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领队和运动员们为方便快捷的车辆服务点赞

东南网10月21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有了这个接驳车真是方便多了。”乘车方便快捷,是厦门代表队田径队对首届青运会最大的感受,他说,这样的服务很贴心,必须点赞。

上午9点,在青运村外的10号安检口,曾志荣带着5名队员登上了接驳车,前往训练场地训练。曾志荣告诉记者,以往参加的其他赛事,也有接送车,但是几乎都是定点接送,需要提前安排好时间。而此次青运会赛场内安排了接驳车,可以招手即停,十分方便。

据首届青运会车辆通勤保障负责单位厦门金龙联合工业有限公司售后部经理王端峰介绍,公司派出20部大巴、10部中巴和5部轻客车共35辆车来负责首届青运会的车辆通勤。这些车辆均为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零排放、无污染、零噪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厦门田径队的运动员们从场内循环接驳车走下

“我一天大概需要开六个小时的车。早晨8点半开始工作,晚上11点才能结束。中午12点到下午6点一般是午休时间。”司机徐涛是厦门金龙公司的一名司机,此次他负责的是场馆内的接驳车的驾驶。徐师傅告诉记者,场馆内接驳车有6辆,分为两班,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车在场馆里循环。在青运会开幕的前一周,徐师傅就跟随公司的保障团队来到福州开始了自己的青运服务之旅。“说不定未来的世界冠军就坐过我的车呢。”徐师傅告诉记者,虽然到青运会服务比以往的工作累了许多,但是能够为盛会出一份力,心里还是特别高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车辆通勤保障的指挥部,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调度车辆。

“我们的团队包括司机有七八十人,是一个运输公司的规模。”王端峰告诉记者,为了做好首届青运会的保障工作,公司派出了一个四十多人的团队。团队由具备丰富新能源技术知识的售后、技术及生产人员组成。他们在开幕式前一周驻扎福州,开始全面排查、养护、调度等工作,并承担起密集的临时任务。而在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方面,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联网技术“智慧云服务平台”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这一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控车辆运行状态、定位、能耗等。

据了解,环保的纯电动清洁能源车已经应用于公交车、校车等用途,但集体亮相体育赛事,尚属首次。据省经信委公布的数据,2014年福建省共推广运用655辆新能源汽车。而按照计划,今年我省将推广1万辆新能源汽车。

千名女“标兵”训练两月 开幕式汇青色“河流”

  10月16日参加最后一次带妆彩排的“标兵”

新华网福州10月20日电(记者 蒋巧玲) “回家!”“好好睡上一天!”当记者问及开幕式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时,陈媛和魏斯佳是这样回答的。这两天,随着开幕式的圆满结束,这两名参加开幕式的“标兵”实现了简单的愿望,一个踏上了前往三明大田的回家之旅,另一个终于美美地睡了一觉。

18日的首届全国青运会开幕式上,从国旗、青运会会旗、55个代表团依次入场,到运动员、教练员代表宣誓,千名“标兵”在场整齐舞动了1小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女“标兵”中没有一个职业演员,她们都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这1小时里,1010名身着“小青果”服饰的女“标兵”汇成一片青春跃动的海洋,她们步伐轻盈,带着微笑欢快起舞,未曾间断,而随着代表团陆续进场,她们还要在场上找准点位,拉出一个个青色“网格”,让每一个代表团方阵得以对号入“座”。

“选演员有标准,一是身体素质要好,二是思想素质要高,三是必须来自同一所高校,方便管理和协调。”首届全国青运会开幕式仪式总编导张晓东说,经过多方协调和商讨,最终确定体育仪式部分的“标兵”从福建师范大学抽调学生,并委托学校按照以上条件进行遴选。

经过学生自主报名和学校的严格遴选,8月15日,1300多名学生加入了长达两个月的开幕式体育仪式训练。

“最难的是协调时间和动作。”张晓东说,开始训练时正值福州最热的夏天,加上期间又多次遭遇台风、暴雨天气,尽管时间紧迫,但训练不得不因此暂停。而对于动作齐整度的训练,张晓东直言,因为人数众多,“没有技巧,只能一次一次重复练习。”

