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财政预算合理分配,城市快速发展,居民安居乐业。(资料图/本报记者 姚凡 摄)

2014年,厦门财政收入怎么样?钱都花在了哪里?今年财政支出又将用在哪里?昨日上午,在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韩景义以书面的形式向大会提交了《厦门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简称报告),晒出厦门的财政“账单”。“账单”里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动向,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尤其是财政支出的项目,可以清晰地反映和解释政府部门去年主要履行了哪些职能,今年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又有怎样的打算。

记者通读了《报告》及《解读》,发现去年和今年的财政政策和支出重点,均涵盖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投融资体制多元化改革、企业扶持方式创新、完善机制加大民生投入、预算管理改革等五大方面。今年预算安排体现“有保有压、统筹资金、提升绩效”三个方面的特点,转型发展和改善民生成为关键词。

名词解释

全口径政府预算编制:全口径预算是指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并实行与其性质相适应的管理和监督,使政府预算做到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权责匹配、公开透明。2015年起,厦门将全面启动全口径预算编制,按规定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报人大审查,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框架。

展望

2015

转型发展扶持多 民生保障措施全

预算报告是政府部门一年工作的全景窗口,厦门各级各部门将“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效益、优服务、惠民生”作为工作思路与重点,在预算编制中让每个原本枯燥单调的数据,变成了一幅幅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事业的蓝图。

2015年,厦门将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体制与产业扶持引导方式,激活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转型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改善、重大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体系,社保基金预算首次提交市人大会议审核,逐步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预算制度。

预算报告透露,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数580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1.3亿元。记者带您对报告做个略读。

经济发展账

五大看点

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将加码

报告解读:今年财政部门将统筹整合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安排行业扶持资金11.8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拓展旅游会展消费,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和热点。

龙头企业:有望获产业基金扶持

报告解读:今年将重点推进联电、天马微电子二期、电气硝子等重点企业建设,加快产业链条整合延伸。设立初期规模100亿元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和龙头项目。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骨干企业,通过担保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

信息消费:将成创新驱动重点

报告解读:信息消费产业有望成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今年将安排15.7亿元支持国家创新型城市、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推进清华海峡研究院、两岸信息消费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完善“三网融合”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

产业集群化:人才与载体更丰富

报告解读:安排21.7亿元重点推进火炬同安翔安产业基地、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软件园三期、保税港区等建设,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除了实体产业平台,在人才集聚平台方面,将落实“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政策,着力构筑海西人才高地。

自贸园区:适时出台完善配套政策

报告解读:今年将围绕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建设,适时出台和完善各项配套扶持政策。安排15.2亿元,支持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建立大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培育保税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深化两岸产业对接和融合,完善外贸公共服务体系。


城市建设账

三大亮点

基础设施建设:让交通出行更便捷

报告解读:今年将重点保障轨道交通1号、2号、3号线及翔安新机场建设。加快海沧隧道、同集路改造等“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建设,实施仙岳路与成功大道立交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网。这方面涉及财政投入83亿元,但更多将要依托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吸引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PPP模式加以解决。

城市空间格局: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

报告解读:今年将安排45亿元,着力构建“一岛一带多中心”空间格局,统筹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继续推动五缘湾、国际邮轮母港等岛内片区,打造综合商圈、总部经济、特色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岛内发展环境和功能品位。推进岛外新城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和服务配套,集聚商圈人气。

区域合作:厦漳泉龙交流更加密切

报告解读: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厦漳泉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北站动车运用所,启动火车东站、福厦高铁、吉永泉厦门支线前期工作,推进国道324(凤南-角美段)改线、后溪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深化山海协作,加大对口帮扶,推动与龙岩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整合厦漳港口资源。

社会民生账

六大重点

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

报告解读:教育历来是财政扶持的重点,今年将安排27.8亿元,重点落实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免除中职学校学费,完善各类学校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实施幼儿园奖励补助政策,拓展学前教育资源,缓解幼儿入园难题。

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改善就医环境

报告解读:今年将安排19.3亿元落实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分别提高至470元和50元。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等一批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机构设施配备,改善就医环境。

统一城乡低保和救助标准

报告解读: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养老和就业扶持方面,今年将安排17.1亿元。补助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和运营,支持建设农村幸福院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首次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险,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统一城乡低保和救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重点优抚对象补助等支出,落实各项助残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就业培训投入,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等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繁荣文体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

报告解读:今年将安排6亿元,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办好文博会、图交会等活动。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推进闽台文化产业园、华强二期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增强文化产业实力。

降低市民食、住、行成本

报告解读:今年将安排公交补贴6.5亿元,落实各项公交补助政策,支持更新公交车辆,优化公交路线,方便市民出行。实施稳定物价措施,完善补助政策,为低保、重点优抚和农村五保等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筹集资金10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逐步解决本市居民的住房困难。安排1.2亿元加强食品和公共安全。安排3.2亿元,推进平安厦门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厦门

报告解读:今年将安排24.6亿元提升环境质量。逐步建立促进主体功能区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新建一批社区公园,推进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安排11.4亿元建设美丽乡村,引导优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安排8.5亿元加大污染整治,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推进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


回眸

2014

三公经费下降

民生投入提高

去年厦门财政“家底”如何?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厦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09.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1%,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地方级收入543.8亿元,完成预算的99.9%,增长10.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1亿元,其中:当年预算支出526.7亿元,完成预算的97.3%。

与收入增长形成反差的,是一般性支出的大力压缩:去年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先后出台了因公临时出国、外宾接待、会议、培训、差旅等系列制度,完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2014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了30.3%。

