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闽籍院士吴孟超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资  讯 

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举行 钟南山送去花圈挽联

即时 | 2021-05-26 12:00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于26日上午8时30分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举行。

告别仪式庄严肃穆,国际歌低声回响,现场除了有海军军医大学的师生和医护人员,还有大量市民自发前来送别吴孟超院士。其中还有多名吴孟超院士生前的学生专程从外地赶来吊唁。

△钟南山送去花圈挽联

吴孟超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从医70余载,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以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成功救治了近1.6万名患者,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总台央视记者 王殿甲 洪敏)

千里寄哀思 福建人痛别闽籍院士吴孟超

即时 | 2021-05-26 16:54

东南网5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26日上午,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连日来,福州各界人士从四面八方前往吊唁点,向吴孟超院士的遗像敬献菊花,表达思念与崇敬之情,追思、痛别闽籍院士吴孟超。

“乡亲泪别亲人 他永远是家乡的骄傲

24日上午,闽清县云龙乡下起了暴雨。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冒雨前来吊唁吴孟超院士。他既非吴老的族人亲戚,也非吴老曾经的患者。他说:虽然未曾与吴老谋面,但他敬佩吴孟超院士所做出的的贡献。吴老一生帮助过很多人,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在家乡人的眼中,吴老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心系家乡的发展。为了支持家乡修建高速公路,他毫不犹豫同意老宅拆迁;为了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医条件,他出面让身在国外的弟弟们出资支援家乡建设医院,并且亲自指导当地的医疗建设。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他还亲自回到家乡参与义诊。这些年还致力于推动闽清县的肝病防治工作,将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家乡基层。

“老师不仅教会我医学知识 更让我体会到行医之道

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前来吊唁的有吴孟超曾经的患者,也有该院的医护人员们,还有不少无法前往现场吊唁的网友和市民通过外卖小哥献花悼念吴孟超院士,寄托哀思。

吴老的学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孟超肝胆医院副主任医师黄尧回忆起和吴老一起查房、一起工作的时光:“在体检的时候,他会先搓一搓自己的手,怕手太冰凉让病人感觉不适,查房检查完会帮病人把衣服和被子盖好。每一个病人他都会亲自带着去做B超,和B超的医生一起了解病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情况,最后再做出治疗的方案,他告诉我们外科医生一定要掌握第一手资料。”黄尧说,他在吴老身上不仅学到了医学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行医之道。吴老的勇攀高峰和一心为民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激励着自己,要刻苦钻研,为病人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几十年来,吴孟超为福建培养一批优秀肝胆外科专家和技术骨干,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已成为福建省乃至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尤其2011年始,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依托福建医科大学招收肝病及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为福建定向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福建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吴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24日,福州铜盘中心小学“吴孟超”班的学生代表们来到三坊七巷吴孟超展示馆吊唁吴孟超院士。福州铜盘中心小学“吴孟超班”是我省唯一的‘吴孟超班’。“吴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成为像您这样的医生。”这是“吴孟超班”学生代表黄向萱的追思之言。

5月24日,鼓一小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主题晨会,全体师生深切缅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5月24日下午,鼓一小还组织同学们前往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吊唁,同学们现场朗诵诗歌纪念吴孟超爷爷。吊唁结束后,辅导员老师带着孩子参观,进一步了解吴孟超爷爷的光辉事迹。

缅怀吴孟超:“吴老对福州文化深有感情”

即时 | 2021-05-25 09:10

东南网5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吴孟超院士对福州文化有很深感情。文化对他的成长、学术进步,对病人的关爱有很大帮助。”福建省科协院士办原主任、福建省院士专家交流协会副会长沙中然深情地说。在他看来,吴孟超是一位有着诗书文化情怀的科学家。“吴老曾说过,他对病人的爱是从古人先贤中学到的,对病人有爱心才能切身感受到他们的疾苦,才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的病痛。”

