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快讯(记者 林娟)昨日东南快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在“6·18”期间举行第五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截至6月10日,经省经信委、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预审,全省新形成民企产业对接合同和具备签合同项目1206项,总投资7798亿元。

东快讯(记者 林娟)由福建、黑龙江、吉林、河南等10省粮食局和中粮集团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将于6月18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洽谈会将与“第十四届福建省内产销区粮食购销洽谈会”、“粮油项目成果交易会”三会融合。

本届粮洽会,在“6·18”平台上举办“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展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为四大板块。据了解,目前在产销协作方面,省外已有514家,省内已有234家粮企报名参会,参会代表将突破2000人,省间产销协作合同意向已达600万吨以上,省内粮食购销合同有望超过90万吨。

往届“6·18”现场(资料图)

东快讯(记者林娟)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第十三届“6·18”)将于17日至21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昨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6·18”组委会介绍,第十三届“6·18”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到目前为止,已报名参会的嘉宾13800多人。根据安排,17日为本届“6·18”预展日,18日12点前仅向专业人士开放,18日12点后免费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本届“6·18”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展馆布局有五大板块,一是专业展区,设置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现代农业4个专业馆。二是综合展区,其中主办单位馆9000平方米,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澳门科技成果等12个展馆;城市综合馆4500平方米,包括我省9个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展馆,重点突出各地优势产业项目。三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区,包括海丝主题展3000平方米和海丝精品展9000平方米,重点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先进适用技术和项目产品等。四是虚拟研究院展区,重点展示网络协同平台的功能和5个产业技术分院开展协同创新成果,以及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成效等。五是金融服务展区,包括银行品牌产品、保险、证券、新三板、资产管理品牌产品展区等。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6·18”共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央企14家,在境内外上市的上市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台湾企业20多家。到目前为止,从“6·18”网上报名系统报名参会的嘉宾13800多人。应邀参会专家2500多人,来自境内外265所(家)高校、科研单位,其中“两院”院士50多位,33所“985”高校专家学者150多名,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专家学者5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6·18”将在会展中将特设2000平方米的“互联网经济”馆,重点展示物联网产业、智慧云服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成果。届时该馆将有大量的互动活动,可让观众直观感受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本届“6·18”的各项活动以中小型、专业性的对接洽谈活动为主,包括院士专家项目签约、首批海上丝绸之路“6·18”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签约、台湾工研院技术专场对接等23场项目对接活动。还将举行海上丝绸之路6·18投资合作论坛、福建省互联网发展推进大会、数字福建·院士高峰论坛等13场高端主题论坛,以及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12场。此外,还将举办院士专家八闽行、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青年人才创业大赛颁奖仪式等活动。

东南网6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将于6月17日至21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届“6·18”筹备情况。会上,组委会有关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历经多年的发展,“6·18”已成为闽台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之一,请问本届“6·18”在闽台合作方面有什么新作为?

省发改委副主任、“6·18”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林文斌:6·18是我省为广泛吸纳境内外科技成果与福建企业对接而搭建的平台。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特殊区位优势,注重对台湾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学者的邀请力度,以项目为载体,推动闽台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把“6·18”打造成了两岸科技合作与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本届“6·18”在推动闽台合作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将设专馆,展示推介一批项目。我们都知道,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在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这一次,他们组织了台湾东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台湾精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南经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二十几家台湾科技型企业,将展出数控产品机器人、电动攻牙机一大批、高精度五轴刀具磨床等一批高端智能装备项目。同时,还组织了台湾工研院精密机械所副所长蔡祯辉、台湾恒智重机公司董事长翟毓溶、台湾勤益科技大学机械系主任蔡明义等一批专家来闽参会对接。