2014年厦门市财政支出用在了哪些地方?从报告中可以看出,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通过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成为去年厦门财政部门工作的重点。2014年厦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1亿元。这其中,分得财政“大蛋糕”最多的当属民生领域,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72.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财政对民生的投入也不是“撒芝麻盐”。“去年财政的民生支出覆盖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宗旨就是老百姓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市财政局局长韩景义说,按照“整合存量、优化增量、集中财力、保障民生”的原则,财政将资金更多投向了民生最急需、最根本的领域。民生资金的进一步增加,让各项关系老百姓“幸福指数”的民心工程都得以加快实施。

城乡社区支出:186.2亿元

186.2亿元的城乡社区支出是2014年最大的民生支出。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推进岛内旧城改造、重点片区开发和岛外新城、小城镇建设。继续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改善雨污水管网、排洪管沟等市政设施,推动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铁路、公路、机场及流域沿线周边环境。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建力度,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3万多套,开工建设5000多套。

教育支出:27.7亿元

去年,财政部门实施教育基建项目考核奖励,落实幼儿园和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成中小学17所、开建公办幼儿园20所,全市新增2.8万个学位。支持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加强优质师资培养,继续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民办幼儿园奖补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办幼儿园,缓解幼儿入园难。加快市属高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支持厦门大学等省部属院校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4亿元

透过数字可以发现,2014年厦门民生财政呈现出一大特点:民生保障标准提高、范围扩大,群众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去年厦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5元和80元;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新增就业逾18万人。建成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341个,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全覆盖。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发放特困群体住房修缮补助和临时价格补贴。

医疗卫生支出:18.8亿元

2014年,财政加大投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心脏中心等一批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机构设施配备,改善就医环境。新建、改造标准化村卫生所52个。投入使用儿童医院,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使厦门人“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430元和40元。财政还对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发放150元奖励金。

交通运输支出:88.9亿元

重点保障轨道1号线、2号线和翔安新机场建设,开建“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网,实施莲岳隧道等交通改善工程,海翔大道、国道324复线等一批岛外主干路网基本建成。改扩建火车站主站房及南北广场,推进北站动车运用所等项目。落实公交票价优惠及特殊群体乘车补贴、BRT亏损补贴等,购置、更新一批公交车,建成一批停车场、人行天桥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缓解百姓出行难。


花絮

“蓝宝书”亮相

让报告更“接地气”

每年的政府预算报告草案,数据很丰富,信息量极大,但是很多内容让外行“看不明白”,审议时也往往很难发表意见提出看法。昨天,市人大代表开始对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进行审议。与往年不同,除了提请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每位人大代表还收到一本精心制作的 “蓝宝书”——《2015政府预算解读》(简称《解读》),书里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地解读财政与百姓生活。

这是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市财政局今年为服务人大代表审议、审查政府预算而特地编写的参阅材料。《解读》围绕2015年政府预算报告,结合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当前财税改革重点,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翔实的数据,并大量使用插画、图表等最直观的形式,系统梳理了政府预算、财政收支的要点、重点,介绍了财政管理怎么推进以及人大审查预算怎么开展,十分“接地气”。

《预算解读》分为六章,分别涉及“政府预算怎么读”、“财政支出怎么安排”、“重点支出怎么保障”、“财税体制怎么改革”,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管理和人大审查预算的相关内容。全册共71页,几乎每页都有一张色彩丰富的插图,把专业数据通过图表和彩图的形式加以呈现。翻上几页,记者还能看到各种财政知识小贴士以及带有解释说明的财政名词逻辑关系图,既清新活泼又通俗易懂,也很符合现在“大数据时代”和“读图时代”的表达方式,让代表们读起来更轻松。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政府预算报告不易读懂的问题,今年市人大财经委与市财政局首次为代表们编写《预算解读》,对专业的财政预算编列涉及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希望通过这一创新,使预算距离代表更近,为代表们审查政府预算提供更好的服务。

“预算报告不再是简单地向代表报账。”这位负责人说,除了让代表更全面了解政府的“钱袋子”,还要让代表更明白地读懂“大账本”,多向代表报告改革和政策安排,这也体现了厦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成果。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把生硬的数字变‘活’了。”昨日的人大会议上,代表们也纷纷表示,做预算解读是件好事,是另一种形式的预算公开,预算阳光,从以前的看不懂预算,预算较粗,人大难以审议,到现在的公开细化、明白易懂,政府在预算方面做的更加阳光化、规范化、法制化,让我们向更加开放、更加民主法治的方向前行。

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现有救护车32辆,达不到国家卫计委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所推荐的配置数量。(记者 姚凡 摄)

   话题

车祸、火灾、自然灾害、疾病发作等等突发事件一来,拯救生命、和死神赛跑就成为第一要务,这也不断考验着医疗急救队伍的速度和效率。

目前,厦门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医疗急救系统,建成了一支反应迅速、有效应对的急救队伍。不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厦门在医疗急救专业化水平、站点数量、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如何进一步增强医疗急救力量,如何提升医疗急救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这些问题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关注。

厦门日报讯(记者 汪长福)根据国家卫计委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推荐,每5万人需配备一辆救护车。按照2013年末厦门市常住人口373万人来计算,我市需配备救护车74辆,用于市民日常急救服务以及各类医疗保障及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所需。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现有救护车32辆,还达不到国家卫计委急救中心建设标准所推荐的配置数量。另外,有专家指出,在医疗急救方面,120的院前急救以及医院急诊的急救是很重要的环节,这两方面的医护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现状是,因为120和医院急诊医生的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风险大等种种原因,造成急救从业人员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急救队伍不够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性工作,我市的医疗急救体系发展应该加快步伐,努力完善急救网络、专项救援预案,投入更加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急救通讯、急救运输、现场救治的能力,构筑突发事故的重要“防火墙”。

支招

王焱(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厦门市委主委):

