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引航船政文化的复兴梦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吴旭涛 | 时间:2020-04-02


老“插床”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屹立不倒。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王晓霞 阮彬彬 摄

重量级文物回归

日前,一台高约1.8米、重量近3吨的老“插床”,从三明机床厂回到福州。机身上,刻有法文和“1867”字样。世遗大会期间,这件“古董”将作为重要展品,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出。

“船政工业遗产保护涉及方方面面,现今已有的船坞、船台多为建筑。而这台‘插床’是生产设备。”陈悦说,“即使在东亚,年代如此久远的‘插床’也极其罕见。”

陈悦强调,这台机器的保存状态很好。其实,它的学名叫“直刨床”,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设计精巧科学。比如,机器下部的圆形转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加工精度。

据了解,这台“插床”曾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抗战硝烟的洗礼,被转移到南平峡阳;抗战胜利后,它回到了重建的马尾造船厂;上世纪70年代初,马尾造船厂为支援福建机器制造厂建设,向其输送了一批机器设备,其中包括这台“插床”;此后,福建机器制造厂在沙县开设三明机床厂,老“插床”落户沙县,一待就是近半个世纪。

去年10月,经过中国船政文化管委会为期27天的“征收攻坚”,老“插床”安然回到了老家——马尾造船厂旧址。它的成功回归,不仅丰富了船政文化的文物,也让世遗大会更有看点。

串点成片申“世遗”

目前,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马尾区正大手笔挖掘船政文化,全力推进“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建设,在此基础上创建船政文化国家5A级景区。

据了解,文化城分为官街片、船厂旧址片、马限山片、旧港片和罗星塔片等5大功能片区。其中,船厂旧址片区面积约37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部分建筑改造、局部修缮等,采用保护修复手法活化利用传承船政文化。

以正在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展示馆为例,它设置在船政古街圣教医院内,本身就是一处市级文保单位,属于船政文化城核心保护区。

“我们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前提下加以改造,体现展示馆与船政文化核心保护区之间的布展内容关系,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构建深厚历史文化的全景图。”马尾区文体旅局副局长林和斌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展示馆将因地制宜,利用展馆外围船政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资源,开展具有节日特色和节气特色的民俗再现活动,让文化从静态走向活态。项目预计5月中旬竣工。

“目前已经完成船政衙门及前后学堂复建工程、船政古街、船政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马限山整体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中国船政文化管委会主任韩青说,船厂旧址片还拥有百年历史的轮机车间、绘事院、钟楼等文物建筑。今后,从船政格致园到造船厂老建筑,再到船政古街、船政博物馆、昭忠祠和罗星塔,这些船政文化重要的“点”即可连线成片。

记者获悉,马尾区正计划推动船政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更好地实现活态传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