府行政审批的创新,二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制度的创新。”郭晓芳说。

厦门曾经制定过这样的法规,比如“市政府应当加强电子口岸建设,建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部门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口岸信息联网、数据共享。实行电子围网管理、无纸化、低风险快速放行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再比如“示范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区内跨部门的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郭晓芳表示,这些制度的设计同样可以适用于自贸区,并且再拓展和完善。

此外,厦门的自贸区不能和上海的同质化,要有所区别,厦门的优势在对台,又是单边开放,所以我们要有对台的正面清单,明确哪些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可以进来,同时也要研究如何避免和平潭出现同质化。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香卉辉 李方芳 沈威)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承载着每一位市民的希望,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厦门的急救能力引起了不少热议。的确,全市400万左右的人口却只有32台救护车,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农工党厦门市委就提出,应该扩建厦门的急救中心,增加救护车,提高急救能力。

现状调查每12.5万人才一台救护车

昨日,导报记者走访了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发现,这个承担了整个厦门市民急救任务的中心,救护车却仅有32台,如果按照全市400万人口数来计算,平均每12.5万人才配备一台救护车,这远远达不到卫生部推荐的每5万人配备一台的标准。

不单救护车不够用,由于近年来业务量大增,厦门的医疗急救中心也面临场地制约。消毒、创伤、复苏、危重症示教室、隔离用房、应急储备仓库、车辆维修车间等,因场地所限难以配置及完善,大多数急救站点无条件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库。

据农工党厦门市委此前摸底,还有一个不足也令人担忧,那就是急救人员人才流失率高,急救队伍不稳定。由于急救人员不足,只能在岛内实行12小时工作制,岛外实行连续3-7天每天24小时工作制。

委员献策增扩急救中心、车辆、人手

今年两会,农工党厦门市委主委、厦门心脏中心主任王焱就提出,政府应扩建或重建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弥补中心培训教室、储备仓库、卫生清洗消毒中心、各类业务用房与办公用房的不足。在各大医院发展建设中,还应预留充足的急救分站用房。

王焱算了一笔账,按厦门市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计算,到2018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516万。要保障516万城市人口医疗急救所需的急救中心功能,用地面积约为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此外,建立一个功能较为齐备的急救培训中心,还需增加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按2013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373万来计算,需配备救护车73台,用于市民日常急救服务以及各类医疗保障及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所需。

此外,为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应配置用于紧急医疗救援的特种急救医疗车辆,包括物资储备车、通讯指挥保障车、综合医疗车,以及用于中心与各急救点物资补给和更新的运输车等。

部门回应今年要增加急救站点

就农工党厦门市委提出的建议,厦门市卫计委副主任姚冠华进行了回应。

姚冠华坦承,厦门的救护车总数确实不多,但更关键的缺点在于急救中心站点分布不均衡,有的站点急救路线很长,有的很短。

姚冠华说,从今年开始,厦门会在全市范围内增加急救中心站点,包括五缘湾、机场、东渡、岛外等,以缩小急救半径,缩短救治时间。

此外,对于急救人员,王焱建议参考厦门市医疗行业平均收入水平,改善待遇。在厦门市医疗院校中开设急救专业,培养厦门急需的高技能型急救人才。

就此,姚冠华透露,对于急救人员,厦门已经从2年前开始提高他们的绩效工资,每年增加差不多8000元,接下去,还会适度提高。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香卉辉 吴林增 梁静 常海军/文 资料图)昨日,在厦门市人大各代表团的审议上,市人大代表们的发言,没有什么官话套话,他们关注的,都是目前厦门的发展大计和民生热点。

厦门“四桥一隧”收费,一直以来受人关注。来自湖里的人大代表方庆明建议,岛内外一体化,应该在“四桥一隧”收费上有所改革。

此外,集美代表团热议“黑气”。有代表说:“不管‘黑气’、‘白气’,不正确使用都会爆炸。”

城市空间“四桥一隧”收费要改革

如果你是外地车,出个岛,必须缴纳12元。如果是本地车,出岛按年费来缴费。

在厦门,“四桥一隧”的收费,一直备受市民关注。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3年,厦门“四桥一隧”每天车流量已经超过3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厦门本地车辆。“四桥一隧”收费实施多年,一直有各种声音。其中,有一个声音,就是建议取消收费。昨日,在湖里代表团的审议现场,就有代表提出类似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丰润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方庆明说,在省两会上,省领导就提出,厦门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岛内外一体化。“但是,‘四桥一隧’收费站卡在那里,永远横亘在老百姓心中。”方庆明建议,在厦门出岛的“四桥一隧”收费上,应该有所改革。