在医疗院校开设急救专业

“为了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及灾害紧急医疗救援工作,适应城市的发展及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扩建或重建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王焱说,按厦门市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计算,到2018年底,厦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516万人。要保障516万城市人口医疗急救所需的急救中心功能,用地面积约为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建立一个功能较为齐备的急救培训中心,还需增加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王焱认为,提高120急救、医院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急救队伍,这才是重中之重。因此,他建议制定符合急救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人才招聘政策,改善医疗急救人员待遇。另外,在我市医疗院校中开设急救专业,培养我市急需的高技能型急救人才。

“厦门市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的建设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王焱说,这一急救网络其实是高效整合了医疗资源,把心肌梗死的救治延伸到医院外、社区、120救护车等多个环节,缩短了病人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的时间延误。他建议推广这个“厦门模式”,提升厦门整体的医疗急救水平。王焱还建议,可以在公交车、船上配备车载急救箱(包),对交警、公交车船驾驶员等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包括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外伤处理等急救技能的掌握,并作为业务考核的内容。

巫斌(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党厦门市委副主委):

拓展急救人员晋升空间

“厦门城市发展很快,车辆增多,道路越来越拥堵,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急救通道受阻。”市人大代表巫斌说,现在120救护车在路上经常会碰到社会车辆挤占急救通道的情况,导致救护时间延误。

巫斌表示,除了道路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急救医护人才的缺乏,“待遇低、提升空间少”,这是急救医疗系统很难留住急救专业人才的根本原因,“所以医疗系统在招聘的时候,医生更愿意去综合性医院,不太愿意去当急救医生”。此外,在急救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充足。

因此,巫斌建议,要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医疗急救体系,保持急救通道的畅通。在急救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晋升空间,例如由综合性医院招聘急救人员,让这些人员安心在急救一线工作数年,然后再转入医院其他科室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可以多让急救人员在医院里交流学习,提高急救专业水平。

巫斌认为,厦门正在积极开展分级诊疗,一些慢性病等患者已经有了签约医生或者对口的社区医院医生。因此,这些患者如果出现不舒服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联系相应医生,征求医生意见是否需要120救护,这样可以有效避免120急救、医院急诊等资源被挤占。

声音

林敏辉:我经常看到一些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受到伤害的新闻报道,有时候是在急救过程当中引发的医患矛盾。从保护医护人员、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角度来说,殴打医务人员或者故意伤害医务人员身体的,都应该依法进行严厉查处。

厦门大变化 百姓新期待

宜居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尽快发挥岛外新城效益,完善集美新城公建和服务配套;加快同安新城、翔安新城规划调整,引进项目落地,形成新城框架;启动马銮湾片区、东部市级中心等新增长区建设,加快湾区清淤护岸和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本岛,严格控制岛内开发强度,有序推动龙头山等岛内“退二进三”片区建设,落实棚户区改造项目。继续推进“四边三节点”景观改造、“百姓富、生态美”试点和“田园风光”项目建设。加快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慢行系统品质。开工500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

交通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大港口、大物流、大路网建设,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推进翔安机场获批和填海造地工程建设;争取福厦高铁、吉永泉铁路(厦门段)纳入国家规划,基本完成火车站改扩建;加快地铁1号线施工进度,全面开工2号线,力争3号线过海段、机场线(厦门北站—翔安机场)穿山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年底前动工建设;“两环八射”快速路系统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完成城市快速公交运能提升改造工程。

生态

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制,健全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完善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专项整治、岛外溪流综合整治等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林荫道和绿道建设。

教育

完成《2013-2015年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21所中小学和19所公办幼儿园,力争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幼儿园学位5000个;加快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集美校区、厦门理工学院风洞实验室等一批院校项目建设。

医疗

力促第二医院三期、海沧医院二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床位数约850张;加快复旦中山厦门医院、翔安医院、弘爱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禾山、开元、殿前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围绕“三医”联动和体制机制创新,综合实施财政、医保支付、价格、人事、绩效考核等五个方面差别化政策。以慢性病一体化服务为切入点,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积极探索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体制与模式创新,完善院长选拔任用制度,在公立医院试点实行职业管理人制度。以多元化为导向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

文体

加快市体育中心综合健身馆、市游泳馆改造等项目开工,力促诚毅图书馆、市水上运动中心二期等项目投入使用。

养老

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化运行机制,完善参保人员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政策。研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

●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李春妮

制图/张平原 王晓峰

昨日召开的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展改革部门的掌门人,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孟芊,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了《厦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尽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稳”是基础,“进”是要求,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是不竭动力。在“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厦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狠抓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打好基础。

回顾

2014

厦门经济增速

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众所周知,2014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厦门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这一年经济运行成绩来之不易。孟芊介绍,厦门经济增长速度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位居前列,难能可贵的是就业、物价情况都很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呈现“五个持续”。

主要指标持续回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呈现回升趋稳的态势。

产业转型持续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70%以上。信息消费、文化创意、网络零售、离岸服务外包快速增长。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0.8%,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和10.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8.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控制在4%年度目标内。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控制在3.5%年度目标内。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增长5.3%,规模居全省首位。3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总投资近2500亿元,其中,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4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2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1%。

改革创新持续推进:率先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形成“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机制”。“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在全市全面推广,厦门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自贸试验区申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商事主体新设数量增长80%。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

主要经济指标

“成绩单”

固投

增长16.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增长16.7%。民间投资656.8亿元,增长41.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1.8%。岛外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达64.5%,四大新城完成投资563.6亿元,增长11.3%。

工业

规上增加值1240.3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0.3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3.1,比上年提高10.3个点。3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量超亿元,其中,8家产值增量超10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9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4%。

