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已提出了大食物观的重要理念,鼓励福建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海经”。福建始终牢记嘱托,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培育形成了畜禽、蔬菜、茶叶、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问题,既是“国之大者”,也是“民之关切”。走进今日八闽大地,平野上稻浪千重,山林中茶果飘香,大海上渔排纵横……
理解大食物观,绕不开一个“大”字——食物的内涵与外延更大,食物消费需求更多元,食物的来源更广泛。……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当是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全环节、全产业链更新再造的过程。
向山水林田湖草要食物,不能无度索取,而要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有序开发。大食物观形成于实践,显示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势推动,未来还将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
吃饭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大食物观,是更好解决吃饭问题的顶层思维和底层逻辑。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特定时空,吃饭问题将有更具体的解法,大食物观也将有更具体的内涵与实现路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看得很重,“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粮食供应存在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人民群众的食物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满足更高层次粮食安全需求,必须充实巩固大国粮仓,有效增加食物供给,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筑牢食物安全底线。
满足更高层次粮食安全需求,必须充实巩固大国粮仓,有效增加食物供给,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筑牢食物安全底线。(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 王立兵)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