在“6·18”其他的展馆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大量来自宝岛台湾的项目,如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的90项职工创新成果中,就有24项是来自台湾职工的发明,这些项目都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又比如,省妇联邀请台湾中华居家养生健康休闲协会一起协办“6·18”巾帼馆,设置台湾企业展区,邀请台湾晶城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等参展,同时通过LED显示屏介绍台湾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台湾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同时将组织两岸三地女企业家举办“家庭服务业发展论坛”和经验分享座谈会,现场签订合作意向书,推进两岸三地家庭服务业交流合作。

本届“6·18”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闽台对接活动,如“6·18”组委会办公室、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将举办台湾工研院技术专场对接会,省教育厅等将联合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举办社会创新智库高端论坛,国家质检总局港澳台办、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联合举办闽台口岸出入境卫生检疫合作交流论坛。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等将联合举办台湾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据不完全统计,第十三届“6·18”期间来闽参会参展的台湾专家将超过200人。

记者:本届“6·18”有了总冠名,是不是意味着“6·18”市场化的步伐将迈得更大?

省发改委副主任、“6·18”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林文斌: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6·18”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理应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继续办好“6·18”,进一步创新提升“6·18”工作水平,是未来几年我们将着力推动的一件大事。当然,“6·18”也希望在改革创新中发展,“6·18”也在形成新常态。过去十几年,“6·18”依靠政府主导,通过由省政府与多个国家部委单位联合主办,各厅局各设区市组织参与的方式,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打造了一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对接的平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在全国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展会平台、产业服务平台,最终必须由市场来承担。因此,“6·18”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了市场化探索步伐,通过市场化机制和运作手段,依靠展会本身的魅力,集聚各方资源,在推动要素对接的同时,推动展会的稳定发展。

本届“6·18”,市场化布展面积达80%以上,“6·18”品牌的运营也取得了突破,首次签订了总冠名合作伙伴。可以肯定的是,今后“6·18”市场化的步伐将迈得更大。在几天之后的“6·18”展会期间,“6·18”产业管理公司、“6·18”产业投资基金公司也都将成立。市场化是为了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也许要不了多久,经过我们的努力,“6·18”将以市场化的力量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展会,为新常态下的广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到位的项目、技术、资本、人才服务。

记者:我省民企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好几年,请简单介绍下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兰文: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从2011年至今我省已连续举办四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今年马上将举办第五届民企洽谈会。从第三届开始,民企洽谈会就固定在每年的“6·18”期间举行。这场活动,对巩固我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成果,扩大项目对接成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据统计,2011-2014年全省对接并纳入“三维”系统动态跟踪的民企合同项目已达4503项,总投资3.04万亿元。从上述已经纳入“三维”系统跟踪的项目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项目结构好,制造业项目2816项,占总数62.54%,投资额14618亿元,服务业项目1687项,占总数的37.46%,投资额15788亿元。二是项目实、推进快,截止今年5月底,已开工4070项,开工率达到90.4%,累计完成投资13248亿元,已投产或投入运营共1973项;三是大项目、好项目多,投资10亿元以上民企合同项目共786项,计划总投资2.07万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16项,计划投资额8709亿元。

一大批民企产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为我省经济建设加快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对建设“百姓富、生态美、机制活、产业优”的新福建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对接工作取得这样好的成效。我省是如何推进和落实民企项目?采取了什么措施?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兰文:在开展民企对接工作中,我们始终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围绕民企对接的四大重点领域,强化产业政策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推介项目,招商引商。同时,充分发挥产业综合管理与服务的优势,主动靠前服务,在项目策划生成、落地开工、投产扩产、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实行项目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

我省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将各项具体工作措施融入到机制中。一是项目常态化对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常态化项目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民企办、驻外办、商协会作用,组织分区域、分行业、针对性更强的多形式项目对接,加强省、市、县联动,形成合力,坚持以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种形式,开展常态化、不间断的对接工作,确保每月都有一批新项目在谈、签约、开工、投产。二是问题分级协调解决机制。建立了问题限时协调解决制度,落实协调解决问题分级负责制,对民企产业项目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区)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市(县、区)不能解决问题,报送省经信委协调解决;省经信委无法协调解决的问题,由省经信委专报省领导或协调省有关部门解决。三是项目服务跟踪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经信部门要素保障优势,对列入全省三维项目库的民企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一对一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从项目筹划生成、对接到落地、投产、运行、技改、创新等,为产业项目提供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保障。四是项目定期督查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月调度、月通报等制度,重点督查未开工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问题。通过督查,推动各地“比服务、比落地、比实效”。