服务业

增加值1750.5亿

服务业增加值1750.5亿元,增长8.7%。

消费

零售总额1072.9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2.9亿元,增长10%。电子商务增势较好,限额以上电子商务企业实现零售额54.5亿元,增长50.1%,万翔网络、乐麦等销售额增长40%以上。

三农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0.6%

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67.2亿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220元,增长10.6%。

外经贸

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新设世界500强项目3个。境外投资项目79个,实际投资额3.6亿美元,增长1.5倍。外贸进出口总额835.5亿美元,下降0.6%;其中,出口531.6亿美元,增长1.6%,进口303.9亿美元,下降4.3%;欧洲、美国市场保持稳定,出口分别增长10.4%和6.5%。

展望

2015

实施创新驱动

加快转型发展

2014年厦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仍需加强,岛外新城集聚带动作用还未有效发挥,岛内外布局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还跟不上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学难、就医难、岛内交通拥堵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对此,厦门今年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力促“三个”转型:一是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是加快天马微电子二期、电气硝子、联芯(台湾联电)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建设,强化龙头项目带动;整合提升园区载体,优化布局,推进火炬同安翔安产业基地、软件园三期等平台载体建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二是加快城市转型,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尽快发挥岛外新城效益,着力提升优化本岛。加快大港口、大物流、大路网等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加大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力度,持续打造城乡宜居环境。三是加快推动社会转型,持续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多规合一”模式,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投入,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济发展更“热络”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加快建设清华海峡研究院、中科院稀土所、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吸引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来厦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实验室、科研设备。推动火炬高新区试行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入、后补助等手段,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完善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综合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转化交易机制。加快形成“研究所+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产业发展基金”的协同创新系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围绕加快构建“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天马微电子二期、电气硝子、联芯、清华紫光电路产业园等产业链龙头项目建设,瞄准符合厦门产业发展导向的世界500强、央企、台湾百大企业、闽商、潮商和知名民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大项目、具备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项目,强化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制定产业园区引资策略,优先布局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的重大项目。重点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火炬同安翔安产业基地、海沧生物医药港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信息消费产业集群,推进两化融合,引导工业企业推行智能化制造,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自贸区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尽快完善厦门自贸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整合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建立高效的大通关一体化信息平台和口岸联检机制,进一步探索符合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体制机制。在高崎机场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快培育发展保税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推进监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投资管理制度和贸易监管制度,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培育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抓住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机遇,贯彻落实厦门“一带一路”建设行动方案,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充分发挥厦门的口岸优势,提升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与水平,筹备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力争在跨境电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和投资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生成一批重点招商项目,争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利用铁路打造欧洲、中亚陆路通道。

    

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开幕。(记者 黄晓珍 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陈镌娟)无限春风拂鹭岛,满眼生机绿参差。昨日适逢立春节气,鹭岛大地暖风拂面、鸟语花香。上午9时,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开幕。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肩负嘱托和使命参加大会,凝心聚力、共谋新一年发展大计。

担任第一次全体会议主席团执行主席的是:王蒙徽、郑道溪、陈秋雄、杜明聪、何清秋、陈昭扬、杨金兴、黄诗福、陈紫萱、陈津、黄锦坤、刘育生、胡家榕。郑道溪主持会议。

张健、刘可清、陈修茂、裴金佳、钟兴国等省市领导,邹尔均、叶庆耀、洪永世、朱亚衍、洪华生、李秀记、蔡望怀等在厦省市老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厦门海事法院主要负责人,秦树桐等驻厦部队领导,部分省部属驻厦单位领导在主席台就座,在厦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出席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列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应出席代表311名,实到代表291名,符合法定人数。

市长刘可清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过去的一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厦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加快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较好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刘可清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把握机遇,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狠抓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打好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以上,外贸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均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刘可清说,实现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持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增强特区发展活力;持续扩大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持续实施跨岛发展战略,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持续深化两岸融合,更好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繁荣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宜居度和竞争力。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厦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厦门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审查。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崔晓旭 实习生 洪伟晟/文 吴晓平/图)中山路步行街颇有风情,已是厦门一景。

扩大岛内西部老城区的步行空间,建设慢行系统,如何?这个话题有些争议,最大的争论焦点便在于,老城区实在用地饱和、交通拥堵,没有空间建慢行系统。

今年“两会”,九三学社厦门市委有个建议,结合地铁加快老城区慢行系统建设。今天的“两会议事厅”,我们就来关注这一话题。

争议西部老城是否要建慢行道?

建人行慢道系统,这已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共识。“美丽厦门”规划更是提出了建设总里程848公里的人行慢道系统,并明确了建设步骤。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其中正在建设的第一、二批步道系统,均不在岛内西部老城区的交通饱和路段。

有人提出,西部老城区建设太过密集,受客观条件限制,不适合也没有空间再建慢行系统。但也有专家提出,老城区比新城更需要慢行系统。

厦门地铁1、2号线已开工,3号线今年也开建。九三学社厦门市委认为,借地铁建设之机推行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土地占用、低出行成本的绿色交通方式,是保持厦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建议地铁周边建分层次慢行系统

岛内西部老城区的确用地饱和,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建议,以“步行化”为核心将道路分为三个层次建设慢行系统。

第一个层次是在完全步行化的街道、社区。不断扩大“完全步行化空间”的数量、面积,逐步将商业、公园、社区的公共场所纳入,由点及面地逐步提升城市休闲场所品质。

第二个层次是在支路、社区道路上,允许自行车、公交车进入与行人共同使用道路,仅有特许的少量机动车可进入。步行专用道需要安全地与机动车道、自行车道相对隔离,过街确保行人优先、便捷,采用斑马线等地面设施过街。