2001年,福建省启动“院士专家八闽行”后,院士办每年坚持去北京、上海看望福建籍院士,送去福建的水仙花表示问候。吴孟超总会安排时间见见家乡的人,聊聊家乡的事,也谈到他的工作,又治了多少病人,并分享取得成绩的快乐。吴孟超祖籍闽清,又是华侨,他的长辈们总是教育他,福州是礼仪之邦,耳濡目染下,他的血脉里浸透着福州诗书文化情怀。在接触中,吴老常会讲起这些往事。

2017年9月,在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吴孟超先进事迹展示馆正式开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动建前,吴孟超曾建议,展示馆最好与三坊七巷的文化结合,弘扬福州文化。

吴孟超不仅医术高明,同时也喜欢诗文,他认为这对他与病人的交流有所帮助。

老一辈科学家像王世真、梁守槃,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院士。王世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医学之父,王世真的母亲林剑言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重孙女;梁守槃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祖父梁章钜是林则徐的师兄,曾居住于三坊七巷小黄楼。沙中然回忆,“吴老常提起,这两位朋友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泪别!大雨阻挡不了福州人追思吴孟超院士的脚步

即时 | 2021-05-25 07:13

5月24日,福州大雨,仿佛上天都在低声呜咽……但是大雨阻挡不了家乡群众追思吴孟超院士的脚步。

福州设立多处追思场所,大家冒雨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吴孟超院士的遗像敬献菊花、三鞠躬,表达深深的思念与崇敬之情。

这其中,有吴孟超院士曾经的患者,有聆听过吴老教诲的学生,更有从未谋面的群众……

病人家属从莆田赶来福州悼念:“吴老94岁还为我爸主刀”

在福建孟超肝胆医院,吴孟超院士生前的一名病人家属特意从莆田赶来福州吊唁。

这位病人家属介绍,2016年,当时94岁的吴老为自己的父亲主刀,吴老为人非常慈祥,全家人都很感激他。在得知吴老逝世的消息后,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中。

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到现场吊唁

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到现场吊唁,在吴孟超院士的遗像前默默三鞠躬。

这位母亲表示,家里人曾经有幸在上海被吴老诊治,今天特地带了家里小朋友前来吊唁,希望小朋友学习吴老的精神,成为一个正直有能量的人。

家乡群众冒雨前往吴孟超院士馆缅怀

在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家乡群众自发前来缅怀吴老,献上一束鲜花,大雨淋湿了不少群众的衣服,却阻挡不了大家的脚步。队伍很长,现场静默无声……

吴孟超院士用一生诠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中国报道杂志社两岸经济副总编毛录森特意穿着“为人民服务”的衣服前来吊唁。他告诉记者,他从北京来福州办事,听说福州有设吊唁点,一大早买了鲜花赶到孟超肝胆医院。

吴老学生黄尧追忆老师对他的教诲

孟超肝胆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尧是吴老的博士生,他介绍,吴老看病非常细心,如果需要做B超检查,他必定会亲自陪病人到B超室做检查,“能跟着吴老学习,我很幸运,我会带头让孟超精神在医院代代相传”。

一张纸条令人泪目

在福建孟超肝胆医院,不少无法前往现场吊唁的网友和市民通过外卖小哥献花悼念吴孟超院士,寄托哀思。

“麻烦快递小哥帮我献给吴孟超爷爷,感谢他为祖国、为人民、为世界做的贡献!希望他一路走好,也谢谢你!”现场,一张纸条令人泪目……

追思现场,花海里的这些寄语很动人……

在福州许多高校、中小学,师生们纷纷以各自方式表达对吴孟超院士的哀思和崇敬之情。

福建农林大学:昔日教育展板成今日追思地

福建农林大学师生自发在农大拓荒广场的先进人物引领教育展板前,为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献花送别,昔日教育展板成今日追思地。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少年以诗缅怀“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爷爷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四年(2)班学生张嘉航原创诗歌朗诵《手》,缅怀“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爷爷。

《手》

原创诗歌、朗诵

创作、朗诵者:四年(2)班张嘉航

指导教师:胡元华

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谢谢你们,让我们医食无忧”

为表达对两位院士的深深敬意,学习和弘扬院士精神,5月24日,鼓一小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主题晨会,全体师生深切缅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

5月24日下午,鼓一小还组织同学们前往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吊唁,同学们现场朗诵诗歌纪念吴孟超爷爷。

吊唁结束后,辅导员老师带着孩子参观,进一步了解吴孟超爷爷的光辉事迹。

在福州,这样令人感动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受苦的灵魂。”吴老是个爱唠叨的“笑老头”,见到人总是习惯性地笑。他没有离开,而是变成第17606号的“吴孟超星”。

深切缅怀吴孟超院士,家乡人民永远怀念您!

