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6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晓青 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杨骆杰) 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很多参加过多次“6·18”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位古稀老者,他便是绿色环保型生物杀虫剂固体松碱合剂专利技术发明人、福建建瓯市永贵实用生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方永贵。方永贵从第一届“6·18”开始,一直坚持着把自己的专利产品通过这个平台来推介,今年已经是他参加“6·18”的第十三个年头了。

他,一位参加过13届“6·18”的老人

方永贵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第一次参加“6·18”时,他是混进来的。那个时候的他听说这个展会是专门给大家提供项目成果对接平台的。一心想把研发的产品推介出去的他,在展会开始前就精心准备了一辆小推车、一张海报和一堆的传单。展会开始当天,方永贵带着他准备的材料“混”进了会场。毫无头绪的他,只是边走边发传单,但是走了一圈之后,已经年过花甲的他笃定了这个展会会是自己推介的一个好平台。

展会结束之后,方永贵得知“6·18”系发改委主办,他便回到老家建瓯,开始联系建瓯发改委,希望在来年的“6·18”上,能够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多番联系之后,2004年的“6·18”展会上,方永贵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摊位,而这也正式开启他作为“6·18”参展商的旅程。

他,信念支撑其奔走在13届的“6·18”展会

13年的坚守,常人很难想象是什么样一种信念,支撑着这位老人奔走在13届的“6·18”展会上。在与本网记者交谈时,方永贵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原来我是在造纸厂工作的,大家都知道造纸是很污染环境的,早期为了经济发展,不得已而为之。慢慢的,人心底的那份责任就开始作祟了,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发展去祸害子孙后代啊。”

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方永贵在一次偶然的与朋友交谈中发现,自己所在的造纸厂都是用松木造纸,原来产生的松木渣都是埋到地下让其自然腐蚀,或者是采用焚烧的方式销毁,不管哪一种方式,都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而朋友提出来松木渣其实可以换种方式加以改造,不仅可以消耗造纸厂的松木渣,防止用原始的销毁方式污染环境,又可能会制造成一种环保的杀虫剂,一举两得。在朋友的指点下,方永贵便拿出了自己工作几十年存下来的存款,开始研发环保杀虫剂。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方永贵与朋友们的努力之下,绿色环保型生物杀虫剂固体松碱合剂研发成功并投入少量的生产,而此时离方永贵着手研发已经过了10年的时间。


今年,是方永贵研发绿色环保型生物杀虫剂固体松碱合剂的第26年,已经花费了70余万的他,经历了从家人的支持到置之不管、从一个富足有余的国企退休干部到一个“月光族”。方永贵说,自己花了这么多的心血,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心里的一份责任。

他,用13年见证了“6·18”发展之路

当记者问到13年来参加“6·18”展会有什么变化时,方永贵提高嗓门说:“最大的感触就是越走路越宽啦!”他表示,一路看着“6·18”的发展,这个平台一年比一年壮大,参加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高科技。“13年前的展会还不是在这个会展中心举办,现在回看那时候,就像是现在经常看到的展销会。可是你现在看看,展会分成那么多的展馆,而且每个展馆都布置着那么精美的展位。”方永贵如是说。

而对于他自己而言,13年来也有不少人前来与其洽谈,之前他只看好了霞浦的一位企业家,但是因为那位企业家后来生病了,项目对接的事情也就搁置了。不过今年的展会对于方永贵来说是个机遇,因为有一位泉州的企业家与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并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且在本网记者的引荐下,他也与一家引进台湾精致生态农业的公司达成了初步的意向。

其实13年来,借助“6·18”的平台,有许多人想要与方永贵合作,但是他并不想轻易地将成果交由他人。他希望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企业家,一起来推广这项有意义的环保项目。

方永贵说:“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明年我还来参加‘6·18’。我相信在这里,我能够找到懂得我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这个环保公益产品,一起做造福子孙的事情。”

海丝精品馆一角

海丝精品馆吸引市民关注

湖北闽洪集团与台湾《新生报》签订无公害中药材项目

东南网6月23日讯(通讯员 柳涛)近日,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落幕。与其他高科技展馆相比,4号海丝精品馆显得更加“亲民”,馆内展出生活用品、艺术品、食品、服装等,吸引众多观展市民关注。