第三个层次是在城市主、次干道上,通过改造现有道路断面,隔离出安全、宽敞的专用人行道、专用自行车道,保持路面平整,并加强自行车道及人行道的路权管理,改变机动车停车占用自行车道路资源的状况。

同时,完善慢行系统人性化设施,为市民改变依靠私家车出行的模式,使用地铁无缝衔接步行、非机动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缓解厦门岛西侧(老城区)交通拥堵现状。

轨道交通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九三学社厦门市委还建议,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顺畅的市政衔接设施,提高步行者、自行车骑者的便利安全。

专家团

借修地铁东风发展绿色出行

嘉宾:林地球“建人行慢道系统,是目前各个城市发展的潮流。借修建地铁这个城市规划‘大手术’时机,对一些细节进行‘小手术’的修补,现在正是时候。”在林地球看来,老城区建筑密集的客观因素,并不影响慢行系统发展这一势在必行的趋势。

林地球认为,目前厦门交通拥堵的情况日益严峻,改变市民出行的方式和理念,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倡导绿色环保出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而慢行系统建设,恰恰符合绿色出行的理念。

目前,厦门的慢行系统规划过于分散,可以借鉴欧洲先进城市的经验,将岛内所有的慢行系统串联起来。借修建地铁的时机,将地铁、公交、步行道等绿色出行方式无缝链接,可方便市民和游客的日常出行。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李晓平 整理)

提案摘要

针对当前厦门大部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难的现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老旧小区公共部位设施整治建设;创造条件,对接管老旧小区的物业给予政策扶持;探索优化业主自治物业管理模式,多管齐下,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目前,在厦门筼筜、梧村、开元、嘉莲、湖里、江头、杏林、集美等街道,尚有大量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建设的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单位的后期管理没有跟上,有近三成老旧小区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存在着种种隐患。几乎所有的物业管理公司都视老旧小区为“烫手山芋”,不肯轻易接手。

民建厦门市委的提案指出,目前老旧小区面临的困境是,老旧小区普遍出租率很高,许多业主长期不在老旧小区居住,因此,成立业主委员会面临着严重的主体缺位问题。另一方面,按照目前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老旧小区收费标准处于最低档次,但现实是,老旧小区管理成本高,收费又低,物业管理公司难以获得正常的经营收益,公司运营难以为继。

这些情况都与“美丽厦门”的要求相去甚远,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旧小区的居民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大,整治与提升刻不容缓。为此,民建厦门市委建议,推广思明区鹭江街道的“60%+30%”模式,对老旧无物业住宅小区自治管理项目,即安装维护技防门、加固门窗、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设置物理隔离等,由老旧小区业主自治小组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经确认后给予总经费60%的奖补外,街道办再给予总经费最高30%的奖补。针对2000年之前的老旧小区,建议在财政预算方面,设立老旧小区公共设施基金。采用政府财政投入大部分资金,业主缴交小部分资金,比例设置为2:1,即小区居民自己交1元钱,最多可以申请使用3元钱。

建议在规划和行政许可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且通过业主与物业公司形成契约关系,鼓励物业公司参与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获取收入;对于城市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则参照廉租房补贴房租和物业管理费的方式,通过业主申报、社区公示、政府审批的方式,由政府财政出资购买的方式,直接补贴给物业管理公司。同时,加快成立老旧小区业主委员会。充分挖掘老旧社区的公共资源,通过经营性创收来弥补物业管理费的不足。如设立广告牌,增加停车位等,针对老旧小区位于厦门繁华市中心的条件,鼓励小区合理利用车位错峰停车。

厦门日报讯(记者 郭瑜芬 整理)

议案摘要

1949年10月25日,金门战役打响,当年的28军部分将士牺牲后,遗骸就埋葬在金门岛。去年12月5日,曾在原28军服役的军人、在金门战役中阵亡将士的遗属在金门战役65周年之际踏上金门,与台湾同胞一起为阵亡将士进行祭奠。现在,应该争取将解放军烈士遗骸迁回厦门。这样做的时机已经成熟。

与大部分人大代表事关经济、民生等方面的议案不同,市人大代表刘卫国和韩韧两人的议案有些特殊。在市两会期间,他们同时提出,建议将在金门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烈士的遗骸迁回厦门烈士陵园。

刘卫国和韩韧二人同为厦门市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成员。刘卫国的父亲是28军82师245团干部股的股长,韩韧的父亲则是与28军同属一个兵团的31军医疗队的战士。因为这一层联系,使得刘、韩二人对金门战役一直特别关注。而他们所在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中,有许多人都与28军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刘、韩二人发现,金门战役的牺牲将士忠骨不曾回归一事,成了不少人的心结。

去年12月,两岸举行了金门战役的共祭,今年1月份中旬,山东南下干部历史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到金门岛,为阵亡将士奉上了薄酒。这两件事给予他们很大的触动,也坚定了提出议案的决心。在他们看来,将金门战役中阵亡的解放军将士骸骨迎来厦门烈士陵园,此举具有重大的意义。

“烈士不能忘,烈士精神不能忘,金门战役不能忘。”刘卫国说,将烈士骸骨迎回厦门,除了能告慰英魂之外,还必将为厦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提供新的内容,烈士们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一项宝贵的财富。同时,遗骸迁回的行动也必将对海峡两岸的交流产生积极影响,此前两岸民众共祭金门战役阵亡将士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刘卫国和韩韧来说,目前时机已经成熟。“2013年,位于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落成,用以纪念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牺牲的中共地下工作者。”韩韧说,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此外,去年国家以高规格迎回了437位在韩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庄重举行安葬仪式。在韩韧和刘卫国看来,这其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将金门战役解放军阵亡将士的遗骸迎回厦门的时机或已经成熟。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市政协委员张和辉提议,随着人们对公共WiFi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应该加快建设公共场所免费WiFi。

