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记者新春走基层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福建日报与东南网联合组织“记者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派出多路记者奔赴省内各地,深入基层一线,精心采写最真实生动的新闻报道。我们将与基层群众交朋友、拉家常,用笔墨和镜头记录各界群众欢度新春的生动景象,聚焦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美丽福建的拼搏坚守与无私奉献。

 资  讯 

新春走基层·年韵

即时 | 2016-02-09 08:08

编者按:对过年的韵味,各人有各人的体验。春联、鞭炮、年夜饭……就是传统的年的韵味。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韵也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新内涵。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等活动中,感受着团圆温暖、健康时尚的新年味。不忘好的传统文化,发掘新的过年元素,年韵年味才会越来越有味。

昨日,福州阳光明媚,各景区内游人如织。市民、游客在三坊七巷体验民俗,享受春节文化大餐。本报记者 游庆辉 摄

昨日,由建瓯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作品展在芝城公园展出,100幅(组)反映各地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图片,受到市民欢迎。魏永青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昨日,泰宁县城摆起象棋大擂台,吸引了不少象棋爱好者上台打擂。邱灿旺 摄

昨日,武警龙岩市支队勤务中队官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欢度新春佳节。苏高龙 王松青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昨晚8点,海峡两岸迎春焰火晚会在厦门、金门同时举行。焰火晚会共分四个乐章:魅力厦门、大海神韵、五彩缤纷、魅力四射,燃放时间30分钟。邓婕 摄

昨日,永定民间艺人在土楼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十番音乐”,让游客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刘永良 摄

日,在泉州市泉港区锦绣公园的亲水平台,来自前黄镇的黄素石楼民乐社在进行北管公益演奏,吸引了很多当地群众及游客。据悉,锦绣公园总投资1.7亿多元,占地520亩,由盐碱地改造而来,成为群众文化休闲胜地。本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庄国辉 刘泽阳 摄

走访福建7个特色乡村:同样的乡村,不同的发现

即时 | 2016-02-09 08:04

今天在助村栏目亮相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大学生,他们以支农调研为先导,利用寒假走访了福建7个具有特色的乡村,挖掘村庄文化资源,整理村庄档案,对外发布乡村信息,助力乡村新生——

同样的乡村,不同的发现

队员们学习竹子DIY课程。

队员给长泰陈巷镇山重村的孩子上课。

队员在大田县济阳乡调研。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文/图)

日前,从全国报名的数百名大学生中筛选出的支农队伍分别奔赴我省七乡村(武夷山市五夫古镇、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大田县济阳乡济阳村、大田县桃源镇东板村、长泰县陈巷镇山重村、永春县岵山古镇、厦门大嶝岛),开展“爱故乡,发现新故乡”支农主题调研。

迄今为止,这一主题调研已经举办了三届。第一届爱故乡主题调研,专注探寻古村落之美,在古厝和山间流连忘返;第二届爱故乡主题调研,主要探讨乡村经济自身可持续的动力何在。而今年的发现新故乡调研活动,由滋农游学和福建爱故乡促进会共同举办。趁着互联网+的浪潮,大学生支农团队除了发现新的故乡之美,目标在于为活化乡村做些努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此次入选的乡村某种程度都有着福建地区悠久的农耕文明的积淀。

近30年来,经济衰落、社区空壳化、文化自信心虚弱、传统和乡土日益景观化……种种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乡村。乡村的困顿、焦虑和躁动,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对于乡村的陌生和向往,形成了一对矛盾。

滋农游学的张琪表示:“调研正是一次接近乡村的机会,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为古村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大学生以支农调研为先导进入乡村,挖掘村庄历史文化资源,整理村庄档案,对外发布乡村信息,以助力乡村新生。”

大学生下乡期间,主要是进行田野调查,查阅村志,走访村中乡贤,调研古建筑状况,寻找古村中的传统手艺人或者特色小吃,与村中老人交流,了解当地的农业体验项目……一张张乡村人文地图在大学生的心中、笔下逐渐清晰。

探索滋农游学本意

进入乡村的场域中,随着调研的深入,这些青年们对乡村的了解也变得更加具体。儿童的教育、文化的传承、古建筑的保护……他们真实感受到乡村所面临的困境。惊喜、无奈、痛心、迷茫、坚定,各种情绪和思考冲击着他们的内心。

“这是一份寻找生命历程的体验,寻找你在乡间的使命。远离乡土的游子们,你们何时回到故土?诚挚地感谢阳光雨露、四时的风调雨顺,感谢农民的劳作。”队员谢晓燕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回乡建设这条路或许还很难,但是看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已经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信心自己在乡建的路上走得更远,我越来越看到自己的理想原来一直在浓浓的乡土气息里…… ”队员李三功这样说道。

此次调研不仅只是触摸乡村,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动作。这也正是滋农游学的本意。“我们希望在前期乡村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游学活动,保护性地开发农村应有的商业价值。不是传统旅游所追求的游客需求导向,更多站在村民和农村的视角进行内容导向,结合农村当地特有的资源禀赋设计游学课程。”张琪表示。

新春走基层:晒晒小确幸 说说微心愿

即时 | 2016-02-09 08:02

编者按:祥猴献瑞,岁月流金,东风徐来,八闽春早。“十二五”完美收官,“十三五”扬帆起航,我们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又迈出关键一步。2015年,普通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更多的获得感意味着更强的幸福感。幸福感从何而来?它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它又来自于晶莹剔透的汗水里。其实,只要我们不畏艰难,不惧失败,不懈努力,今天的梦想、愿景就一定能够变成明天的客观存在和真切幸福。

创业者郭阳彬:

我要向设施农业转型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文/图)

2015年,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山坡上种植无花果创业的80后创业青年郭阳彬,既遇到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困难,也收获了及时转型带来的重整旗鼓的机会。

“无花果倾注了我5年的心血,去年8月一场台风过后,损失极为惨重。”郭阳彬说,自己发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记录了当时悲伤的心情和从头再来的坚定信念:5年,100多万元,一个小小的果子,它承载了我的梦想,没有失败,只有坚持,时间会证明当初的邂逅是对的,我爱你,我的无花果!

