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福建日报网事版(9版)主要稿件: 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福建行”之“全福游·有全福”大型采访活动在福州连江启动 第七届(2020)福建文创奖·世遗文创大赛终评暨优秀作品展28日举行 参会领导为采访团授旗。 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福建行”之“全福游·有全福”大型采访活动在福州连江启动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田燕平)10月26日,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连江县人民政府、福建日报社东南网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福建行”之“全福游·有全福”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市连江县举行。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的70多名记者出席启动仪式。 连江县是一座山海相依、风景如画的美丽之城,更是一座充满希望、富于活力的魅力之城。境内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交相辉映,集名山、滨海、温泉、岛屿、人文、美食等于一体,初步形成蓝色滨海游、红色温泉游、绿色生态游的“三色连江”旅游格局。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福建行”之“全福游·有全福”大型采访活动在连江举办,对于进一步推广连江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文旅行业复苏,提振旅游信心,壮大旅游产业,为连江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举行第九届“全国网络媒体福建行”活动,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战略部署的有效举措。 据了解,本次活动自10月26日启动至10月30日结束,为期5天。活动期间,采访团将深入连江县、永泰县进行实地采风,感受旖旎滨海风光,领略丹山碧水的魅力,品味古镇古厝的韵味。采访团媒体记者将用好媒体融合传播成果,提高宣传报道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好声音,凝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奋进力量。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展示 “健康扶贫”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专家来到柘荣为孩子们进行窝沟封闭治疗。 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省委文明办、省扶贫办、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主办,东南网、“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承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福建足迹”暨“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优秀案例继续火热征集中,全省各地、各部门单位积极推荐决战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 “健康扶贫”是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对于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通过“院地合作”、落地“名医工作室”、对口帮扶等模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扶贫,让省内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从而提升我省的医疗质量。本期的案例展示为您讲述基层的健康扶贫故事。 柘荣 家门口就能挂省里的专家号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挂上省里口腔医生的专家号。”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柘荣的陈先生带着儿子彤彤(化名)来到柘荣县总医院进行儿童口腔窝沟封闭治疗,听闻省里的专家要来,彤彤的爸爸十分开心。 这一天,福建医科附属口腔医院的7名专家前往宁德市柘荣县总医院,分成6个诊室为100多名柘荣县1~2年级的小朋友进行口腔窝沟封闭治疗。在为彤彤进行检查之后,专家给出了治疗建议,并且告诉彤彤爸爸,彤彤的口腔治疗可以直接在柘荣进行。而且为彤彤进行口腔治疗的,正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专家。 柘荣地处偏远,口腔医学建设薄弱。能在家门口挂上省里的专家号,这得益于今年7月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与柘荣县总医院进行的口腔专科联盟的签约。 “专科联盟,就是要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有效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开展医联体建设是医改重头戏,能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实现分级诊疗‘优化’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口腔健康需求,为患者带来切切实实的实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陈江告诉记者,该院还将在柘荣县建设名医工作室,除了不定期派专家前往成员单位开展口腔诊疗工作外,还要建成远程会诊系统,探索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使扶贫攻坚工作形成连贯性、一体化、综合性,全面提高基层口腔诊疗水平。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已有15家口腔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包括永定、上杭等老区苏区地区医院。 陈伟(右一)带领福清市第三医院的医生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 受访者供图 福清 乡镇医院也能做微创手术 “以往要想做微创手术都得跑上级医院,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做了。不仅方便,还能节省不少费用。”福清市第三医院首位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张小姐感慨道。 福清市第三医院是一所地处乡镇的基层医院。去年年初,该院已经采购了腹腔镜手术设备,也曾安排相关医生进修学习相关知识。但因为没有积攒相关的微创手术经验等问题,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了解到情况以后,福州市第二医院派驻帮扶主治医师陈伟主动要求由他来带领该院医生为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建立气腹、寻找阑尾、游离阑尾、切除阑尾、腹腔冲洗……每个步骤,陈伟都细心地指导,使该院外科手术医师完成了对张小姐的首例微创手术。 第二例微创手术的难度升级了。患者在手术中发现阑尾变异,同时由于阑尾化脓感染严重、阑尾区域反复粘连,导致阑尾寻找困难。这种情况下,陈伟手把手教导,带领该院外科医师完成该例手术。通过两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成功开展,从易至难,使得该院外科医师树立起微创手术的信心,并初步掌握了微创手术操作的经验,能胜任初步的腹腔镜手术。 在之后的派驻帮扶时间里,陈伟经常与该院医师探讨患者病情、分享微创手术经验,时时指导科室医师如何开展腹腔镜手术,使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成为该院外科常规的新兴手术之一。近一年来,福清市第三医院已开展50余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为该地区的患者带来极大便利,节省了就医费用。 相关链接: 活动专题://www.fjsen.com/zhuanti/node_302113.htm 案例征集入口:http://fjnews.fjsen.com/2020-06/23/content_30359617.htm 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预热调研实录之五 漳州:茶旅融合品新韵 品牌建设助脱贫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李姗姗)日前,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组委会调研组到访漳州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地,实地了解茶产业、茶企发展情况。