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防汛抗台风一线传来一个悲痛而感人的消息:卓洋乡庄里村村支书周炳耀为避免群众受到洪水威胁,在清理一处涵洞淤塞物时,不幸落水被急流冲走,壮烈牺牲,年仅45岁。“他是为了我们村的安全才牺牲了自己,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村主任刘长务说。请记住,英雄的名字——周炳耀!
9月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厦门,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 15日天刚蒙蒙亮,宁德市卓洋乡庄里村村支书周炳耀就忙了起来。从14日20时到15日7时,卓洋乡累计降水量达到127毫米。顶着如注的暴雨,45岁的周炳耀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村老人活动中心。按照预案,他和村干部要巡查排除各种隐患点。 “巡逻中,我们发现老人活动中心路边菇棚损坏,竹子、菇筒等堆积物堵住了村中桥洞,导致水流受阻,村边河流水位暴涨。”村委会主任刘长务回忆,当时水已没过桥面。而庄里村地势较低,河边房子墙角已经被淹了1米多,全村112户42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巨大威胁。 危急时刻,周炳耀立即开始清理涵洞中的淤塞物。突然,一根刚被拖出涵洞的毛竹被溪水冲击后击中了他,他失去平衡落入溪水中,湍急的水流瞬间将他吞噬。 村干部马上向卓洋乡汇报,同时组织力量沿溪流进行搜救。已转移至安全地带的群众得知这一消息,自发投入寻找,大家都希望这位好支书能够脱离险境,平安归来。 上午7时18分,消息传来,击碎了人们心里的祈望。在溪道下游距事发位置约5公里的树兜村溪段上,周炳耀被发现,但已经没有生命体征,遗体上伤痕累累。“他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是我们全村人心目中的英雄。”刘长务说。 周炳耀走了,但他还活着。面对无情的台风,如周炳耀一样勇担职责的福建各级党员干部挺在一线。目前福建各地正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受灾地区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中。 |
1、村民张华忠拍到的周炳耀生前最后的相片 2、被洪水掏空的村水泥路 3、溪两岸被冲毁的痕迹 4、村民所在的位置就是周炳耀被洪水卷走的桥洞 5、村民指着墙说,当时水淹到的位置 宁德网消息 (本网记者 吴道锷) 9月15日,中秋节。 这本是个团圆的日子,可对于福建省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周炳耀一家来说,却是骨肉分离的一天,当远在辽宁、海南的周铭灿、周巧兰赶回村里时,见到的父亲周炳耀已经成了冰冷的遗体。 15日早晨6时许,周炳耀在抗击“莫兰蒂”台风中,不幸落水壮烈牺牲。 “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始终怀着恪尽职守、助人为乐的心对待群众。”古田县委书记钟昌华说。 9月19日,宁德市委宣传部追授周炳耀为2016年度宁德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 (一) 9月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厦门,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 从14日20时到15日7时,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累计降水量达到127毫米。 15日晨5时许,天刚蒙蒙亮,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就起来了。按照昨天村两委的防洪预案,这个时段,是他和支委张华忠巡查的时间。 “书记在电话里说,老人活动中心旁边的菇棚被洪水冲了,被冲走的竹架、菇筒都把桥洞给堵了。”张华忠赶到现场时,还随手拿起手机,给忙碌中的周炳耀拍下了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相片。 疏通完第一个桥洞,已经接近6时,此时,洪水已经淹进在两个桥洞间、曾永同的土木结构房子。 被困在房子的曾永同也被吓呆了,“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看见这么大的洪水。”虽然他已经用麻袋在后门搭起的防水墙,并且打开了前门,但不断涌入的洪水还是将一家四人困在了里面。 周炳耀赶紧趟着水流去疏通第二个桥洞。