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木版年画:刻印在木版上的“年味”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陈志远 | 时间:2019-12-23

颜仕国展示传统木版“魁星点斗”。东南网记者 陈志远 摄

敬畏传统 复刻经典

53岁的颜仕国是漳州颜氏木版年画的第六代传人。据他介绍,目前他位于漳州古城的家里收藏着两千多个文字字版,上百个年画雕版,数量属国内之最。颜氏印制人物、动物等年画,采用五色或六色套印,先印浅色的白、红、黄、绿,最后印黑色;绝活是功德纸,即用黑色纸印制民俗活动所需的各种图案,是全国木版年画仅有的一个品种。

颜仕国自小在木版、染料与红纸间穿梭,逐渐习得印刷技艺。2006年,他带着近百幅年画赴西安参加全国木版年画展,漳州木版年画大放异彩,获得高度赞誉。

2008年,颜仕国与父亲颜文华共同列为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颜仕国成为漳州木版年画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颜仕国说。出身于木版年画世家的他,家里到处挂着木版年画,内容大多围绕风俗节令、宗教祭祀等题材,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传统习俗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颜朝俊的爷爷颜玉成与颜仕国的父亲颜文华是亲兄弟。在过去,颜文华负责年画套色印刷,颜玉成负责雕版。颜朝俊自小模仿着家中长辈,摸索雕版技巧。

颜朝俊手执刻刀,指着面前的木版说道:“你看这里,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样便于印制时调节水分。”他正在复刻的这幅雕版是立姿的“招财王”,画面中财神骑着狮子,手上拿着香蕉叶、宝珠,身旁侍立着两个“憨番”,手捧各色宝物。闽南话中,“蕉”谐音“招”,“憨番”指外国人,这幅年画意在祈求招财进宝,体现了闽南地区长久以来依托海外商贾所形成的开放型海洋文化特色。

复刻一幅木版年画十分不易,许多失传的木版,仅剩旧图纸。颜朝俊依据旧图的扫描件,描画线稿,将模糊的部分补充完整,再根据复原图复刻在梨木上。“一般墨线版要刻1个多月,再分版刻色版,这张招财王,只留下一张墨线的残缺稿,没有色稿,所以只能自己创作,时间要久一点。”他解释道。完整复刻一幅木版年画,往往需要花费2至3个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