幸好,早就认识到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限性,去年郭阳彬还在山下平原地带投资建设了20亩蔬菜大棚,借此有了重新再来的资本。前几天,莆田经历了史上罕见的低温霜冻天气,当地菜农们露天种植的西红柿等蔬菜几乎全被冻死,郭阳彬大棚里的青椒却获得了好收成,收购商还主动将价格从每公斤4元涨到了10元,这让郭阳彬更加坚定了向现代化设施农业转型的信心。

“我想把山上的500亩基地转让给别人,集中精力发展山下的大棚种植。”郭阳彬说,2016年,他计划将设施农业覆盖面积从20亩增加到100亩,大棚数量增加到27个。“以后在大棚里种无花果,再也不怕台风、暴雨和霜冻了!虽然设施农业投资大,但却是我创业以来转型升级的好机会,而且每亩年收益也能达到3万元,远远超过露天。”

除了这100亩无花果和蔬菜生产基地,2016年,郭阳彬还有一个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即将上马——另一个乡镇的苗圃种植大户看中了郭阳彬的农业新理念,邀他一起合作。“那里既有梅妃故里等文化旅游资源,又有1000多亩可利用的土地,做观光休闲农业很有前景,我最近忙着策划方案,开春后就开始实施!”新的一年,经历了磨难和转型的郭阳彬,创业劲头更足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农民孔祥光:

我想早日回家尽孝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肖首洲 阙珊珊 文/图)

清晨,霜冻还未退去,孔祥光就披上棉衣,穿上雨鞋,来到田里查看烟苗。

年前紧赶慢赶,5万棵烟苗总算赶在最冷天前,都“穿上”了双层“保暖衣”。进入大棚,他拉开内膜一角说:“要定时给烟苗透透气,让内层薄膜上的水汽消散后再重新盖上。”

50岁的孔祥光是建宁县伊家乡人,以前在老家也种烟叶。但因田地少、种的人多,年收入不过4万元。“孩子上高中一年的学杂费就得花费上万元。”

听说沙县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2010年,孔祥光带着妻子来到沙县南阳乡南阳村种植烟叶。初到南阳,人生地不熟。孔祥光却也轻松地在当地政府土地流转办的帮助下,流转了南阳村40亩地,重新开启他的“职业烟农”生活。

去年一年,孔祥光单靠烟叶就赚了近10万元。孔祥光告诉记者,最让他高兴的,这些年他通过种烟,把儿子送进了大学。去年7月,儿子大学毕业,在泉州一家公司谋到人力资源管理员一职。

1月20日,孔祥光接到农业部门通知,受强冷空气影响,将出现明显降温降水天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或为十年来最低值。

这个消息着实令孔祥光在大冷天里出了一把汗:“正是培育烟苗的关键时候,没做好防寒防冻,一年收入就得受影响。”孔祥光的担心完全多余。当日,南阳乡政府就派了烟技人员到田里,帮助在大棚里加盖了一层内膜。大棚套小棚“戒备森严”,使温度维持在10℃左右,烟苗可以安全过冬。孔祥光说,等年后天气好些,就要着手开始移栽烟苗了。

在建宁老家,孔祥光有一位80岁的老母亲,患有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孔祥光说,要不是还有12亩烟田还没施肥,他早想回家照顾母亲。

说起新年的计划,孔祥光眼里满是希望。“儿子有工作,经济负担轻了不少。再干一年,等挣够了钱,就回老家去,把老房子拆了建新房,好好照顾母亲尽孝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居民彭天翔:

我的牛肉馆开张喽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杨特团 文/图)

正月初一,漳州市区世纪广场飞翔记牛肉馆里,老板彭天翔正在与厨师老刘探讨一道新菜的改良。

2015年,对于1982年出生的彭天翔来说,是个幸福年。2015年国庆,小彭谋划已久的牛肉馆终于开张。“客人一天天增多,特别是有不少回头客。” 小彭一脸的灿烂。

开牛肉馆之前,小彭在厦门发展,先后经营过“二手车”等多项事业。“尽管事业蒸蒸日上,但最大的缺憾就是把丈人和丈母娘两个老人家扔在漳州。”小彭说,那时,为了照顾丈母娘,自己和妻子不得不每星期在厦门漳州两地来回奔波。

2015年年初,一次与朋友在牛肉馆聚会,小彭发现,这家开在漳州市区的汕头风味牛肉馆虽然就餐环境很一般,但生意十分兴隆。回家的路上,小彭便萌生了回漳州开牛肉馆的想法。

为了聘请好的师傅,小彭只身一人跑去汕头、诏安两地一个多月,先后物色了十几名师傅,终于选中了让他十分满意的4个师傅;为了寻访到卫生新鲜的牛肉源,他北上南下考察多个地方,终于与一家信誉度高的养牛场签订了常年供肉合同。为了选聘优质的服务员,他甚至用高薪把漳州一知名宾馆的整个服务小组全班人马请来了。

试营业期间,小彭不断根据漳州人的口味调试菜品。“比如,这道药膳牛鞭锅,正宗潮汕风味是采用清汤,但漳州人口味相对重一些,后来,我们就与师傅商讨,试着在汤中加入药膳、番鸭、文蛤等,结果大受欢迎。”初战告捷之后,小彭又与几个师傅一道继续对几道菜进行了适当改良。如今,小彭的这家牛肉馆,已成了不少老食客每周必去的场所。