本届“6·18”特设海丝精品馆,该馆由湖北闽洪集团旗下的鸿鹄文化传播公司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有限公司承办。闽洪集团是闽籍企业在湖北投资创办的一家集水产养殖、市场、物流、房地产、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19日下午,湖北闽洪集团与台湾《新生报》签订5000万元无公害中药材项目。

作为福建福清人,湖北闽洪集团懂事长林国雅邀请了来自湖北洪湖华贵水产和湖北洪湖井力水产两家企业参展,以办好本届海丝精品馆。仅在开展第二天,两家企业的“藕带”和“野莲汁”就被抢购一空,提前撤展。据林国雅说,本届展会的海丝精品馆,在4天的参展时间里,展商仅零售额达就到200多万元。

新西兰福清商会会长林辉春说:“我们这次来带海产品、食品、水果等20多种展品,每天零售就有3万元,供不应求。只能限量展示商品,怕一下被‘抢’空了,没有商品展示。”林辉春表示,他们此行目的主要在于项目对接。在展会前期,他们在福清就已经对接了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6·18展会对接合同项目达2515项,总投资567亿元,累计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同比增长9%,总投资1488亿元增长27% 。

东南网6月23日讯(本网记者 陈晓青 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杨骆杰)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落下帷幕,在本届“6·18”展会的4号展馆中,有一个写着“新西兰”的展位格外引人关注。这里售卖着来自新西兰的各类特产,但在这里的卖家却都是操着福建本土口音的“老家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新西兰”展位上的卖家们都是地地道道的福清华侨,他们早年漂洋过海到新西兰,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他们在新西兰的商圈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且成立了“新西兰福清商会”(以下简称“福清商会”)。本次展会,“福清商会”应邀参展,他们为家乡的同胞们带来了肉类、海鲜和保健品等新西兰特产。“福清商会”秘书长黄珍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介绍,“‘福清商会’现在是新西兰最大的华人社团,早年大家都是出国打工,但是大家都知道福清人一直以来都是能吃苦、敢打拼的。我敢骄傲的说,现在新西兰的各个产业里都有我们福请人,而且其中不乏产业的龙头企业。”

据悉,本次“福请商会”组团来参展是接到国家商务部的邀约,随着自贸区的设立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中国与新西兰的交流也日益增加。在经过多番考虑之后,华侨们都想回国看看,是否能借助自贸区的东风,回乡二次创业。“福清商会”秘书长黄珍告诉记者,华侨们普遍都看好福建自贸区马尾片区的政策,但是现在大家都没有深入地进行了解,但是展会结束之后,很多人会留下来,到马尾区看看。虽然呆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两周,但是会把一些最新的政策和机遇带回新西兰,分享给更多的华人朋友,大家一起探讨回乡的二次创业,也会鼓励更多华人回乡看看。

而对于本次展会,黄珍表示,这是新西兰福清商会第一次参加“6·18”海交会,决定参展到布置好展位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比较仓促,所带商品数量不多,只能用来展示。会员们都表示,明年希望还能来参展,届时他们将带来更多种类更多数量的新西兰特产,供市民挑选。虽然这些新西兰特产大多比较贵,属于一线产品高档品,但是随着福建经济的发展,这些早前在国内被称为“小奢侈品”的商品,现在都能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此次展会,从新西兰回乡的会员们都希望可以找到国内的合作伙伴,共同入驻自贸区。除此之外,也可通过跨境电商的合作模式,对新西兰的特产进行售卖。展会期间,“福清商会”共接待了几十家有意向合作的国内企业。展会结束后,商会的会员们将会针对各自的项目与有意向合作的国内企业进行进一步洽谈对接。黄珍表示,福清人向来都是能吃苦,肯奋斗的,这次国家给予这么大的发展平台,他们也希望能抓住这次机遇,发展他们的企业。

人民网福州6月22日电(詹托荣)记者从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组委会了解到,17日至21日的五天展会,吸引25.5万人次参观。本届“6·18”收获不小,5天对接合同项目2515项,总投资567亿元。

本届“6·18”相关配套活动17日陆续登场,18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据悉,本届“6·18”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约有23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央企14家;在境内外上市的上市公司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台湾企业20多家。

