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一个老厂的生态革命

2025-07-28 07:41:03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7月18日,烈日当空,当记者站在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楼屋顶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4.7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被深蓝色光伏板覆盖,宛如一片“能源海洋”。

凤竹纺织行政副总经理叶炜刚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个屋顶柔性支架光伏项目,年发电量约700万千瓦时,90%用于企业生产,宛如屋顶上的“阳光银行”,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标准煤2291.67吨,减排二氧化碳6965.84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传统纺织印染行业如何破解高耗能、高污染难题?凤竹纺织交出亮眼的答卷。

“安东新厂于2018年开工建设,2023年竣工投产。新厂建设时,我们就预留光伏荷载、污水管廊、蒸汽回收管道。新厂投用后,能耗下降超20%,每年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多吨。”叶炜刚的眼神中透着满满的骄傲。

1989年,凤竹纺织在投建漂染生产线的同时就投资了第一台环保设备,先后经过五期提标改造,建成日处理能力2.5万吨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水平达到并优于国家标准。

近年来,纺织印染行业面临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传统分散生产模式成本高企。与此同时,随着晋江市梅岭组团城市更新改造启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综合考量下,凤竹纺织入驻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

作为染整产业的重要基地,安东园不仅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更以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模式成为标杆。

“安东园自启动建设以来,已发展成为集高端纺织染整、皮革精深加工、再生橡胶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生产环境。”晋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尤国辉介绍。

2018年,凤竹纺织安东新厂开工建设,原本计划投资6.5亿元,在建设过程中,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并适应行业智能化趋势,凤竹纺织又追加投资2亿元,这一决策背后,是企业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追求。

作为成立30多年的老牌针织染整企业,凤竹纺织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绿色的跨越,创造了多个“全国首个”:全国纺织行业首个获得工业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全国首个屋顶采用柔性支架光伏项目、全国纺织印染行业首个实现产线联动的立体化智能仓储系统。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在设备部机械工程师戴文通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凤竹纺织生产车间,却意外感受到一丝清凉。长达200米的厂房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智能化设备。记者抬头望去,一道天井将厂房天花板自然分割,阳光透过挑高9米的屋顶洒落,整个车间明亮通透。

“这是我们设计的‘会呼吸’的厂房。”戴文通指着天井解释。通过四周窗户引入新风,热空气会顺着天井自然排出,不仅省去了通风设备的能耗,还让车间温度比普通厂房低了3℃~5℃。

参观生产车间时,一组错综复杂的银色管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戴文通指着管道说,印染企业最大的能源成本是热能,在这里,130℃~170℃的定型尾气经过回收系统,每天可加热2250吨水,年节约5400吨标准煤。

更精妙的是蒸汽的“梯级利用”:中压蒸汽加热定型机的凝结水经过闪蒸,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供给染机使用;烘干机蒸汽经热交换器后产生的冷凝水则直接回流到热水回收池,等待下一次洗涤使命。“这就像接力赛跑,我们要让每一滴热能都能跑到终点。”戴文通的比喻生动形象,目前凤竹纺织的热水回用率已达9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车间另一头,水泵持续运转,印染废水经过换热设备冷却后,沿着地下管道,从生产车间涌入一路之隔的凤竹纺织污水处理厂。控制室内,厂长班启勇紧盯实时监测屏:“出水COD96.590mg/L,出水氨氮1.792mg/L,出水pH6.96……”这组远优于国标的数据背后,藏着另一套“水循环魔法”。

班启勇指着屏幕上的污水控制系统介绍,通过连续留砂滤池+反渗透工艺,半数废水能“复活”回到车间,剩余部分则输往安东园区污水处理厂,加入“染整—皮革—橡胶”的循环链条。

凤竹纺织的实践正是安东园循环经济的缩影。园区内,2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可达16万吨,热电厂年供热能力可达450万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这种“吃干榨尽”的资源利用模式,让该园区成功跻身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

晋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尤国辉表示,从纺织鞋服、纸制品、皮革加工、现代绿色食品到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开发区五大循环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就像交响乐团中各司其职的乐手,企业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的精准对接,奏响产业生态化的时代强音。

离开凤竹纺织厂区时,夕阳为厂房屋面上连绵的光伏发电板镀上一层金边。这个曾经的高能耗行业,正在建筑设计的巧思、蒸汽轮回的智慧中,书写着传统产业绿色突围的新叙事。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