在1个小时跳动时间里,创作团队设计了3套动作,每套动作均有10几个节拍,快慢不一。而为了培养“标兵”们适合跳动1小时的体能,体能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一开始跳10分钟,然后加到20分钟、30分钟……“这样持续训练了20多天后,她们的动作才开始协调。”张晓东说。

陈媛是福建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学生,也是1010名“标兵”中的一员。为了能够参加训练,她从暑期实习岗位上回到学校,开始了每天7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11点回宿舍的训练生活。“为了表现青春动感,所有动作的幅度都要尽可能大,刚开始那几天,手酸屁股痛,下楼的时候用手抬着自己的腿。”陈媛说,除了酸痛,排练前期,有些人手臂还会肿起来。

来自法学院的“标兵”魏斯佳告诉记者,开幕式前几天,排练地点转移到福州海峡奥体中心,由于每天有1万多人参加演练,场地有限,“标兵”们只能在赛场通道席地而坐,度过长达7个小时的候场时间。“入秋后昼夜温差大,通道上的风又大,很多人感冒了。”魏斯佳说自己也刚从一场39度高烧里缓过劲儿来。

经过2个月的历练,18日下午16时30分,1010名女“标兵”身着青色运动服,从四方的赛场通道鱼贯而出,在开幕式的现场汇成了一股青色的“河流”。她们展露笑容,迎接八方来客,她们用整齐的步伐、跃动的身姿,向现场6万名观众展现出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

青运会击剑比赛 兰明豪获得男子重剑个人赛金牌

  10月20日,兰明豪(右)庆祝胜利。

当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男子重剑个人赛决赛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合肥队选手兰明豪战胜广州队选手陈钊豪,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青运会击剑比赛 兰明豪获得男子重剑个人赛金牌

  10月20日,兰明豪(右)在颁奖仪式上。

当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男子重剑个人赛决赛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合肥队选手兰明豪战胜广州队选手陈钊豪,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青运会击剑比赛 兰明豪获得男子重剑个人赛金牌

  10月20日,厦门队选手熊雪莹(中)在颁奖仪式上。

当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花剑个人赛决赛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厦门队选手熊雪莹战胜队友傅依婷,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青运会击剑比赛 兰明豪获得男子重剑个人赛金牌

  10月20日,厦门队选手熊雪莹(左)在决赛中。

当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花剑个人赛决赛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厦门队选手熊雪莹战胜队友傅依婷,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青运会击剑比赛 兰明豪获得男子重剑个人赛金牌

  10月20日,厦门队选手熊雪莹(左)在决赛中进攻。

当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花剑个人赛决赛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厦门队选手熊雪莹战胜队友傅依婷,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东南网10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李超)罗姐快步走出运动员通道口,回头向看台上警惕地张望。“有观众开闪光灯拍照。我得在这盯着,看看是哪个人,才能通知志愿者提醒。”

罗姐大名罗峰,福建体操女队教练,青运会期间,她是体操竞委会竞赛处工作人员,场内到处可见她风风火火的身影。彼时,女子跳马决赛正在进行。高速运动中,选手们不能受到任何干扰,闪光灯会酿成严重的失误,轻则受伤,重则危及生命。

由于单项决赛在开幕式后举行,19日起,来到海峡奥体中心体育馆的观众多了两三倍,罗姐担子更重了。

项目轮换时,她才能稍微喘口气。“看看我家‘公主’有没有来电话。”罗姐的女儿、15岁的福州队选手杨丹妮娅,正在20公里外的福建师大体育中心体育馆参加蹦床团体资格赛。罗姐把手机伸给记者看,屏幕上,一名个子高挑的女运动员正在弹网上翻飞。“这是规定动作,漂亮!”“哎呀,真不错!”原本一脸严肃的罗姐,一下子变回慈爱的妈咪。

