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洋镇枫林村赫阳楼 沈志坚 摄 东南网5日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游雪慧)近年来,不同形态的民宿正在各地乡村兴起。一系列呼应市场需求的政策,也相继落地。去年9月《福建省旅游条例》实施,通过立法明确了民宿的法律地位。当前,《福建省民宿管理办法》也呼之欲出。作为招商重点,省旅游局还曾针对全省民宿资源,编制“乡约福建”民宿招商手册。本报甄选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民宿项目作为观察案例,以期对民宿业者有所借鉴与启发。 本期亮相的是南靖县土楼民宿众筹项目。 近日,黄周镇的团队完成了首次线上众筹,实现融资224万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开发改造南靖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圆形土楼——赫阳楼。今年,黄周镇将以“七寻”为品牌,通过众筹的方式,打造至少5个土楼民宿。 回乡造梦的北漂者 和市面上擅长讲故事的民宿众筹项目一样,赫阳楼众筹的背后,是一个北漂者回乡造梦的故事。 1985年出生的南靖人黄周镇,曾是北漂一族,拥有自己的饮品连锁品牌。 去年,有感于大城市生活的压力,以及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的向往,发展乡村民宿成为他返乡创业的新目标。因此,黄周镇集结了民宿经营、装修设计、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小伙伴,发起了全新的民宿品牌“七寻”。他们希望以众筹的模式,召唤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发展民宿。 “福建土楼的背后,是客家先民的奇思与巧妙,更蕴藏着一场浩瀚的汉史变迁与秘境之旅。”泉州人詹晓光是“七寻”团队的合伙人之一。三年前初次邂逅福建土楼后,詹晓光便在心中埋下了土楼情结,对简单而纯粹的土楼生活圈恋恋不忘——“春秋之时,忙忙茶园内的茶叶采摘,夏冬之际,忙忙菜园劳作,打些短工。劳累了一天,吃上一顿自家菜园种出来的饭菜,饱足一顿后再倒一碗自酿的米酒。” 由此,他们决定,将数量众多的土楼民居资源与时兴的民宿业态相结合。这不仅仅是情怀驱动,还基于完备的市场调研与商业考量。 “去年,南靖土楼景区的消费人次近300万,在国内世遗景区中属于中下水平,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供开拓。”黄周镇说,方兴未艾的民宿业态被视为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新动能,具有鲜明建筑与人居文化的土楼民居,开发潜力巨大。 近几年,已有不同形态的土楼民宿在南靖落地。但黄周镇认为,它们离真正的民宿精神,尚有距离。“比起莫干山、黄山等地较为成熟的民宿业态,南靖的不少民宿局限于农家乐形态,仅提供流水住宿功能,无论是硬件配套,还是民宿行业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致服务、文化体验,都不尽完善。”他说。 去年开始,南靖县发起“筑梦天下·圆梦土楼”招商活动,旨在邀请识之士到南靖共同构筑梦想创新创业,参与村庄再造。感到时机成熟的黄周镇很快组建了“七寻”团队,成为第一拨响应者,他们决定通过对土楼的修缮再用,发展高端精致民宿,并带动本土民宿业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