本届展会,整体贯穿“中国制造2025”规划方向,重点展示、推介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关键基础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以及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互联互通的最新成果。

其中福建工业馆,重点展示福建推动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新成效,以及制造领域一批革命性生产方法;机械装备馆,重点推介先进的生产工具与高新技术;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展示集团16家单位的科研实力及最新科技成果;台湾工研院组织20几家台湾科技型企业,展出数控产品机器人、高精度五轴刀具磨床等一批高端智能装备项目;院士成果馆,重点展示、推介走在世界前沿的“万能芯片”等高科技电子,以及向中高端提升的机械制造、推进可持续发展和走向生态文明的循环经济和资源再生利用、涉海产业的精深加工等成果。

本届“6·18”设互联网经济馆,重点展示物联网产业、智慧云服务、互联网金融、农业互联网、文创媒体等领域成果,同时专设“海洋丝绸之路主题展暨海洋产业展”,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6·18’投资合作论坛”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品展”。此外,还展示推介近年来经“6·18”平台推广发展起来,并在“一路一带”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项目。

此外,本届还突出“6·18”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作用。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突出“劳模创新,职工发明”两个特色。中国青年科技创新馆集中展示两岸三地青年和青年企业家近两年的创新项目。巾帼馆突出“家服”主题,邀请海峡两岸家庭服务企业展示、推介优质产品。

“6·18”期间,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仪式暨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人民网福建频道与该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频道总经理、总编辑钟岷源与福建教科网常务副总经理柳斌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历经十余年的打造,“6·18”日益成熟,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此次项目成果交易会由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20几个国家部门、单位、央企,以及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共同主办。

在本届“6·18”,泉州制造成为了展会上的一大亮点

东南网6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本网校通社记者 邱毓贤)“中国制造2025”是本届“6·18”的一大亮点,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所展示的科研成果可谓异彩纷呈。

双面冷染直印机、自动抛光机器人系统、3D打印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智能手机门控及安防系统……在“6·18”福建工业馆内,多种多样的新奇、智能的产品吸引了众多人驻足围观。

3D打印技术一度风靡全球。它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应用领域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在该馆的3D打印机展位上,工作人员正在现场示范,利用计算机建模与打印。而在一旁,记者看到,已经打印出两三个玩偶模型了。

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记者了解到,今年泉州展馆主要展示泉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对接和发展成就,重点突出“泉州制造2025”和“互联网+”元素。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等7个领域的20件创新成果在展馆内逐一亮相。而这其中多个展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

本届“6·18”期间,泉州市围绕“互联网+”和“资本”两个主题策划举办2015年泉州“互联网+物联网”创新研讨会暨物联网产业对接会和泉州市“6·18”项目和资本对接融资路演会。此外,泉州已初步邀请专家98人,研究范围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契合参展项目的技术需求。

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昨日闭幕 我区30家企业巡馆寻商机

平潭馆吸引众人来参观

平潭网6月22日讯 为期五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昨日闭幕。昨日,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东荣带着我区30家企业巡馆,开展技术对接活动。

巡馆人员一行首先参观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这个展区重点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先进适用技术和项目产品。在展区内,一只鲸鲨标本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原来这只鲸鲨是平潭的“老朋友”,它于去年8月13日在我区被误捕,体长6.7米,体重2.6吨。此外,巡馆人员一行还登上了等比制作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上“一探究竟”。

随后,巡馆人员一行将本届交易会的展馆逛了个遍。陈东荣表示,企业是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主角之一,我区的企业要利用好这样一个平台,展现成果,积极对接。

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资源、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平台。本次参加巡馆的企业涵盖农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

平潭综合实验区坛南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闽表示,往年都有参加巡馆,但这次巡馆又有不同感受。在水产深加工方面,其它地方在技术层面上有我们本土企业可借鉴的地方。借这个机会多学习,多接触,对本土企业发展很有好处。

鑫鑫(福建)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灿章介绍,公司最近正在尝试互联网方面的发展,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是个不错的平台,他们来学习和寻求对接。(记者周寒冰)


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昨日闭幕 我区30家企业巡馆寻商机

企业家和工作人员交谈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供图

【现场】

平潭馆人气旺

视频资料不过瘾 企业还要来岚看

平潭此次是第二次设馆参展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平潭馆,发现还有不少人驻足馆外的大型LED视频播放区,观看平潭开放开发和项目研发成果介绍。