“我们家‘公主’无论比得怎样都会给我打电话。”2008年,因为别人一句半开玩笑的话,8岁的杨丹妮娅开始练习蹦床。可七八年下来,罗姐竟然一次也没有去为女儿现场加油。“我们两口子都有工作,怎么能跟着她去啊?!这次比赛离家这么近,都没办法。”罗姐掰着指头数日子,又摇了摇头——20日体操比赛和女儿的团体决赛一起结束。


杨丹妮娅的爸爸,记者习惯叫他“杨指导”,从国庆期间就泡在场馆和青运村。和队员们在一起的时间,无疑比和女儿在一起的多。作为福州体操女队的主教练,杨建明赛台上下也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相比年龄大两三岁的男孩们,女队员自理能力更弱,训练、作息、生活,教练全包,既当爹又当娘。

在主场比赛,福州女队的目标是冲击团体前六名。岂料手气太差,资格赛抽到早场,第一项就是好练不好比的平衡木。队员一个接一个掉下器械,杨建明绞尽脑汁调动队员的状态,摔了还得哄着。自由体操和跳马比顺了,老杨黝黑的脸上刚有了些许笑容,高低杠再度连续砸锅。老杨心里急啊,可也没在摄像机镜头前说队员一个“不”字。2天后,姑娘们重新出发,得偿所愿。

聊起女儿的比赛,杨指导话很少,远不像他聊起弟子们。罗姐说,女儿小时候确实很瘦小,看起来是个练蹦床的苗子,没想到现在个子蹿到一米七,“她在队里也就是三、四号位的选手”,只能上团体赛。

“稳一点,别太拖后腿就成。团体赛要都能顺下来,我就满足了。”收到蹦床队顺利晋级的消息,罗姐松了一口气。

一家三口参加青运会,罗姐说,这是缘分也是运气。个子太高,又有伤病,杨丹妮娅早两年便想打退堂鼓,但做母亲的这时候更像是教练,一直用“青运会”鼓励女儿继续前行。

“我们知道她几斤几两,本来练的晚基本功就薄弱,再练下去也不会有更好的成绩。但青运会对一个年轻运动员来说,真的太难得。”她说。

20日,体操项目顺利落幕,而福州队更是包揽了蹦床团体双冠。这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吃顿晚饭。

不久前2022年亚运会申办尘埃落定,杭州成功获得举办权。兴奋之余,很多人也在思考:怎么样既把比赛办得漂漂亮亮,又尽可能少花钱。

昨天下午,钱江晚报记者来到了位于福州海峡奥体中心一侧的青运村——正在进行的福州青运会,组委会在节俭办赛方面的一些做法,未来的杭州亚运会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开发商未交付的商品房

借来成了青运村

“能赞助的拉赞助,拉不到赞助考虑租赁,实在租不到的才考虑购买。”这是本届青运会组委会一个非常核心的节俭办赛理念。在青运村运作中,这些理念得到了体现。

“政府和开发商协商,将商品房的交房时间延迟点,这样运动员住的地方就有了。”青运村村委会主任徐婷告诉记者,青运村建设采用“借鸡生蛋”的模式,将那些已出售未交付的商品房作为运动员、教练员等临时性的驻地,增添一些家具和其他用品,充满家的味道的青运村就成了。

记者现场观察,福州青运会青运村(运动员村)位于福州海峡奥体中心一侧,距离奥体中心直线距离也就两三百米。从青运村到最近的场馆,运动员走路差不多花费5分钟时间,非常便捷。“阳光城开发的这个楼盘早就卖光了,当时价格在15000-18000元/平方米,现在涨到快23000元/平方米了,青运会结束后就全部交付。”福州当地媒体告诉记者。

南京青奥会的二手家具

青运会以三折多的价格“淘”来

“运动员房间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以3折多的价格从南京青奥会买来的。”据徐婷介绍,从节俭的理念出发,青运村家具全是“淘”来的二手货,包括家具、电器、布草和餐厨等4类物资,费用共1300多万。