痛悼吴孟超院士!福州多地设立追思场所 供市民缅怀

1.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

5月23日至26日,中共闽清县委、闽清县人民政府在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设立吊唁厅,接受吊唁。

2.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福建孟超肝胆医院定于5月24日至26日(上午)在新门诊楼一楼大厅设追思场所,供市民缅怀追思。

地点: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312号

3.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

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的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于5月24日至26日(上午)设立追思场所,供市民缅怀追思。目前,已有不少市民自发前往献花缅怀。

【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26日举行】

吴孟超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6日上午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记者 苏怡莲 池远 叶义斌 林文婧 陈丹 综合:第一帮帮团、@福建农林大学团委等)

【本网关注】福建医护人员、患者追忆吴孟超院士:对工作严谨认真 对病人细心热情

即时 | 2021-05-24 19:57

孟超肝胆医院医护人员在敬献鲜花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5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虽然知道吴老身体不好,但听到他过世的消息内心还是很沉重。”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尧表示,吴孟超院士的逝世对国家和肝胆外科界都是很大的损失,值得我们去怀念。5月22日,福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上海病逝,享年99岁。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吴孟超的学生、他在福州时的保健护士、患者等,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眼中的吴孟超院士。

吴孟超倾心助力家乡人才培养。几十年来,吴孟超为福建培养一批优秀肝胆外科专家和技术骨干,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已成为福建省乃至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尤其2011年始,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依托福建医科大学招收肝病及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为福建定向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福建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黄尧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他报考了吴孟超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并顺利考上,之后多次在吴孟超院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工作。

“每次吴老来福州,我都会跟随他一起去查房,他会看我们写的病历,了解手术台操作细节等,发现问题都会一一指点。”黄尧回忆道,吴孟超院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特别注重对病历的撰写,他会认真询问每一个病人的病史,不仅要看带来的资料,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一个病人他都会亲自带着去做B超,和B超的医生一起了解病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情况,最后再做出治疗的方案,他告诉我们外科医生一定要掌握第一手资料。

黄尧告诉记者,吴孟超院士对病人非常细心,和病人说话都是轻声细语,让病人感受到温暖。“在体检的时候,他会先搓一搓病人的手,怕手太冰凉让病人太冰凉感觉不适,查房检查完会帮病人把衣服和被子盖好。” 黄尧说道,在吴孟超院士身上不仅学到了医学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行医之道。他说,会将吴老勇于创新和一心为民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不断砥砺前行,刻苦钻研,希望在攻克肝癌的路上能取得更大成就,为病人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吴孟超院士经常都会回到福州参加活动,孟超肝胆医院护士崔林晟、丘秀华作为吴孟超的保健人员分别在身边照护他。“吴老虽然90多岁了,但对工作非常热忱,令人敬佩。”她们回忆道,吴孟超院士每天在忙完事务性工作之后,回到住处还会和孟超肝胆医院的院长一起讨论相关工作进展和科研情况,每天都会坚持写日记,每晚临睡前,会让工作人员离开,自己在书桌前,把一天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

吴孟超院士对工作人员的悉心,也让她们印象深刻。“没见面前会觉得院士很严肃,记得第一次见面时我们叫他吴老,他说叫爷爷就好了。他对工作人员也很关心,会询问有没有吃饱,菜会不会合胃口。” 她们告诉记者,吴老已经90多岁高龄,力所能及的事他都会亲力亲为,不会麻烦身边人。