“这些天,平潭的宣传片吸引了不少人。”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最直观了解平潭的途径,14分钟的视频吸引很多人驻足屏幕前,从头看到尾。“他们想用最快的时间了解平潭的现状,集视、听为一体的视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仅如此,平潭馆里的600本政策解读资料,三天半就分发完了。据了解,在本届大会上,约有1200 多人到访平潭馆,有30 多家企业有对接项目的意向,其中有16 家企业表示,单看视频和资料不过瘾,他们要亲自来平潭考察一番。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平潭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势是被企业家提及最多的关键字眼。在项目上,旅游项目是个“香饽饽”,不少企业对此很有兴趣。蓝眼泪、石头厝、沙滩……平潭这些“真宝贝”备受企业瞩目。

工作人员说:“交易会期间,绿色中国网相关负责人到访平潭馆,有意在平潭开展环保产业。当他知道平潭已经在建污水处理厂时,他表示,污水处理有了,但在污泥处理上,平潭还有市场。下一阶段,他们计划到平潭实地考察,寻找合作商机。”(记者周寒冰)


【成果】

拟在岚投资26亿 建设再生资源项目

昨日10时,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福建新合作再生资源利用开发有限公司、福建海西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全通资源再生工业园三方签下框架协议,拟投资26亿元在平潭建设再生资源项目。

这一新型环保再生资源项目由中国再生资源协会、福建省供销社牵头搭桥,福建省再生资源协会、区经济发展局、平潭供销社促成。

福建全通资源再生工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正智介绍,作为台企,他的公司已经落户漳州15年了,在再生资源方面颇有经验。平潭正在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岛,走低碳环保路线是必然趋势,平潭需要建设再生资源项目,为平潭解决生活垃圾、固体垃圾以及各种工业垃圾等方面问题。(记者余小燕)

第十三届“6·18”“年度之星”发布

全省仅八家 漳企有其二

6月19日下午,由“6·18”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创新盛事——“6·18”首届“年度之星”“创新之星”发布。我市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榜“年度之星”。

入选“年度之星”的漳州两家企业,各有各的精彩。百威英博雪津啤酒制定了“创新发展,领航东南”新战略,连续2年以超亿元投入打造国际先进的生产线,成功占领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市场。百年老字号片仔癀则以科技、战略、渠道三大系列创新,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在做好经典中药经销的基础上,片仔癀拓展保健品、保健食品、功能饮料以及特色功效化妆品、日化产品等,同时在引入O2O大健康产业平台、加快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此次通过“6·18”组委会办公室严格筛选并向业界推举的“年度之星”,均为我省具有创新典范意义的重要企业,荣获“年度之星”的还有:恒安集团公司、匹克体育用品公司、三福古典家具公司、长富乳品公司、桥亭餐饮集团、福建中电网络商务投资有限公司等。(记者 苏雄锋)

“6·18”为何这么火?

——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观察

东南网6月2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谢贤伟 李珂)

一年一度的“6·18”,再次火爆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五天盛会,累计进馆人数达25.5万人次。除参展、参会的企业和科研人员外,还有一拨拨饶有兴趣的社会公众。

用来种菜的直升机、精确灵活的机械手、可潜入海底7000多米的“蛟龙号”、拥有萌萌笑脸的福州地铁列车模型……连日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不断被来自“6·18”的新鲜事和科技新品刷屏。

创新元素,夺人眼球

“并联式机械手”飞快、灵活地摆弄着10多枚大号的骰子,一会儿按颜色不同分类,一会儿摆成整齐的队列,一会儿又一层层码起来……其精准程度,丝毫不亚于人手。泉州微柏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带来的这台机器人,令人啧啧称奇。

“6·18”上,福建工业馆和机械装备馆格外吸引眼球,皆因智能制造。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重点推介“6·18”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分院孵化的多个“国内首台/套”智能项目;9家台湾企业带来与台湾工研院合作的技术产品,设立台湾工研院智能制造装备合作专区,达成项目对接共2.5亿元;百冠自动拨料一体机、日冠双面冷染直印机、中海创集团未来互联工厂、九牧五星定制等新成果,引人关注。