谈及2016年有何打算,小彭说,就是要把这家牛肉馆做成精品店。“通过打折等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品鉴,还有就是力争在原来潮汕口味的基础上,创制出自己的招牌菜。” 小彭谈及新年,信心满满。

守夜 守护 守望——一个城市的除夕24小时表情

即时 | 2016-02-09 07:40

2月7日,农历羊年除夕。南国城市福州正式进入春节时刻。然而,有一群人依旧忙碌并坚守着,保障着春节假期里城市的运转。

医院急诊室:与时间赛跑

7日零点,福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抢救室灯火通明。“90后”帅气的男护士葛博已经连续工作7小时。上半夜的抢救室氛围紧张,不时有120急救车送来患者,危重病人的抢救以分秒计算。换药、输血、给病人翻身……一连几个小时,葛博连喝口水的闲暇都没有。

刚工作半年的葛博早已习惯了抢救室值班护士的紧张工作节奏。“春节这样的节假日晚上,是肠胃病、心脑血管病等的高发期,急诊科只会比平时更忙。”葛博说,“上半夜就已经来了20多个患者,有时候一晚上接到七八十个病人。”

超市生鲜配送中心:保万家饭香

凌晨4点多,位于福州台屿路的永辉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灯火通明,进货送货的车辆来往不绝。在清洗加工区,30多名工人正在麻利地分拣青葱,洗净泥土,扎成小包装,放进货框内,装车运往全市60多家门店。除夕当天,从这里配送到福州各大门店的土豆、上海青、豆荚等果蔬就有1500吨,其中上海青就超过50吨。

同一时间,在海边的马尾港,超市水产采购人员与捕鱼归来的渔民“接头”,收购的活鲜经简单分拣后,第一时间运往门店,以保证新鲜品质。

36路公交车司机:让归途顺畅

清晨5点,福州市公交仁德站静悄悄,59岁的驾驶员潘财官已经提前到岗。潘财官驾驶的36路公交车单程距离约40公里,一个来回近3个小时。

“每天都要检查监控系统是否有效,轮胎胎压是否正常,车厢内设备有无缺失等。”潘财官说,春节期间这些工作必须再细致一些。

5点20分,公交车启动,潘财官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路况。尽管在清冷的早晨,车辆稀少,但他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7点37分,天空送出缕缕阳光,潘财官完成了当天第一个早班,回到公交仁德站。

潘财官有18年没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了。福州公交集团3000余名司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

电力公司抢修员:光明温暖节日

下午2点15分,正在值班的国网福州供电公司鼓楼区抢修班班长张瑞清接到电脑派送的报修单。这已经是早上8点以来他们接到的第11个报修单。

“要在45分钟内赶到现场。”张瑞清说。10多分钟后,3名抢修人员到达观风亭街一栋居民小区。查明开关故障,快速抢修,供电很快就恢复了。

张瑞清说,鼓楼抢修班35人分三班倒,除夕这天有15人在岗,保证23万户居民欢度春节。“我们都是4点多吃顿简餐,因为下午5点到晚上8点是居民用电高峰期,尤其是除夕夜,更要保证供电。”

火车站值班员:站好最后一班岗

下午4点,福州火车站值班员姚学红匆匆扒了几口饭,往站台快步走去。

和前几天熙熙攘攘的景象相比,火车站人少多了。一趟动车缓缓进站,100多名旅客涌出车厢,行色匆匆向外走。寒风中,站台上负责疏导旅客的姚学红只能靠跺脚和呵气来取暖。

“前几天人山人海,除夕夜值班算是幸运了。”工龄30年的姚学红说,“节前去往西南方向4趟正班车和5趟临客趟趟爆满,硬座车厢始发超员动辄50%以上。我们要挨个车厢疏导旅客,让大家挪一挪挤一挤,腾出位置确保每位乘客都能回家。硬座车厢挤一遍早就一身大汗,到了站台上又要吹冷风,春运开始我的感冒就一直没好。”

广电网络播控中心:严阵以待保春晚

“大家看春晚,我们保障安全播出。”时针指向晚8点整,猴年春晚拉开了序幕。在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播控中心直播平台,高级工程师许福新和他的同事们早已就位。

从傍晚6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许福新的值班团队每小时都要对直播平台所有设备进行40多项常规检查。

许福新唯一愧疚的是,孩子出生8年以来都没能陪在他身边守岁:“每年年夜饭都提前在除夕中午吃,春晚妻子陪着孩子看,孩子总是会懂事地说‘爸爸是春晚守护者’。”

播控中心总监陈绍辉说,福建广电网络系统投入近千人保障春晚。

妇幼保健院:新生的喜悦

在福建妇幼保健院新病房大楼11层的产房内,对于当班护士长刘秀武来说,这是第7个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除夕夜。

零点前后,产房中3位顺利分娩的产妇在进行产后观察,巧的是,其中一位是刘秀武的同事。躺在产床上的柯慧军没有丁点儿拘谨,“踩右边的脚架,对,再起来一点”。她熟练地通过同事“遥控”调整着产床,对这里的一切,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一周前还穿着工作服在产房忙里忙外的柯慧军,看着一旁吸吮着手指的宝宝,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在时针指向除夕夜12点时,柯慧军和同事拍照留念。“羊年进产房,猴年出产房,也是蛮有意义的。”柯慧军说。

新华社记者 陈弘毅 林凯 张逸之 宋为伟

宁德蕉城区街心公园上演传统闽剧晚会

即时 | 2016-02-09 07:38

唱闽剧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郑雨桐)