此外,村委会办公区、各中心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大部分也是南京青奥物资。办公桌椅除部分进行招投标采购外,均来自南京青奥物资。

除了“淘”来二手货外,青运村里还有很多东西是租来的。比如青运村临时办公场所的空调,是租借的;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村内电影的播放设备及相关音响设备,也是租赁的。等青运会结束后,这些物资将完璧归赵,能省下一笔费用。

开幕式没明星没烟花

背景板用的是泡沫板

除了青运村,10月18日的青运会开幕式上,很多环节也体现了节俭的理念。

“没有请明星大腕,没有燃放烟花,没有用到一个职业演员,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开幕式。”当天开幕式结束后,执行总导演董雪海这样解读了开幕式的理念。

据介绍,整个开幕式演出人员80%是大学生,其余来自中小学学生。演出中一张张普通的红色纸板就是参演人员手中最常见的道具。

“采茶舞的那段,演员面前绿色的茶树,其实就是泡沫板涂上绿色的图案,这个道具真的是用最普通的材料做的。”熟悉内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首届青运会上,“学生军”成为一大亮点。上海静安U17排球队,几乎全由上海高中生组成。

上海静安U17女排12人的阵容里,仅有2名队员来自上海女排专业训练体系,其他人来自格致中学、进才中学、位育中学等。这些学校都以排球作为学校传统,校内不但有软硬件作为保障,还开设排球训练课,各个年级都有自己的队伍。

上海大力开展体教结合起,各区体育局就把优秀的专业教练派往学校。如格致中学,前女排国手沈弘从2009年开始带教,如今已有了不少好苗子。

“兼顾学习和体育兴趣爱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沈弘说,这些孩子一周只有两三小时训练时间,所有孩子都格外珍惜,训练十分认真。

高二学生张媛,本次作为二传手来到青运会赛场。在学校,她是年级里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本次青运会从准备到参赛,她和其他同学一样都要停课一个月,校外的补课也不得不放弃。为不落下学习,来福州前,她就向学校老师要来了一大叠学习材料,包括这一个月里每天的功课,此外,还和同学约定了“帮学机制”,分享每天的课堂笔记,她甚至还特意从上海带来一盏台灯。

“这些孩子每天背着自己的运动装备不算,还要背一大包的卷子和书本。”沈宏说,倒是队员们不以为然,都说“喜欢就不觉得苦”。

青运会女排U17组别里,不少是专业班底组成的队伍,像山东、河南等队,都是省市队的专业运动员,甚至还有国家青年队和少年队选手。不过上海这支青年军一点不怵强敌,进才中学高一学生陈慧燕是队里的主力,她告诉记者,不管对手如何,自己脑子里只想着赢球。

如今,体教结合的模式已成为上海排球运动发展的一个特色。与其他排球发达省市配备一、二、三线专业运动队有所不同,上海将三线基础排球人口广泛地分布于业余体校和众多拥有排球运动基础的普通中学校园之中,上海的基层排球人口的规模也由此有了比较厚重的积累。记者 姚勤毅

新华社福州10月20日体育专电(记者 李劲峰 郑良)正在福建三明举行的首届青运会乒乓球项目20日进入第二个比赛日,成都选手朱雨玲和南通组合张煜东/孙闻分别获得女单和男双冠军。比赛激烈精彩,而孔令辉、刘国正、王励勤、陈玘等乒乓球世界冠军陆续在赛场旁亮相,成为关注焦点。

目前世界排名第三的朱雨玲,在昨日获得混双冠军之后,在女单项目中再度折桂。这已是她8月中旬以来获得的第五个冠军。经历了两天8场的高强度比赛之后,等颁奖仪式结束她就离开赛场,赶赴波兰参加女乒公开赛。在男双比赛中,由陈玘执教的张煜东/孙闻组合,苦战七局最终险胜对手夺冠。赛后,陈玘也对自己弟子的表现连声称赞。