此外,“6·18”上还凸显其他元素——

“互联网+”刮起旋风。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福建省纺织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签约成立,将与我省10多家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合作推进“互联网+”,打造按需定制、货物快交和零库存智慧工厂;从窗户擦洗到抽油烟机清理,从生鲜购买到快递收发,从老年人护理到心理咨询,只要点点手机屏幕,“海都公众U我”就能帮你实现;全省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会,更是唤起企业借力“互联网+”加快转型升级的热情。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青年人才创业大赛,一批来自各大高校的青年创客围绕互联网创意、营销和管理现场比试,赢取跨境电商公司股份和产品订单;一批“草根”发明成果亦在“6·18”上找到转化应用的途径,第十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共签约项目90项、达成协议98项,第二届“6·18”发明竞赛则有28个项目实现对接。

海丝元素格外抢眼。一批近年来经“6·18”平台对接的项目,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6·18”投资合作论坛上,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与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而海上丝绸之路“6·18”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更凸显“6·18”海丝战略高端对接平台的功能。

有了这些“新味道”,“6·18”能不火吗?


创新平台,彰显磁力

连日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大厅和各个大大小小的签约台,是最热闹的地方:

25个院士专家项目现场签约之际,又有16家新设立的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13个海外华侨华人高新项目牵手福建,总投资额约11.9亿元;厦大、福大等17所高校与省内企业、地方政府签下34项合作协议……

“海马大规模人工养殖的世界难题刚突破,我们就找到开发深加工产品的技术合作方,太及时了。”作为东山绅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东与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益槐签约,启动海马深加工项目。

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福海峡(平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三方合作,开展高紫杉醇红豆杉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今后,我们不用再每年花费数千万欧元进口红豆杉,而是每年数亿欧元的出口,将改写世界红豆杉产业格局。”身兼南方制药、平潭发展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刘平山说。

历经10多年的发展,“6·18”已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本届“6·18”,共征集、推介项目成果1.2万项,筛选入库项目成果6500多项、技术需求620多项。展会之前,已成功对接合同项目3227项,总投资920亿元。

作为透视中国前沿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6·18”展会上,一批领先中国乃至领先世界的自主创新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登台亮相,显示了中国创造、福建创造的新高度。

如,福建爱得瓦照明电气有限公司带来的世界首条“超量子LED灯泡高速自动生产线”项目,开启了低碳绿色照明时代的新篇章;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展台上亮相的“切片引擎智能检索技术”,有别于传统录像检索常用的快进播放方式,可实现将一天24小时录像文件仅仅通过3次鼠标点击,迅速定位到使用者想寻找的秒间事件图像片段,开启高效检索时代。

站在创新驱动的最前沿,“6·18”不能不火!

创新机制,品牌发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带着几天前刚刚上线的中国航天云网参会,倾力打造“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化创新服务平台;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两大核企携联合研发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亮相,展示出中国核电技术发展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乐观前景。

今年“6·18”主办单位增至25家,越来越多的国家部委、央企、行业协会加盟,“6·18”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品牌化、市场化全面发力:

本届“6·18”首设总冠名,新美集团拔得头筹。借助“6·18”,这家创新型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全产业链展示,一时名声大噪。“入驻‘6·18’虚拟研究院,与品牌合作方签约,与慕名而来的客户签订单,还为即将入驻福州的宅配计划好好做了一次广告。”新美集团董事长宋美妹说。

虚拟研究院建设快速推进,协同创新氛围更浓厚。“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挂牌,加上已设立的海洋、机械装备、建筑建材、现代农业、食用菌等,产业技术分院已达6个,目前正在筹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化和旅游等分院。

从政府搭台到市场化办会,现场更火爆。“6·18”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社会团体、产业组织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办展办会,培育了一批科技经纪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今年展会总面积10万平方米,比上届扩大20%,展览规模创历史纪录,除8个展馆外,开幕大厅、前门广场、过道走廊等统统派上用场,其中市场化布展面积达80%以上。

从财政扶持到社会投资,吸引力更大。初始资本6亿元的海上丝绸之路“6·18”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成为我省第一支以市场化机制为抓手的产业发展基金。此举改变长期以来财政拨款设“6·18”示范项目扶持资金“撒胡椒面”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共同孵化、投资、培育高科技、创新型项目。

而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出资成立的福建省六一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在新一届“6·18”替代政府当主角,按市场化模式承接“6·18”展会、网上“6·18”等日常项目对接,抓好“6·18”项目示范,为新常态下的广大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新常态下有新作为,“6·18”将越来越火!

