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11月6日讯(本网记者 康金山 陈晓青)如今,站在龙海市海澄镇月港遗址唯一仍在使用的饷馆码头上,九龙江的潮汐拍打着码头坚硬的垒石,不见了昔日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繁华,只有小渔船不时前来停靠。

回忆历史,典藏岁月。月港虽然已风光不在,但保存至今的文化遗址是探索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记。在5日的“海丝心语·福建行”中,采访团一行走进了晏海楼、城隍庙等古建筑,大家还兴致勃勃地登上晏海楼,凭栏远眺,一睹当年月港的神秘面纱。

在专门介绍月港历史的资料室里,狭小的房间挤满了人群,大家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认真聆听专家的讲解,并不时插话询问,采访团的成员还不时用手机拍下了挂在墙壁的有关月港的宣传资料。“想不到月港还有这么辉煌的过去,今天了解了它的历史,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杨周阳告诉记者,从漳州月港的历史缩影中,充分展现了闽南人那种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记载,当时从月港进口的货物有100多种,大多是海外的土特产,如番被、番藤席、黄蜡等,还有各种皮货以及金、锡、铅、铜、矾土等各种矿物,中国的陶瓷、纺织品、茶叶等也经月港远销海外。月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古代“四大商港”。直至清初,政府实行迁界禁海,才导致了月港衰败,对岸的厦门港随后崛起。

月港虽然早已风光不再,但至今保存400多年之久的孔子庙、城隍庙、观海寺、帆巷、晏海楼、萃贤坊等古建筑及遗址,可见证当年的辉煌。

21位网络大咖聚榕城 参观博物馆“品”海丝元素

海丝心语福建行,从全国抽调的21名网络精英已全部云集福州。下午的行程第一站来到的是马尾区东盟海产品交易所。

福州新闻网11月4日讯(记者 陈敬华图/文)3日,由国家网信办主办、福建省网信办承办的民访民议海上丝绸之路之海丝心语福建行大型采风活动在福州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的21名网络精英于今日正式展开福州行。

据悉,本次活动将对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进行重点报道。作为福建行的首站,当日下午21名网络精英先后参观了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千年迥龙桥以及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本次福建行——福州段部分也给来自全国的21位网络大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为,参观的地点样样不离海丝元素,讲述一个个海丝发展和传承的故事。从拥有全国唯一直通水产品市场的专用渔业码头和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冷库及冷链物流体系,集世界各地的水产品超过300种,打造海产品规范、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交易平台服务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到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再到唐五代时期重要的码头刑港上,有一座制作独具匠心的迥龙桥,4墩5孔、全长66米宽4.46米,每孔之间原纵向铺设五条长约13米的石梁。从其修筑历史中可见证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繁荣贸易情景。每个环节无不充满着海丝的味道。

本次海丝心语福建行福州段于3日晚结束,大咖们将继续海丝之旅,向泉州进发。


21位网络大咖聚榕城 参观博物馆“品”海丝元素

  来自全国的21名网络精英在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前合影留恋。


21位网络大咖聚榕城 参观博物馆“品”海丝元素

  下午行程的第二站是马尾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21位网络大咖聚榕城 参观博物馆“品”海丝元素

21位网络精英在讲解员的带领与解说中了解到,福州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1位网络大咖聚榕城 参观博物馆“品”海丝元素

  行程的第三站是来到位于马尾的闽安村。


21位网络大咖聚榕城 参观博物馆“品”海丝元素

  福州行的最后一站,海峡奥体中心。这里是首届青运会的主场馆和开闭幕式地。

丝路绵长 风起帆张

——我省海丝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主题公园——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畔,洋溢着浓郁的海丝风情,公园将于8日开园。图为园内的飞天雕塑。

东南网11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李珂)

宋元时期,泉州港年轻水手阿海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献出青春,妻子桐花经历一段心路的磨难,毅然让儿子小海继承父辈宏愿……

凭借我省创排的舞剧《丝海梦寻》,800年前发生在“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刺桐港的感人故事,重现世人面前。它以艺术形式启迪今人继续承揽先人的精神气象,沿着他们的足迹,在新世纪再现海丝盛况。今年2月,它成为有史以来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上演的首个中国舞剧。

海上丝绸之路之于福建,不仅是一条海上贸易大通道,更是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文化载体。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我省近年来积极挖掘海丝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让海丝文化活性传承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因得天独厚的海域优势,历史上曾书写过许多海上交往的传奇: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拓展;福州的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漳州的月港是明朝中后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

对文化的传承,首先从有形文物开始。

2012年11月,海上丝绸之路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我省有22处重要史迹被列入。近年来,我省推动建立了海丝沿线六省九市合作机制,加强资源普查和遗产研究,还推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规划和立法工作,加速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遗工作。

去年4月,历时三年筹备,由省博物院牵头联合海丝沿线7省市45家博物馆举办的“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亮相首都,突出了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成为我省推广海丝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2014年12月,“丝路帆远”图片展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展示。

“福建的妈祖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何使这些特色文化得到活性传承?福建的努力正在收到成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说。

