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闽籍院士吴孟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资  讯 

闽清后垅村:家乡人民永远凝望“吴孟超星”

即时 | 2021-05-24 08:46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莲花山静默,吉溪水呜咽。23日,在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和村民们一起聚拢在村里的吴孟超院士馆,共同悼念这位刚刚离世的99岁老人。

这位老人,是家乡最大的骄傲。

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出生于后垅村。因家境贫寒,5岁时他随母前往马来西亚。1943年夏,他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

这一路,踏尽坎坷成大道。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肝癌防治还是一片空白,吴孟超率先向肝脏外科领域进军。从医70余载,吴孟超主刀和参与救治了约16000名肝胆疾病患者。199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1月,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7月2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报,第17606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老作为后垅村走出来的著名医学家,一直是闽清人民的骄傲。”后垅村村支书张延安说,得知吴老逝世的消息,后垅村父老乡亲都十分悲痛。

23日,闽清县委、县政府在吴孟超院士馆设立吊唁厅。院士馆讲解员吴艳丽一直红着眼圈,神情哀伤。向人们讲解时,她的泪珠情不自禁地落下来。“他是真正的仁医。”吴艳丽哽咽着说。

吴孟超的长女吴玲曾经介绍,家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是爸爸最挂念,也最高兴的事”。

“几十年来,吴老十分关心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闽清县总医院院长黄勤贵介绍说,2018年,吴孟超院士专家工作站落地该院,使该院每年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在全县各乡镇开展肝癌早筛早防。“吴老悉心指导我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多名学科带头人,提升了我们对肝病、肝癌的防治水平。”

“夜蒙蒙,望星空,我在寻找一颗星。它是那么明亮,它是那么深情……”夜幕低垂,仍有不少人赶来,在吴孟超的铜像前献上鲜花,寄托哀思。从人间到天上,老人换了一种方式,依然在深情守护着父老乡亲,家乡人民也凝望着夜空中的“吴孟超星”。

他,始终与故土心连心

即时 | 2021-05-24 08:43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虽常年工作生活在外地,但吴孟超一直深爱着闽山闽水。他记挂着福建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对家乡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忱。

位于福州市西洪路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吴孟超名字命名的医院。

“福建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之一,很多人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求治,劳民伤财。”2010年应邀来闽参加中国科协年会时,吴老曾动情地说,“一定要建一个高水平的肝病防治和研究机构,提高肝癌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为此,他多次专程回闽与省、市领导沟通协调,联合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对福建进行实质性帮扶,推动福建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科学发展新跨越。

2011年6月,吴孟超亲自为孟超肝胆医院揭牌。在他和团队的帮扶下,成功促使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海峡转化基地等6个国家级平台和福建省肝胆医学中心等11个省级平台落户,孟超肝胆医院迅速发展成福建规模最大、专业设置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的医学中心,跻身我国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进福建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发展,早日形成辐射省内及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医疗综合体,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还参与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新院区建设规划指导。2019年,新院区正式破土动工。

近年来,吴孟超院士以福州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契机,发起成立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联盟,将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汇聚到福建,共建共享国内顶尖的肝病和肝癌数据,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

为推动全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吴孟超经常回闽指导肝病和肝癌防治的学科建设、技术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手术示范、疑难病例会诊,出席大型义诊。

2016年1月,孟超云医院分级诊疗系统上线运行,吴孟超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亲自为家乡闽清的病人进行远程诊疗,对正在孟超肝胆医院进行的一台肝脏手术作现场远程指导。

几十年来,他还为福建培养一批优秀肝胆外科专家和技术骨干,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2011年始,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依托福建医科大学招收肝病及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为福建定向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已培养45人。

在他的牵头下,旨在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中青年专业人才的福建吴孟超科技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11月在福州正式成立。基金会成立至今,为福建乃至全国免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次。

我们想念这个“笑老头”

即时 | 2021-05-24 08:42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吴老是个爱叨叨的“笑老头”——和吴孟超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这么说。

23日傍晚,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受访的几位人士当中,有吴孟超带过的学生,有他来福州出差时的保健护士,还有他亲自操刀救下的肝癌术后患者。回忆起吴老,大家都十分动容:

“见到人总是习惯性会笑。”

“带我们的时候每天都要念他的‘20字养生经’,听得我都倒背如流了!”