海西晨报讯(记者 刘宇瀚 通讯员 李春妮)会期5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昨日闭幕。记者从厦门市发改委获悉,在本届“6·18”展会上,厦门共成功对接651个项目,远超预期,参展项目紧扣当前“互联网+”的热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

  据悉,在本届“6·18”展会上,厦门馆重点展示了以“互联网+”为重点的软件信息服务业,着重展示了互联网衍生的新业态,展示厦门互联网产业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以及厦门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成就。在厦门组织参展的企业中,突出“互联网+”作为主展产业,共筛选23家“互联网+”企业、5家创新产品企业和2家招商企业。

东快讯(记者林娟)第十三届6·18五天展会(17日至21日)昨日圆满闭幕。东南快报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届6·18参会参观25.5万人次,5天对接合同项目2515项,总投资567亿元。

据悉,去年第12届6·18结束至今累计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同比增长9%,总投资1488亿元,增长27%。

东南网6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文 王帅/图)在本届6·18展会上,市民们可以体验到许多市面上还见不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能引领未来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舒适。

天然的竹原纤维面料吸引了许多人前来体验参观

新天然纺织面料竹原纤维

一棵棵竹子不需要经过打成浆,而是经过特殊的工艺,变成纺织面料。这种面料叫竹原纤维。和市面上常见的竹纤维面料不同,它采用的是物理和生物的技术,来对竹子中的纤维进行提取加工。这样的面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继棉、麻之后的又一个天然纺织面料。

在本届6·18展会上,这一面料制成的衣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据该展位负责人福建海博斯公司副总经理金标告诉记者,竹原纤维面料十分透气、吸湿,非常舒适而且十分环保。这一工艺也历时10年才研发成熟。他说,竹原纤维在工艺研发阶段,就曾多次通过6·18平台寻求到技术合作伙伴,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此次希望再次通过6·18平台找到合作伙伴。


这款还未上市销售的3D床垫在现场受到了许多体验着的好评

不怕螨虫、霉菌的3D床垫

看了衣服,再来关注床上用品。在此次6·18展会上展出的3D床垫和3D枕头也十分吸引眼球。在现场,记者看到许多人体验了这款3D床垫和枕头后,都赞不绝口。据介绍,这款床垫和枕头是纯涤纶丝的材质,内层是3D芯材,能够达到柔软舒适、透气透热,防霉抗菌,易洗快干等诸多功能。该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款3D床垫和枕头还未上市销售,此次来参展是希望能够寻求订货商。目前来看,此行6·18的战国十分丰硕,已有许多商家有意向合作。


 

蜜蜡材料可以3D打印戒指

蜜蜡材料可以3D打印戒指

3D打印曾一度风靡全球,这一技术大家也不再陌生。但是3D打印要应用于不同的领域,还需要十分丰富多样的材料才行。在本届6·18展会上,多样化的3D打印材料也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普通的3D打印材料可以打印模具等工业用品,但是如果用来打印中小学生教学用具,那就太粗糙了。”8号馆一家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专门用来打印教学用具的线材,比平常的材料柔软,打印出来的产品无毛刺,不会伤手。除了教学用具专用的材料外,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了一款用来打印戒指的蜜蜡材料。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用这款蜜蜡的材料打印出戒托后,再经过脱模浇筑,就可以做成整个戒指。

  中国中车展示区内,CRH380BL(左)及高速综合检测车模型。


福建长威信息科技的智能城市展区,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和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的融合创新,为公共信用管理、公共信息查询、事故快速定位、应急资源的调度管理提供了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电子信息馆,海都公众的工作人员向参观者介绍U我智慧养老平台。U我95060通过生活服务、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等云管理系统,让市民体验更加便利的生活。


  一辆具备多项无线网络功能的汽车让参观者体验了随时在线功能。


在海丝主题馆,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实物复制模型首次亮相“6·18”海交会,观众进入舱内亲身体验模拟驾驶。