场上年轻选手奋力争先,场下获得过奥运冠军或世乒赛冠军的孔令辉、刘国正、王励勤等明星球员的出现,吸引了众多球迷观众的关注。

在乒乓球国家队任职的孔令辉和刘国正,此行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国家队后备队员表现情况。虽然女乒世界杯即将于10月底在日本举行,但国家女队主教练孔令辉还是出人意料地出现在青运会乒乓球赛场主席台上。观赛之余,他还和三明市当地小球迷合影互动。孔令辉说,现在女乒国家二队队员和一队8、9个年轻队员都在比赛,其中包括主力朱雨玲,“青运会乒乓球项目重在培养后备球员,所以赶过来看看他们比赛的情况”。

与孔令辉、刘国正重在观察选手表现不同的是,王励勤和陈玘在场上更多是参与选手技战术的指导。目前,王励勤担任上海市体育局乒羽中心主任,青运会乒乓球项目是他首次带队参加的综合性赛事。

陈玘的角色是江苏南通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当场上队员在落后情况下表现不稳定时,他叫完暂停就语速飞快地讲解要领,同时双手大幅度比划。陈玘赛后解释说,队员在场上紧张,不知所措或打得脑袋空白的时候,这时就需要给他们一些刺激,“两个年轻队员能夺冠,之前确实没有意料到,让我非常高兴”。

众多世界冠军的出现,吸引不少球迷观众索要签名和合影。同时,他们的现身,也让场上年轻球员求胜欲更强。来自沈阳的女乒队员陈幸同说,这些明星教练员背后都有世界冠军的光环,“在他们面前打比赛,会让自己有更多表现的欲望,争取向他们学习、看齐”。

揭密青运村:配套齐全 最多供6000名运动员住宿

  青运村内环境优美。 吕明 摄

揭密青运村:配套齐全 最多供6000名运动员住宿

  青运村内招手即停的电瓶车,每天有20部在规划线路上运行。 吕明 摄

10月20日,中国首届青年运动会运动员村(下称“青运村”)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青运村”位于福州海峡奥体中心旁,占地259亩,包括运动员公寓、村委会办公用房、文化广场、运动员餐厅和特色商业街。公寓区内有1556套精装房,分为18种户型,最多可供6000名运动员住宿。每套住房均提供卫浴设备、空调、热水器、单人床、衣柜、方桌、椅子、洗漱用品等配套设施,并设有无线网络。

中新网福州10月20日电(林玲)20日,中国首届青年运动会(青运会)游泳比赛在福州奥体中心火热进行。香港游泳代表队派出多名小将参与游泳项目的角逐,香港选手们驰骋赛道,享受比赛,感受着青运文化。

在当晚举行的女子100米蛙泳半决赛中,香港选手张栩慇以微弱差距无缘总决赛。赛后,张栩慇对记者表示,内地选手的表现真的很棒,也很让自己惊讶,参加此次青运会,是自己取长补短认识不足的好时机。

于1999年出生的张栩慇是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明天我暂时没有比赛,我一定要去青运村里逛一逛,去感受一下青运文化,也要去吃一吃福州的小吃,才不算白来”,张栩慇笑着对记者说。

无独有偶,记者在当晚举行的男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也遇到了一位来自香港的游泳小将。

来自香港的选手张祐銘以微弱差距无缘男子100米仰泳决赛。赛后,他对记者表示,“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运动会,而且每天的训练时间并不充裕,所以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但张祐銘并不因此气馁,他还要参加男子200米仰泳比赛。他表示,现在自己的心情反而轻松了,以一种享受比赛的心情去参与比赛,也许会发挥得更好。而且我听说青运村中为运动员准备了很多文化活动,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参与一下,减减压,同时感受一下青运文化。

来自香港游泳队的崔教练在赛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表示,我们很多的选手都是第一次来参加这样大型的运动会,面对实力强大的内地选手,他们都拿出了最好的水平前来参赛。