他举了个例子。“试想,上海浦东和浦西的收费站还在那里,那对上海的发展会是怎么样的影响。”他说。

他建议,厦门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或者甚至可以对收费站进行迁移。

燃气安全“黑气”、“白气”都要管好

去年两起燃气爆炸事故依然历历在目。集美代表团的代表们不约而同关注起了煤气安全问题,纷纷提出建议,并就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市人大代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永红最先提出煤气安全问题,他认为确保煤气安全应该重点在堵住“黑气”,监管液化气瓶的来源,而不是使用大瓶还是小瓶。

市人大代表、厦门海翼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郭清泉则认为,煤气安全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目前一本户口只能开一个燃气户头,如果老居民搬走了,带走煤气罐,新进居民就无法使用,只能使用‘黑气’。”郭清泉表示,另一个就是国有燃气供应便捷度不够,对于餐饮店来说用“黑气”更加方便,建议国有燃气放开一些分销渠道。

听到这两位代表的建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局长蔡允嘉坐不住了,立即补充表示,两起燃气爆炸及平时小爆炸并不是因为“黑气”,都是因为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黑气’也是气,它的问题是热值不够和短斤少两。”蔡允嘉说,但爆炸的关键还在于没有安全使用,“无论是‘黑气’还是‘白气’,不正确使用都会爆炸。”目前,煤气公司已经通过送气工等告诉所有用户,用完一定要关阀门,并送达警示通知单。

至于国有煤气和私有煤气,蔡允嘉表示目前国企和私企都可以供应,目前厦门有7家企业,而国有燃气供应,主要是因为以前老城区都没有用过煤气,城市没有留出煤气供应站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供应不畅,所以现在新成立了7个燃气管理中心,包括集美也会建。

市人大代表、厦门市吉兴集团董事长李金山则通过一个月的调研考察,认为可以使用清洁安全的醇基液体燃料来替代燃气。“使用新燃料,可以比燃气成本节省17%,热值差别不大,炒一盘菜,煤气需要15分钟,新燃料用16分钟,而且更加安全,建议市里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


生态环境别弄伤厦门“眼睛”

昨日,在湖里代表团的审议现场,代表们关注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厦门的生态建设。

市人大代表、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说,厦门是个小清新的城市,但是,要建设“生态美”,厦门必须注重对岛外10条溪流的整治。

他说,相关部门曾对10条溪流进行过调查,“有些溪流不堪入目,垃圾成堆”。

他建议,特别要加大对五缘湾的整治力度。“五缘湾是厦门的眼睛。”他说,不能因为污水直排,而把眼睛给弄脏了。

朱奖怀在发言中说,虽然政府部门采取很大力度,对流入五缘湾的污水进行了截流,但还是有污水排入了五缘湾。

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要给五缘湾来一个彻底的“体检”。他建议,对该片区做一个整体规划,集中整治,擦亮厦门的“眼睛”。

此外,也有代表建议,除了加大对岛外10条溪流的整治。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一些小型作坊的查处力度,因为这些小作坊污水基本直排。

提案点击

全面推广电子病历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李方芳 香卉辉)可能很多市民并不知道,自己有份健康档案,理论上,它能查健康,在各大医院通用,但实际上,它被利用的机会并不多。今年“两会”,九三学社厦门市委提案建议,能否在厦门推广门诊病历电子化,让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一份完整的健康档案?

现状:健康档案“名存实亡”

每位厦门市民其实都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它本来应该在全市主要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30多家单位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但导报记者调查各大医院发现,目前各大医院无法调阅市民的健康档案,包括病人的病历和服药情况、检查结果及影像、化验检查结果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健康信息系统覆盖面小,内容简单,无法全面了解市民健康状况,而且,档案完整性和连贯性低。

对策:看病用电子病历

对于这一现状,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建议,政府应该为市民建立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健康档案,其内容涵盖:出生健康记录——学校体检数据——医院就诊记录——社区健康记录。

健康档案在各大医院无法调阅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医疗机构仍然是手写病历。因此建议各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必须是电子版本,同时将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医技检查、化验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都纳入健康档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