张和辉提到,可以分阶段实现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就是对已有免费WiFi的公共场所要加强信号建设,而没有的区域应规划出建设进度和预算,争取到2017年在政府办事大厅、汽车站、火车站、医院、公园、景区、人才市场、大型商业区等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而鼓浪屿作为厦门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率先在全岛实现免费无线WiFi网络开放,将会成为鼓浪屿的一大亮点。

张和辉还提议,可以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公共WiFi运营模式,同时注重完善细节化、人性化管理机制。比如在覆盖免费WiFi的公共场所,应在醒目位置标示清楚如何登录和获取密码,并设置投诉电话,实时管理信号差、连接难的问题。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整理)

提案摘要

护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厦门护理收费一直处于偏低水平,造成当前厦门护理人员因为流失而不足,影响医疗质量。为此,农工党厦门市委提出提案建议,完善护理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护理岗位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同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力度,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农工党厦门市委提出提案建议,完善护理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护理岗位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据提案介绍,厦门三甲医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提高为,一级护理90元/天、二级护理50元/天、三级护理20元/天。没有实行优质护理的收费标准分别是18元、10元和6元。这个标准和护士的劳动付出及技术要求相比,明显偏低,甚至远远不如护工的收费水平。

为保证医疗质量,国家规定医院的护理人员和病床数的比例应大于1:2.5,但这一目标长期未能实现。许多医院的病床周转率远高于100%,造成护士满负荷、超负荷工作。

提案指出,目前护理收费标准是物价部门审定的,医院无权提高。护理收费标准长期处于低水平,而护士的工资、奖金、福利、社保等成本却逐年上涨,使得医院不愿多招护士。

护理人员不足,不仅加大了现有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也给护理规范和医疗安全带来冲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调整现行的护理收费标准,保护医院招聘护士、培养护理队伍的积极性。为此农工党厦门市委建议,提高护理收费定价,将护理服务收费定价提高到和支出基本平衡的水平,至少不要和护工的收费相差太多。根据当前的物价和行业收入水平,可以考虑将优质护理一、二、三级的收费提高到150元、80元和50元以上,普通护理则提高到60元、40元和25元。

为不明显增加患者的医药费用支出,建议因护理收费标准提高后患者所增加的支出,由医保统筹支付80%比例;同时进一步控制住院天数,降低药品和器械价格,加强医院收费的监管,严查乱收费、多收费。卫生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和职务、级别晋升制度,形成有利于留住和吸引护理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人才管理与激励制度。建议提高护理人员的收入中“护龄补贴”标准,提高护理岗位的人力资源和福利待遇,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昨日,厦门市市长刘可清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厦门日报记者 梁伟 摄)  

  

2月4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刘可清代表市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14年政府工作,提出了201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并提出八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刘可清说,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克服困难中前行,在抓住机遇中提升,在谋划未来中转型,做到稳中有进、稳中有为,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开局之年。刘可清说,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发挥好经济特区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报告关键词点击

转型升级

>>回顾:我市坚持稳中求进,科学研判、多措并举,加大经济运行调度,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望: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聚焦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提质增效升级,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

智慧城市

>>回顾:我市深入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获批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入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展望: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集群,推进信息消费和数字产业园建设。

自贸园区

>>回顾: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厦门自贸试验区,面积43.78平方公里,赋予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先行先试权限。

>>展望: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一带一路

>>回顾:第18届投洽会聚焦“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平台,国际投资风向标作用更加凸显。

>>展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实施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社会治理

>>回顾: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促进社会治理创新,403个村居建成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展望:坚持“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积极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乡治理体制机制,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生态文明

>>回顾:划定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岛外四区一次性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着手整治岛外9条溪流污染源,46个村庄实施污水就地处理。

>>展望: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市,扎实推进海洋生态治理和岸线保护。实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本版文/本报记者 黄怀 制图/张平原

回眸

2014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加快实施

稳增长

新开工35个重点项目

去年全市重点项目实现新开工35个,总投资达391亿元以上。地铁1号线全面施工,2号线跨海段正式动工。岛内火车站改造进展顺利,今年春运期间投入使用。翔安机场选址获批,完成6平方公里填海造地。高崎机场T4航站楼建成启用。

国际领先、国内首个远海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试运行。厦成高速建成通车。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动工。电力进岛第四通道投入运营。

利用外资获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16个,其中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9个。总投资62亿美元的台湾联电12寸晶圆片项目获批落地,总投资7亿美元的日本电气硝子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的天马微电子二期将与一期项目配套形成产业优势,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ABB工业中心是该集团在海外投资建厂的第一个项目。

调结构

会展旅游业持续增长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4%,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3%。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4%、32%、1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9%。获国家各类科技立项508项,当年到位资助资金4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1家。软件园三期入驻企业357家。

举办展览200场、会议4177场,均比往年有较大增长;接待境内外游客5338万人次,增长14.5%;旅游总收入722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065亿元和6644亿元,增长10.7%和13.7%。将厦鼓旅游客运航线转至东渡和嵩屿,合理分流游客和居民,实现客轮升级,全面提升鼓浪屿旅游环境和品质。划定生态控制线981平方公里。

促改革

精简、下放审批事项

政府工作机构由45个减至39个。精简、下放审批服务事项295项,网上审批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多规合一”使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自贸试验区创建取得重大进展。厦门自贸试验区面积43.78平方公里,被赋予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先行先试权限。逐步推行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加快构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扩大出口信保扶持覆盖面,受惠企业近2000家,增长一倍。

新增商事主体7万多户,增长80%。

民间投资增长41.5%,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四成。

惠民生

统一城乡低保标准

建成公共自行车道136公里。严管建筑废土砂石,整治渣土车,淘汰黄标车1.7万辆。道路清洗面积增加100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3%。