  智能机器手灵巧地夹起玻璃珠,参观者忍不住要跟它比试一下。


在现代农业展区,一家参展企业的工厂化现代农业家庭农场模式吸引了参观者。


在电子信息展上,一位参观者正在操作透明屏智能控制产品展示系统。该套系统将3D虚拟物品及3D虚拟特效叠加到制造业展品展示上,实现展品360度旋转、拆分、缩放等体验互动功能。


  福建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在展示自行研发的方程式赛车产品。


  在高校成果展区,推介员与智能机器人对话。


  无人机的时代,年轻人对新技术总是很着迷。


  在高校成果展区,一家参展商展出3D打印机。

海丝元素是本届“6·18”的一大亮点,与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发挥优势 领航丝路

东南网6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健 张静雯 储白珊)

破解资金瓶颈,激发企业热情

“一带一路”建设中,广大中小企业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取得资金的成本高、难度大、无担保,不少中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国家发改委产业所处长许江萍在“海上丝绸之路‘6·18’投资合作论坛”上表示。

为此,我省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届“6·18”上,在省政府引导下,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共同成立“海上丝绸之路‘6·18’产业投资基金”,推动“6·18”对接成功项目的孵化、产业化。

“该基金首起规模10亿元,初始资本6亿元。它将采用持续性、全链条模式,共同孵化、投资、培育高科技、创新型项目。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接人才、资本、技术,充分发挥基金的杠杆作用。”基金董事长薛钰介绍道。

“该基金的设立,让许多有好项目和好技术的团队有了新的希望。”许江萍建议,该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对中小企业给予更多关注,尝试由政府出资作担保,联合一批中小企业启动集合债,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发行专业债券或相关资金支持,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调动中小企业参与海丝建设的积极性。


完善投资环境,开拓投资格局

去年“6·18”以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去年11月,我国援助斐济菌草技术示范基地正式落地斐济,目前正筹划在斐济建立“中国菌草技术中心南太平洋分中心”,将菌草技术辐射到周围10多个岛国上去。同时,林占熺团队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分别开展的三个菌草技术合作项目,效益正不断释放。

“像这样依托先进技术的对外投资,将成为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商务部研究院副主任刘华琴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的投资合作区域,不局限于东南亚,还将辐射西亚、北非和南欧的沿线国家,福建应鼓励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和研发团队先行先试,探索更为开阔的投资格局。

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侯云春建议,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要为各类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对外投资保险业务,分散投资风险,让企业能够放心地开拓交流合作局面。

发挥侨务优势,实现人才互通

吸引国际化人才,实现人才互通,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至关重要的一步。

采访中,不少参会嘉宾表示,侨务优势是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侯云春说,福建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让其成为海内外交流交往的中介,发挥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积极促进资本和项目对接,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

“福建可先行先试,简化国际化人才来华学习、工作、交流的审批签证流程,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学,建立‘一带一路’研究所,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类人才。”刘华琴等专家表示,福建要发挥海丝核心区的平台效应和对台优势,与有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合作,共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东快记者 林娟 许才芳 刘朔

昨日为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不少市民选择来到科技盛宴的“6·18”聚集地——海峡会展中心,与展会上那些新奇特的展品来个近距离接触。

无土栽培蔬菜避免污染

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市民关注,如何避免水污染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波及市民的餐桌呢?

昨日,记者在海峡会展中心的2号馆看到被绿意盎然的各种菜蔬围绕的站位。展位里不仅有清爽撩人的还未成熟的绿色西红柿,更有小巧可人的小西红柿、茄子、彩椒,绿油油的生菜更是摆满了展桌。

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的是,这些蔬菜、水果并非种在土壤里,而是种在一个个盒子中。

据该展位负责人介绍,这项技术术语现代农业,引自以色列的技术,这项技术是在温室里进行,用无土的方式来栽培,以便隔绝土壤里的重金属吸附。除了隔绝重金属外,这项技术还能避免水污染,因为其在灌溉的时候并非采取通常的灌溉模式,而是采用调配好的营养液的方式供应蔬菜水分。

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具有防虫,减少病虫害的效果,避免打农药。

当然,这样培育出来的蔬菜也就相对较贵,生菜一包大约一斤,需要10元,西红柿1斤则需要12元。


除了规模种植外,这家展位还供应无土的家庭种菜技术,市民只要购买一个类似冰箱的无土栽培的控制器,将菜苗放进去,不日就能吃上新鲜可口的家庭种植蔬菜。

安装光伏发电板电量用不完还可卖

假如有一天,自己家也能“生产电”,用不完还可以变卖给国家电网,你是不是会心动呢?