在位于福州西洪路的孟超肝胆医院新门诊楼的一楼大厅设立了追思场所,供市民缅怀追思,不少市民自发前来悼念吴孟超院士,市民晨坤(化名)是一名肝肿瘤患者,今天特地过来献花。“前两天在微信看到吴老过世的消息,感到很突然。”晨坤收集了很多关于吴孟超院士的报道,感恩其对医疗事业的贡献。

晨坤回忆道,2007年他不幸被确诊右肝长有肿瘤,得到了当时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外科主任刘景丰的悉心治疗,而刘景丰是吴孟超院士学生,此后还担任过孟超肝胆医院的院长。“我当时看到刘主任的病历字写得非常好,刘主任就告诉我他在上海学习的时候,吴老从写病历开始抓。”晨坤在一篇《感受吴孟超精神》的文章中写道,相信有像吴孟超这样精心守护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白衣天使,有吴老等一代又一代医学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不断引领与创新的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必将增添自己与疾病抗争和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力量,必将获得更多生活的希望。

据了解,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吴孟超名字命名的公立三甲医院,吴孟超是医院的名誉院长。吴孟超院士多次呼吁家乡要建设自己的肝病和肝癌的诊疗和研究平台,解决百姓就近就医和提升防治能力的难题。吴孟超院士的建议和心愿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开始挂牌筹建,2014年6月,吴孟超院士亲自回闽为孟超肝胆医院揭牌。

“这么多年来,吴老为家乡、福建人民、福州人民倾入了大量的心血,他每一次来都会到医院指导工作,对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给我支持和帮扶,让我们医院领导要团结一致,看好每个病人。”孟超肝胆医院党委书记季建清告诉记者,西洪院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初具规模,金山新院区新建总建筑面积299800平方米,建有1200张床位,将于今年七八月全面封顶,两年后投入使用。他表示,医院党政班子和全院干部职工,有责任把吴老“三爱四勇”的精神传承好,把吴老的精神融入每一个职工的血液中去,时时刻刻想到我们是孟超人,让孟超肝胆医院这个金字招牌一代代传承下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市民敬献鲜花 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吴孟超生前在做手术 孟超肝胆医院供图

孟超肝胆医院新院区规划图 孟超肝胆医院供图

吴孟超追思会没有放哀乐,响起了这首歌曲

即时 | 2021-05-24 16:10

5月23日

上海阴雨绵绵

吴孟超院士追思会

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举行

image.png

医院3号楼外

搭建了一处临时悼念灵堂

一批又一批

吴孟超的同事、学生

手捧鲜花前来悼念

image.png

长长的队伍

静默不语

许多吴老的学生

眼眶通红

眼泛泪光

追悼会上

吴孟超的灵堂

没有哀乐

响起的是《国际歌》

网友纷纷泪目

“打开了国际歌

边听边哭”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于5月22日13时02分

在上海逝世

享年99岁

“感动中国”颁奖词

曾这样形容吴孟超:

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

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

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吴孟超自己这样说:

“我是一名医生,

更是一名战士,

只要我活着一天,

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

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今,这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

留下一串数字:

他主刀16000多例手术,

救治20000多名患者。

肝胆相照济苍生

用一生诠释“医生”

吴老,一路走好!

​ “谢谢你们,让我们医食无忧”——榕学校师生缅怀袁隆平、吴孟超院士

即时 | 2021-05-24 14:09

东南网5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5月22日, 我们的祖国痛失两位共和国脊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两颗巨星陨落,国人泪目。为了表达对两位院士缅怀之情,不少学校通过创作歌曲、举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开展缅怀活动。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教师创作歌曲《丰收》追思袁隆平

因你丰足,再无饥谨。痛失国士,何以致哀?今天上午10:00,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举行。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老师们,用一首学院教师原创歌曲《丰收》,送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该歌曲由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音乐表演教研室副主任庄锡清作词。福州门虫合唱团音乐总监欧君阳作曲、编曲,福建著名青年歌手曾彭飚演唱。