“书记已经拖出了拦在桥洞的三根毛竹,就在拖第四根毛竹时,湍急的洪水带着毛竹一下子将炳耀带入了溪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张华忠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闻讯自发赶来的100多名乡亲撑着雨伞,顺着溪流沿线寻找落水的周炳耀。可在泛滥的洪流中,已不见他的身影。 7时18分,在下游距事发位置约5公里的树兜村溪段上,周炳耀被这个村的群众发现,此时,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体征,遗体上被石块、树条撞击地伤痕累累。 周炳耀刚刚在上月过完了他45岁的生日。 (二) “他是我们村两委中最穷的一个,可我真不知道书记有那么穷,每次给村里垫资做事,可都是他提议并带头出钱的。”庄里村村委会主任刘长务说。 “村里现在还欠着书记3万元钱呢。”刘长务说。2015年,为了让村里70多位老人能有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周炳耀带头垫资3万元,村两委共同垫资17万买下了一栋村民闲置的房子,改造成老人活动中心。由于村财没有任何收入,大家垫资的钱至今无法归还。“前两天,信用社的信贷员来,我才知道,周书记还有6万元贷款没还啊。” 2009年,周炳耀高票当选庄里村党支部书记时,这里的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就是个典型的穷村。 在周炳耀任内,村里拉来自来水,硬化6条水泥路面、建设3条机耕路,整修村委会大楼、购置了村老人活动中心。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2860元,超过卓洋乡平均水平。 “真难为他了,由于没有村财收入,村里需要投资的项目,都是炳耀带头垫资的,村里有下拨资金时才能还上。”上任支部书记周宁德说。 “2012年,乡里要评优秀共产党员,书记把名额让给我,他自己都没有评过呢?”村支委黄文清说。“书记说,我不要名誉,应该给你们。” 他是一个肯于担当、做事不留名的人,黄文清说。 (三) 他并不富裕,但却对群众很慷慨。庄里村老党员周传仓对这个远房侄儿赞不绝口。周炳耀在没有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前,就在村里与邻近乡镇间开柴三机,运货也载客,可村里的群众搭他的车,他却几乎都不收钱,有问,就答,顺路带带的事,要什么钱。 因为山上两棵树木的事,周传仓曾经和周炳耀的父亲有过争吵。“我以为当村支部书记的周炳耀肯定会帮他父亲,可是他不仅没有,还一样对我礼貌有加。”周传仓说,“在农村,像他这么有肚量的人很少见啊。” 2014年农历6月,村民张巧明刚出生4个月的女儿突然得了肺炎,那时,村里就周炳耀一人买了部二手车,在2个月的反反复复中,不管是手上事务繁忙,还是凌晨3时,周炳耀都是第一时间开了自己的二手车送张巧明母女到县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帮助挂号、垫付医疗费。“我们给他油费,他都不收。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张巧明哭了,“都说好人一生平安,可他这样一个好人怎么就说走就走了呢?” 2012年2月,村民张清湘上山砍树时摔断了脊椎,得知消息,周炳耀二话不说,开车带着他去县医院治疗。在张清湘瘫痪卧床后,作为党员,周炳耀又把他当做自己的结对帮扶对象。经常送钱给物,尽可能地帮助他。 村民张祖清的菇棚被火烧了好几次,来帮助救火的村民中,周炳耀经常都冲在最前头。“他对村民,可以说是有求必应。”张祖清说。 庄里村交通不便,村民有个疾病都难以及时送医,前几年,周炳耀自己花钱买了辆二手比亚迪轿车,这也是村里的第一部小车。”他买的车啊,就是村里免费的急救车、公务车,用自己的私车为村里、村民办事的。“周传仓这样评价炳耀。 他心里装着乡亲唯独没有自己。 (四) 因为家里经济紧张,孙子都出生了,儿子周铭灿的婚礼还一直都没举办。“一拖再拖,父亲前几月终于给我们订好10月份办婚礼的日期,可他再也不会参加我们的婚礼了。”刚从辽宁赶回来的周铭灿一说起父亲就掉泪。 周炳耀一直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直到前几年,一直在古田县城打工、很少回家的哥哥周炳铨将自己的房子半卖半送过户给了弟弟,就几万元钱,周炳耀还了好几次才还完。 “弟弟虽然书念的不多,但很好学,开车、修电、装水管、种香菇,他什么都会。”周炳铨说,为照顾年迈的父亲和生病的妻子,炳耀就一直留在了村里。“凭着他的手艺和人缘,他到外面肯定会过的很好。” 儿子、女儿分别在辽宁、海南做事,周炳耀自己一人在家照顾年迈的父亲,患了脑垂体失调症、时常发作的妻子。自己一人还种着两万筒香菇,已经忙得够呛。“可我们一回到家,父亲连一点家务事都不让我干,说长年在外已经很辛苦了,在家就休息好了。”女儿周巧兰一直念着父亲对自己的好。 “真的没想到,弟弟家里就剩着钱包里的29.5元,弟媳身上的200元。”周炳铨回家两天,带的一千多元钱,都快垫没了。 周炳耀去世后,家人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2015年11月26日在古田县第二医院的一张检查报告:三节椎间盘膨出。可他却从没跟家里人提起过。 一张体检报告、29.5元现金、一辆二手比亚迪,这就是周炳耀留给家人的最后实物。 |