仅去年以来,泉州市就举办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高峰论坛、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此外,还有福州的中国九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福州)论坛、中国(福州)郑和开洋节,厦门的第四届南洋文化节,漳州的大型海洋文化电视剧《大航海》、莆田的“同谒妈祖,共佑海丝”等。全省各地挖掘各自特色,衍生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海丝文化交流活动。

放眼八闽,海丝正以其鲜活的形态,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


借海丝振兴文化产业

海上丝绸之路亦有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的别誉。上世纪70年代,泉州后渚港发掘出土的宋代古船上就载有香料、陶瓷等。

随着唐朝中期后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繁荣,阿拉伯人开辟了从波斯湾或红海横渡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直达中国港口的航路。当年海丝舶来一支香,如今有望成就百亿产值的永春香产业。

如今的永春,与厦门翔安、河北古城、广东清远并称“中国四大制香基地”。2013年“永春香道 千年流香”品牌推广行动诞生,永春香企开始深挖永春香的历史文化内涵,走出一条居家养生高端的发展路子,很快在国内站稳了脚跟。

德化瓷器、安溪铁观音等,也纷纷借海丝出海,古琴、福船、丝绸画等传统工艺文化产品,也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气象。

2015年2月,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海洋国际文化艺术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授信50亿元支持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平潭、福州、厦门等地建设运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

同年8月,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中国海洋文化中心在平潭动工。投资方表示,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

刚刚落幕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也突出了“一带一路”元素,有针对性地邀请近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艺艺术品企业参加“一带一路世界手工艺展”,并首次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青年设计展”。

本月8日,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即将在泉州开幕,这将是在我省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艺术盛会。与此同时,文化部已经同意与省政府联合主办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并永久落户泉州。

海丝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流过福建的历史,流到今天,流向未来。

东南网11月5日讯(本网记者 康金山 陈晓青)连日来,“海丝心语·福建行”团员走进福州、泉州等地,感受我省深厚历史文化。4日下午,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名人就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了泉州深厚的海丝文化。

泉州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因“海上丝绸之路”繁盛而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曾与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融汇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精华。这里有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清净寺”、全国仅存的摩尼教遗迹“草庵”、全国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岩”。

“之前听人说,在泉州涂门街,伊斯兰教、佛教等多个宗教和谐共存,相得益彰,对此我心存疑虑。此番有幸参与这个活动,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特别是在参观泉州海上交通历史博物馆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泉州的多元、大气和包容。”网络大咖“让子弹飞”告诉记者,当今世界各国已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古老的泉州必然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再创新的辉煌。

海丝心语福建行2015-11-04 15:18

东南网11月4日讯(本网记者 康金山 陈晓青)由国家网信办主办、福建省网信办承办的海丝心语福建行——民访民议“海上丝绸之路”活动昨日正式启动。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全国网络名人,他们一刻也没闲着,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关键词1:现场直播

记者观察到,昨天的启动仪式还没结束的时候,@阿贵时评的微博就第一时间发出了“民访民议海上丝绸之路#海丝心语福建行#采风活动在福州启动”的消息,还引来了不少粉丝的评论。紧接着各位大侠们也在第一时间纷纷发微博,图文并茂分享了他们心中的“海丝印记”。

据统计,在昨天的福州行过程中,全国网络名人共发表博文近50篇,他们充分利用微博这一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形式,畅抒了他们心中的“海丝心语”。

关键词2:实地体验

在昨天的活动中,采访团一行分别走进了福州市博物馆、三坊七巷与尤氏民居、叶氏民居、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项目、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州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站点,通过现场实地了解,他们纷纷被福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昨天参观结束时,采访团成员刘炳顺告诉记者:“想不到福州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不是实地了解,还真没这么深刻的体会。”

关键词3:品味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形象因文化而提升,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

连日来,在参观的过程中,全国网络名人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文化。“福州,让我们感受到城市深厚的文化氛围、文化气息和文化韵味。”一位采访团成员对记者如是说。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东南网11月3日讯(本网记者康金山 陈晓青)3日上午,由国家网信办主办、福建省网信办承办的海丝心语福建行——民访民议“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在福州启动。国信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卢承圣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国信办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指出,组织“海丝心语·福建行”活动,首先是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光明前景的一次展望,同时也是对“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福建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一次寻访。他诚挚期待参加活动的网络名人认真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深入挖掘各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亮点新成效,通过网络上生动活泼的发言,把中国政府和人民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意愿和决心,传达给广大网民,传播到沿线各地。

卢承圣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和潜力。他说,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渊源深厚的历史,福建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同时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突出的人文优势。他指出,当前,福建正着眼全局,脚踏实地,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来自全国各地近二十位网络名人参加了活动,他们将深入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实地了解当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经贸发展、民间交流等情况。

新华网福州11月3日电(见习记者 陈翊群)“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经贸发展当年是怎样的情形?民间交流“原貌”又是怎样?3日,海丝心语福建行--民访民议“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在福州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近20名网络名人受邀参加。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们将深入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地了解当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经贸发现、民间交流等情况,通过自身亲历,与网友一同分享对海丝历史文化的独到见解。

据悉,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渊源深厚,福建泉州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此外,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还有着突出的人文优势,福建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达1580万人,东南亚国家近4500万华侨华人中1254万人祖籍福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

本次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福建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