这几年来,民企项目对接工作的成效,说明我们这些工作措施和工作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我们也还将进一步深入做好项目的对接、跟踪、服务工作。

记者:本届粮洽会有哪些亮点?

省粮食局副局长赖应辉:本届粮洽会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三会融合,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保障我省粮食供给,推动粮食产业发展。

产销协作平台。我省粮食自给率不足四成,引粮入闽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抓手。从2005年起,我省每年与粮食主产省共同举办产销协作洽谈会,前十届洽谈会共签订粮食购销合同6013万吨,每年从协作省调粮达省外总调粮数的80%以上。如今,协作队伍已发展为十大产粮省加中粮集团,平台规模越来越大,引粮入闽渠道越拓越宽。

科技对接平台。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粮食科研院校进行科技成果推介,举办粮食经济发展论坛。我省粮企将有机会和国内一流粮企一道参与对接、共谋发展,打造更加专业和更具影响力的粮食科技盛宴,让企业一次参展,多项收益。

成果展示平台。会议期间,各主办单位将组织当地知名企业进行“科学膳食、健康营养”宣传,集中展示名特优粮油产品、智能化储粮技术、粮食加工新技术、新设备等,定会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振奋。

发言人: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林仙元

“6·18”活动是我省推动科技创新、深化两岸合作、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大力支持。办好“6·18”活动,将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福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企盼记者朋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为“6·18”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东南网6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将于6月17日至21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这场项目、科技、资本、人才对接的盛会中,将一一展现时下热门的“互联网+”、“海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元素。

同期,福建省第五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第十一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也将举行。

主办方提醒,17日为预展日,18日12点前仅向专业人士开放,18日12:00-17:30,以及19日-21日的每天8:30-17:30,免费向公众开放。

注重实效 推动项目对接

记者从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6·18”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有五大展区,8个展馆,此外还充分利用开幕大厅、前门广场、过道走廊等空间布展。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6·18”共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央企,境内外上市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台湾企业20多家。报名嘉宾超13800人,其中,应邀参会专家2500多人,来自境内外265所(家)高校、科研单位,“两院”院士50多位,33所“985”高校专家学者150多名,以及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专家学者500多人(含台湾专业人士200多人)。

按照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本届“6·18”的各项活动,以中小型、专业性的对接洽谈活动为主,包括院士专家项目签约、首批海上丝绸之路“6·18”产业投资基金项目签约、台湾工研院技术专场对接等23场项目对接活动。还将举行海上丝绸之路“6·18”投资合作论坛、福建省互联网发展推进大会、数字福建·院士高峰论坛等13场高端主题论坛,以及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12场。此外,还将举办院士专家八闽行、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青年人才创业大赛颁奖仪式等活动。


突出“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构和助推

本届“6·18”特设2000平方米的“互联网经济”馆,突出“互联网、高科技、体验为王”的特点,重点展示物联网产业、智慧云服务、互联网金融、农业互联网、文创媒体等领域成果,展示福建省“互联网+”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突出展示当前“互联网+”高端技术和先进理念,以及福建省“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从感知、体验、传播三个维度呈现福建“互联网+经济”,引导企业借力“互联网+”风口,寻求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在“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

展会期间,还将配套举办首届福建省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大会、海峡电子商务论坛、智慧医疗高峰论坛、海峡两岸互联网金融与电子支付发展峰会等系列相关活动。

