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托溪乡:“红河谷”的新生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庄严 | 时间:2018-03-30

整治前,托溪乡溪流因污染而成为“红河谷”。

东南网3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吴苏梅 文/图)寿宁县托溪乡是出名的“寿宁红”石板材产地,但因矿山开采,这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石板材厂四处兴建,污水乱排河流,造成严重污染,境内的鹤溪流域成了“红河谷”,民众怨声四起。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经过托溪乡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红河谷”悄然恢复往日的清新模样,托溪乡重现绿水青山美景

临水建厂,污水染红溪流

托溪乡位于寿宁县西北部,境内花岗岩石储量大,且色质好、品种多,所产“寿宁红”系列板材,备受海内外客商青睐。

2006年起,托溪、溪洲、际头、外洋、溪坪等沿溪村庄陆续建起30家石板材厂,并有3家公司在溪洲、渺洋等三处矿山采石。

这些石材厂大多临水而建,生产的污水随意排放,导致溪流变成暗红的“红河谷”。后来政府派出专人监管,要求相关厂家建起沉淀池,并规定了统一的排污时间。但每当监管力量稍微松懈,一些工厂就偷偷地排放废水。乡政府获知后,采取停水停电等强硬措施,加强环保宣传,但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加工企业占地狭小,石板材成品、半成品随意堆放在工厂旁的道路边、河边,废渣则倾倒入河,给排洪泄洪造成隐患。

谈起过去,托溪乡纪委书记吴增荣感叹地说:“当时,全县60%的石材企业都在托溪乡,产生的废水和废渣还是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006年以来,托溪连续11年被宁德市环保局列为环保单列乡镇。”

刚柔相济,整治石材污染

2010年,为治理石材加工污染,寿宁县按照“零排放”“循环利用”的标准,在清源镇建了一个石材集中加工区。但动迁成本较高,托溪乡大部分厂家不愿意搬迁。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近年来,托溪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按照“还清旧账,不欠新账”的思路,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全力打好石板材污染整治攻坚战。

“县委、县政府10余次研讨托溪乡石板材污染整治问题,一致认为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将各石材厂拆除,将矿山关闭。乡里设立了整治思想攻坚组、宣传报道组、关闭整治组、后勤保障组,各部门齐抓共管。”托溪乡乡长郭尧雄说。

托溪乡的石材企业大部分规模小且属家庭经营模式,个别企业还是近年刚从别人处转手来的,本钱都还没有赚回呢,要他们拆,业主不理解。2017年10月,30家企业几十人联名上访,整治工作陷入僵局。

面对困难,全体党员放弃休息时间,一家一家地走访做工作,解决合理诉求。

当地民众一直对石板材污染深恶痛绝。乡政府挑选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党员,与乡里工作组一起,一家一家地耐心做企业主思想工作。将企业分为难、中、易三类,同时加紧推进治理进度。对经营不善且方料较少的,鼓励他们尽快整改、签订协议;对订单和方料一般的,鼓励他们先签订协议,边整改边生产;对于订单和方料储备多的,鼓励将方料出售给外地企业;对于拒不签订协议的,报请县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拆除。

经过不懈努力,托溪境内三处矿山依法关停,加工企业陆续签订关停协议。截至去年底,29家石材厂已关停,其设备基座由政府部门拆除,并发放补助款430万元。今年1月21日,最后一家石材厂也被强制拆除。

没了污染源,“红河谷”悄然变脸,托溪乡重现清凌凌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