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龙江精神”:闽南小村庄曾名动神州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黄如飞 | 时间:2017-04-06

1963年2月15日,龙海万人千船堵西溪的战斗打响。(资料图片翻拍)

“龙江精神”永传扬

“这里是‘龙江精神’的发祥地,但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落后小山村。”洋西村党支部书记郑跃艺如是说。

“龙江风格”诞生18年后,郑跃艺才出生。他从小就听父辈讲述当年的故事,还把这一精神财富用于工作实践。近年来,洋西村在他和之前几任村支书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嬗变。

郑跃艺领着记者来到一处改造后的景观前,这里原本是一座座废弃的砖瓦窑,现在窑上爬满了牵牛花。“在我上任之时,村里除了有砖瓦窑,还有塑料厂、压板厂等‘三高’企业,都是家庭式小作坊,污染严重。”郑跃艺说,随着村民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加上村干部积极入户走访,宣传生态文化园项目,小作坊最终全部被征收,村民共同建设宜居家园。

“洋西人永不忘‘龙江风格’!”郑跃艺说,以往代表村民说话时,他要先调查民意,但这句话他可以大胆地替大家喊出来。

“1963年春,龙海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洋西小学“龙江精神纪念馆”,3名小解说员为来宾讲起了54年前的故事。孩子们分工明确,手势到位,童声极富感染力。

据洋西小学校长陈小军介绍,1993年,在“龙江精神”诞生30周年之际,洋西小学筹建了“龙江风格展览室”;1997年,为了挖掘丰富的史料,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洋西小学建成了“龙江精神纪念馆”。

每一位师生进校时,都要参观“龙江精神纪念馆”,由小解说员为他们再现历史。

培养小解说员的主意是洋西小学前任校长、现海澄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方艺莉想出来的。“2005年,当我第一次走进‘龙江精神纪念馆’时,就被震撼到了。”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新焕发活力,她主张培养小解说员。至今,小解说员们已为上百家参访单位做讲解,学生们都以能被选为小解说员为荣。

“历史值得铭记,‘龙江风格’这首赞歌时刻激励着洋西小学的师生,大家用自己的实践将这种奉献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亮点。”方艺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