东南网9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19日至20日,追记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的两篇通讯《他,以生命践行一个党员的承诺》《“微笑书记”,您是我们的好榜样》,连续两天在福建日报和《新福建》APP上推出后,引发网友纷纷点赞、评论,大家深为这样的好支书而感动,众多网友在《新福建》APP和福建日报微信上留下自己的评论和感言。以下为网友留言摘录—— 林杰:青山呜咽悼支书,忠勇尽在抗风魔。人民就是亲爹娘,百姓安危牵肝肠。奉献全凭公仆心,舍生取义志若磐! 包子一定长胖胖:面对无情汹涌的洪水,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挺身而出,就多一线希望。致敬,我们的好支书! Yan:周书记,你永远是我们的好书记,好榜样! 来自宁德的匿名网友:青山永在,英名长留。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优芊:在危难面前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村民的安全而不是自己的安危,这样的精神值得歌颂。 353990824: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着想,永远冲在第一线,他是基层干部的好榜样! 蛮大人:台风无情,人间有爱。希望他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
新华社福州9月21日新媒体专电 题:一张体检报告和29.5元的遗物——网友“刷屏”致敬台风中遇难的好支书周炳耀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黄鹏飞 林凯 19日,一场特别的追悼会在福建古田县举行,上百名来自卓洋乡庄里村的村民自发赶至,为因公牺牲的村支书送上最后道别。 15日,正逢中秋佳节,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福建。庄里村村支书周炳耀为保护村民人身财产安全,在抢险时不幸遇难。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周炳耀体检报告写明他长期患有腰伤,而家中钱包仅剩29.5元…… 他离开时,村民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凌晨4时左右,周炳耀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乡政府的台风雨情消息。 “别去了,这么大的雨。”尽管妻子一再劝说,周炳耀依然坚持出门。这一出门,他便再没回来。 “这雨下得真大!”村里的长者说,活了60多岁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那河里的水,跑得比汽车还快。 6时左右,周炳耀与村长刘长务、村支委张华忠等人沿着村老年人活动中心门前的河道巡查灾情点。 大雨如注,急流翻腾。上游倒塌的工棚杂物堵住了下游河道的桥洞,河水越涨越高,眼看已经淹过了岸边屋子的门槛。 此时,村长刘长务赶紧跑去转移屋内的村民,而周炳耀则赶到桥上清除挡住桥洞的竹竿杂物。不料水流太急,周炳耀一拉拽竹竿,反被急流带入水中。 数米外的张华忠看到这一幕便惊呆了,大步赶到桥边,已经见不到周炳耀的身影。“不到一秒钟,人就没了,根本来不及反应。”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张华忠双眼通红。 到处呼喊的张华忠引来了村民们的注意,闻声而出的人们喊着周炳耀的名字,沿着河岸一路奔跑寻找。可是河水越来越急,带着河底的泥石不断翻滚,再也没有应答。 遗物:29.5元和体检报告 年仅45岁,个子不高,身材消瘦,照片里的周炳耀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汉子。 周炳耀离开的时候,家中留下了78岁的老父亲和常年卧病在床的妻子。儿子和女儿常年在外打工,儿子周铭灿还身患胃病。本已不易的家庭,就此失去了“顶梁柱”。 得到消息的哥哥周炳铨冒雨从县城赶回村里,换了两趟车,爬过了塌方山体,只为寻找见到弟弟的一丝希望。接到电话的儿女急忙从辽宁、海南赶回,希望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当日,在乡里村民合力寻找之下,周炳耀在5公里外的下游被发现。