海丝元素成新亮点

本届“6·18”专设“海洋丝绸之路主题展暨海洋产业展”。海丝馆由综合、产业、文化三个厅组成,以产品展示、技术交流、商贸洽谈为主要内容,并专注于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渔业、海工装备、滨海旅游、海丝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文斌介绍说,本届展会展会突出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推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品展”,展示来自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国和港澳地区的名优产品。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创新是今届展会两岸合作的一大关键词。以“劳模创新,职工发明”为特色的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大陆八省市及台湾地区职工的创新项目近90项,其中24项是来自台湾职工的发明成果;福建省妇联与台湾中华居家养生健康休闲协会共同主办“巾帼馆”,设台湾企业展区,展示台湾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经营管理特色;“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馆”集中展示两岸三地青年和青年企业家近两年的创新项目。

此外,本届“6·18”设置的巾帼馆,将突出“家服”主题,邀请海峡两岸家庭服务企业展示、推介和宣传一批生产科技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优质产品,组织两岸家庭服务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洽谈合作,推动福建省家庭服务业的规范化、职业化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本届“6·18”还举办了第二届发明大赛,共有1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获奖项目将在展会期间揭晓。

中新网福州6月11日电 (记者 张羽)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将于6月17日至21日在福州举办,这项以“海峡”命名的科技、资本、人才对接盛会被赋予“海丝”“创新”的新内涵。

“6·18”由福建省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单位共同主办,今届新增的主办单位有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从而使主办单位总数增至25家。

记者从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6·18”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央企14家;在境内外上市的上市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台湾企业20多家。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文斌介绍说,本届展会突出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特设“海丝馆”,分综合、产业、文化三个展厅,专注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渔业、海工装备等领域的展示合作。同时,推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品展”,展示来自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国和港澳地区的名优产品。

创新是今届展会两岸合作的一大关键词。以“劳模创新,职工发明”为特色的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展出大陆八省市及台湾地区职工的创新项目近90项,其中24项是来自台湾职工的发明成果;福建省妇联与台湾中华居家养生健康休闲协会共同主办“巾帼馆”,设台湾企业展区,展示台湾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经营管理特色;“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馆”集中展示两岸三地青年和青年企业家近两年的创新项目。

与此同时,本届6·18期间,还将举办台湾工研院技术专场对接会、台湾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等一系列闽台对接活动,涉及人才、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

截至目前,报名参会的嘉宾已达13800多人,应邀参会的“两院”院士有50多位,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日本及台湾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专家学者500多人。(完)

6月5日,我市“6· 18”专场对接会——“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中华传统食品(沙县小吃)发展研讨会”在沙县举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省食品科学技术协会、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等有关专家教授,与我市企业进行项目技术洽谈和对接活动。

本届“6·18”交易会,我市计划举办43场专场对接活动,截至目前已举办36场。其中,我市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召开3场座谈对接会,相关企业与专家就建筑铝模板减重及增加强度加工技术、丝网印刷机配套自动化装备技术、智能微电网能源管理系统技术等项目进行深入洽谈,初步达成项目成果和技术需求合作意向8个。在永安举行的装备制造业(三明)专场对接会上,我市邀请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福州大学、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等专家教授参会,采取会前走访交流、会上推介成果、会后对接洽谈等方式,取得良好成效。在做好项目对接活动的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上举办的各类对接活动。

为抓好技术需求征集推介工作,我市重点围绕冶金及压延产业、装备制造业、矿产深加工产业、纺织产业、林产加工、生物及生物医药等6条产业链,征集共性与关键技术需求,填补、延伸我市产业链空白,解决企业急需的技术需求。目前已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50余项在相关网站发布,并发送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推介。

