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紫菜:守正出新 讨海未来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黄如飞 于莉 | 时间:2020-10-20


在六鳌半岛,紫菜加工厂的工人在进行包装。福建日报记者 于莉 摄

商标撑腰 精工细作

每年11月初,便是六鳌头水紫菜收获的季节。年份好时,最多可收六到七“水”采收次数,直至翌年2月左右,每亩平均年收益超1万元。

“我们凌晨3点就乘船出海了,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才到达养殖区。”六鳌镇下辽村渔民郑海吉坦言,一年的盼头就在这时候,希望能尽早将紫菜采收回来,卖出好价钱。

据《漳浦县志》记载,六鳌紫菜于1999年12月经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批准为“绿色食品”。2015年,六鳌紫菜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漳浦县一张闪耀的名片。

据了解,六鳌紫菜从育苗到采收,要历经40多天的生长周期,中间还要经过反复的人工管理。每隔三五天,菜农要驾船到20多米深的外海,把正在生长的紫菜收回岸上进行日晒,当天晒干后再把紫菜放回海里继续生长,最大限度地提升紫菜的色泽和口感,同时加快生长周期。

正是这种精细的人工养护和优厚的深海生长环境,造就了六鳌紫菜鲜嫩清甜的独特口感。头茬一旦出水,订购者云集,常常供不应求。洋德宝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元海说,去年六鳌紫菜价格还不错,最初发货价每公斤240元,一度脱销。

团体标准 护航品牌

“这几年六鳌紫菜声名远播,以至于在头茬紫菜上市前的半个月甚至更早前,市面上开始出现假的六鳌紫菜。”林冠华是六鳌镇农产品协会会长,对此颇多愤慨。据他介绍,在头茬六鳌紫菜尚未出水之前,一些手机微信朋友圈早早就有“来自六鳌的天然紫菜,早下单早尝鲜!”“新鲜的六鳌紫菜出水了,你要吗?”“这就是传说中的六鳌紫菜……”之类的抢眼文字,甚是诱人。

“这些假冒产品极大冲击了六鳌紫菜市场,不仅使我们当地加工出来的正品紫菜价格被拉低,而且波及养殖户。”洋德宝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元海说。

为保护六鳌紫菜品牌,规范市场,2019年10月,六鳌镇农产品协会要求六鳌镇所有使用“六鳌紫菜”商标的加工厂、销售企业需申请《“六鳌紫菜”地理证明商标准用证》,各电商平台销售六鳌紫菜的商家同样需申请“六鳌紫菜”电商销售平台许可证。

“有了统一规范的贴标和防伪标志,消费者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即可了解到生产商资料,追溯产品来源。”林冠华表示,协会将持续抱团打假,主动维权,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六鳌紫菜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六鳌紫菜”地理商标和销售资质,避免买到山寨产品。

今年,六鳌镇农产品协会正在牵头制定关于“六鳌紫菜”品牌的团体标准,通过制订“六鳌紫菜”品牌的产品标准、生产标准、保鲜加工标准、储存包装标准等,以规范当地紫菜产业,保证产品价值。

在鼓励泉州、广州等地的知名食品企业进入原产地直接采购紫菜的同时,六鳌镇正着力扶持与引导一批当地的大型紫菜加工公司向建设优质地方品牌、细化营销模式等方面努力,确保认证产品通过品牌营销获得溢价,真正落实标准化战略。

欲览更多探寻地方志报道,请扫二维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