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资源闲置 莆田SOS儿童村呼吁关注

2017-07-13 09:01: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日前,我国第七个SOS儿童村——莆田SOS儿童村发布招收公告,面向全省无偿收留抚养20—30名孤儿和困境儿童。然而,公告发出后,仅收到2名家长的咨询。资源闲置,成为该村面临的尴尬现状。

孩子们接受特长培训。

编者按

日前,我国第七个SOS儿童村——莆田SOS儿童村发布招收公告,面向全省无偿收留抚养20—30名孤儿和困境儿童。然而,公告发出后,仅收到2名家长的咨询。

这不是莆田SOS儿童村第一次在招收方面遇冷。其实,自2000年创村以来,莆田SOS村从未满员过。能够容纳超过165个孩子的儿童村,实际接收的才91人。资源闲置,成为该村面临的尴尬现状。

数据显示,30年来,我国10个SOS儿童村共抚育培养超过2800个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有1500多个孩子不但成功走向社会,自食其力,而且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建功立业,报效社会。“家庭、机构、学校、社会”四位一体,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然而,摆在许多SOS儿童村村长面前的,是招收不足的烦恼。

是社会认知不够,还是模式水土不服?本期助学,带您走近莆田SOS儿童村一探究竟。

东南网7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实习生 魏娜桢 通讯员 朱崇飞 文/图)

在莆田市荔城区镇海中街,有个特别的小村庄。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那种破旧的城中村,这个村子里两层仿古小别墅林立,红砖红瓦,独门独栋。村子虽不大,但到处可见绿植,青翠欲滴,草丛中不时传出鸟鸣声,仿佛闹市中一片绿色小树林。

这个村子是莆田SOS儿童村,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由民政部批准、莆田市政府和国际SOS儿童村合作创办的儿童慈善机构。村子占地50亩,现有31幢建筑物,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配套有青年公寓、幼儿园、活动中心等附属设施,还有志愿服务基地、博爱医务室、聆听坊(心理辅导室)、博爱超市、社工站等。

建村17年来,莆田SOS儿童村先后培养了271名孩子,其中,有99人先后入读中山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179人掌握就业技能后离村,走上工作岗位。

目前,莆田SOS儿童村已经拥有165个孩子的收养容量。然而记者发现,儿童村现只收养了91人,其中莆田市籍贯的45名,省内其他地市的34名,浙江省的12名。

“按照建村初始民政部文件规定,莆田SOS儿童村可接收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四省的孤儿和困境儿童。”村长曾素琼告诉记者,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只招收到福建和浙江两省的孤儿和困境儿童。

助学 代养孤儿和困境儿童

按照规定,SOS儿童村孤儿的收留抚养条件是: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失踪或失联,年龄3至16周岁,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无传染病和家族遗传病史。困境儿童的收留抚养条件是:父母因残疾、疾病或死亡等特殊原因,无力照顾,导致儿童生活、学习困难,影响成长的。

不同于政府兜底的福利院,SOS儿童村只能接收有户籍的健康儿童,不能招收弃婴、残疾儿童。这是因为SOS儿童村暂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而且与孤儿和困境儿童之间只是代养关系,孩子入村后,其监护权不发生转移,户口也没有改变,更不能像福利院孤儿那样被人领养。孩子长大成人后离开村子,由监护人带回原籍家乡,中途也可申请离村返乡。

由于这些孩子都有名有姓,还有监护人,所以儿童村在接收时都非常谨慎。如果是孤儿,首先要由孩子的监护人提交申请材料,报送莆田SOS儿童村核实,再经各级民政部门审批后,才能入村。

在儿童村期间,孩子在寒暑假期间可回乡探亲。“这些孩子毕竟都还有亲人,不能割裂他们的血缘亲情。”儿童村综合科副科长何远征说,探亲的时间长短不固定。

莆田SOS儿童村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省、市三级财政拨款、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援助,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在村孩子的全部费用,都由儿童村负责提供。从2010年开始,孤儿的经费由各级政府资助,困境儿童的经费由中国SOS儿童村协会资助,两者经费来源不同。、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