本届交易会三明展馆由3条主线构成,“互联网+”概念将实物展示三元智慧农村、清流春舞枝电商、将乐金森智慧林业 、三明学院基于Android手机的智能家庭健康监控系统;“中国制造2025”概念将实物展示通用飞机模型、明溪氟化工、永安钛合金系列、永安新越真空镀镆、明溪人造蓝宝石、明溪氮化硅陶瓷、清流太阳能照明监控一体灯、清流智能电表、将乐太阳能板、将乐三华轴瓦、沙县汽车缸套、沙县中机精密冲件、中节能系列产品、尤溪激光打标机、尤溪抽水发电两用水泵、三明学院智能大棚喷灌系统等;“生物技术”将展示将乐金森鹅掌楸培育、明溪吸入式麻醉剂、明溪喜果红豆杉系列产品、泰宁汉堂生物系列药品、泰宁石触灵芝系列产品、泰宁玫瑰水精油、将乐远大及万科系列药品、建宁无患子系列产品、大田洛神花茶及化妆品、沙县天泰制药等实物。

 

东南网6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开幕在即,记者从福建省科技厅获悉,届时由省科技厅负责组团的科技展团将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与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需要,举办“科技部项目成果展”和两场海峡技术转移专场对接活动,以促进更多先进技术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

据了解,本届“6·18”科技展团项目成果展区设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8号展馆,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服务民生”为主题,推介各类项目成果74项,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17项。重点突出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任务,展示一年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的成效,推介一批典型对接项目成果。同时展示一批我省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以及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成果。

“6·18”期间,科技展团还将通过举办两场海峡技术转移专场活动,对接一批高新技术落地福建。6月17日举办的“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项目成果推介会”,将围绕我省先进制造业与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相关专家开展科技项目成果推介与洽谈对接活动。6月18日举办的“ 中英创新及产业合作推介对接会”,将围绕我省新能源产业和大健康产业,邀请英国领事馆官员进行“中英科技合作政策与建议”主题演讲,并邀请英国有关机构专家进行节能环保和大健康等产业项目成果推介开展对接。两场对接会将邀请省内有相应技术需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到场开展项目对接,推动科技项目成果对接与转移转化。

届时,科技展团还将举办联合国工发组织项目-科技促进福建农业产业升级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以期通过境外合作推动更多先进技术研发和成果引进转化,以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水平。

东南网6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入围“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在全国的绿色蔬菜基地面积超过10万亩,生产的太空蔬菜、高山蔬菜、有机蔬菜等,每天可供0.5亿人食用……总部位于莆田新度镇的新美集团今年拔得头筹,获得“6·18”首设的总冠名权。

昨日,在谈到双方战略合作的共识时,已连续8年参加“6·18”的新美集团董事长宋美妹说:“我们与‘6·18’渊源深厚,企业‘创新敢为先’的理念与‘6·18’推崇的‘科技点亮产业之光’品牌主题相吻合。我们将携手‘6·18’,让更多人吃上放心菜。”

把蔬菜“种”到太空

早在2004年,新美集团就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立我省第一家航天育种种苗基地——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福建(莆田)航天育种种苗基地。

从“神六”到“神十”,新美集团连续5次选择最优质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进行太空育种试验,选送的种子有西红柿、甜玉米、香菜、生菜、空心菜、芥蓝菜、荷兰豆、辣椒等8类。随“神舟”遨游太空并返回地球的种子,被带回新美的航天育种种苗基地,进一步培育、筛选、鉴定、试种,等到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后,进行推广种植。其中,经“神六”搭载的西红柿种子经过几年培育,2009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

“蔬菜和苹果一样,有的品种好吃,有的不好吃;有的营养高,有的比较一般。种子好非常重要!”新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剑说。


为了培育出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的蔬菜种子,企业依托“6·18”平台,长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蔬菜育种专家、中国农科院方智远先生领衔的团队合作,并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同培育了新美1号、新美2号、新美3号甘蓝种子等专利种子,并成功试种推广。