他坦言,这次香港游泳代表队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此次比赛,希望参加过这次比赛后,选手们能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的是,崔教练与香港选手一样,都提到了青运村中的文化小屋。

崔教练对记者表示,我们的选手都比较年轻,在没有比赛的时候都喜欢去青运村里的文化小屋去看一看。我相信通过这次赛,我们不仅交流了比赛经验,也学习到了许多文化方面的知识,丰富了运动员们的精神世界。

中新社福州10月20日电(记者 张羽)20日晚,中国首届青年运动会(简称“青运会”)武术套路赛收官,在内地实力选手的“夹击”下,澳门选手没能夺得奖牌。

但澳门队主教练梁洪敏在赛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手们成绩有所突破,达到锻炼目的,这批选手的目标主要瞄准2018年青奥会。

梁洪敏说,由于青运会对年龄有限制,加之主力青年队员正在澳门备战11月底举行的武术世锦赛,因此参加此次青运会的选手年纪偏小,都在13至17岁之间。

今年17岁的女子选手贺进营,曾在8月举行的亚青赛上夺得女子长拳 剑术全能亚军,本有望冲击奖牌,但由于赛前训练中不慎拉伤大腿,很大程度影响了她在比赛中的发挥。

贺进营表示,今年读高中三年级,学业会对训练产生一定影响,但备战2018年青奥会的目标不会变。

习武之风在澳门兴盛,武术是亚运会夺金热门大项。梁洪敏表示,近年来,政府对武术项目投入较大,后备人才基础正在逐步建立,但与内地职业选手相比,澳门选手只能算业余,与香港的“准专业”选手相比,训练水平也有差距。

“此次青运会主要是抓住机会与一线专业对手过招,提升水平。”梁洪敏说。

东南网10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龙友情)昨晚,首届青运会武术套路比赛在连江体育公园综合馆落幕。“我们对队员总体的表现感到满意。”忙碌了好几天,福州队领队李强终于有空歇下来接受记者的采访。

“青运会的参赛队员,年龄都比较小,但也都是省二队的苗子了。”李强说,通过青运会比赛的历练,让他们更快成长,就有机会升至一队,甚至为未来参加全运会比赛打下基础。

南拳和太极拳是福建武术的优势项目,此次比赛,福州队在男子南拳南棍全能、女子南拳南刀全能两个项目上都获得了金牌。李强说,“其实武术套路比赛有一套评判标准,包括动作规格、现场演练以及难度系数等,能够拿金牌也表明队员的基本功是比较扎实的”。

这几年,赛事举办地连江为省队输送了不少武术苗子,有些已经崭露头角。“连江人有习武的传统,氛围很好,我个人认为这也是这次青运会武术比赛选择在连江举办的原因之一。”李强说,希望通过青运会武术比赛的举办,带动更多人习武健身,涌现出更多的武术苗子。

福州新闻网10月21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男篮U18项目昨日进入第三比赛日,福州队迎来广州队的挑战,面对实力不俗的对手,福州队凭借最后一节强势发挥拿下比赛。福州男篮三场比赛两胜一负。福州男篮将在今天上午面对济南队的挑战。

福州新闻网10月21日讯 昨天,男排U19进入小组赛第三天。北京顺义队力挽狂澜,以3∶2战胜汕头队。

一上场,汕头队就以25∶20拿下首局。第二局,虽然北京顺义队不甘示弱,但仍以26∶28惜败。北京顺义队连输2局,让观众觉得大势已去。但从第三局开始,北京顺义队选手打红了眼,竟出人意料连扳2局。决胜局,愈战愈勇的北京顺义队以15∶8轻松拿下。

石家庄与洛阳队的拉锯战同样打得惊心动魄,最终石家庄队以3∶2胜出。上海静安队以3∶0完胜德阳队,福州队、沈阳队分别以1∶3不敌南京队、温州队。

女排U19,大连队、石家庄队分别以1∶3负于南京队、温州队;北京顺义队、天津滨海队、济南队、福州队分别以3∶0完胜德阳队、上海静安队、汕头队、昆明队。

(福州日报记者 张铁国)