一见到遗体,所有人都哭成了泪人。 “前两天才刚打了电话,父亲说家里一切都好,怎么知道再也见不到了。”女儿周巧兰哭肿了眼。她记得,每次回家父亲都说儿女在外打工更辛苦,即使自己再累也不让儿女干农活。 “他儿子下个月结婚办喜事,正愁着没钱。”周炳铨说,孩子的婚事一直是周炳耀的心事,眼看着这一季的蘑菇很快就可以收获卖钱,他却突然离开了。 在收拾家中遗物时,周巧兰发现,父亲的钱包里仅剩下29.5元,以及他2015年11月的一份检查报告:三节椎间盘膨出。 这便是周炳耀留给家人的遗物。 他是农民的司机、劳工、好兄弟 在许多村民心中,周炳耀就是村里的“及时雨”。无论谁家有事,第一时间都是想到找他帮忙。 2014年夏天,村民张巧明的女儿发烧感染肺炎,半夜急需送医治疗。身在大山里面没有急救车,张巧明只好打电话给村支书。周炳耀二话不说,开着自家的老汽车将孩子连夜送到医院。 因为孩子病重,张巧明在2个月内连续8次找周炳耀帮忙。不论送到县里还是省城,周炳耀始终热心如初,有时更是自己掏钱帮忙垫付医疗费。“对每一家,他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张巧明说。 当了15年村干部,包括9年村支书,周炳耀被庄里村人评价为“本地最好的村支书”。 “年轻人里,没有人像他这么关心群众。”村里老人张焕伟说,周炳耀还没当村干部时,自己开着三轮车到乡里载客,见到本村人要搭车就分文不收。村里人人都喜欢他。 “平时一起在村委会干活,其他时间我们就一块打工。”村支委张华忠经常跟周炳耀一起做水电工补贴家用。因为周炳耀认识人多,做工靠谱,找上门的客户也多,他便经常给张华忠介绍活干。在张华忠眼里,周炳耀就像自家兄弟一样亲切。 当村里的“公车司机”,帮老弱家庭义务劳动,跟村干部一起打小工挣钱……在村民的眼中,周炳耀不像一位村支书,而是农民们邻家的好兄弟。 “没想到这么好的人却这样走了。”想起周炳耀,村民们没有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思念,只有追悼会上的一片泪水。 “愿天堂没有洪水猛兽”“愿好干部一路走好”……在遇难新闻发布之后,微博网友纷纷“刷屏”转发并向周炳耀致敬。不少网友表示,面对无情的洪水,周炳耀作为一名平凡的农村干部,选择挺身而出换取村民的安居乐业,是人民公仆的真正榜样。 “向您致敬!我们的榜样,我们敬爱的好支书!”一位网友留言。 在记者离开村里的时候,连续不断的阴雨仍然在下,乡镇的救灾重建还在进行。在更多人的心里,也许周炳耀从未离去。 |
“微笑书记”,您是我们的好榜样 ——追记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下篇) 东南网9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王国萍) 卓洋乡地处宁德市古田县东部,全乡面积97.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属于传统农业乡镇,在古田属于相对贫困的乡镇。 2009年,周炳耀当选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时,这里人均年收入才3480元,是个典型的“靠天吃饭”的穷村。作为“领头雁”,怎样才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7年过去,周炳耀带领两委班子交出一份让村民们满意的答卷—— 201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2860元,超过卓洋乡平均水平。2012年村里有十多个贫困户,去年底减少到4人,均为因病致贫。在其任内,硬化6条水泥路面、建设3条机耕路,整修村委会大楼、新辟村老人活动中心,原先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展现出美丽新姿。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庄里村,村民们称周炳耀为“微笑书记”。 75岁的周传仓向记者解释:“炳耀是我看着长大的。从小,他就朴素善良,见到人总是温和一笑。当上村支部书记以后,依然没一点架子。” 因为山上两棵树木的事,周传仓曾和周炳耀的父亲有过争吵。“我以为他当了村支部书记,肯定会帮他父亲。可是,他不仅没有,还一如既往地对我礼貌有加。”周传仓说,在农村,像他这么有肚量的人很少见啊。 村里的道路拓宽硬化,项目公示时,没有村民提反对意见。但修好后,却有人上门来闹事。原来,道路拓宽时,有一户村民家农田的沟渠被填了。当时地里搭着菇棚种植食用菌,没有种庄稼,用不上沟渠,但他坚持要求恢复沟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其他村民看不下去,直截了当批评他:“道路拓宽对大伙是好事。当初公示你不提意见,现在建好了你才要求,不是添乱吗?再说,你家也用不上沟渠,就别提要求了。”可那村民不服,差点打起来。 “一个村就是一家人,好好说话不动手!你别担心,你家的沟渠,我负责弄好。”面对“找麻烦”的村民,周炳耀始终微笑着。 连续几天,周炳耀放下农活,带着村主任刘长务一起,背上锄头去挖沟。看到沟渠挖好,那户村民的气自然也消了。 “待人和和气气,遇事温和一笑,他做群众工作有一套,每次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偶尔遇到暴脾气的人找上门来骂,他也从不还口。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工作和做人的道理。”张华忠是周炳耀亲密无间的工作伙伴,七年来,周炳耀当支书、他当支委,两人天天在一起,一起做群众工作、一起种菌菇,处得就像兄弟。 “他对村子发展很有思路,执行力很强。这几年,困扰村子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解决了” 庄里村共有124户414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反季节蔬菜和菌菇。 “周炳耀书记当了三届村支书,对村子的发展很有思路,执行力很强。”刘长务说,这几年,困扰庄里村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解决了。 困扰庄里村发展的最大难题是交通。全村每年种植花菇、白木耳、竹荪等各种菇类60万袋,但村内道路是3.5米宽的机耕路,大货车进不来,影响商家来收菇。 修路,是村民的期盼,也是周炳耀多年来最大的一块心病。可是,村道拓宽硬化,得花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 庄里村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里因为之前购民房建老年活动中心,还欠着十几万元,一直无法补平缺口。 但村子的发展,不能等!2014年下半年开始,周炳耀带着刘长务到古田城关跑经费。 “只要跟修路有关的部门,我们一个个拜访,能要到一点,村里就减轻一点压力。”刘长务回忆说,通过半年时间,部门资金跑了一些,但缺口还有20万元左右。 部门拨了一部分钱,村里借了一部分钱,周炳耀又把原准备为儿子办婚礼的钱垫付了3万元,去年8月,道路硬化工程开工。两个月后,4.5米宽的硬化道路完工了。 道路有了,食用菌销售问题依然阻碍着村民脱贫致富。多年来,村里的菌菇价格一直上不去,食用菌种植户小而散是主要原因,而且村民往常不会“抱团”,存在打价格仗的现象。 今年销售季来临,周炳耀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商食用菌统一报价。“现在把各家各户的食用菌整合起来卖,售价能比往年高出2-4元。”刘长务说。 “他是我们的好榜样,基层工作再难,想想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刘长务与周炳耀共事四年。这四年里,他从周炳耀身上,学到一名党员干部对原则的坚守,以及对群众强烈的责任感。 2012年9月,刘长务刚当上村主任没多久,周炳耀带着他去县水利局跑水利水毁项目。到了中午饭点,刘长务提议,好不容易来一趟城关,干脆去饭店吃顿好的。 “这不行!”一向温和的周炳耀突然变了脸,“我们是出来干事的,别浪费,简单吃点就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随后,周炳耀带着刘长务进了马路边一家青草汤店,点了一碗青草汤和两碗饭,总共花了不到20元。两人边吃边聊,刘长务得知,周炳耀到古田城关出差公干,交通和伙食费都是自掏腰包,从不用村集体收入报销。 “那天,周书记对我的影响很深。”刘长务说,这之后,两人形成默契,每次出差,都吃最简单的,也没有拿汽油票、餐票回村报销。 每个季度,村支书要向村里的党员收党费。可有的党员年纪大,有的党员家里穷,周炳耀经常自掏腰包帮他们垫付。“他就是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大方。”在他的带动下,刘长务也加入进来,一起替老党员交党费。 村支委黄文清告诉记者,周书记做事不图名。“2012年,乡里要评优秀共产党员,书记把名额给了我,他自己都还没有评过呢。他是我们的好榜样,基层工作再难,想想他就不觉得苦和累了!” 几年下来,庄里村在周炳耀的带领下,乡风和睦、百姓守法,村里多年没有出现恶性刑事案件,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乡党委和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他,以生命践行一个党员的承诺 ——追记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上篇) 周炳耀生前在菇棚里。