“被人围着要合影的时候从来不懂得拒绝,嘴一咧眼一眯任你拍。”

……

“最难忘的就是吴老‘星期二门诊’。”方国旭说。他是孟超肝胆医院的外科医生、吴孟超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方国旭赴上海,在吴孟超身边跟学六年。

“吴老固定每个星期二上午看门诊,门诊共12个号,挂号必须实名,而且需要患者过去的病历。”方国旭说,“每当吴老出现在诊室,病人们都会起立鼓掌。他会很礼貌地挥挥手,招呼病人们赶紧坐。他一边听我们汇报病人病史,一边认真看病人的片子。给病人检查身体前,他都要搓热双手,再接触病人。”

在看诊过程中,吴孟超不时会对某位病人说,“你在外面等一下,我一会儿要带你去做个B超”。每当这种情况出现,便是他有了疑问。在所有病人看完门诊后,吴孟超会带着自己存疑的病人去彩超室,亲自指导超声科医师给他们做B超检查。

他常教导学生:“年轻人,不要看了(病人的)片子就算了,一定要亲眼看过病人,查过体,做过B超,才可以下诊断。”

不止问诊,吴孟超对诊疗的所有细节都要求严格。“病历书写、手术台细节操作等等,都会一一指点。他要求我们必须懂得‘三会’——会说,会做,会写,就是我们必须会和同行交流经验,有扎实的基本功,会做手术,还会做学术研究,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吴孟超的博士生黄尧回忆道,近十年来,吴老先后十多次来到福州,来到孟超肝胆医院,都会反复提及这些要求。

不过,再严肃的教诲,吴孟超说话时的语气始终是轻柔的,语调是平稳的。这一点,连他的保健护士都印象深刻。“他每次来福州,被人围着拍照都不会拒绝,笑呵呵往那边一站。平日里需要我们准备什么,也是轻声细语地说。”孟超肝胆医院护士丘秀华、崔林晟回忆。

她们在贴身照护中,发现吴孟超还有两个习惯:

一是坚持写日记,每晚临睡前要把这一天做的事情一条一条记录下来。

二是厉行节约。“有一次吴老的肠道不适,保健清单里特地加了一份酸奶。不过那一瓶酸奶他喝不完,一般人就是随手扔掉了,没想到他要求陪他来的女儿把酸奶喝完。”

这样的“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吴孟超习惯替病人省钱,他的挂号费始终与其他专家号一样,又比如他在手术中习惯采用打结的方式替代止血夹等耗材。

这个习惯,让莆田患者朱先生印象深刻。2016年,吴孟超亲自上阵为他切除了巨大肿瘤。“当时吴老已经95岁高龄,我家人告诉我,吴老在结束手术后缓缓走出手术室,显得很疲惫,我非常感动。”朱先生说,术后自己恢复得很好,上周四刚从孟超肝胆医院复查回来,指标显示正常。“这几年我一直关注吴老的工作动态,祈愿他健康长寿。如今,吴老仙逝,愿这位老神仙一路走好。我和家人永远想念他、感恩他!”

“吴老活在我们心中”

即时 | 2021-05-24 08:38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文 游庆辉/图) 23日上午8时30分,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儒坊,距离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开馆还有半小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一群市民、游客,他们都是自发前来吊唁吴孟超院士的。

馆门提前打开,大家手捧鲜花,安静有序地进入。凝望吴孟超院士遗像,人们敬献菊花、三鞠躬,表达敬意与哀思。

“吴老,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福州市民陈跃锋带着一双儿女前来,他对孩子们说:“吴爷爷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的事迹我们一定要牢记。”

80后的林宇夫妇也特别带上两个孩子前来吊唁。林宇说:“我们从小听着吴孟超的故事长大,他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希望孩子铭记吴老的医者仁心,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长大后报效祖国。”

六旬游客顾立来自上海,听闻巨星陨落,他将福州之行首站定为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

“心里很悲痛!吴孟超的先进事迹我们都不陌生,只是之前不知道吴院士是福州人,福州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泪别!榕沪两地民众自发吊唁吴孟超

即时 | 2021-05-24 07:18

市民在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吊唁吴孟超。记者 吴晖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痛心、难过!”“吴孟超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23日,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的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迎来一批又一批自发前来吊唁的市民、游客,他们向吴孟超院士的遗像敬献菊花、三鞠躬,表达敬意与哀思。

华南理工学院学生林利琴、林益鹏、陈兴波、陈宇军22日惊闻吴孟超逝世的消息后,便相约去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吊唁。林利琴告诉记者:“吴爷爷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80后”的郑文开和余娟夫妇,23日带着两个孩子来展示馆吊唁。郑文开说:“我们是听着吴孟超的故事长大的,他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用一生生动地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精神。今天我们特别带着孩子来吊唁,就是希望孩子们能铭记吴爷爷的先进事迹,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长大后报效祖国。”

花甲老人白云祥是来福州旅游的上海游客,23日,首站来到三坊七巷,在文儒坊与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不期而遇。他激动地说:“22日听闻不幸的消息,心里很难过!吴孟超的先进事迹我们都不陌生,但我之前不知道吴院士是福州人,福州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吴院士的先进事迹展示馆有助于传承、弘扬吴院士的精神。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福建吴孟超科技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23日一早,基金会在展示馆布置了吊唁点,并准备了数百枝菊花,截至23日下午已领取完毕。

据新华社上海5月23日电(记者 袁全 龚雯)细雨沥沥。23日,吴孟超院士的追思活动在其生前工作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举行,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他们眼泛泪光、脚步缓慢,用一束束鲜花和一次次鞠躬,表达着对吴院士的深深爱戴和依依不舍。