昨日,在海峡会展中心7号展馆内,记者就看到一家展位正在展示太阳能家用光伏发电系统。

这项技术是利用住房闲置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发电,经过并网逆变器等控制元件将光伏板所发电与用户电网的市电供电合并共同为用户符合使用。而只要具备不低于20平米的屋面可使用面积且房屋四周无遮挡,阳光可以直射的斜屋面、平屋面、瓦屋面、彩钢瓦、混凝土屋面均可。

据这家负责人介绍,按照市民阶梯电价,只要超过400度,就要按照阶梯电价的最高位0.79元收取。而安装一个设备,一年即可发电2800-7000度电。

市民若用不完这些电,还可以享受每度0.42元的国家补贴。

这款两座双人直升机视野开阔

东南网6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贽超 邱也栩 杨阳/文 包华/图)直升机巡海、特种车“翻山越岭”……昨日,“6·18”第二天,众多市民涌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体验到了不少行业前沿、科技含量高的“新、奇、特”产品。

海面哪里有污染,直升机来监测

“海面上有哪些污染,从飞机上一眼就能看清楚。”在6·18现场,记者看到,一架直升机停放在主展馆内,而这架飞机的主人告诉记者,飞机是用来监测生态环境的。

海峡环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款飞机名为罗特威A600直升机,是一款两座双人直升机,视野开阔,拥有良好的飞行品质。该机最大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150公里,油箱最多容纳64升97号汽油,在加满的情况下能够飞行2小时。按照目前97号汽油的价格计算,罗特威直升机每公里的油料成本约为1.5元,与大排量的越野车燃油成本不相上下,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飞机。

据介绍,目前,海峡环保基金会已和省海洋渔业厅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使用直升机等巡查沿海,一旦发现污染,就能及时通知地面工作人员前往处理。此外,这款飞机的飞行智能化程度很高,在遇到核放射污染、赤潮等情况下,能够与现有的海域监视检测技术手段结合,让地面人员及时前来处理。


 

这款特种车能爬45度的陡坡,跨过75厘米的壕沟

龙岩产特种车,让人过把“将军”瘾

在6·18展厅里,4辆帅气的特种车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它们有硬朗的轮廓外形,钢板能防弹;能够爬上45度的陡坡,跨过75厘米的壕沟,让市民惊呼“太拉风了”,纷纷上前合影留念。有的人还坐在应急指挥车里,过了把“将军”瘾。

这些仿佛只有在军事电影中才有的特种车,是新龙马枭龙汽车。据了解,新龙马枭龙汽车是龙岩市政府持有股份的公司。公司分布在福建龙岩和湖北武汉两地基地,武汉基地主要承担研发和部分民用基本型车的生产,龙岩基地主要发展军用装备车辆、武警公安和外贸出口等特种车辆,已批量销往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和国内武警、公安、石油勘探、抢险救灾等特殊行业。目前,正在分期拓展建设龙岩生产5000台、10000台生产基地。

武汉枭龙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于景利说,这些PA1型隐蔽式驱散车、应急指挥车、应急抢险车、森林消防车是瞄准军用战斗装备和特殊行业开发的特种车,亦军亦民,是完全自主研发的自主品牌。

军民融合,也是今年龙岩馆着重展示内容特色之一。龙岩馆位于5号馆,面积185平方米,设计突出“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主题。今年6·18期间,龙岩对接项目683项,总投资96.1亿元。


 

昨日,“6·18”第二天,众多市民涌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体验到了不少行业前沿、科技含量高的“新、奇、特”产品。


  

   昨日,“6·18”第二天,众多市民涌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体验到了不少行业前沿、科技含量高的“新、奇、特”产品。


 

   昨日,“6·18”第二天,众多市民涌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体验到了不少行业前沿、科技含量高的“新、奇、特”产品。


昨日,“6·18”第二天,众多市民涌入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体验到了不少行业前沿、科技含量高的“新、奇、特”产品。

1 2 3 ...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