(资料图片) 东南网9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吴旭涛)13年前,他在鲜红的党旗前庄严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13年后,在一个超强台风疯狂肆虐、威胁人民群众安危的日子,他用生命践行当初的承诺! 他,就是宁德市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 “要不是他及时把涵洞疏通,水势继续往上涨,下游的房子和里面的人就危险了” 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 强风,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我省多地气象、水文记录被打破。从14日20时到15日7时,卓洋乡累计降水量达127毫米。 15日天刚蒙蒙亮,顶着如注的暴雨,庄里村支部书记周炳耀提前来到老人活动中心。按照14日晚制定的防台风部署会预案,他和村干部要对全村再次开展巡查,排除隐患点。 狂风裹挟着暴雨,打得人眼睛生疼。周炳耀发现老人活动中心路边菇棚损坏,竹子、菇筒等堆积物散落下来,堵住小桥的涵洞,导致水流受阻、水位暴涨。 庄里村地势低,部分临河边的房子已被淹了近1米深。周炳耀奋力疏通第一个桥洞,又蹚着水流去疏通第二个桥洞。河水上涨速度太快,若不尽快疏通被堵的涵洞,后果不堪设想! 周炳耀双手紧紧抓着堵塞在桥洞的竹竿一头,使劲拖拽,在用力拔出竹竿时,瞬间疏通的桥洞形成的急速水流将周炳耀连人带竹拖入桥下,湍急的水流眨眼间就将他吞噬。 9月16日,周炳耀牺牲的第二天,记者来到庄里村。 当天和周炳耀一起巡逻的村支委张华忠,站在支部书记牺牲的石板桥上,悲痛不已。“我们巡逻分开才一两分钟,周书记就这么没了!” 石板桥下游,是一片塌方的河岸。“你看,要不是周书记及时把涵洞疏通,水势继续往上涨,下游的房子和里面的人就危险了。”他指着不远处一座低矮的木屋,屋子地基的一角已被掏空,墙脚悬挂在岸边。 村主任刘长务告诉记者,周炳耀连任三届村书记,在村民中口碑很好、满意度很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心里想的全是群众,他是我们的英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他是村两委中最穷的一个,但为了村里发展,他也是最慷慨的一个” 2003年,周炳耀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起,他担任庄里村村支书,至今连续当选三届。入党13年,周炳耀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今年45岁的周炳耀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周新柜曾长期担任村干部。妻子刘冬菊体弱多病,脑垂体失调症影响正常劳作,但她始终支持丈夫工作。儿子周铭灿去年刚刚生下可爱的女儿,但由于家庭并不宽裕,他和爱人虽已领证,但还没举办传统婚礼。女儿周巧兰已出嫁,现在海南务工。 在父亲的遗物里,周巧烂发现钱包里仅剩下29.5元,而病床上的母亲身上只有200元。 在庄里村,周炳耀当了三届村支部书记。“真难为他了,修自来水、村庄道路硬化、自然村机耕路改造,都是炳耀带头垫资,村里有下拨资金时才能还上。”前任支部书记周宁德说。 2014年,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庄里村急需硬化水泥路,却筹集不出更多的项目款。情急之下,周炳耀把家里准备用于儿子举办婚礼的几万元积蓄,无偿借给村里。 2015年,为了让村里70多位老人有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周炳耀带头垫资,村两委共同垫资17万元买下一栋闲置的房子,改造成老人活动中心。由于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大家垫资的钱至今无法归还。 “他是村两委中最穷的一个,但为了村里发展,他也是最慷慨的一个。”刘长务说,村里现在还欠周书记3万元钱,“前两天,信用社的信贷员来,我才知道,周书记外面还欠着6万元贷款。” 去年冬天,村里遭遇特大寒潮,水管、水表大多冻裂了。周炳耀会水电工技术,花了整整一天,挨家挨户检查,把冻坏的水管、水表全部换好、修好。 村民们提出不要工钱就罢了,好歹得收材料费。周炳耀却说:“用的都是废弃的边角料,不值钱。”其实,这些水管、水表都是他自己花钱买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他是大伙最贴心的人,无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第一时间上门帮忙解决” 庄里村124户414人。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背周炳耀家那辆二手“比亚迪”车牌号:闽ANK008。 