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以上。建成中小学项目17个,开建公办幼儿园20所,分别新增学位2.3万个和5000个。

新增病床位2000张。第一医院内科综合楼、弘爱医院、龙邦妇产医院等动工建设,市儿童医院投入使用。

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取消招收高中择校生。

全年新增就业18.3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390元提高到430元。实现本市参保人员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行省外就医就地一站式结算。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2838元。统一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550元。

建成保障性住房1.3万多套,开建5000多套,选房分配1.2万多套。

智慧医疗建成全市门诊预约统一平台和健康医疗云平台。

展望

2015

稳增长促转型 持续改善民生

基础设施

开工建设地铁3号线

加快建设地铁1号线,全面建设2号线,开工建设3号线。

完成翔安机场各项目各环节的审批,抓紧机场总体规划、主体建筑、集疏运体系等设计。

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邮轮母港、码头自动化建设。

启动吉永泉铁路厦门支线前期工作,抓紧建设动车运用所、前场铁路大型货场。推进海沧隧道、同集路改造等“两环八射”城市快速路网建设。

构建公共自行车道系统。

全力以赴推进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尽快建成让全市人民饮用更好水质的第二水源。建成莲花水库。

加强电网建设,提高用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公共服务

中小学学位增加2万个

新建19所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21所中小学,分别增加学位5000个和2万个。

加大财政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有效供给,培育岛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在新城区建设中充分预留社会事业发展用地,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占新建社区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0%。政府公房优先用于公共服务需要。

社会保障

提高医保支付比例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保支付比例。继续提高低保标准,加大救助力度。

完善参保人员自付医疗费困难补助政策。

鼓励各类资本建设老年养护设施。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000套。

宜居城市

重点整治九条溪流

整治“两违”,严管占道经营、占道停车、施工扬尘、运输车辆跑冒滴漏、油烟噪声扰民等。推动地下管网综合管廊建设。

以水清无味为目标,重点整治9条溪流,继续推进九龙江流域治理,加大污水截流处理力度,推进岛外重点片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推进汽车烧油改烧气、道路清扫改清洗、绿化养护冲灌改喷雾,增加绿地、降低扬尘、清新空气。争创国家生态市、生态园林城市。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定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

深化改革

扩大网上审批覆盖面

加快审批流程再造,继续扩大网上审批覆盖面,减少部门、精简环节、节省时间。

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一张图纸管控到底、一个平台协同管理、一张表格受理审批、一套机制保障运行。

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营造城市国际化环境,积极打造世界性的会议中心城市。

推动公共设施与标识体系国际化。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增设自助边检通道,实现人员出入境更加便利。

两岸融合

先行先试两岸车辆互通

实质性推进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为项目进驻创造条件。

依托“小三通”、“大三通”,促进两岸直接往来便利化,在海峡旅游、海运快件、车辆互通等方面先行先试,提升两岸人员、货物进出厦门口岸效率。

加强基层、民间和青少年交流,增进两岸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在厦台胞合法权益,鼓励建言献策、参与社区管理。

厦门日报讯 (记者 蓝碧霞)“进一步深化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让基层创新创造的活力持续迸发。”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先后来到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思明、海沧和湖里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参与大家热议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话题,认真听取意见建议。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裴金佳参加了三个组的审议。

肩负人民群众重托,心系厦门发展,代表们踊跃发言。大家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务实,对去年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对今年的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是一份激发斗志、提振信心、凝心聚力的好报告。

在思明代表团,市人大代表则悟分享了南普陀寺响应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经验做法。去年开始,南普陀寺对进寺游客、市民提出倡议:“垃圾不落地、你我多给力”。“十一黄金周”期间,来往南普陀寺的20多万人次的游客、市民,几乎没有在地上留下垃圾。他认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建议在此基础上,把厦门打造成全国公共文明行为准则的示范城市。

王蒙徽说,南普陀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制作了深入人心的标语口号,让大家从思想上接受“共同缔造”,并且乐于参与、易于互动,这样的方法值得借鉴。他希望2015年思明区能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道路上,继续创新思路和方法。

在海沧代表团,市人大代表李明用风趣朴实的语言,跟大家分享了他所在的东孚镇山边村“共同缔造”的故事。他说,从刚开始茫然无措,到发动全体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参与共同缔造,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的村庄变美了,百姓富裕了,山边村算是尝到了共同缔造的甜头。“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们感受到了美丽厦门,活力海沧,热气腾腾。”王蒙徽表示,我们一定再去山边村看看,希望你们2015年再接再厉。

在湖里代表团,市人大代表陈宏舟也建议用共同缔造的方法尽快推进我市山体公园建设。市人大代表方庆明、曾清华、张毅恭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治理土方车超载、加大力度整治海岸线排污问题等提出建议。王蒙徽说,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源地,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希望湖里区能继续发挥这种创新活力,用共同缔造的理念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分组审议中,代表们就当前热点难点,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自贸区建设关键是制度创新;必须储备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做强互联网经济、做优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强化落实,提高干部执行力……王蒙徽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记录大家的意见,并感谢大家的支持和监督。他表示,就一些当即能做的工作,要督促尽快落实,涉及长远的工作也会持续推进。

昨日下午,王蒙徽还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党组书记张健,市政协主席陈修茂一起,看望了在市政协各组参加分组讨论的政协委员们。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吴林增/文 常海军/图)再次回到厦门工作,就赶上了厦门市两会。昨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裴金佳先后到思明、海沧和湖里代表团参加分组审议。“我今天来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代表,再一个是政府的党组成员。”裴金佳说,代表们给厦门的社会发展、民生、经济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很有价值,“所以,我都一一记录,认真吸纳,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谈回到厦门“对每一条巷子都充满感情”