庄锡清老师表示,在无数的鲜花与掌声面前,袁隆平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科学家的使命,依然坚持在田间奋斗。他曾说过:“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不断努力。”“他用一生践行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目标,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无数青年人投身农业技术发展研究工作。他收获的是粮食,也是播种精神,《丰收》是对他一生追求的最好诠释,我们在缅怀的同时,更要将他的光与热继续传承下去。”庄锡清说。

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谢谢你们,让我们医食无忧”

微信图片_20210524124951.jpg

鼓一小开展特殊的主题晨会,缅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 鼓一小供图

 为表达对两位院士的深深敬意,学习和弘扬院士精神,5月24日,鼓一小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主题晨会,全体师生深切缅怀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江畅老师在国旗下讲话时表示,这两位年过九旬的国士,一位让中国人“填饱肚子”,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另一位的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他们用一生的奋斗和坚守让我们过上“医食无忧”的日子,诠释了国士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的心里,装的是人民,是国家,是世界!

微信图片_20210524124941.png

同学朗诵诗歌《谢谢你们,让我们医食无忧》鼓一小供图

来自校小导游班的学员陈韬屹和洪梓薇朗诵了诗歌《谢谢你们,让我们医食无忧》。两位院士,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保护中国医食无忧;他们是最明亮的星,指引人们砥砺前行。

鼓一小的同学们表示:“感恩袁隆平爷爷和吴孟超爷爷,虽然你们走了,但是报效祖国、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和中华民族融于一体,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袁爷爷您放心,‘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就交给我们实现;吴爷爷您放心,我们会努力成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我们定会学习你们的院士精神,践行‘日新’校训,努力学好本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福州设多个追思场所 供民众缅怀吴孟超院士

即时 | 2021-05-24 10:31

 23日,不少市民来到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的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献花缅怀追思吴孟超院士。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据悉,闽清县云龙乡吴孟超院士馆、福建孟超肝胆医院、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位于三坊七巷文儒坊21号)设立追思场所,供市民、患者缅怀追思。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献花缅怀追思吴孟超院士。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不少民众到三坊七巷的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通过观看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来追思缅怀吴孟超院士。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不少民众到三坊七巷的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展示馆,通过观看吴孟超院士先进事迹,来追思缅怀吴孟超院士。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建孟超肝胆医院在门诊大楼设立吊唁厅。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福建孟超肝胆医院在门诊大楼设立吊唁厅。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他,始终与故土心连心

即时 | 2021-05-24 08:43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虽常年工作生活在外地,但吴孟超一直深爱着闽山闽水。他记挂着福建父老乡亲的生命健康,对家乡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忱。

位于福州市西洪路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吴孟超名字命名的医院。

“福建是我国肝癌高发地区之一,很多人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求治,劳民伤财。”2010年应邀来闽参加中国科协年会时,吴老曾动情地说,“一定要建一个高水平的肝病防治和研究机构,提高肝癌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为此,他多次专程回闽与省、市领导沟通协调,联合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对福建进行实质性帮扶,推动福建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科学发展新跨越。

2011年6月,吴孟超亲自为孟超肝胆医院揭牌。在他和团队的帮扶下,成功促使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海峡转化基地等6个国家级平台和福建省肝胆医学中心等11个省级平台落户,孟超肝胆医院迅速发展成福建规模最大、专业设置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的医学中心,跻身我国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推进福建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与研究事业的发展,早日形成辐射省内及我国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医疗综合体,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还参与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新院区建设规划指导。2019年,新院区正式破土动工。

近年来,吴孟超院士以福州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为契机,发起成立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联盟,将全国肝病和肝癌大数据汇聚到福建,共建共享国内顶尖的肝病和肝癌数据,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肝病和肝癌大数据平台。

为推动全省肝病和肝癌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吴孟超经常回闽指导肝病和肝癌防治的学科建设、技术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手术示范、疑难病例会诊,出席大型义诊。

2016年1月,孟超云医院分级诊疗系统上线运行,吴孟超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亲自为家乡闽清的病人进行远程诊疗,对正在孟超肝胆医院进行的一台肝脏手术作现场远程指导。