“我们用唱闽剧的形式庆祝春节,是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闽剧,了解福建传统文化。”昨晚,宁德蕉城区小东门街心公园上演了一场传统闽剧晚会。“导演”陈成干说,原本他们打算通过歌舞的形式庆祝传统年,但许多上了年纪的群众都希望能听到传统闽剧。最终,他们决定办一场传统闽剧晚会。演出节目也都是由一些闽剧爱好者自发准备的。

《游春记》《渔船花烛》《安山良缘》……17个传统闽剧节目精彩上演,让观众拍手叫好。“以前一直觉得这些传统戏剧和我们相隔甚远,如今认真一听,还是很有味道的。”读高一的刘沁全程观看了晚会,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此类活动,让年轻人爱上闽剧,了解传统文化。

“闽剧对我们这些老宁德人来说,是一种回忆。”蕉城区老体协小东门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负责人白成发说,如今晚会很多,节目形式也多样,却感觉少了旧时的味道。希望今后有更多年轻人了解闽剧、学习闽剧,让这一传统文化不要断了根。

罗源县蔬菜雕花师傅全招基雕蔬菜忙

即时 | 2016-02-09 07:36

雕蔬菜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洪映 康琳)

孔雀开屏,碧绿的羽毛竟是一片片南瓜皮剪成水滴状粘贴而成;仙鹤踱步,是用白菜头雕刻的……除夕一早,笔者来到罗源县蔬菜雕花师傅全招基家的厨房,只见五颜六色的蔬菜摆满整个案台。

每年从腊月到正月,是全师傅最忙的时节。“我老家在松山镇南岐村,村里每年祭祖供桌上的雕花摆件,都是我包下了。”全师傅说,十几道菜要搭配六七件动物雕花和各种鲜花造型,忙上两天两夜是常有的事,虽辛苦却乐在其中,还能挤出空来给邻居孩子雕个喜鹊、天鹅。“我曾雕过一只40多厘米高的飞龙,花了10个小时,很有成就感。”

全师傅说,学雕花纯粹出自爱好,“30多年前,我学厨时发现有些菜品里多了雕花点缀,会令人食欲大增,我就开始暗中钻研”。他利用闲暇逛遍书店,然后迫不及待买来材料,关在房里一练就是大半天。从1992年至今,他的刻刀下生出红花绿叶、飞凤蛟龙……活灵活现的蔬菜雕花,成了南岐村里一年一度的民俗风景。

福州市博物馆“怀古雅集收藏精品展”引众多市民观赏

即时 | 2016-02-09 07:33

看收藏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则周)

正月初一上午,福州市博物馆里的“怀古雅集收藏精品展”,引来众多市民前来观赏,成为省城新春的一道文化大餐。

省收藏家协会古玩杂项委员会组织17名收藏家的104件(组)古代与近代艺术品进行展出,包括文房杂项、脱胎漆器、寿山石、木雕、瓷器、玉雕等,有不少作品是经海外拍卖后回国的艺术珍品。其中,“沈绍安兰记薄料山水人物凤尾尊”脱胎漆器器形硕大,品相完整,描述了渔樵耕读的画面。特别是金丝楠木的外包装写着几个字——沈绍安兰记,是沈绍安兰记扛鼎之作,也是福州本地的艺术精华;立体微雕作品“清代核舟记”长4.3厘米,有六扇窗户且可以打开,底下是《后赤壁赋》的108个文字,核舟上共有32个人物。

闽北首届公园春节大型灯会举办

即时 | 2016-02-09 07:32

赏花灯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邓雪)

正月初一,南平建阳区卧龙湾开心农场人潮涌动。从当天起至正月三十,闽北首届公园春节大型灯会在这里举办,现场有48组大中型精美的彩灯。

走进灯会,就像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各种各样造型别致的彩灯错落有致,有大人欣赏的“程门立雪、七贤过化、朱松托子、大圣归来”四个主题的灯组,也有小朋友们喜爱的“疯狂原始人、童话城堡、水果忍者、中国大白”等丰富多样的卡通动漫灯组。

“这里的花灯太美了,7岁的儿子很喜欢,玩得很开心。”建阳市民陈大军说,“我和妻子一直在深圳打工,把儿子留在老家,陪儿子的时间太少了,这个灯会能让儿子这么开心,我们心里很高兴。”

“我是第一次看这么大的灯会,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啊。”65岁的何小梅感叹道。

新春走基层:产科护士的除夕夜

即时 | 2016-02-08 14:46

俞素钗告诉记者,只要看到新生儿的顺利诞生,即使除夕夜没有家人的陪伴,她也不会感到缺憾。

新春走基层:产科护士的除夕夜

即时 | 2016-02-08 14:28

除夕夜仍然坚守一线的护士

东南网2月8日讯(本网记者 王帅)7日晚,除夕夜家家户户忙着团圆,福州街道上也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只有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渲染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平日人满为患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变得有些清静,但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却没有一丝松懈,仍然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

“打从开始学习专业时我就明白,节假日就基本与我们无缘了,反而是这种时候更要保持备战状态。”产科护士俞素钗在忙碌中对记者说,她已经连续两年被安排在除夕夜值班,而去年的除夕夜更是特别忙碌,整夜大概有八个产妇生产,整夜都没有合眼。当被问到为什么不申请调班时,俞素钗笑着说:“这样的安排也只是凑巧,如果我调了,那么其他人就没办法和家人团聚。”

俞素钗为了能让同事早点回家吃团圆饭,她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交接班。7日她的轮班是下午6点到8日凌晨1点,因为她从6日早上8点到7日早上8点才结束自己的轮班,回家反而会休息不好,所以她就选择了在医院休息。她告诉记者,对于护士来说这样的工作强度已经是家常便饭。