昨天上午,裴金佳最先来到思明团。2003年厦门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时,他曾是大思明的第一任区委书记。

“现在看到的很多都是老面孔。”在听完代表们的建议后,裴金佳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跟各个代表团的代表们很多都是老同事、老朋友。他说,“厦门本来就是我的娘家。”

“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每一条巷子,都充满了感情。”在思明团,裴金佳这样说。

“我在厦门学习工作了28年,对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在湖里代表团时,他则用这句话开场,来表达自己对鹭岛的情感。

谈厦门发展“必须是跳起来摘桃子”

在思明和湖里团,裴金佳也谈了厦门发展的机遇,“厦门现在的发展处在新的一个阶段,各项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肩上的任务很重”。

对于今年厦门经济发展目标的制定,他说:“必须是跳起来摘桃子,要实现目标,必须努力才能做到。”

裴金佳说,厦门今年机遇难得,经济发展必须抓住自贸区发展良机,“自贸区含金量很高,我认为不亚于当时的经济特区”。

“在自贸区建设上,厦门要先行先试。”裴金佳说,“厦门要通过改革审批管理,来释放发展动力,很重要的是跟台湾的融合,推进两岸经济建设和人员往来。”“增加欧美航线,一个空中航线,一个船运航线。”裴金佳说,厦门要多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吸引欧美一些高新企业来厦门投资,开辟欧美航线很重要,“如果没有直航的航线,要吸引就很难”。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陈镌娟 蓝碧霞)“垃圾不落地,你我多给力;垃圾不乱丢,福德当下修;庄严佛道场,垃圾莫登场。”昨日上午,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市人大代表、市佛协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的一席话,博得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去年 “6·5”是世界环境日,当日,在则悟大和尚带领下,南普陀寺启动了“我爱我家”环保活动,宣告将垃圾桶“请”出寺院,打造全国首个无垃圾佛教寺院,以实际行动响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没了垃圾桶,垃圾往哪儿丢?能留下文明吗?看到会场上有的代表露出疑惑的表情,则悟大和尚说,取消垃圾桶后的“效果非常好”,寺院两百多个垃圾桶撤出后的几个月来,整个寺庙地上一片垃圾都没有。寺院一天三万多游客进进出出,产生的垃圾不是被保洁员或义工收走,就是被游客自己带出寺院。每位游客入寺礼佛,有需要时,都能免费拿到收集垃圾的可降解塑料袋。

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要做到垃圾不落地的“步调一致”,实属不易。为此,寺院在宣传标语的内容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则悟大和尚说,在参考国内其他地方的环保文明标语时,寺方发现那些标语较为生硬、较难打动人心,不能“动心”,就无法“动行”。经过反复琢磨,提出了本文开头的标语,这些标语在黄金周也经受住了考验,数十万人次到南普陀寺游览、礼佛的同时,也亲历了一场垃圾不落地的“心灵环保”实践。

则悟大和尚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佛教最早的环保理念。怀着平常心,善待大自然,这就是最好的环保。

取消门票、取消垃圾桶、文明进香、寺院数以千计的义工走入社区服务社会……这些年南普陀寺推出的一系列“动作”,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家园、美丽厦门。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李晓平)昨日,市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召开。会议由市政协主席陈修茂主持,副主席钟兴国、欧阳建、卢士钢、江曙霞、潘世建、魏刚、陈昌生、黄世忠、高玉顺、黄培强,秘书长朱伟革参加。

会议听取各委员小组召集人汇报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情况和决议草案、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情况;各委员小组召集人汇报选举办法(草案),有关人事事项文件(草案),总监票人、监票人建议名单的酝酿情况;审议有关人事事项文件草案,选举办法草案,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

东南网2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文 常海军/图)“我们就是来听大家的意见的。”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裴金佳到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代表团,听取人大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海沧区代表团,王蒙徽还欣然接受基层代表海沧山边村委会主任李明的邀请,表示会去山边村看看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给山边村带来的变化。

“垃圾不落地”口号很有用

去年6月底,导报曾在全市发起了“垃圾不落地”的倡议,这也得到南普陀的响应。在思明区代表团,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南普陀寺方丈则悟讲述了南普陀取消垃圾桶,推广“垃圾不落地”的效果,“去年黄金周,南普陀有20多万游客,地上一片垃圾都没有”。

“这个做法很好,这是思想上要解决的东西,还是个大家容易接受、很合适的口号。”在听到则悟提议全市都要推广垃圾不落地等建议时,王蒙徽接过话,再次为“垃圾不落地”的理念点赞,他说:“我是觉得思明区可以好好学学。”

“提出的这个口号还是很有用的。”就此王蒙徽还专门讲了一个母亲劝导自己的孩子不要乱扔垃圾的故事,以此来说明“垃圾不落地”这个理念对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

“药是不能假冒的”

在思明团,市人大代表、厦门眼科中心董事长苏庆灿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把健康服务延伸到网上,在网上开通类似健康淘宝的服务,让市民可以在网上看病,也可以在网上买药等,在厦门专门划定区域发展网络医疗产业园等。“你这个想法很好,现在要解决一个问题,怎么把假药管住,药是不能假冒的。”王蒙徽表示,要确保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同时也要让老百姓得到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除了关注老百姓用药安全问题,王蒙徽还很关心医疗人才引进的问题。

当苏庆灿提起,他们在引进人才,曾有留美博士生因没有本科报到证,在办理相关手续受挫时,建议厦门要打破一些人才引进的条条框框。“这是不行的,不应该是这样。”王蒙徽在会场上立马要求有关部门去解决问题,“那要抓紧时间去解决”。

上一页 1 ... 3 4 5 6 7 ...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