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长者食堂就餐。 (资料图片) 长者食堂:暖胃更暖心 东南网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家门口的食堂环境好,饭菜不贵还省事。”73岁的薛光挺是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长者食堂的老顾客,因孩子不在身边,一人买菜做饭不方便,他天天带着自己的餐具过来吃饭,“感觉跟家里一样”。近期为加强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安泰街道长者食堂暂时取消堂食,但来往老人依旧不少,大多带上自家的餐盒打包饭菜带走。 由于行动迟缓或独自生活,很多老人常常碰到“买菜难、做饭难”的困难。而长者食堂的出现,帮助老人们解决了就餐难题,暖胃更暖心。目前,办卡老人已达800多位。 在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个工作日中午,可移动桌椅一展开,宽敞整洁的大厅即变身长者食堂,向社区周边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凭就餐卡消费,老年人可享受一荤两素营养套餐每份10元的优惠价,低保户只需支付6元。在自选窗口内,还有20多道菜可供选择。透过橱窗玻璃,后厨一览无余,就餐者可全程观看烹饪过程,从食材采购到后厨管理严格管控,让用餐者放心安心。老年人平时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群或现场预约第二天的餐食。食堂也为周边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菜色每天都在变,还有各种活动,在这里感觉很温馨。”此前,75岁的陈大爷每天上午过来上太极拳课、听讲座,一到饭点便可直接用餐。 去年9月,长者学堂在安泰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开课。看电影、太极拳课、手工DIY、健康教育、慢病管理课、益智小游戏、歌舞表演……每周都有新花样,动静皆宜。在解决就餐难题之余,“长者食堂+学堂”让更多独居、孤寡老人走出家门,定时相聚,享受温馨多样的社区养老服务,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作为福州的老城区,鼓楼区的老年人口较多。2020年,鼓楼区将“长者食堂+学堂”列入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区10个街镇的“长者食堂+学堂”均已投入运营,实现一街镇一食堂一学堂。 社区治理需要“大合唱” 东南网2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及社会治理现代化成效。 社区善治,良方何在?核心关键在于营造“归属感”,把“你”和“我”变成“我们”,社区建设从“社区的事”变成“大家的事”,让社区居民最终成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邻里相亲的温暖的“一家人”。 那么,怎么去打造有归属感的社区呢?从社区空间入手,一个小院子、小公园,激活了生机勃勃的“睦邻圈”,从花园到家园,变化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全民参与的热情。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被更多人看见。新形势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的“大合唱”。社区治理要把各类主体有效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不断健全社区治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让邻里越来越亲近,社区越来越和谐。 政策链接 ● 2017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定期研究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设区市和所辖区每年不少于2次,县(市)每年不少于1次。市、县(区)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直接责任人职责。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纳入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 ● 2017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工作“13335”经验做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把推广“13335”经验做法作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 2017年4月,省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省民政厅下发《关于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意见》,要求依托社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三社联动”工作体制。 ● 2018年11月,省民政厅、财政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发展服务类、文体类、公益慈善和互助类等社区社会组织。 (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整理) 延伸阅读 ★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社区居委会2907个、村委会14252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 厦门市、厦门市海沧区、福州市鼓楼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 福鼎市、厦门市海沧区、福州市晋安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 福州军门社区“13335”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 截至2020年,福建已连续举办7届海峡两岸社区治理论坛。 ★ 福建省社工人才总数超过4.7万人,拥有持证社工1.7万人,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442家,年投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资金超过3亿元。 ★ 先后2批总结提炼47个省级优秀社区工作法,463个城乡社区为省级社区协商示范点。 ★ 为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全省5.2万个基层党组织、120万名党员、14.38万名机关干部、10.6万名社区工作者、65万名志愿者、7000多名专业社工等投身社区防控一线。 ★ 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福州市台江区茶亭街道洋头口社区工作法、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工作法、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兴隆社区工作法。 (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