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和平乡内洞村: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张辉 | 时间:2017-06-28

内洞村全景 杨顽毅 摄

聚合资源,激发村民发展意愿

要动员乡民参与村庄发展,必须有产业作为依托。因此,林长华对内洞村的山水与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挖掘与梳理,认为这座隐居山间的古老村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条件。

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有着超过300年历史的圆形土楼——吴彩楼。以它为中心,若干座半月形的附属楼向外扩展,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建筑格局。“这些古民居,完整地保留着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元素,其中既有客家土楼,又有闽南渔村大石条房。世代居住其中的内洞村民,依然活态传承着古老的人居方式与乡村礼俗。”林长华说。

内洞村的另一资源优势,是发达的水系。这里既有发端于乌山,沿村而过的内洞溪,又有庞大的溪涧瀑布群,共同构成了灵动而又多元的亲水景观。古榕树、原始森林、红军古道、老糖厂……一众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相继进入林长华的视野。

如何聚合这些特色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游的引流利器?

内洞开始了一场在地化乡村建设。“拆除旱厕、猪圈、鸡舍,清理臭水沟、乱石堆,配套建设旅游公厕、村民文化广场、绿地公园。”林长华主张尽量保留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多用乡土材料,避免大拆大建。在环村道路与沟渠巷道整治中,他们摒弃了传统水泥硬化的做法,就地取材,将溪流中的鹅卵石逐个洗净用于铺面。这样的做法,刚开始遭遇了村民的质疑,被认为费时费力。

完善了基础建设后,当地开始针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打造。“我们整修古民居,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特色民宿,恢复老糖厂与旧供销社,请来老师傅再现古法制糖工艺,开发文创产品,开展DIY体验项目。”和平乡党委书记方艺强表示,内洞村已经作为重要节点,被纳入当地旅游版图,并将与周边4个建制村串联成线。

与村庄面貌同时发生改变的,是内洞村的人气。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厦门、潮汕等方向慕名而来。村庄与村民,由此被激活。

“村民开始自发地在广场上售卖蜂蜜、枇杷等土特产,开办农家乐,曾经困扰已久的枇杷销路问题,也因为业态的更新有了更高的附加值。”林长华尤其注意到了年轻人的变化,“一度沉湎于打牌的阿火利用厨艺特长开办农家乐,每天酗酒到凌晨的阿金卖起了云霄特产烧窑鸡。”

方艺强同样注意到了内洞被激发起的创造力:“连村里的老人家都变着法儿地想致富经,天热了,他们开发出了薏米水、枇杷花茶进行销售。”他认为,尽管内洞村的旅游业态尚处于粗放阶段,但村庄动力已经被激活。正在制定中的内洞村游客服务指南、食品卫生管理等相关建制,则将在保护村民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