去年2月,新美集团还创办了我省第一家通用航空公司。当年3月,在我省首次动用直升机巡查莆田蔬菜种植基地。“直升机服务农业,大幅提高了规模化生产效率。比如干旱时,可利用直升机规模化喷雾浇水,效率比人工高出100倍以上;在蔬菜成熟规模化采摘前,直升机还可以低空飞行洒水,把粉尘等洗掉,让蔬菜更洁净。”林剑说。

随后,新美的“空军”进一步壮大。去年7月,该集团与欧洲空中客车集团直升机分部在人民大会堂签下大单,订购了总价值11亿元的55架轻型单发和轻型双发直升机。

“优盘计划”即将进入福州

“我们的宅配项目马上要进入福州了,叫做‘优盘计划’,就是要吃得优质,吃得安全,吃得多样化。”宋美妹说。

新美的蔬菜基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将从中精心挑选30%的蔬菜产量用于宅配。届时,福州市民的菜篮子里不但有本省的新鲜蔬菜,还有内蒙古基地的土豆、五谷杂粮,湖北基地的白萝卜、辣椒、玉米等。

据介绍,新美已在北京开展多年宅配,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企业独家从国外引进具有数字化全自动操控系统的净菜加工设备,包括蔬菜清洗机、切丁机、切菜机、高速脱水机及冷链贮藏、运输等全套设备,其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并最大程度保证新鲜度、营养价值、外观品质和安全。

目前,公司有36个绿色食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并通过欧盟GAP+认证。已连续两届成为全国两会的蔬菜供应商。

“坚持走创新之路,让新美集团不断发展。我们希望透过‘6·18’平台的影响力,扩大企业的影响。同时,也希望与更多企业联合创新,不断创新。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吃上生态菜、安全菜、健康菜。”宋美妹表示。


“6·18”首次推出总冠名

东南网6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8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组委会办公室在省发改委举行第十三届“6·18”总冠名签约授牌仪式。“6·18”组委会办公室与新美集团签署了总冠名授权协议,并进行了授牌。

这是“6·18”创办13年来首次推出的总冠名战略合作伙伴,标志着“6·18”品牌化、市场化迈出新步伐。

据悉,新美集团是“6·18”组委会办公室通过严谨考核选出的首个总冠名战略合作伙伴,为期一年。“6·18”组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6·18”设立总冠名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在业界寻找“创新领航”的代言人,通过推举创新企业,进行产业创新示范,形成创新集群效应。

百家名企入驻“6·18”研究院 将形成集群化创新

  省发改委简单举行了百家名企集中入驻“6·18”虚拟研究院的启动仪式

福州新闻网6月9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邱泉盛 文/摄) 昨日,百家名企集中入驻“6·18”虚拟研究院。

这100家科技型企业是从第十三届“6·18”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中精选出来的,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14家央企,网龙网络公司、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新美集团、中国再生资源开发公司等17家国家级高新企业,华隆机械、森达电气等32家省级高新企业,洋威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上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台湾企业。

目前,“6·18”虚拟研究院正加快建设网络协同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市场服务平台,以提高项目对接实效。专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4个数据库和网上展厅、网上在线对接、网上技术交易、专家预约洽谈等系统已经建成并取得初步成效。

接下来,“6·18”组委会办公室将充分调动入驻企业积极性,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更多境内外优秀科技成果与入驻企业对接,进行优化组合,创造新的价值。同时,支持入驻企业设立技术转移专员,收集、识别技术成果,分析技术能力和技术需求。即将于第十三届“6·18”期间成立的“6·18”基金,将优先满足入驻企业在我省落地转化项目的融资需求。

今年“6·18”将于6月18日~21日在福州举办,将推出电子信息馆、现代农业馆、节能环保馆、装备制造馆四大产业主题馆,并特设海丝主题馆、互联网+馆、工业4.0馆等。此次参会的央企达15家,历届最多;目前通过网络报名的参会企业达2300多家、专家学者13000多人;布展面积达4万平方米,专业馆占80%面积。届时,将涌现出一批用于创新的企业,不断形成集群化创新效应。