周雅菲,中国前女子游泳名将,多次打破亚洲纪录、全国纪录,被誉为“亚洲蝶后”,是中国队拿下巴塞罗那世锦赛混合泳接力冠军的成员。她曾两次参加青运会的前身——城运会,并曾在2003年拿下冠军。首届全国青运会,周雅菲再度现身游泳馆,如今她的身份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周雅菲的三种身份和三个心愿

  当裁判:希望“首秀”圆满

东南网10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文 林熙/图)

“刚才现场播报声音很熟悉,是周雅菲吗?”

游泳首日,当现场播报出场运动员名单时,不少媒体同行都发出这样的疑问。经多方打探,大家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就是她,穿着裁判服在播报呢。”

当天比赛结束后,周雅菲接受了本报专访。她告诉记者,此次来福州,她是来当裁判的,而现场“宣告”也是裁判工作的一部分。

“‘宣告’说白了就是总裁判的口舌,向观众、运动队、运动员介绍比赛进程、项目规则。”她说,过去这项工作常邀请专门的播音员,但他们不了解项目特点,常会出错,所以裁判团队希望培养自己的“宣告员”。

这是周雅菲第一次以裁判身份亮相赛场,而此前,国内优秀游泳运动员退役后担任裁判的并不多。“青运会是2015年度国内最重要的综合性运动会,能在这里完成处女秀,感觉很荣幸,希望能圆满完成工作吧。”周雅菲笑着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做看官:希望小将们早成才

“从这两天的青运会游泳比赛来看,虽没有出现新纪录,但竞争还是很激烈,不少参加过亚锦赛、世锦赛的国家队运动员实力高人一筹。”赛后,周雅菲对记者说。

裁判工作外,周雅菲还以专家的视角注视着青运会游泳比赛。在她看来,青运会并非低水平的赛事。“很多运动员都已经在青奥会上获得奖牌,不少还参加过世锦赛决赛。”但她说,虽然不少小将国际比赛经验已经很丰富,但是他们参加综合性运动会的机会并不多。

“对于陈欣怡、李朱濠、邱钰涵、朱梦慧这样的国家队新秀来说,青运会上的对手不是很强,但是多感受综合性运动会的氛围,多体验青春的比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收获。”周雅菲说,很希望这批小将通过不断磨炼,早日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考”中取得佳绩。

为前辈:希望他们学会珍惜

作为国家游泳队的“师姐”,比赛结束后,不少小队员见到她,都会尊敬地叫一声“雅菲姐”。而身为前辈,“雅菲姐”也有话要对他们说。

她说,运动员生活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其实很幸福。她甚至希望时光能倒流,让自己回到那个劈波斩浪,一心想着为国争光的时代。

“我在做运动员的时候,中国游泳还没完全摆脱‘闭门造车’,到我运动生涯后期才开始尝试走出去、引进来。而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队运动员都有机会到国外接受高水平训练。”周雅菲说,过去十几年、二十年,中国游泳的很多前辈为中国游泳打下的基础是不可磨灭的,从这个层面上看,他们其实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享受现在的成果。

自退役后,周雅菲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参与到游泳运动中,包括领队、央视解说、裁判,从不一样的视角,她看到了过去当运动员时看不到的东西。“运动员艰苦训练的背后,是一整个复合型团队在为他们服务,让运动员不用操心任何比赛外的事情。他们很幸福,但是也丧失了一些锻炼自己的机会。”

“希望现在的运动员能学会珍惜,珍惜这个时代,珍惜并不很长的职业生涯。”“雅菲姐”如是说。

福州新闻网10月21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申哲 马丽清)昨日,青运村迎来媒体开放日。5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共计80余人前往青运村采访参观,记者们详细了解了青运村的运行情况,并纷纷为村内的工作人员点赞。

据了解,本次媒体开放日共持续2.5小时,记者们详细了解了青运村的运行情况及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