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群利林业专业合作社工人在抚育幼林。 专业合作社,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尤溪是“中国绿竹之乡”,拥有绿竹6.5万余亩。梅仙镇经通村是绿竹种植大村,过去每到绿笋上市的季节,只靠本地市场自销,销路有限,村民们总要为到哪儿卖绿笋而发愁。 “以前靠自己运到上海、福州等地卖,路途遥远成本高,加上绿笋不好保存,赚不了几个钱。”提起零售绿笋的经历,林农叶辉韩直言不讳,大家都很清楚,卖绿笋挣不到钱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品牌认知度不够,绿笋保鲜难,销售渠道不畅。 提质量、打品牌、拓渠道,设备、场地和技术,缺一不可,但村民个体无法承担大量投入资金的风险。2012年1月,尤溪县大山笋竹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合作社实行联产联销,与尤溪丰业农产有限公司签订绿笋销售协议,与尤溪永丰茂纸业有限公司签订绿竹材销售协议,社员只需经营好竹林,再也不用发愁绿笋、绿竹材卖不出去。 叶辉韩是最早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林农,现在家里的5亩绿竹林,每年可以创收5万多元。谈起合作社的好处,他说:“通过合作社牵头,我们接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解决了缺技术、缺资金、销售难等问题,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而合作社通过争取政府项目补助和企业的二次返利,有了资金,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经营,进一步提高了绿竹林生产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121户,发展高效绿竹基地3000多亩,初步建立起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产值已经超过500万元。 眼下,不再担心销路的社员们,又开始谋划如何让绿笋卖出更好的价格。“我们正在申请‘竹公’品牌,希望克服资金、保鲜技术等难题,通过生产可追溯建设,贯彻绿色环保理念,打造好自有品牌,进而让合作社的绿笋直接走进城市农贸超市。”大山笋竹合作社理事长叶辉明介绍了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