昨日上午,“6·18”组委会办公室与新美集团签署了第十三届“6·18”总冠名授权协议,并进行了授牌仪式。

东快讯(记者林娟)昨日,百家名企集中入驻“6·18”虚拟研究院,这100家科技型企业是从第十三届“6·18”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中精选而来,而在“6·18”期间成立的“6·18”基金将优先满足入驻企业在福建省落地转化项目的融资需求。

据了解,今年“6·18”将于6月18日-6月21日举办,届时将推出电子信息馆、现代农业馆、节能环保馆、装备制造馆,并特设海丝主题馆、互联网+馆、工业4.0馆等,并将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科技实企参与,以及来自全球的商政学界精英、诺贝尔奖获得者、部长级以上官员、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物、投融资机构等20多万有影响力的受众前来观摩。

8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去年我市参加第十二届“6·18” 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共对接项目成果863项,项目对接数位居全省第一,创造了连续十二年对接数量位居全省前三名的佳绩。

不仅对接项目多,按照“谁对接谁抓转化落实”的原则,我市积极开展“比对接、比服务、比实效”的“三比”活动,努力提高第十二届“6·18”对接项目的合同率、开工率、投产率。上届“6·18”对接的863个项目中,签约合同639个,排名全省第三,合同率达74%。签约合同项目开工518个,开工率达81.2%。开工的合同项目中有322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投产率50.4%,累计完成投资额42.58亿元。

为了更好地体现“五天盛会,常年对接”的宗旨,进一步加大“请进来、沉下去”工作力度,各县(市、区)、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市直有关部门积极邀请百位专家进百家企业,解决百项技术难题,突出项目成果对接活动的专业化、小型化。截至目前,全市围绕绿色食品、生物产业、竹产加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小型专场对接活动63场,对接项目成果360项,总投资32.9亿元。全市邀请147位专家深入到78家企业把脉、诊断、对接,已有效解决技术难题86项。

同时,去年我市有20个项目获得省上2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其中,10个项目获得2014年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资金扶持,金额385万元。5个项目获得2014年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扶持,金额365万元。5个项目获得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扶持,金额1350万元。(李文超)

东快讯(记者 林娟)昨日,百家名企集中入驻“6·18”虚拟研究院,这100家科技型企业是从第十三届“6·18”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中精选而来,而在“6·18”期间成立的“6·18”基金将优先满足入驻企业在福建省落地转化项目的融资需求。

据了解,今年“6·18”将于6月18日-6月21日举办,届时将推出电子信息馆、现代农业馆、节能环保馆、装备制造馆,并特设海丝主题馆、互联网+馆、工业4.0馆等,并将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科技实企参与,以及来自全球的商政学界精英、诺贝尔奖获得者、部长级以上官员、两院院士、科技领军人物、投融资机构等20多万有影响力的受众前来观摩。

东南网6月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天上午,百家名企集中入驻入驻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虚拟研究院,其中包含了11家台湾科技型企业。

据介绍,这100家两岸科技型企业是从即将开幕的第十三届“6·18”的2000多家参展企业中精选而来的,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等14家央企、网龙网络公司等2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新美集团等17家国家级高新企业、华隆机械等32家省级高新企业,以及洋威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台湾企业。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6·18”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林文斌透露,福建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原则建设的“6·18”虚拟研究院,目前正加快建设网络协同平台、技术支撑平台、市场服务平台,以提高项目对接实效。专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4个数据库和网上展厅、网上在线对接、网上技术交易、专家预约洽谈等系统已经建成并取得初步成效。

据了解,即将于本月第十三届“6·18”期间成立的“6·18”基金将优先满足入驻企业在福建落地转化项目的融资需求。

网龙网络公司总裁刘路远、中粮贸易福建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溪生、漳平昌胜节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直瀚、新美集团总裁林剑、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章明、漳州佳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办经理吴源金等入驻企业代表现场分享了企业创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