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一起来盘福建历史上的“学霸”

来源:东南网综合 | 作者: | 时间:2020-04-23

东南网4月23日讯 今日是世界读书日,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今天,小编为你盘点福建历史上热爱学习的几位“学霸”,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触动你的心灵,让热爱读书、勤于学习成为一生的习惯。

南宋儒学大师——朱熹

image.png

朱熹(1130.10.18-1200.4.23)出生于福建尤溪。在他71年的生命历程中,有60多年是在闽北求学著述和讲学中度过的。

朱熹是是中国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导的“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成为家教庭训的典范,并广泛传播到东亚国家,影响深远。人们习惯上称朱熹为“朱子”,他对后世影响的言行诗文的文化称为朱子文化。

朱熹从事教育50多年,在宋代儒学中最为博学,广注典籍,对经、史、天文、地理、音乐乐律和自然科学都有研究。主张道德修养以居敬为主,主张“存大理,灭人欲”;“知先后行”。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启发式,主张自己读书,探索道理,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朱熹的理学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定为思想。学术上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大全》等。

著名学者、文献学家——陈梦雷

image.png

陈梦雷 (1650-1741年),清朝大臣,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

陈梦雷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3岁中举人。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在沈阳10余年间,培养不少当地人才;并编撰《奉天通志》、《盛京通志》、《承德县志》、《海城县志》,著成《周易浅述》一书。

一生最大成就是主持编纂了中国现存最大、搜集最博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万卷,目录40卷,分历缘、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编;每编分若干典,全书共32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全书共有6109部。该书内容繁富,区分详晰,刊印后,即受各方好评。清人张廷玉称:"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外国学者赞誉该书为“康熙百科全书”。

近代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严复

image.png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image.png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