晚上9点,一位产妇在俞素钗的护理下,顺利生产。俞素钗将护理后婴儿抱来时,产妇和家属不停地感谢医务工作者们,记者看到俞素钗的眼里充满了欣喜。

由于7日晚临产的产妇不多,产科的医生护士难得地围坐在一起吃起了他们的“年夜饭”。年夜饭是医院为医务工作者们特别订来的盒饭,虽然不比家里,但大家都把所有的盒饭整齐地摆在桌面上,相互帮助着添饭夹菜,相谈甚欢,也很有年味。

俞素钗结束自己的轮班离开医院时已经是8日凌晨1点多,离开时匆匆的脚步透露着她回家团聚的迫切心情。但她告诉记者,虽然进入产科已经有十五年,每次看到新生儿的诞生,仍然会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所以虽然除夕夜损失了家人陪伴的幸福,但是她并不会感到缺憾。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平日人满为患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变得有些清静,但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却没有一丝松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晚上九点,一位产妇在俞素钗的护理下,顺利生产,俞素钗将护理后婴儿抱到产妇身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由于今晚临产的产妇不多,产科的医生护士难得的围坐在一起吃起了他们的“年夜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年夜饭是医院为医务工作者们特别订来的盒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年夜饭是医院为医务工作者们特别订来的盒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俞素钗为产后的产妇护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8、  

   俞素钗结束自己的轮班离开医院时已经是凌晨1点多,离开时匆匆的脚步透漏这她回家团聚的迫切心情

流动的站点 发展的脚步——探访农村快件代收点

即时 | 2016-02-08 07:58

新华社福州2月7日电(记者 邰晓安 陈旺)临近春节,福建尤溪县梅仙镇的街道上又热闹起来。在梅仙镇的快递代收点里,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沿着店铺的柜台堆成了一座小“长城”。随着欢快的“恭喜发财”的音乐声,前来店铺里取包裹、选年货的乡亲们进进出出。

2014年初,位于闽中山区的尤溪县迅速布局县、乡镇、村的信息化全覆盖工作,建设了136个能够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体验培训”四大功能的标准型村级服务站。截至目前,当地依托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立村级淘宝服务点59个,实现乡镇全覆盖;依托邮政村邮乐购项目,构建村邮乐购点319个。

2015年10月份,作为尤溪县第5批村淘项目,肖方乐申请开通了这个快递代收点。代收点为周边的乡亲们提供代买代销货物、消费体验、便民服务、信息化宣传等多种服务。

小肖的快递代收点开业时间不长,但因为他“懂业务、会操作、能服务”,这个代收点很快成附近乡亲们购物的新宠,现在每天接收的快递量都在50件以上,服务的群体已经覆盖到从中小学生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段。“学生买文具、老年人买家电,村里买公共用品、学校买校服,甚至还有摩托车、农机具,我都帮着在网上买。”肖方乐说。

从集市和小卖部,再到超市逐渐兴起,却都没有近两年电商给农村人的消费方式带来的变化大。“网上除了价格便宜,主要还是东西样式多,特别是有很多我们本地买不到的特产。”经常光顾快件代收点的赖红英表示。

肖方乐说,通过快递代收点的讲解和网购的现实消费体验,村民们对网购的接受度出人意料的高。“像美国扁桃仁,以前乡下人谁会买这个。后来我说这个最近在网上做活动,两盒的价格比超市卖的同样的一盒还便宜,就有人尝试买。一个人觉得好吃,周围邻居也就来买了。”

2015年,仅仅两年时间,尤溪这个山区县的网络零售额便从一片空白增长到约6亿元。“很多人认为农民对信息化的接受能力不高,其实是给他们接触信息化的机会太少。”尤溪县委常委郑志勇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掌握了新知识、新文化的年轻人流向城市,一些农村地区日渐成为信息孤岛。而电商进入农村,不仅仅是给农民带来购物的便利化,更主要的是给农村带来了信息流、物流和人流,打破了农村封闭的生态链。

肖方乐拿起一个纸箱告诉记者:“芦柑是我们尤溪的特产,但我对芦柑并不内行,一般农家自种的产品也不敢卖。所以找的合作伙伴是附近一家标准化生产的农业合作社,箱子上有二维码,可追溯。”肖方乐说,等到年后,他的代收点的代卖服务也就要开起来了。(完)

除夕夜里话小康——新华社记者还乡亲历记

即时 | 2016-02-08 07:57

新华社记者

鞭炮声阵阵,又到除夕夜。结束了回乡“囧途”的人们,洗去一身的疲惫,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尽享暖暖的亲情。于是,心敞亮了,话也跟着多了起来。就在今晚,回乡过年的记者们和这些还乡者一道,听他们说说那年复一年徘徊在“去”“留”之间的纠结与期待。

回乡,我想成立自己的创业公司

从厦门到烟台,两千多公里的距离,王腾云像一只定期迁徙的候鸟。每年春节前后,南来北往。

吃完年夜饭,从四面八方传来了辞旧迎新的鞭炮声。王腾云安稳地窝在烟台家乡热乎的炕头上,陪父母嗑着瓜子,回忆着小时候的年味儿,聊聊来年的打算。对平日里天天与实验器材打交道的王腾云来说,这样的生活简直是“乐在云端”。

王腾云2007年考入厦门大学,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厦门一家科研机构,主要负责把前端的技术向后端的市场推广。虽然单位尚处于初创期,自己的收入并不算高,王腾云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只是偶尔,还会想念家里的热炕头。

