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初,六鳌半岛的菜农忙着采收紫菜。福建日报记者 于莉 摄 东南网10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于莉 通讯员 洪锦城)六鳌半岛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坐拥38公里海岸线,拥有浅海滩涂面积6万亩,属漳浦县第二半岛。这里三面环海,东临台湾海峡,寒暖流交融,风大水深,常年物产丰富,在此养殖的紫菜具有口感幼嫩、脆爽、清香、叶甜、无沙、营养丰富等优点。《漳浦县志》记载:“宋朝时,六鳌紫菜列为贡品,清末民初,曾出口东南亚。” 近年来,六鳌采用紫菜全浮动筏式养殖,把紫菜推向更深水位生长,建成我省最大的乡镇紫菜养殖基地。目前,六鳌紫菜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全镇年产紫菜干品约2500吨,产值可达2亿元。 技术进步 挺进深海 崂岈渔区是六鳌镇内一个优良的深水渔区。区内有100户紫菜养殖户,六鳌地区一半以上的紫菜产自于此。当地的养殖户早已从浅滩,驶向了30公里以外的深海养殖紫菜。 近日,在六鳌镇沿海崂岈、虎头山等渔区,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养殖户们正打桩拉起浮标,一排排附着紫菜苗的尼龙网正被有序地沉入海水。据介绍,菜苗经历一周的浸泡后,便能用肉眼看到长出的紫菜。 六鳌紫菜一年养殖一次,一般到了白露时节往海里下苗,在秋霜至、北风起时收割。 “滩涂养殖紫菜是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采用浮架式养殖,我们六鳌早在二十几年前就淘汰了这种养殖方式。”陈远向是漳浦县六鳌镇崂岈村的村民,养殖紫菜30年。他告诉记者,滩涂养殖需要毛竹插杆、浮筒、缆绳、桩等来固定,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滩涂养殖属于近海,海水含氮量低且易受污染,不利于紫菜的生长。六鳌采用的是全浮动式深海养殖,紫菜长势好,黝黑透亮,且泥沙含量极少,食用口感佳。 六鳌紫菜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据《漳浦县志》记载:“1990年,漳浦全县藻类(紫菜、海带)养殖面积382公顷,产量5680吨。是年,紫菜养殖模式从支柱式改变为半浮动式直至全浮动式;采苗方法从半人工采苗到全人工采苗,附苗器从竹帘到塑料绳到竹片。1995年,推广‘坛紫菜’,养殖区域也从浅海推进到深浅海。” 以往,按照滩涂养殖法,当地每户菜农最多可养殖紫菜15排。发展为深海养殖后,每艘渔船可以养殖紫菜达180排。2019年,崂岈渔区平均每户养殖户的紫菜原产值达90万元,技术更迭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