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走出阴霾,市场或回归理性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张辉 李烈 | 时间:2017-12-21

研究菖蒲多年的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成员沈清宇则没有这么乐观:“民众玩蒲之风未有掀起,多在业内交流,菖蒲依然是小众产品,要像多肉那样实现全民普及,困难而漫长,推广菖蒲文化依然任重道远。”

南靖县有意将菖蒲打造成继兰花、土楼后又一张县域名片,并曾在去年11月、今年3月分别举办了菖蒲展。去年11月的那次展会,号称是国内第一场由政府主办的菖蒲展。

沈清宇认为,延伸产业链,走产品化路线,是菖蒲未来的另一出路。事实上,业内已有所尝试。南靖金永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0多万盆菖蒲,目前推出了多款菖蒲盆景产品。“菖蒲可与小叶杜鹃、树葡萄等苗木搭配成盆景销售。”金永鹏公司园艺师叶淑婉说,一棵3000元的树葡萄,与价值100元左右的菖蒲搭配,市场价可以卖到四五千元。而菖蒲与古玩、附石、木座、陶瓷等组合,进行为微景观开发,价格则至少增长十倍。刘振邦则计划,未来开展菖蒲品鉴、置景培训等服务。

尽管“菖”狂不再,但是菖蒲的故事仍在继续。

回想起过去一年多动荡起伏的市场,欧德文认为这不啻为一场市场再教育。“以往,我们对菖蒲及其商业模式存在误读,一心赚快钱,实际上,菖蒲精细化栽培,才能体现价值,年份越长,形态越细密,才更突显价值。”欧德文说更重要的是,要向菖蒲所蕴含的文化回归,“什么时候,大家见面聊的不是行情,而是聊种植经验与文化体会,才是健康的市场”。

“菖蒲商业炒作,虽让不少跟风者损失惨重,但也让菖蒲为人所认知,为叩开大众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魏昌认为,对于花卉行业而言,炒作不具有原罪。眼下,他又信心满满地找到了新的追捧对象——在业内时兴的斑叶姬翠竹。只是,这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炒作标的物,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