“从大环境上看,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社会氛围,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都越来越大。”王腾云说,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受地域限制不大,还想趁着年轻在外面多闯荡几年,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

“条件允许的话,我想成立自己的创业公司,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也能造福社会。”他说。


远去,为国家医疗事业尽绵薄之力

家住黑龙江省鹤岗市的东北姑娘孟庆双性格泼辣豪爽,大学毕业后的她,却为了梦想,只身奔赴婉约江南,选择在杭州的一家疗养院做彩超医生。

回到东北老家,她特意给父母带了些杭州特产以表孝心。“在外工作,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父母,如果家乡能建设好,更希望能陪在他们身边。”

这次回乡,孟庆双惊喜于家乡的新变化:“咖啡店、书馆随处可见,市民素质提升不少,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和生活享受。”

“选择回乡创业发展的朋友也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他们说在家乡生活也有奔头!”孟庆双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严谨的规划,充实自身业务,丰富业余生活,一样也不落下。

“很多人迫于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而选择放弃从医。”孟庆双坦言,“医疗行业都是社会的根本,既然走上这条救死扶伤之路,我就想尽自己所能坚持下去,为国家医疗事业尽绵薄之力。”


去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

2003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到远方创业的齐辉,每年春节都会回到老家。他说,家不仅仅是个温暖的符号,在这里,同学朋友聚会聊天,会碰撞出很多火花。

今年,齐辉特意提前两周从广州回到家乡福州罗源县。齐辉所做的服装业遇到了“寒冬”,他说,“转型是必然,我们也在缩小规模,逐步去库存。这次提前回家,也是想和同学朋友们聊聊,还有什么其他商机。”

齐辉大学毕业便来到广东东莞创业,为一家外资企业做服装代加工,直到2008年开始有了自己的品牌,自产自销。

和十三年前离开时相比,罗源的变化让齐辉更加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那个时候,满大街都是自行车,如今汽车已经十分普及。”齐辉笑着说,“看吧,这里的咖啡屋很有情调,一点不输于大都市。”

“去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齐辉说,目前还是考虑在广州发展,也会随时关注家乡的变化,看是否有机会回来创业。

服装业的“寒冬”并没有让齐辉对未来失去信心。听着窗外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看着手机里朋友们送来的种种祝福。齐辉说,“你看这条信息,‘十三五’重点提到了服务业,我已经计划做个洗车行了……”(记者:孟昭丽、王成、刘姝君、郭圻)(完)

记者与各地群众一起“围炉” 分享他们的新年快乐

即时 | 2016-02-08 07:46

新春走基层·围炉

编者按:

过年喽!你的年夜饭,吃得开心吗?台胞潘莲琴很开心,因为丈夫和大儿子来到平潭相聚;留守儿童郑子榆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回来而且不再离开;贫困户张火宗和受灾户曾绍台很开心,因为苦尽甘来过上了好日子;留校学生袁彩云很开心,因为学校的热情缓解了她对家的思念……除夕,本报记者、通讯员走进基层,与各地群众一起“围炉”,并分享他们的新年快乐。

 

   7日,沙县高桥镇明洋山新型社区困难户黄秀金在刚入住的新房前,用简朴的方式接待亲朋好友。去年,沙县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山区老区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黄秀金成受惠者之一。记者林辉 通讯员 肖首洲 刘静云 摄

7日,福州晋安区组织开展关爱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晋安人”活动,向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和慰问金。记者 祝敏松 通讯员 晋新摄

脱贫喜过年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吴楠 沈乾生 何冠宏 发自诏安)

7日,张火宗和妻子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赶上班车,从广东澄海回到诏安县太平镇雄鸡村。

在三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张火宗失去一条腿,干不了农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一家六口人只得靠镇里的贫困补助勉强度日。为早日帮助他脱贫,村里想尽办法,联系在广东打工的老乡,到澄海的玩具厂拉些配件回来,让他做手工活。玩具厂要求缴付的担保押金,也由太平镇政府先行垫付。

一开始,张火宗不敢贪多。后来,随着对业务逐渐熟悉,他就尝试多拿一些货,让村里留守老人、妇女帮忙加工。他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动村里一小部分村民增收。

为了减少中间差价,他和妻子索性到澄海住下,直接在当地承接手工活,旺季时还需雇工人帮忙。经三年来的努力,他已脱掉贫困户的“帽子”,家庭月均收入超过5000元,老家的破旧石板房也推掉重建。

“以前,经常为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发愁;现在,日子宽松多了,再过一两个月,新房就能建成。”张火宗说。

一家老小换上新衣裳,吃起年夜饭……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灾民搬新家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刘才恒 雷露微 发自宁化)

“全家第一次在新房里过年,晚上要好好做几个菜庆祝下。”7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集镇旁,曾绍台看着身后新建的三层楼房,格外高兴。

他原是田畲村村民。田畲村地处深山,村民房子大多建在山坡上。在去年“5·19”特大洪灾中,他家砖木结构的房子及养猪场都被冲毁了。为防止发生更大的山体滑坡,曾绍台在村干部的劝导下,带着妻儿借住在集镇上亲戚家。

“房子被埋了,空着手来的,连件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就在他一筹莫展时,乡、村干部给他送来衣服、棉被、大米、油等生活用品。

去年7月,他打算在集镇上重建房屋。自己手中3万多元,政府补贴重建资金3万元,他又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

“建房是辛苦的,但这里的邻居没把我当外人看,打地基、浇筑楼板都跑来帮忙,还常送些菜。”曾绍台对左邻右舍甚是感激。

为让受灾村民能在春节前搬进新房,乡政府安排专人负责建房选址、房屋设计、钱款拨付的工作。1月15日,经简单装修,曾绍台一家如期搬进了新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爸妈不走了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施由森 姚德纯 发自永春)