漳州有“六泡茶”之说: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南靖丹桂、华安铁观音、云霄黄观音、古雷水仙茶,它们代表了漳州别具一格的茶产业现状。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 打造文旅康养融合新径 茶香也怕“巷子深”。南靖县南坑镇葛竹村,临九龙江支流西溪之源,坐拥万亩茶山,平均海拔千米以上。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我们有限的知名度阻碍了茶叶销售走得更远。”南靖县金观音合作社理事长赖玉春说道。2001年1月,南靖县政府对南坑镇镇区至葛竹村段的公路进行提升改造。破解交通瓶颈后,茶农纷纷回家从事茶叶生产,葛竹村茶产业迅速恢复了生机。 近年来,南坑镇把葛竹村作为乡村振兴典范村和乡村旅游样板村之一,大力发展当地高山茶叶特色产业,并通过举办枳实花节、茶王赛、茶艺表演等活动,引来客流,增加人气,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 据介绍,南靖立足现有茶产业资源,以“旅游+”思维深度融合,将土楼与茶叶结合起来,以土楼景区为中心点,通过游客的体验带动茶产品消费,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就地市场化,切实提高茶农收益,探索出一条茶旅融合新径。 漳州目前建有南靖洋顶岽、平和高峰生态谷、诏安八仙茶坊、云霄凤顶茶山休闲观光园等一批集生态、休闲、康养、旅游于一体的标准茶园、现代茶庄园。数据显示,漳州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60.8万人次,A级旅游景区20家,茶旅融合市场广阔。 精心育种,灵活宣传 打响漳州优质茶叶品牌 诏安地处南亚热带,土壤富硒、生态优渥,有400年的种茶历史。秀篆镇是诏安的老茶区,彼时郑兆钦是秀篆茶叶收购站的一名技术员。 “1965年,漳州茶厂组织各县的茶叶普查,我跑茶区,在靠近广东的茶区发现八仙茶树。”郑兆钦将这带有早芽的有性茶树群体,选取28株移植到秀篆茶叶收购站茶树品种园内定植,通过三年的反复试验,他再筛选出萌芽早、长势好、品质优的单株茶树,春芽后剪取20个插穗在汀洋村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厂扦插育苗,精心培育,成活了17株。新的茶树被暂命名为“汀洋大叶黄旦”。1982年漳州市科委组织鉴评,将这一新品种命名为“八仙茶”。1994年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诏安八仙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选育的国家级乌龙茶良种。 自2017年起,该县每年安排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一条龙扶持八仙茶产业的发展,并对八仙茶品牌营销建设进行政策性补助。以“诏安八仙乌龙茶”“诏安八仙功夫红茶”产品为营销重点,探索现代营销方式,开设八仙茶专营店,灵活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以茶文化鸣锣开道,打造八仙茶富硒养生品牌形象,着力深化八仙茶品牌建设。 诏安县还通过政策扶持八仙茶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涉及60多家经济实体,惠及贫困户600多户。茶叶加工厂雇佣当地贫困劳动力230多人,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漳州市注重茶叶品牌化建设,现有“南靖丹桂”“南靖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茶”“云霄黄观音”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充分利用当地优质自然资源,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形式,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加快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打响漳州茶这张绿色名片。 第七届(2020)福建文创奖·世遗文创大赛终评暨优秀作品展28日举行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陈佳颖) 经过4个月的作品征集,10月28日,第七届(2020)福建文创奖·世遗文创大赛终评将在福州举行,优秀作品展也将于同日启动。 本届大赛围绕福建世界遗产,以“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泰宁)”“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四个世界遗产为创作对象,按照文化IP定制设计、文化生活美学、文化旅游伴手礼、文化主题MV四个类别进行征集。自2020年5月启动征集,截至8月31日共征集913件作品。经过初评专家评审组评议,共450件优秀作品入围,其中232件实物作品进入终评。据了解,本届大赛将从每个征集类别中评选出金、银、铜奖等各类奖项,并颁发奖金、奖杯和获奖证书,总奖金高达48万元。 此前,本届大赛在厦门、永定开展推介会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世遗文创产品主题创意设计和孵化落地。 泉州新媒体老区苏区采风行启动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林杰 林婕 陈培源 实习生 林晶颖) 近日,由泉州市委网信办、惠安县委宣传部、东南网泉州站联合主办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暨泉州市新媒体老区苏区采风行活动在惠安启动。 启动仪式当日,主办方举行了脱贫攻坚成果暨农特产品展直播活动,东南网直播团队通过镜头向广大网友推介惠安好货。此次活动也是“福建影响力”系列活动之“助力脱贫攻坚 老区苏区直播带货行”活动之一。 目前,采风组一行已走进惠安辋川镇革命老区村峰南村,走访参观了村史馆、新时代讲习所、现代农业农场等。峰南村是当地较早建立党组织的革命老区之一。据悉,采风组还将陆续走进泉州其他革命老区苏区,围绕当地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开展采风调研,通过形式多样的融媒体产品,积极推介当地农特产品、红色旅游资源、产业政策,讲好“泉州脱贫攻坚”故事。 莆田开展“争当人普小小宣传员”活动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陈媛媛)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人口普查吗?”“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开展人口普查?”……10月23日上午,莆田市人普办联合市教育局、东南网莆田站在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争当人普小小宣传员”人口普查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当天,莆田市人普办宣传人员变身为老师,通过播放人口普查宣传片、知识竞答等方式,为学生们献上“人口普查一堂课”,让学生们了解人口普查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们还化身成为小小普查员,积极参与到人普宣传活动中,利用课间时间传递《致住户的一封信》,以学生带动家庭,强化对人口普查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 2020海峡信息赛总决赛举办 数字经济产业热点项目涌现 东南网10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婕) 10月25日,第十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第十四届福建省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总决赛在福州软件园拉开帷幕。 大赛自6月启动以来,全国共有73所高校,1228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资料审核、初赛评审、辅导打磨,273支队伍、537个项目晋级总决赛。总决赛于10月25日、10月31日、11月1日分三个阶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总决赛期间,来自创业、创新、创意、软件开发四个公共专题组,以及大数据与新零售应用、云平台应用软件及云端开发、智慧屏应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开发及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功夫鸡”品牌创作及产业化等6个企业专题组的参赛团队展开巅峰对决。福建省2021届IT行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同期举办,约100家企业现场提供2660个需求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