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起,福建日报开辟“党报记者八闽行·蹲点调查”专栏,以“蹲点乡村看振兴”“蹲点企业看活力”为报道模块,用生动事例、鲜活话语呈现全省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中“学”的氛围、“为”的导向、“干”的成效,为推动福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激活力、聚合力。
6月18日至20日,记者首次来到东美村,开展为期三天的蹲点采访;随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记者持续关注仙人井畔的景村融合,并接连拜访了村庄、景区的上级管理部门,想看清这一博弈与破局:当流量巨浪拍岸,东美村与仙人井景区准备好了吗?
6月底,记者一行乘车前往与金门隔海相望的大嶝岛。出翔安隧道,从翔安东路驶入岛上的机场大道,不知不觉跨过一座大桥——大嶝大桥。这座桥不仅方便了岛上居民的出行,更将曾经的“战地前线”与正在建设的临空新城连在了一起。
上杭才溪,调查研究的“源头活水”。 6月12日一早,驱车驶入才溪镇溪北村,天空澄净、空气清爽,一派好山好水好风光。在溪北村党支部书记雷建福的带领下,我们顶着烈日骄阳,沿着溪北村的产业带,一路走一路看,也在一路算着乡村产业的“经济账”。
6月17日一早,迎着仲夏的日头,记者从福州市区出发,往西南方向驱车,沿着大樟溪溯流而上,不到一小时便至莒溪交汇口,来到全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的莒口拦河闸。
盛夏时节,走进光泽县华桥乡吴屯村,满眼山青水绿。农人弯腰插秧,水田如镜。 当地人常开玩笑说,这个村里的老太太比家里老头儿有钱。记者怀着好奇,一探究竟。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东山县前楼镇下西坑村,乘快艇在海上航行,只见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整齐排列的渔排和塑胶浮球接连成片,蔚为壮观。
打好特色牌,蹚出共富路。今年起,宁德市推出“强村共富”三年行动,力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7%、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37%,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垂万树,万家登梯采荔。记者抵达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吴江村时,正值荔枝丰收。7月12日,当地的荔枝正式进入采摘季。随着木梯“咯吱”的声响,矫健的身姿已爬到树顶,指尖捏住一串荔枝主梗的根部,拇指用力顶开连接处,轻轻一拧,“啪”的一声脆响,整串荔枝就落进了竹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