7日傍晚,小学二年级学生郑子榆和爸爸郑金文贴春联、挂灯笼,妈妈准备着年夜饭,奶奶和4岁的妹妹则哪需要帮忙就帮上一手。

“全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新年。”郑子榆说,爸爸因为业务忙,以前过年也难回家,“再丰盛的年夜饭,也总觉缺了个味”。

33岁的郑金文,是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村民,长期和妻子在厦门一家公司上班。几年前,郑子榆到了读书的年龄,学校离家有3公里,每天只能由奶奶骑着摩托车接送。学校举办开放日活动、亲子运动会等,爸爸妈妈不能来参加,她只能跟同学的爸爸妈妈一起完成活动。做作业时,遇到自己和奶奶不懂的,只能去请教邻居的叔叔、阿姨。

“我们做父母的有愧啊!”郑金文很无奈,“但我们在外打拼也是想让孩子今后过得更好点。”

近年来,村里立足白鹤拳功夫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许多游客。许多在外上班的村民,回来经营旅游项目,发展不错。“年前,妻子已辞职回家开了家‘功夫陶瓷趴’,为游客提供陶瓷彩绘、陶土拉坯等亲子情侣体验项目。年后,我也考虑回来拓展更多的旅游项目。”郑金文说。

听说父母不走,郑子榆和妹妹开心地笑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留校也温暖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刘永辉 庄灿虹 发自莆田)

7日中午,莆田学院在第一餐厅为留校师生举办“团年宴”,校领导与160多名留校师生一起吃了一顿暖心的年夜饭,并向每位同学发放200元过年红包和一份水果年货。

为留校师生办年夜饭,是莆田学院“暖冬工程”的保留节目,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延续17年。今年,学校特地拨款1.4万元准备了16桌年饭,还为102名贫困生每人送去一床棉被。

同时,学校还为寒假留校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今年提供1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有90名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岗位包括宿舍巡逻、公寓值班等,补助金由之前的每日60元提升到100元。此外,放假前,学校对15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寒假返乡路费补助,补助金额总计64251元。

据了解,今年留校过年的学子大部分来自外省。2012级外语学院袁彩云同学来自河南,由于要准备毕业论文和专业八级考试而留在学校。她说:“虽然有时会想念家人,但有同学老师陪伴,觉得很有意义。”

福建坚持绿色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养一方山水 乐一方百姓

即时 | 2016-02-08 07:45

养一方山水 乐一方百姓

编者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正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从一城一村抓起,必须从一人一事做起,直至抵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新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深入八闽城乡,体验并记录坚持绿色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城市变绿,乡村更美,环境宜居,百姓乐业,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相辅相成……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感受山绿、水清、天蓝、人和,一起分享绿色福利。

漳平

城在公园中 人在绿意里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通讯员 陈晓霞 詹芳兰)3日,记者来到坐落于漳平市区九龙江畔的榉仔洲公园,只见一棵棵樟树粗壮挺拔,郁郁葱葱;临江栈道边,四季桂、金盏菊、紫花地丁等迎风摇曳。

市民黄金旺正带着两位外地朋友在园中散步。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里的樟树品种有32种,300年以上树龄的有100多棵,500年以上的有20多棵。黄金旺还告诉记者,他认养了园内一棵樟树。他说:“认养古树、保护古树是一件善事,既可以倡导爱护环境的理念,也能为漳平绿色事业尽一己之力。”据了解,从2012年起,漳平将榉仔洲公园拓展提升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总投资1亿元。项目全面建成后,公园面积将扩大到1000亩,可新增城市绿地18.5公顷。

作为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漳平以“一江两岸”生态经济带建设为抓手,把水系整治、景观美化、城市经营、旅游开发、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围绕“宜居宜业江滨园林城市”创建目标,该市倾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园,如榉仔洲香樟树主题公园、福祉阁桂花园、东山百花园等;把建筑小品、城市雕塑与本市画乡花乡茶乡文化等相融合,打造城市绿化个性品牌。目前,该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4平方米,实现了城在园中、绿在城中、人在绿中。“政府重视宜居环境建设,让我们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绿色福利。”黄金旺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浦城县双同村村民正在为游客制作当地小吃蛋皮燕。刘德祥摄

 浦城县双同村乡村美景如画。徐强摄

浦城

生态效益显 造就明星村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袁野 王树瑜 吴勇君)6日,从上海回浦城过年的李小红驱车来到富岭镇双同村,她早就听说匡山风景秀丽,这次借此机会带孩子一起来玩。下山前,李小红花了400多元,在村里土特产店买了酸枣糕、蜂蜜等。她说:“这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在上海买不到。”

双同村青山环抱,古色古香的房屋点缀其间,乡村美景如画。更让人惊叹的是,它拥有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十佳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5个国家级生态品牌。

30多年前,村民李仕银当上护林员。他发现村民出售林木造炭,没有真正过上好日子,反而带来了山荒、水患。李仕银先动员自家兄弟把炭窑填了,又挨家挨户宣传森林法,多年努力之下,终于匡山所有炭窑都熄了火。1996年至今,李仕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带领下,村里成立了护林队,匡山林区逐渐由乱到治。如今的双同村,拥有近4万亩原始次生林,森林覆盖率达97%。

近年来,双同村党支部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村干部、党员带头捐钱,村民们集资合力,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用于匡山旅游区公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里先后开办起30家家庭旅馆,村民生产的酸枣糕、笋干、蜂蜜、杨梅酒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

