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祠内的李光地铜像叶茂樟供图 李光地故居前的“犭贪”神兽图片来自网络 □东快记者 吴剑杰 福建泉州市安溪湖头镇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的故乡,李光地曾以家训约束后人,受其影响的后世曾出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的盛况,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茂樟介绍,其家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他根据数十载从官经验和自己的求学经历写就,并身体力行,其子孙后代在传承其思想的同时也牢记在心,湖头李氏宗亲更是将其家训文化带出国门,在海外广布影响。目前,李光地文化业已成为安溪县着力打造的三大文化品牌之一。 家训 为约束部分子弟而设家训 族规子孙世代遵循 现年已73岁的李金德,是李光地第11代后人,他告诉记者,“老祖宗”手书的《家训谕儿》主要教育李氏家族子孙后代如何读书学习。如家训中所言,“盖人读书不怕身顽,怕心顽”,而“凡书,目过手过总不如心过,盖手动则心必随之”,也告诫后代求学切勿“急功近利”;《诫家后文》则用前人的事迹告诫子孙后代创立功业的艰辛,不准为非作歹,为恶乡里,应该敬老尊贤,遵纪守法。 与《诫家后文》一起编入李光地的《榕村别集》卷五的还有《本族公约》,再到其后的《同里公约》。李光地从家族到乡里,所著述的初衷,在叶茂樟看来,都是希望从长远的文化建设上提高家族及乡里子弟的修养,约束部分子弟不良习气,延续其“贵利尚义,亦文亦武”的家族精神。《榕村续集致曾石岩邑令书》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李光地到家来,见子弟辈“习气甚庞,匪类窜籍者亦多”,于是做了数纸家训族规,“期改陋习,以奉善政”。 叶茂樟表示,因为明清之际李氏家族在湖头聚居十余世,人丁众多,地又少,加上“先年闽乱,海盗猖獗”,部分子弟小则“妄觊非分之财”,大则聚众与乡邻斗殴,“不闻官府”,其在《本族公约》里言辞恳切,“吾闻之教人以善之谓忠,爱人以德之谓君子,况乎一家之亲,岂可自蹈姑息,纳之于不义之域”,并秉公而断,从今往后,有违反法条的,“我惟有从公检举闻于官,而与众共弃之,不能徇私庇护”。 |
相关阅读:
- [ 08-10]李光地诞辰369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