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厦门六中展示“教育最美的样子”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顾钱江、孟昭丽、陈弘毅 | 时间:2019-09-11

厦门六中合唱团在录制为今年教师节创作的MV《因为你》(8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顾钱江、孟昭丽、陈弘毅

“只因为你,路上总有歌声陪伴我们同行;只因为你,青春的光芒闪耀不息……”以纯真歌声和清新形象赢得大众喜爱的厦门六中合唱团,在今年教师节以一支MV《因为你》,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吉他伴奏声中,青春少年穿着素净的校服,声音澄澈明亮,笑容温和优雅,为敬爱的老师送上美好祝福,动听的歌声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是合唱团痛失指挥高至凡老师后,排演的第一支歌。

《稻香》《青花瓷》《送别》《夜空中最亮的星》……厦门六中合唱团近年以无伴奏阿卡贝拉的新颖形式,推出一首首歌曲,清流般涌进心田,令人耳目一新,成了“网红”。有人说,这就是“教育最美的样子”。

去年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之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在立德树人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年教师节前,记者来到厦门,走进六中,在这块“美的土壤”寻找答案。

美育的“厦门六中现象”

厦门六中合唱团的一支支“单曲”在网上广为流传,因此,当今年7月年仅28岁的合唱团指挥高至凡突发重疾辞世的消息传来,网友的悼念如雪花般铺天盖地。带出了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的高至凡老师一直不愿抛头露面,当他因英年早逝才广为人知时,人们不仅大呼可惜,也对美育话题产生了深深关切。

新学期伊始,厦门六中绿树红墙,校园清新整洁,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庞。“在这里,美就像空气一样,虽然触摸不到,却滋养着每一个孩子。”厦门六中艺术团团长陈琦说。

打开六中的课表,“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初一开始,学校就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朗诵、书法、皮影戏、合唱等艺术选修课。选课模式也别出心裁,学生可根据喜好来体验式学习,还能进行调整。“最像大学的中学”,六中毕业生如此评价道。

“这是对母校最大的肯定。”厦门六中校长欧阳玲自豪地说,高校对厦门六中的学生显得“格外偏爱”,给出的理由是他们身上“散发着自信”。

六中的评价体系也很“美”。和许多学校不同,六中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设置专门的“德育分”模块,其中美育有很大比重。“学生只要有特长都会受到肯定,在这里,每个孩子都会尝到成功的快乐,”厦门六中副校长戴鹭坚说。这种多元评价的一个重要支撑是社团,六中社团五花八门,要求人人参加,这样,既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学生也各得其乐。

六中本来是厦门教育中的小字辈,历任校长认准六中要做一个有特色的全面发展的学校,确定以创新和美育为核心,赋予学生文化创造力,培养自信的人。早在1995年,厦门教育局就特批学校成立了艺术团,艺术团的孩子们分布在各个班级,像火苗一样,带起整个学校的艺术氛围。

六中美育的成果受益于厦门发展均衡教育的丰厚土壤和重视美育的良好环境。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郑朝南介绍,厦门长期坚持开展中小学艺术节音乐周、高雅音乐进校园、优秀传统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构建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三维互动的美育工作大平台。“鹭岛花朵”(舞蹈戏剧曲艺)、“鹭岛少年”(合唱)、“萌芽杯”(器乐)、“读册歌”(闽南童谣)、“为马拉松喝彩”(啦啦操)等学校美育品牌深入人心。

“今年,厦门市新招聘艺术教师103人,占全市招聘教师总数的6.5%,比例可以说是很高的。”郑朝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