周炳耀会彩钢瓦安装、水电安装技术,也懂种植菌菇,加之打散工,早年家中财力不薄,是全村未外出经商家庭中最早买小汽车的一户。 自担任村支书后,这辆“比亚迪”成了全村的应急专用车,周炳耀也成了全村最贴心的义工“司机”。 72岁的刘正昌老人患有腰椎骨质增生。前年正月,他突然发病,疼痛难忍,周炳耀推掉走亲戚的行程,载着老人赶赴宁德市中医院。十几天后,又主动联系接他出院。 “炳耀,辛苦你了,这些给你当油费。”下车前,老人掏出200元钱,递给周炳耀。 “这不能要,眼下您家里经济也不好!”原来,老刘一直身体不好,家里有一个女儿也患病,生活挺困难。 推开刘正昌的钱,周炳耀又从口袋里拿出200元,塞到他手里。“这是一点小心意,送给您当营养费吧。”话音刚落,他已离开。 另一次,村民张嫩先的妻子刘瑞华胆结石发作,到卓洋卫生院检查,医生却说,卫生院设备条件不够,无法治疗,得去古田县医院。 夫妻俩急了,晚上八九点了,没了班车,怎么去城关? 情急之下,张嫩先跑回村里找村支书。周炳耀一听,二话不说,开上车载着张嫩先,接上刘瑞华去古田。 送到县医院,周炳耀还不肯离开,因为他不放心。“我再等等,要是县医院也看不了,我得送你们去福州。” 大约两个小时后,刘瑞华确认可以在古田县医院住院。周炳耀这才开车回家,回村时,天已蒙蒙亮。 庄里村外出务工人员多,这些村民到了交医保社保的时间,常常给周炳耀打电话请他帮忙。他从不嫌麻烦,抽出时间到乡里的信用社代办。 2012年,看村民刘长东做生意不善导致家境困难,周炳耀凑了3万元借给他当启动资金,并帮他建起菇棚; 2014年农忙时节,刘长周因病在古田住院,家中农田无人播种,周炳耀获悉后,帮忙把他家的田都种好了。 …… 卓洋乡乡长李霞在今年基层党组织换届前曾到庄里村“明察暗访”,了解周炳耀的工作和为人。“村民们说,他是大伙最贴心的人,无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第一时间上门帮忙解决。”她说。 短评>>> 为民,从平凡小事做起 周炳耀很平凡。担任三届村支部书记,他没说过豪言壮语,也没有特别亮眼的“政绩”。 但采访中,记者的心却被震撼了。全村400多人,几乎每人都能回忆起几件有关周书记的往事,都在讲他对自己如何如何地好:村民生病了,他开车送;村民做生意失败了,他筹钱帮;村里要上民生项目,他个人贷款垫资也要办…… 以民之心为心,以民之苦为苦。担任村支书9年来,周炳耀始终不忘入党初心,践行为民承诺。平日里,为了全村发展,为了帮助困难村民,他自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贫;危难处,为了全村的安全,为了解救危境中的村民,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为民,从平凡小事做起。而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周炳耀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为民宗旨,他的先进事迹,值得全体党员学习。 |
9月15日凌晨,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厦门,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 15日天刚蒙蒙亮,宁德市卓洋乡庄里村村支书周炳耀就忙了起来。从14日20时到15日7时,卓洋乡累计降水量达到127毫米。顶着如注的暴雨,45岁的周炳耀高一脚低一脚来到村老人活动中心。按照预案,他和村干部要巡查排除各种隐患点。 “巡逻中,我们发现老人活动中心路边菇棚损坏,竹子、菇筒等堆积物堵住了村中桥洞,导致水流受阻,村边河流水位暴涨。”村委会主任刘长务回忆,当时水已没过桥面。而庄里村地势较低,河边房子墙角已经被淹了1米多,全村112户42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巨大威胁。 危急时刻,周炳耀立即开始清理涵洞中的淤塞物。突然,一根刚被拖出涵洞的毛竹被溪水冲击后击中了他,他失去平衡落入溪水中,湍急的水流瞬间将他吞噬。 村干部马上向卓洋乡汇报,同时组织力量沿溪流进行搜救。已转移至安全地带的群众得知这一消息,自发投入寻找,大家都希望这位好支书能够脱离险境,平安归来。 上午7时18分,消息传来,击碎了人们心里的祈望。在溪道下游距事发位置约5公里的树兜村溪段上,周炳耀被发现,但已经没有生命体征,遗体上伤痕累累。“他为了我们牺牲了自己,是我们全村人心目中的英雄。”刘长务说。 周炳耀走了,但他还活着。面对无情的台风,如周炳耀一样勇担职责的福建各级党员干部挺在一线。目前福建各地正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受灾地区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中。 (钟自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