几十年来,他还为福建培养一批优秀肝胆外科专家和技术骨干,他们中的大部分成员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2011年始,吴孟超院士及其团队依托福建医科大学招收肝病及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为福建定向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已培养45人。

在他的牵头下,旨在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和中青年专业人才的福建吴孟超科技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11月在福州正式成立。基金会成立至今,为福建乃至全国免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次。

我们想念这个“笑老头”

即时 | 2021-05-24 08:42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吴老是个爱叨叨的“笑老头”——和吴孟超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这么说。

23日傍晚,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受访的几位人士当中,有吴孟超带过的学生,有他来福州出差时的保健护士,还有他亲自操刀救下的肝癌术后患者。回忆起吴老,大家都十分动容:

“见到人总是习惯性会笑。”

“带我们的时候每天都要念他的‘20字养生经’,听得我都倒背如流了!”

“被人围着要合影的时候从来不懂得拒绝,嘴一咧眼一眯任你拍。”

……

“最难忘的就是吴老‘星期二门诊’。”方国旭说。他是孟超肝胆医院的外科医生、吴孟超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方国旭赴上海,在吴孟超身边跟学六年。

“吴老固定每个星期二上午看门诊,门诊共12个号,挂号必须实名,而且需要患者过去的病历。”方国旭说,“每当吴老出现在诊室,病人们都会起立鼓掌。他会很礼貌地挥挥手,招呼病人们赶紧坐。他一边听我们汇报病人病史,一边认真看病人的片子。给病人检查身体前,他都要搓热双手,再接触病人。”

在看诊过程中,吴孟超不时会对某位病人说,“你在外面等一下,我一会儿要带你去做个B超”。每当这种情况出现,便是他有了疑问。在所有病人看完门诊后,吴孟超会带着自己存疑的病人去彩超室,亲自指导超声科医师给他们做B超检查。

他常教导学生:“年轻人,不要看了(病人的)片子就算了,一定要亲眼看过病人,查过体,做过B超,才可以下诊断。”

不止问诊,吴孟超对诊疗的所有细节都要求严格。“病历书写、手术台细节操作等等,都会一一指点。他要求我们必须懂得‘三会’——会说,会做,会写,就是我们必须会和同行交流经验,有扎实的基本功,会做手术,还会做学术研究,能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吴孟超的博士生黄尧回忆道,近十年来,吴老先后十多次来到福州,来到孟超肝胆医院,都会反复提及这些要求。

不过,再严肃的教诲,吴孟超说话时的语气始终是轻柔的,语调是平稳的。这一点,连他的保健护士都印象深刻。“他每次来福州,被人围着拍照都不会拒绝,笑呵呵往那边一站。平日里需要我们准备什么,也是轻声细语地说。”孟超肝胆医院护士丘秀华、崔林晟回忆。

她们在贴身照护中,发现吴孟超还有两个习惯:

一是坚持写日记,每晚临睡前要把这一天做的事情一条一条记录下来。

二是厉行节约。“有一次吴老的肠道不适,保健清单里特地加了一份酸奶。不过那一瓶酸奶他喝不完,一般人就是随手扔掉了,没想到他要求陪他来的女儿把酸奶喝完。”

这样的“习惯”还有很多,比如吴孟超习惯替病人省钱,他的挂号费始终与其他专家号一样,又比如他在手术中习惯采用打结的方式替代止血夹等耗材。

这个习惯,让莆田患者朱先生印象深刻。2016年,吴孟超亲自上阵为他切除了巨大肿瘤。“当时吴老已经95岁高龄,我家人告诉我,吴老在结束手术后缓缓走出手术室,显得很疲惫,我非常感动。”朱先生说,术后自己恢复得很好,上周四刚从孟超肝胆医院复查回来,指标显示正常。“这几年我一直关注吴老的工作动态,祈愿他健康长寿。如今,吴老仙逝,愿这位老神仙一路走好。我和家人永远想念他、感恩他!”

1  2  


更多>> 图片新闻
吊唁吴孟超院士
福州多地设立追思场所
更多>> 视频播报
市民冒雨前往吊唁吴孟超院士
更多>> 追忆吴孟超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