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众心细分类,资源再循环”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陈旻 | 时间:2017-12-15

优艾迪的垃圾分类督导在抽检垃圾袋。

期待“垃圾全资源化高值利用”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福州、厦门等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时任福建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的陈庆华就感到,“垃圾分类的春天已经来了”。

钻研环境材料与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近30年,陈庆华对垃圾分类的关注点在塑料的高值化利用上。

“现在我们提到生活垃圾‘零废弃’,主要在谈怎么分类。但我思考的是,分类完成以后,还要实现高值化再利用。”陈庆华介绍,废塑料实现高值化利用,可以获得新型肥料、RDF(垃圾衍生燃料)、再生塑料等,这才是真正的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再生塑料可以走两条路,一是改性塑料,二是制造木塑复合建材等。”

他认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形成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要开展顶层设计,围绕源头分类、资源化全过程,从技术与装备、建设与运营、政策与管理全链条,构建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体系以及管理体系,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形成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生活垃圾全资源化。”

为建立这个系统,他正和福建龙马环卫装备公司合作,探索以“环保驿站”为基础研发智能系统,实现垃圾智慧分类模式的技术提升,构建不可回收的有机物与垃圾制造的协同处置技术,对低品质废塑料增值利用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并建设示范工程。

“部分垃圾无法清楚分类的,该怎么办?我们最近正在推进这个技术。”他说,对于混杂塑料如何进行高值利用,已经有一整套技术体系——这是一种特殊的挤注技术,把各种混杂的废渣快速挤压、破碎、注塑,直接打成各种工程料,高效地实现了再利用。“南京有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在使用这个设备。”他展示了用这种技术制作的井盖、井架。

“混杂型塑料的产品和设备,这是很令人激动的成果!”零废弃联盟的盟员们称赞,这解决了垃圾分类后端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