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本报助村栏目以《菖蒲:小众文人草能否受大众市场青睐》为题,报道了绿植界新贵菖蒲水涨船高的市场态势。在那波菖蒲热中,漳州市南靖县起着主导作用。依托当地气候优势与兰花产业基础,南靖兰农迅速介入,并在短时间内集中了全国近70%菖蒲种苗资源。后续跟风者众。原产于江浙一带的菖蒲,在业内有了“福建草”的说法。 尽管具有“花草四雅”的文化底蕴,但大众消费的局面并未打开对欧德文家菖蒲基地种植的黄金姬。对于当时的市场行情,我们曾提出审慎对待菖蒲热的提醒。 从去年7月中旬开始,菖蒲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市场一度低至冰点。今年12月以来,业者又逐渐嗅到市场回暖的气息。 近日,记者重访南靖,探寻过去一年来菖蒲故事的续篇。 东南网12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李烈 通讯员 游雪慧 文/图) 菖“狂”之后 市场行情猛回落 南靖花农大户刘振邦一家,是有着近30年种植历史的兰花世家。到去年6月底时,他家的菖蒲规模已达十万量级。这时,他们开始反思菖蒲价格是否已触碰天花板,并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大量游资和外行人也加入菖蒲大军,市场泡沫或一触即发。”家庭会议达成共识,停下观望。去年7月2日,刘家收购了最后一批黄金姬后,便不再进货。 几乎同时,90后南靖人刘晓杰做出了相反的判断。刘晓杰也出生于兰花世家。2016年6月左右,他才开始进入大热的菖蒲领域,以100万元购进1000盆黄金姬。黄金姬是南靖引种的主流菖蒲品种之一。此番收购的黄金姬,卖方刚种下60天左右,每盆大约15苗。但这样的价位,在那时还不算最高。 “去年5月28日后,菖蒲市场被引爆。”刘振邦是南靖大泽兰花基地的负责人,他清楚记得这个时间节点,那天,无锡举办了在业内轰动一时的第二届菖蒲展,“最高位时,黄金姬单苗价格高达200元,只要有货,必然有人上门收购。南靖县菖蒲数量逼近千万盆,从业者超过2000人”。 而更早之前,菖蒲还经历了半年多的“慢热”过程。南靖德金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欧德文于2015年11月引种菖蒲,次年3月初将5000盆金钱菖蒲全数出售。“最初以200元的单价购进200盆母本,经过分苗种植,5000盆卖了20多万元。”首次试水菖蒲,欧德文获利10多万元。过高的利润,让他开始疑惑,“这个草有那么值钱吗”,于是他暂停引种。 但经不住诱惑的欧德文不久再度进场。这一次,他选择了利润更高的黄金姬。“一筐5000元购进的黄金姬,卖了6万多元。”欧德文说。 去年7月9日,在泉州石狮登陆的台风尼伯特,并未让南靖受灾严重,却带来了菖蒲市场的拐点。 “雨天没法儿拆苗、种苗,菖蒲交易暂停。”欧德文说,市场冷却期并未随着台风退去而结束,交易量持续低迷。去年7月下旬,黄金姬的收购价,仅剩下刘晓杰百万收购时的一半。 外行人看来惊心动魄的市场,南靖花农并不感到陌生。 “作为兰花之乡,南靖人常年种兰花,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南靖县科技花卉中心负责人魏昌,是南靖引种菖蒲第一人。他认为,菖蒲市场波动,与多年前的兰花如出一辙。昔日动辄百万元的水晶艺兰花,也曾一夜之跌,价至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