去年,该村共吸引游客3万余人,村民人均收入达1.1万元。生态效益让双同村成为闽浙赣交界一带的明星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宁德蕉城区一花卉基地负责人王玲琴(右一)正在销售蝴蝶兰。庄严 摄

蕉城

花眠人不休 苗木产业火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4日,记者走进宁德蕉城区七都镇上洋村紫薇基地。虽然眼下还是紫薇花冬眠期,但基地里花眠人不休,工人们正在喷灌、除草、施肥,为4月份的紫薇盆景嫁接做准备。

基地负责人陈居峰介绍,紫薇是热销的园林绿化树种,目前市场上苗高10厘米至15厘米的美国大红紫薇新品种扦插苗每株10元,胸径3厘米至5厘米的每株200元至500元。

花卉苗木产业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在上洋村紫薇基地,有近百名工人来自七都镇西林、北山等周边村落。西林村姑娘陈静静笑着说,在生产旺季,一个月能拿到近6000元工资。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霍童溪流域中段的九都镇贵村绿友·霍童溪现代农业生态园,只见一排排花卉盆栽整齐有序,如同正在接受检阅的鲜花方队。

生态园负责人江先程告诉记者:“生态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土地流转,不砍树、不推山,使园区建设与生态保护相融合,既促进产业增效,也促进农民增收。”

据了解,蕉城区已建成沿霍童溪流域的霍童、赤溪、九都、八都、七都等乡镇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并辐射带动宁古路沿线的虎贝、洋中、石后、金涵等乡镇。目前,全区有花卉苗木生产基地8738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长泰

农民争弄潮 创业辟新天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通讯员 杨志慧)全透明玻璃房,薰衣草生长在半空中。5日,记者走进长泰县陈巷镇绿港园农场的生态餐厅,忍不住启动“拍拍拍”模式。上菜了,山猪肉汤的清、剁椒鱼头的鲜、时令果蔬的脆……游客们的微信朋友圈又迅速“飘香”。

“传统农业对天灾没什么抵抗力,若遇前阶段寒潮,可能一年辛苦就白费。”农场负责人杨跃成说。2008年,他牵头创办绿港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转型做起精致农业。合作社位于陈巷镇雪美洋现代农业示范区。这里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水源纯净,被国土资源部列为万亩土地生态项目区。

2013年,杨跃成参加漳州市新型农民培训后,又创办休闲农场。绿港园转型为一家集绿色食品配送、绿色果蔬采摘、动植物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场。“新的一年,我打算进一步完善农业物联网、电商平台,把农场做大做强。”杨跃成信心满满。

在长泰,像杨跃成一样的“潮农”真不少。近年来,长泰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县。“潮农”们纷纷借东风,创业辟新天。他们将“体验感”融入田园文化、乡野之旅:田园里耕种、采收;乡村绿道骑行、慢走;摆上茶盏,垂钓或发呆……动静皆宜,与大自然无缝连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春节到了,泉州泉港区樟脚村村民陈淑琴(左)给民宿挂上红灯笼。赵锦飞 摄

泉港

村妇也转型 乐炒旅游饭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庄国辉)5日,记者驱车在国道324线泉州泉港段转个弯,沿朝阳公路往里再走5公里山路,就看到涂岭镇樟脚村村民陈淑琴开办的民宿。“大年初三到初七的房间都被预订了。”她乐呵呵地说。

樟脚村绿水青山环绕,这里有金钟潭景区,还有明清古民居40多栋。两年前,樟脚村对这些古厝进行保护性修缮,做到修旧如旧。村里还根据农时,栽种油菜花、向日葵等观赏作物;相继建成“雨润硒石”农耕器具展示馆、“下馆厅”古器具展示馆;对金钟潭景区实行综合开发,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

陈淑琴原是家庭主妇,丈夫在外打工,两口子辛苦一年,也就赚个一两万元。村里许多人家做旅游生意富了起来,这让她很羡慕。陈淑琴心里盘算:自家的三层楼房,有好几间空置,如果利用起来做成民宿,肯定能增加收入。然而,丈夫并不看好,就担心亏本。经不住妻子百般劝说,他最终还是答应试一把。

去年5月,陈淑琴拿出3万元,腾出第三层房间改造成民宿。她说:“去年来我家吃住的游客有300多人,这一项就收入2万多元。新的一年,我们打算把第二层房间也腾出来,收入又能翻番。”

“村里今年又新开了3家农家乐、3家民宿,豆皮、蜂蜜等土特产成为热销伴手礼。发展生态旅游,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主任陈炳煌说。

新春走基层:记者回访卖羊伯 送去新春祝福(图)

即时 | 2016-02-07 09:24

新春走基层:记者回访卖羊伯 送去新春祝福(图)

  伍昌水和记者一起贴春联,脸上露出微笑。

福州新闻网2月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 陈丹/文 石美祥/摄)不少读者关心着宦溪镇黄田村的伍昌水夫妇今年春节怎么过,昨日记者回访这对朴实的老夫妇,将读者的问候和祝福带给他们。

上午10点多,记者见到伍昌水,他一脸笑容。3年前,66岁的伍昌水和妻子在宦溪镇黄田村的一处山顶上养起了土山羊。前一段,眼见出栏的羊有30多只卖不出去,夫妻俩愁眉不展。经本报报道,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滞销的羊很快就卖出。

记者了解到,伍昌水夫妇自从搬到山上后,家里就再也没贴过春联。昨日记者特地带了一副春联帮他们贴上,让简陋的小屋也有新春的喜气。

关于新年的愿望,伍昌水答案很简单,就是希望养的羊健康成长,到时不愁销路。夫妇俩也请记者帮忙向所有热心及帮助过他们的读者说一声“新春快乐”。

1  2  3  4  5  6  7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