记者在追思活动现场看到,这里庄严、肃穆。灵堂中央一副挽联让人对吴院士的一生钦佩不已: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

前来吊唁的不仅有吴院士的同事、学生,还有患者家属,以及自发带着孩子一同前来的市民等。

“吴老对我来说,是老师,也像是父亲。”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介入科主任医师陆正华说,从他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吴院士对他的帮助和教诲已伴随他40余载。

“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有他的指导,也正是有了吴老,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肝胆外科事业。吴老永远是吾辈的航标与楷模!”陆正华说。

“我们今天是专门带孩子从浦东赶过来的。”上海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昨天她一直在跟儿子讲吴院士的事迹,孩子很受感动,在得知今天追思活动对公众开放后,表示一定要来送别吴爷爷。

“在向吴院士表达崇敬之情的同时,也希望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愿他能向国家的‘脊梁’学习。”陈女士说。

同样专程赶来现场的还有在上海体育学院上大一的沈于昕。“我外公之前得了肝癌,就是在这里医治的。”沈于昕说,虽然她外公不是由吴院士亲手治疗,但是吴院士不平凡的伟大事迹让她深受感悟,也为她之后的学习和人生道路增添了满满动力。

“真心感谢大家前来,”吴孟超院士女儿吴玲泪眼婆娑地说,父亲这辈子工作了70多年,永远想着怎么创造更好的条件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对病人亲如家人,甚至比家人还亲。“反而是对我们的爱很深沉、很含蓄,下班回家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吃饭、看报、写日记和休息。”

“刚开始我们还劝他年纪大了要注意休息,后来我们也不说了,说多了他会生气。因为工作就是他最开心的事情,直到前几年,父亲坐着轮椅,还要去他一手筹备的位于嘉定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分院看看,来回车程2个多小时,老人家一点也不觉得累。”吴玲说。

“父亲总觉得还有更高的目标要去奋斗,今天我想对他说,请您放心,您留下的精神财富永存,我们会铭记在心,努力传承延续。”吴玲说。

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获悉,吴孟超院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6日上午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相关链接】

福州多地设追思场所痛悼吴孟超院士

福州日报记者 林文婧 吴晖 林瑞琪 整理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24日至26日(上午)在新门诊楼一楼大厅设追思场所,供市民缅怀追思。地点:西洪路312号,时间:8:00~12:00,14:30~17:30。

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24日至26日(上午)设立追思场所,供市民缅怀追思。地点: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

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23日至26日,闽清县委、县政府在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设立吊唁厅,接受吊唁。目前已有吴孟超院士治疗过的病人,闽清当地的村民、师生、企业团体,以及专程从福州赶来的市民等前往献花。

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6日在上海举行

即时 | 2021-05-23 15:04

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获悉: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6日上午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于23日至25日在上海市长海路225号三号楼广场设置灵堂,接受吊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记者 仇逸)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披肝沥胆 医者仁心

即时 | 2021-05-23 08:41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听闻噩耗,大家悲痛万分。5年前也是在5月份,上海阴雨绵绵,经吴孟超院士允许,记者穿上医学防护服与他一同走进原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6号手术室。在手术台前,94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站立了1个多小时。剥离、阻断、切除,他双手探入,一个肿瘤被分离出肝脏。

整台手术,吴孟超院士操作沉稳笃定,动作熟练灵活。记者了解到,在这样的高龄,吴孟超院士依然每周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原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多名研究生。

吴孟超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从医70多年来,成功救治了1.6万余名患者。尽管这在世人眼中已是天文数字,他却常感慨地说:“我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像年轻人一样多了,所以更要争分夺秒!”

吴孟超院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2017年春,“时代楷模”获得者、“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陈清洲被查出肝癌。吴孟超当即表态:“这样的人民公仆要得到好报!”认真研究病情后,他决定主刀手术,为陈清洲切除了巨大肿瘤和门静脉癌栓。

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了再使用;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吴孟超院士1922年8月出生,福建闽清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入党,1956年6月入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他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了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

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2005年成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医学界第一人。

他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新领域,主持创建世界最大肝脏疾病研究诊疗中心,在肝癌信号转导、免疫治疗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带领中国肝脏外科迈向世界领先地位。

今日,由他主持建成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早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今天听闻噩耗,感到无比悲伤。”吴孟超院士的学生、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二科主任王葵告诉记者,做一名好的外科医生不易,吴老坚持了一辈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开拓者。

听闻校友吴孟超院士逝世的消息,华中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追忆,该校师生纷纷在文章下方留言。

海军军医大学的师生们表示,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强军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病逝 享年99岁

即时 | 2021-05-22 16:2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更多>> 图片新闻
吊唁吴孟超院士
泪别!榕沪两地民众自发吊唁吴孟超
更多>> 视频播报
闽清县:吴孟超院士馆设立吊唁厅
更多>> 追忆吴孟超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